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生态经营问题及策略

毛竹林生态经营问题及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竹产品加工业得到空前迅猛的发展,毛竹林经济效益大幅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竹产区开发竹林的热潮。不过由于许多的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开发和经营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地力保护和林地的可持续利用,大面积开发毛竹纯林、高强度垦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现象加剧,致使林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病虫害增多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建立协调的竹林生态系统,发挥生态培育、更新与利用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竹林生产力,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竹林的生态栽植方式

1.1混交林栽植

新造毛竹林,采取竹木混交,能有效地形成较为良好的生态小气候环境,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抑制杂草生长,特别是大量的落叶可增加林地土壤肥力,保持林地湿润,利于新竹发鞭发笋。同时中、长期结合,又能加快经济收益。但无论哪种造林模式,都应尽量选择交通相对便利、立地条件良好、土层深厚的林地,以提高竹林的经济生态效益。目前,我国有多种经济生态型毛竹混交栽植方法,主要有采伐迹地造林和有林地造林的混交模式。1)采伐迹地混交造林采用竹木混交,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深根性树种。一是绿化树种和毛竹混交,如枫香、木荷、桂花等绿化苗木,通过5~8年时间的培育,苗木可达到中型绿化苗,带土移植出售。此时,竹林已基本成林。二是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和毛竹混交。工业原料林是当前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林农可以采用混交的方式提高中长期收益,减少风险,一般竹木比例以3:7~4:6为宜,7~8年后采伐大部分原料林,适当保留少量的林木。三是木本药材和毛竹混交。如套种厚朴、杜仲等木本药材,可在8~10年达到采收期,而此时竹林也基本成林。2)有林地混交造林通过带状间伐林木套种毛竹、林窗套种毛竹,可利用林地适宜的生态环境,如:林内温度相对低、湿度大、蒸发量少、土壤疏松等良好的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密度为每公顷300株左右为宜。等到毛竹基本成林之后,逐步调整林木,适度保留阔叶树。在山沟、阴坡等较荫蔽处保留少许,在山顶、阳坡、陡坡等阳向部位多保留。应当大力提倡林地混交造林。

1.2裸地栽植的生态措施

传统的裸地造林,采用全面炼山整地的方式栽植毛竹,往往使林地干燥、杂草滋生、土壤板结、成林速度慢。应套种农作物,如西瓜、豆类、花生、草药等,以耕代抚,既使林地土壤疏松、湿润利于行鞭,又可节省投资,增加收入。同时,裸地造林,也可采用丛植的方法,2~3株一丛,使竹鞭呈放射状扩散,加快成林速度。同时,丛植在林地中形成适度的郁闭小生态环境,利于提高成活率。

2低产竹林的生态改造模式

2.1分类经营

由于不同区域、不同海拔的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交通状况的千差万别,因而,要因地制宜,按照分区域指导、分类经营的原则,不同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的毛竹低产林,应当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以期取得更大的经济生态效益。在改造经营过程当中,特别是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应当结合当地的市场、社会经济状况,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完全照抄竹业开发先进地区的模式,以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重现。1)笋用竹林。交通条件较好、土壤深厚、坡度小的低产林竹山,以经营冬、春笋为主的笋用林为宜。改造时要注意保护山顶、山脚的树、灌、草作为水土保持带,林内适当保留阔叶树。由于多年老竹山,地下鞭层层叠叠,纵横交错,不利于新鞭的生长,应当劈山去杂、伐除7年以上老竹,并选择适当的季节对土壤进行翻土垦复,一般以春笋母竹开枝发叶后的夏季或冬季垦复为好。同时,要逐步调整竹林结构,1度:2度:3度=1:1:1,适当提高竹林密度,采取较为集约的方式经营。2)笋竹两用竹林。土壤相对脊薄、坡度较大的低产林竹山,为各地所占比例最大,以经营春笋、竹材为主的笋竹两用林为宜。采取“山顶戴帽、山腰扎带、山脚穿鞋”方式建立水土保持带,在保持带内保留树木、杂灌等。坡长或陡坡较大的竹山,在山腰设立多个保持带,以拦截水土。在经营过程当中,避免全垦,宜采取带状垦复、施肥。竹林结构以1度:2度:3度:4度-3:3:3:1为宜,竹林密度逐步达到每公顷1800株左右。3)材用竹林。交通条件较好、土壤深厚、当地竹加工业发达的地方,可采取采取集约的方式培育大径竹的材用竹林。坡度大、经营不便、立地条件差的低产林竹山,也可培育中等竹材。以材用林为目的竹山,采用连年作业方式的花年竹为好,每年留养、每年采伐,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加快收益。除了注意保留必要的水土保持带外,关键是提高毛竹的立竹度,一般每公顷立竹逐步达到2700~3000株左右。在施肥技术上以竹蔸或竹根施肥为好,见效快、成本低、减少养分流失,又可促进竹蔸腐烂。4)生态公益性竹林。立地条件差的石壁山、峰项山,坡度大、土层薄、交通不便;或保水固土、涵养水源等防护为目的公益性竹林,由于立地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低度经营方式进行管理。一般只宜采取适当铣山管理。铣山时间以冬季至春笋出土前为好,通过劈山、清除杂草等较小的人工辅助方式,改变竹笋生长环境,以利春笋留养成竹。在坡度较大的林地,注意保护林下植被,防止地表侵蚀。

3控制林地退化的生态措施

3.1建立水土保持带垦复作为一种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措施,在毛竹高产栽培中取得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山地坡度影响,使土壤养分随着翻垦面积的增大而流失量也增大。大面积的垦复,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林地的可持续利用的观念已达成共识。因而,已过度垦复的竹林,可在林地内建立水土保持带,在带上除挖笋外,减少垦复、除草等经营活动,有意识地保护杂草的生长。也可在林地内套种短期的草本药材、菌类经济作物。林地边缘或陡坡的山脚,可适当栽植牧草、茶叶等作物,以阻止雨水的冲刷。

3.2合理土肥管理在土肥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和目标产量,确定N、P、K均衡施肥配方和施用量。同时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如厩肥、饼肥、绿肥等替代化肥补充地力,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环境,也减轻了林农的现金支出成本。同时通过带状开沟施肥、竹蔸施肥等方法,减少垦复面,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3.3以营林、物理和生物等技术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纯林的病虫害多,要彻底改变以往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甲胺磷竹腔注射,呋喃丹土施等治病虫害方法,实行以营林技术和生物物理防治为主、低毒高效农药防治为辅的方针,通过合理的立竹密度和立竹年龄,合理施肥,保持竹林生长强势。#p#分页标题#e#

4总结

在竹业经营过程中,应当确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竹业发展理念。在竹林栽植方式上,提倡林地混交造林,提高成活率和成林速度;低产林改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退化林地建立水土保护设施,提倡多使用有机肥;病虫害多发地区,以营林技术和生物物理防治为主,低毒高效农药防治为辅,把病虫害降低在最低的范围内。总之,一切技术措施必须有利于竹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