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的习性及栽培

樟子松的习性及栽培

 

樟子松是吉林省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因其耐严寒、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因而在我区广泛推广栽培。   1人工樟子松林栽培史、资源及分布情况   樟子松自然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樟子松在吉林省没有专门的自然分布,但人工樟子松林却是最早的。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末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净月潭林场,进行过小面积的试验性造林。建国以后,从1953年开始,该场从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调入种子,进行了大面积育苗造林,并迅速地推广到全省。但由于种子缺乏,造林面积未能相应地进行扩展。全省现有樟子松人工林6886公顷(占全省造林面积的0.7%)。其中成林面积241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169公顷。蓄积量78796立方米,占全省人工林总蓄积的0.3%。人工樟子松林集中分布在“三北”地区和地方区,面积比分别是48.9%和51.1%。按行政区统计人工樟子松林占全省同树种人工林之比是:四平地区36.9%,通化地区32.3%,长春地区20.3%,吉林地区6.2%,延边地区4.3%。   2樟子松的生态习性   天然樟子松林喜光、耐寒,不苛求土壤和水分子这些生态特性,使得樟子松能成为瘠薄土壤的天然成林树种。也恰恰是因为具有这些生态学特性,才使得樟子松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成功地进行引种造林。根据目前已经知道的樟子松栽培区环境的变化幅度,纬度为11°多,年平均气温为11.5℃,年降水量接近300mm。可见樟子松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范围很广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樟子松是我国松属树种中最耐寒的一种,它可以耐受-40℃--50℃的低气温。但它可以在气温较高的地区也能呈现正常地生长,对气温的适应性很广。根据有关栽培地区的观测资料发现:樟子松在温热条件不同的栽培区其季节性生长规律有所不同。随着栽培地区纬度的降低和气温的升高,樟子松的年生长速度速生期出现得早,持续的时间比较短,速生期内树高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比重大,反之则小。这种有规则的变化,表明樟子松树高生长量对适合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温度偏高时完成积温需要的时间较短,生长期也就相应缩短;温度偏低时,完成积温需要的时间较长。这些生态学特性决定了樟子松不苛求土壤养分,它是旱生树种,又不苛求土壤水分,可见其对立地条件的适应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其次,樟子松的喜光性,通过天然下种更新苗的存活情况,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根据我区林场工人的实践调查,更新造林的存活株率,随着母树林立木密度的减少而呈有规律的增加。   3樟子松的生长习性   樟子松是一个生长速度快,生产力高的树种。在我县的大部分林区和林场,45年长的疏林地内(215株),平均直径32.7cm,平均树高13.4m,每公顷蓄积量90.6m3,不同立地类型樟子松林每公顷材积年生长量变动在5.17-5.73m3之间。通过在我县的自然条件下栽培地区来看。19-29年生的樟子松,树高为7.1-11.3m,直径为10.9-18.4cm。根据我县不同栽培地区的解析木资料分析,樟子松生长高峰期到来的时候,每年最多可生长1.2-1.5m。在我所处在地大椅山林场,樟子松在35年时(测定时的林龄),材积连年生长量为0.03019m3,高于既往任何一年,是同期材积平均生长量的4.7倍,并且还有很大的生产潜力。   4樟子松的栽培措施   樟子松对立地条件虽然有广泛的适应性,但是在低洼、水湿、透气性不良的粘重土壤上和含盐量达0.17%以上的盐碱地上,却不易成活和生长。根据樟子松苗木根系形态构造的特点,防止苗木失水,保持根系完整是保证造林成活的关键。春季无风天气,苗木根系裸露15分钟,苗木则可以失水6%,造林成活率降低42%。对于已经失水的苗木,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水浸苗根1-2昼夜,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苗木的活力。除风吹日晒造成苗木失水外,对于留床越冬苗木(特别是当年生苗),应采取培土,复苗、培雪或灌溉等保护措施,防止生理干旱,其中以培雪效果最为理想,对于2年生不加保护的越冬苗木,起苗前必须灌一次透水,促使苗木尽快返青。   发展菌根苗木造林,樟子松重茬育苗或在播种时接种菌根土,能培育菌根苗,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好。丛植造林是利用植物内各生育阶段的相互关系进行丛植造林,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使幼龄林阶段的生长。以19年生的双株丛植与单株林分相比较,按种植点计算造林保存率,丛植的高15.9%,林分平均直径大于9.7%,平均树高高7.5%。蓄积量多28.7%,单位面积造林和除草(穴状)用工,节省1/2-1/3。林分出现竞争后,伐出丛内一株生长落后的林木,利用根系连生现象,借助于间伐后的“活伐根”,对于促进保留林木生长效果显著。发展混交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混交林进行成林密度进行管理,可以提高樟子松的生长速度。   实践证明,樟子松是一个生长快、材质好,对立地条件有广泛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强的珍贵用材树种,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组成树种,近年来不少地区也用于城乡绿化。在多年引种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推广樟子松造林,已经成为吉林省积极消灭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和解决生产、生活用材的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