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危害及治理

风沙危害及治理

 

1风沙危害   朝阳市位于辽宁西部,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沙危害严重,尤其是建平、北票、朝阳三县(市)北部的27个乡镇,临近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带,254个村范围内的风沙危害更为严重。受害面积近43.33万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8%,其中受害耕地13.33万hm2,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6%。起风沙日达200多天,扬沙日20多天,年均风蚀表土3~10mm。流动沙丘,有时一夜之间竟将民房吞食掉。这是解放初期建平县老哈河沿岸的真实写照。新中国建立后,朝阳市人民植树种草,防风固沙,昔日的流动沙丘被锁住,基本遏制了科尔沁沙地南移。昔日的“塞北沙荒”已变成绿洲,沙化农田已变为林成网、田成方、机能耕、水能灌的高产稳产农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粮食单产由过去的50kg提高到250kg,人均收入大幅增加。但是没有从根本上防止土地沙漠化,时有风沙侵袭,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如1981年5月10~12日,连续刮了3d大风(8~10级),风速达28m/s。建平县太平庄乡甘沟子村有4.67hm2甜菜、15.33hm2谷子被风毁掉,刮走表土3~4cm。北票市龙潭乡历史上长期养羊,羊的存栏数最高年份达1.5万只。由于连年超载过牧,大杖子、正北沟等村的荒山沙化严重,裸岩日益扩大,严重年份沟壑扩大1333~2000hm2,裸岩增加2000~2667hm2。   多年来,由于干旱,森林植被受害,造成部分树死草亡,土壤裸露干燥,超载过牧,草场退化,使土地继续沙化。如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势必加快科尔沁沙地南移的速度,朝阳将逐渐沙漠化。   2林业治理对策   2.1大力植树造林,加强植被建设   绿化一切能够绿化的荒山秃岭,提高森林覆被率,特别要建设好朝阳的“三北”防护林带,即在建平、北票、朝阳三县(市)北部沿科尔沁沙地南缘建一条长300km,宽50km的防护带,有效阻止科尔沁沙地南移,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防护带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采取流沙固定技术,实行封沙育林育草。种植抗旱固沙能力强的沙棘、柽柳、花棒、柠条、樟子松、油松、杨树、山杏、大扁杏等。以防风固沙林为主,以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为辅,乔、灌、草相结合,形成一个多林种,带、片、网相结合的防御风沙、保持水土的防护体系,形成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据调查研究,风从空旷地吹向森林时,距林缘5倍树高处,风速开始减慢,风进入林内250m时,减至原来风速的2%~3%。风吹过林带后,越过树高20~40倍距离时,才能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森林或林带,能阻挡大风,降低风速,使大风变小风,小风变微风。建平县北部的沙棘林比无林地减少地表径流80%、表土水蚀75%、风蚀85%。6年生沙棘林内土层比附近无林地厚20~30cm。   2.2封山育林,禁止放牧   封山育林投入少,见效快,是一项防治沙漠化的有效措施。朝阳市境内,特别是凌源、喀左、朝阳3县(市)南部的山岭上,分布有原始次生林或残根及荆条、胡枝子、酸枣等灌木。只要将山岭严格封育,禁止入山放牧、砍柴,3~5a可见效。如凌源市在做好人工造林的同时,狠抓封山育林,封山6.67万hm2,其中64%已封育成林。三道河子乡封山6667万hm2,80%已成天然混交林。每年抚育间伐1333hm2左右,产木材4400m3,收入120万元。每年采山杏核7万kg,收入20多万元;山枣5万kg,收入16万元;采蘑菇10万kg,收入28万元;捕猎商品兔5万只以上,收入50多万元。   2.3保护与发展天然林   天然林面积大小,林分质量好坏,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朝阳地区仅有天然林9万hm2,其中疏林地245hm2,灌木林7.33万hm2,乔木林1.68万hm2。这些天然林主要集中在6个国有林场和凌源市西南部的8个乡(镇),仅占全市有林面积的11%,低于全省的42%,低于辽东的50%。为防止土地沙化,必须保护好现有天然林,禁止砍伐天然林。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等途径,培育天然林,使天然林面积由现在的11%逐步提高到40%左右。   2.4发展农林间作   在速生林和经济林果树林间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针对朝阳地区实际,可供选择的林下经济模式有:林—灌型(杨树和沙棘带状混交)、林—果型(欧李、杏、桃、李等)、林—草型(鲜食杏-紫花苜蓿)、林—药型(板蓝根、防风、桔梗、柴胡、黄芩、甘草、苦参等)、林—农型(豆类、荞麦、棉花、黍子、耐荫谷子、烤烟)、林—蔬型(地瓜、土豆、萝卜、香瓜、西瓜等)、林—菌型(香菇、木耳、平菇、鸡腿菇、滑子菇等)、林—禽型(鸡、鸭、鹅、蚕等)、林—畜型(猪、狗、兔、鹿、狐、狍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增加收入,还能促进树木的生长,使其提高防风固沙能力,避免土地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