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香港电影中民族音乐的作用

略论香港电影中民族音乐的作用

武侠电影的发展开始于1949年最先拍摄的《黄飞鸿传》,以这部影片为开端,迅速开始了黄飞鸿武侠电影系列的拍摄,到了六七十年代,在张彻、楚原、李小龙等人的推动下,香港武侠电影迎来了空前的繁荣。至90年代,以徐克为首的武侠片导演,又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高潮,这些影片弘扬传统的武术文化,宣扬武术的文化情怀,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成为香港最具有代表性的影片类型之一,多位武打演员也因为武侠电影的参演,成为国际巨星,使得香港武侠电影在世界上也有了广泛的声誉。

(一)对民族民间歌曲的运用

在2005年香港评选的十部最卖座的影片中,周星驰的作品占到了四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喜剧天才,那些匠心独运的桥段设计和无厘头的台词风格,都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他的一些作品中,就经常使用民族民间歌曲。例如喜剧电影《审死官》中,伴随着情节的发展,镜头来到了山西省境内,画面中就出现了剧中人物用竹笛演奏出来的山西民歌《交城山》的旋律,用一种艺术的方式,交代出了人物的身份和背景,推动了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样是周星驰的经典影片《唐伯虎点秋香》中,有一首著名的插曲《鸡翅膀歌》,这首插曲的原型,是辽宁海城地区的一首民间小调,叫做《妈妈好糊涂》,这首民歌的曲调欢快,音乐语言简洁朴素,被应用到影片之后,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将全曲划分为六个乐句,前四个乐句,采用了顶针的创作手法,最后两句作为前面两句的补充,所以整个旋律呈现出一种互相叠加交错的感觉。影片中,宁王的使者、唐老太太和唐伯虎三人一起唱起这首歌,配以著名的无厘头风格的歌词,加上三个人夸张的肢体动作,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当故事发展到祝枝山来向唐伯虎求画的时候,又出现了这首民歌的变奏版本,原来旋律中的附点节奏,被改为了八分音符,同时加入切分,并用低沉的打击乐器作为陪衬,在音乐的伴奏下,唐伯虎开始用祝枝山的身体作画,一系列夸张的、应接不暇的镜头过后,一幅作品也就创作完成了,突出表现了唐伯虎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才华横溢。

(二)对民族民间器乐的运用

作为香港最著名的武侠片导演,徐克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多部影片都成为香港武侠片历史中的经典,尤为可贵的是,他十分注重电影音乐的使用,和黄霑、顾嘉辉、胡伟立等香港著名电影配乐家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联手,创作出了多首著名的电影音乐。特别是《黄飞鸿》和《笑傲江湖》两部影片中,对民族民间器乐的运用可谓是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例如《黄飞鸿》电影系列,中国传统的舞狮文化,在这一个系列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而舞狮子中,最重要的伴奏乐器就是鼓了,大大小小的鼓,奏出或高或低的声响,和狮子的一上一下,一进一退,巧妙结合在一起,既可以称之为单纯的节奏性乐器,也可以称之为复杂的塑造性乐曲,将狮子和其所代表的武侠精神,刻画得活灵活现。又如《男儿当自强》,是黄飞鸿电影系列中最为著名的一首配乐,这首歌曲原本就是一首琵琶曲,出自《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后被命名为《将军令》,著名的电影音乐人黄霑对其进行了改编,利用琵琶原来的曲调进行填词,创作出了那首为人所熟知的《男儿当自强》,也就是说,黄霑将原有的琵琶旋律做了两种处理,一种是截取一段旋律进行填词,变为歌曲;另一种是利用原有的旋律,作为歌曲的伴奏。影片中,琵琶伴奏旋律一响起,就意味着黄飞鸿即将登场,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琵琶旋律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时而低沉,充分展现出了黄飞鸿作为一代武侠宗师的意气勃发和侠骨柔情。《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也是广为流传,影片中日月神教的曲洋和衡山派的刘正风,还有一心要远离江湖是非的令狐冲,一起在一叶扁舟上唱起了这首歌。古琴的音色清幽、典雅和澄澈,同时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也适合运用在古装题材的影片中。在古琴的伴奏下,强劲有力的豪唱、侠义豪情的歌词,都让人感到畅快淋漓,江湖上的是非纷争,恩恩怨怨,似乎都被这琴声和歌声,抛到了九霄云外。此外还有对于民族管弦乐作品的运用,周星驰的《功夫》中,就运用了由马圣龙和顾冠仁创作的《东海渔歌》,这首作品是以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为主要素材,表现东海边渔民劳作生活的一部作品。用到了二胡、唢呐、竹笛等多种乐器。在影片中最先出现,是寨内全景的展现,这里虽然拥挤破败,但是人们的生活还是较为平静的,竹笛奏出的是散板的旋律,悠扬婉转,而随着三位隐藏高手的出现,又响起了琵琶的声音,气氛也渐渐紧张起来,为影片渲染出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三)对戏曲音乐的运用

在香港电影中,戏曲音乐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色的歌舞表演形式。一方面,在影片中融入一定的戏曲音乐元素,能够获得观众的共鸣;另一方面,很多导演也将此看作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之所在。在《鹿鼎记》中,康熙皇帝和韦小宝在书房切磋武艺的时候,就选用了京剧的伴奏,京剧是最为著名戏曲类型,其伴奏音乐素材十分丰富,这段音乐取自于京剧著名的曲牌《夜深沉》,以四句唱腔为基础,利用民间音乐创作中所常用的增减、加花、反复等手法改编而成,并用京胡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曲调高亢嘹亮,钢劲有力。影片中的康熙和韦小宝,本来都是习武的初学者,配乐者却选用了一首如此大气、刚劲的京剧曲牌,是想表达出一种诙谐和调侃的效果,不失为喜剧电影一种创新的表达手法。为人熟知的古装电影《东成西就》中,在段王爷表演的歌舞中,就采用了黄梅戏中旋律,出自《天仙配》中的《渔家住在水中央》,喜剧片《天下无双》中,选取了黄梅戏《江山美人》中《扮皇帝》的旋律素材,两首插曲《喜相逢》和《醉一场》,都是以此旋律为素材改编而来。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是广东省境内名气最大、流传范围最广的一个剧种,因为广东和香港地理位置十分近,所以粤剧作为电影音乐,被广泛运用于电影音乐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过专门的粤剧电影,可见这种影响之深远。《东成西就》中,段王爷就和黄药师一起演唱了一段根据粤剧改编的《做对相思燕》,《花田喜事》中,运用了著名粤剧《三笑姻缘》中《求神》的片段,和影片本身的故事情节发展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还渲染了影片的气氛。在《武状元苏乞儿》中,主人公苏灿在被抄家的时候,唱起了:“鸳鸯扣,易结不易解,苦相思能不能卖……”这就是一段粤剧,来自原20世纪50年代红线女主唱的《摇红烛化佛前灯》,而在《唐伯虎点秋香》中,当受到爱人折磨的时候,唐伯虎又唱起了:“我个心又悲个心又痛……”出自粤剧名曲《胡不归之慰妻》,或者是采用粤剧作为伴奏,或者是由片中的人物直接唱出,各种使用都大大丰富了影片本身。

(四)对曲艺音乐的运用

香港喜剧和武侠电影中,有很多影片都用到了曲艺音乐,特别是喜剧电影中,因为曲艺音乐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幽默元素,而且表现性因素强烈,成为喜剧影片的一个亮点之所在。在《唐伯虎点秋香》中,就运用了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说唱的形式。唐伯虎就曾经化妆成一个乞丐,用筷子和碗作为伴奏,即兴唱出了一段快板,这段快板虽然没有严格按照其形式特征进行创作,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快板范围之内的。评书,是一种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源自清代,一个说书者,一张桌子,一块醒木,一把折扇,就构成了评书的全部家当,在《鹿鼎记》中,韦小宝就酷爱听评书,因此剧中特意安排了这样一个场景,韦小宝坐在丽春院的板凳上,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说书。双簧也是流传于清朝时期的一种曲艺艺术,由两个人进行表演,一个人在前,另一个藏在这个人的身后,前面的人进行各种动作的表演,后面的人进行说或唱。在影片《东成西就》中,黄药师站在自己的师父背后,向三公主玩起了双簧,自己的师父在前面说,自己则在师父身后手舞足蹈,原本较为严肃的氛围,因为这段双簧的加入,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许多。

综上所述,香港喜剧和武侠电影是独具一格的,也是香港电影的代表,更是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音乐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我们很欣慰地看到了两者有机融合,虽然香港电影受到本身文化背景的影响,有着较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但是民族民间音乐在电影中,却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内地民间文化和香港特殊文化的融合,为香港电影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为我们所重视和研究。新时期下,这个优良的传统还应该充分保持和发扬下去,并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寻求新的结合和表达方式,最终使香港电影形成一种以民族民间音乐为中心、多种风格并存的电影配乐模式。

本文作者:付虹莉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