旱情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旱情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人水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载体。从古到今,水孕育文明、浸润生命、滋养历史、点化自然,激发热情,引人哲思。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容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却越来越少,面对大幅增加的干旱现象,人类社会显得更加脆弱,财产、生活甚至生命损失也在逐渐加重。气象干旱是降水与蒸发不平衡而形成的持续的水分短缺现象,主要表现为水量不足,因此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干旱的时空分布。我国受到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中国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了夏季降雨丰沛、冬季寒冷干燥的东亚季风气候。年际之间季风的不稳定性是造成中国干旱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干旱灾害频繁发生,且近几十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1我国近年来旱灾发生情况   旱灾是世界上影响面最广、造成农业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类型[1],世界上有近一半的国家干旱严重[2]。中国旱灾频繁,而且相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因此旱灾是造成农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气象灾害[3],据统计,中国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5%以上;每年因旱灾减产粮食50亿kg;20世纪50-80年代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损失量的50%[4]。近50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在全球变暖和北方干旱化的背景下[5],全国受旱面积和受旱成灾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全国有77.4%的省区旱灾增加。表1是对近年来我国旱情演变情况的汇总分析。长期以来,我国饱受干旱的困扰,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市,尤其是南方地区,旱情并没有减轻,反而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10年10月份以来,华北、黄淮等冬小麦主产区基本没有有效降水,旱情出现早且发生面积较大。持续的旱情对小麦的正常发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2月24日17时,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571.13万hm2,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04.47万hm2。受旱面积比旱情最严重时(2月9日)减少201.87万hm2。8省累计浇灌麦田0.07亿hm2次,比2月23日增加34.4万hm2次,累计投入抗旱作业农机具962万台套。   2干旱给农业造成的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是由一系列的工作环节所组成的,从作物的初始播种到最终收获,各个环节都必须顺应农时依次展开,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并不是在每一年都能够顺利进行的,农事活动很多时候,会遭到破坏。旱涝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灾害,干旱和洪涝等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6]。干旱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产品的生产供给和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大风险。1978年以来我国的土地成灾和受灾面积数据(表2)。从图1和图2的变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旱灾导致的受灾和成灾情况一直处于相对较严重的状态,并且成灾率没有下降的趋势,这说明,由于社会的自身抵御能力有限以及其对旱情的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旱灾发生时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理。   3粮食产量与成灾面积的关系   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区域,研究干旱等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都证明了干旱灾害与链式安全有较强的相关性,干旱会对未来的国际粮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7-9]。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干旱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探讨干旱灾害与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图3是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总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尤其是1978到1996年将近20的期间,粮食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增长近1.7倍。但1997年以后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甚至个别年份产量不增反减。在科技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善的今天,粮食单产迅速增长,为何粮食总产量却没有相应成比例地大幅度增长呢?干旱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有研究表明粮食产量随着降水的变化产生规律的变动,粮食产量的增加与降水量成正比,当旱情严重时,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0]。通过图4和表2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由于旱灾导致的成灾面积在迅速增加,且干旱导致的农作物绝收面积总体也呈现上升趋势,再加上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导致粮食的总产量的增长如此缓慢,这种缓慢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一直以农业为优势的人口大国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以上分析可知,粮食产量和旱灾成灾面积紧密相关,但考虑到粮食产量还受到例如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机械动力、以及化肥施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二者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还需要通过可靠数据做进一步的实证讨论。   4总结   旱灾是一种世界性的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严重的干旱会造成农业大幅减产,甚至绝收,会使江河断流,水源涸竭,以致生产停顿,极大地阻碍了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延缓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先天性不足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自然灾害导致的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并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各种致灾因子作用结果,而是自然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给环境和资源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不合理的开采、水资源联合调度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开源节流工作不到位等也是直接导致水资源巨大浪费和十分紧缺的重要根源。因此,构建和谐流域,实现人水和谐相处,就要在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同时,规范人类自身行为,进一步做好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的罕见大旱,对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江苏等地农业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古代文人骚客笔下的大江大湖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古代的诗词美文中提及的美景也大打折扣。"衔江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的岳阳楼曾经水天一色的景象不在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如今水流"细弱如丝",瀑布已然消失;而赤壁,"惊涛拍岸"已成往事。#p#分页标题#e#   亡羊补牢终将自食恶果。人文与自然美景的消失对社会是个警惕,在气候变化和人为破坏下,我们的生态环境已经很脆弱,如果还只是一味享受与利用自然而不去保护它,终将会被大自然狠狠报复。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