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斯莱油画探讨现代风景油画的发展

以西斯莱油画探讨现代风景油画的发展

我们从构图、笔触、光与色的三个方面来感受西斯莱的风景作品:

1.构图

西斯莱式的构图深受柯罗的影响,工整有序,自由而不拘于形式,天空往往占据画面很大的空间,以展示细腻的光影变化。整体来讲,西斯莱的构图属于那种温和的、中规中矩的形态。

2.笔触

欧洲自巴洛克时期之后,现代主义的自由、个性思维逐渐成为艺术的主流。在绘画表现形式方面,由古典时期的理性、精致开始向感性、奔放转变。古典油画画面追求工整、平滑的效果,这符合当时作品的功能需求。在整个古典时期和巴洛克前期,绘画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宫廷和教会,叙事性和精致、工整的画面效果迎合了服务对象的审美取向。巴洛克时期之后,随着摄影术的出现,写实的、精致的画面更加容易实现,于是艺术家开始探索画面本身具有绘画意味的个性表现,奔放自由的笔触开始出现在作品中,风景油画生动的个性为笔触的实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触作为现代风景油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之一不容忽视。西斯莱的作品以碎点状笔触为主,轻快而流畅,结构上厚实而沉稳,奔放而有力地描绘天空和水并使其富有轻盈感和流动感。与莫奈奔放急速的笔触相比,西斯莱的笔触显得冷静、理智又不乏生动。

3.光色

印象派恰当地将近代光学理论和绘画的矿物颜料结合,在二维空间利用光色分解原理重组自然物象,使观众产生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经验的审美感受,让光线在画面中流动,风景在这里只是载体,而光线则是主角。艺术家用光色抒发自己的情感,彰显作品纯粹的画面个性,这正是印象派伟大的精神所在。西斯莱凭着那双经过长期训练的敏锐的眼睛,突破传统的“固有色”观念。为了提高色彩的纯度和画面亮度,他将未经调和的颜色并置,让观众的眼睛在一定距离内把颜色调和起来,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真实地表现景物在光线和大气中的虚实关系,这种技法在一段时间内深远地影响了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训练和创作。他完全不拘于严密轮廓细节的描摹,而着眼于在现场中迅速捕捉变化的光色,使画面形成独具风格的形式美感。

中国当代风景油画需要冷静回归

印象派的理论体系传承近百年,影响着几代中国油画者,在新时代、新需求的背景下,当代中国油画风景从题材、技法、表现等方面出现了变化甚至变异。随着绘画市场的发展、商业需求的刺激,作品开始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艺术好像变得没有标准了,很多“新锐”打着当代、后现代的旗号反对传统,以此掩盖作品的粗劣,这样一些偏离油画本质审美特质的现象出现了。

中国传统的学院绘画教学特别是油画教学一直以来坚持对近现代欧洲各流派风格的传承,其中油画的技法理论更多来自印象派。但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油画创作更多地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在形式、题材上趋向单一,以致现实、写实的元素整齐划一地出现在作品中。人们的审美疲劳乃至抵触是在所难免的,正是这种情绪为当代油画创作提供了需求前提。这个新的时代,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就是拥有宽松的创作环境,几乎所有题材都可以拿来创作,几乎所有技法都可以使用。绘画已经商业化,甚至可以以“艺术快餐”的方式批量生产。在创作概念上,为满足所谓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很多艺术家更强调“观念”和“后现代”的表达形式,使得作品形式简单、内容空泛,不知所云。一些创作者趋向创作“抽象”“无主题”的作品,用刮刀在画布上涂上一些色块然后起名“无题”,可以说它是装饰风景,也可以说是“愤怒”的情绪,一夜之间可以创作数十幅,然后自圆其说,开始买卖。这种现象很多,笔者以为有投机、取宠之嫌。

艺术本质是严肃的,至少态度是严肃的。各种绘画形式本有各自的审美特质,如果将其模糊化,绘画将失去个性,审美会趋于单一、平庸。艺术如果失去多样化,也就不能被称为艺术。许多油画家利用一些传统绘画元素,吸收如水墨画、书法等的技法并运用于油画创作,从而突破了传统写实套路,将民族特色的写意情趣嫁接在风景、静物、人物等不同体裁的油画作品中,使油画作品注入了别样的形式美感,这种创新是难能可贵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元化、装饰化、商业化必然有其时代优势,但画面基本信息的留存也开始出现了异变。譬如,中国画强调“墨分五色”的独特形式美感,利用水、墨的浓淡组织结构表现现实世界,色彩在中国画里是附着于墨色的。而很多油画风景作品在借鉴中国传统元素时有意无意地弱化甚至消灭了油画色彩的存在。更多的作品看起来更像是制作精良的素描、水墨或综合版画,这与前些年国画人物创作大量用皴、染等技法表现人物的解剖结构、光影关系等同出一辙。笔者以为任何艺术形式必须发展,但无论如何发展创新,这种形式本质的审美特征应该被传承下来的。艺术需要大同、和谐,但更可贵的是差异,坚持差异才能有个性,而个性恰恰是艺术家、艺术品最可贵的价值。

或许在这个时代,中国风景油画应该冷静下来,如果一种事物开始浮于表面,那么我们就该去寻找其源泉,这样至少会明白它的本质,然后调整发展的路径。回头看看印象派,请教一下西斯莱、毕沙罗、莫奈,回头看看最纯粹的艺术个性,然后进行理性的交融和创作,进行当代情绪的解构重组,这才是年轻艺术家要做的。

本文作者:刘波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