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保护区建构的问题及对策

黑颈鹤保护区建构的问题及对策

1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中西部,处于金沙江水系两大支流—普渡河与小江之间的分水岭地带,东起仁德镇新田河,南至X033县道,西至六哨乡板桥河,北至甸沙乡鲁六箐。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58′~103°03′,北纬25°34′~25°40′之间,东西宽12.2km,南北长10.8km,总面积7217.3hm2。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黑颈鹤及其栖息地,属于野生生物类别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保护区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保护区的稀有性

寻甸黑颈鹤保护区动植物种类数量不多,但作为一个市级自然保护区,拥有2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体现了较为突出的稀有性。涉禽类鹤家族中的黑颈鹤(Grusnigricollis),是世界上唯一生存在高原上的鹤鸟,也是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鹤类。据有关报道,全世界种群数量大约仅有7000只,在我国的分布也十分狭窄,仅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由于它的数量少、分布区狭窄、性成熟迟、生育能力低的原因,1994年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1995年被列为CITES附录I级,1989年被列为我国重点保护I级动物。属于世界急需拯救的易危珍稀物种。其中,在该保护区越冬的黑颈鹤群数量常年维持在50~100只,约占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数量2700只的1.9~4.0%[1,2]。白肩雕(Aquilaheliaco)为大型猛禽,近年来数量急剧下降,中国大陆2003年到2006年各地观鸟爱好者观察记录到的白肩雕出现地点和分布数量,仅在6个地点记录到11只次,分布地点十分有限。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范围内的白肩雕繁殖鸟已经由20世纪60年代的400对急剧减少到目前的10多对。其稀有性可见一斑。除此之外,寻甸黑颈鹤保护区还观察到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黒翅鸢(Elanuscaeruleus)、普通鵟(Buteobuteo)、大鵟(Buteohemilasius)、白尾鹞(Circuscyaneus)、红隼(Falcotinnunculus)、雕鸮(Bubobubo)等7种国家珍稀重点保护鸟类。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作为一个市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的动物种类数量虽然不多,但保护鸟类所占比例很高,而且有2种部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因此在此建立黑颈鹤的栖息地保护区,对于保护黑颈鹤这一世界的珍濒危物种具有全球性的重大意义,同时对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2.2湿地生态系统极为脆弱

湿地是水陆过渡的区域,对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而言,均处于边缘地带,是地球系统最易受威胁、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具有典型的脆弱性[3]。对于寻甸黑颈鹤保护区,一方面,保护区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是由于地壳运动在差异抬升过程中通过断陷洼地积水形成,其湿地水分全靠降水和汇水面山水源涵养。因此,周边陆生环境对湿地影响极大,湿地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另一方面,寻甸黑颈鹤保护区属于高寒山区,风大、气温低,不利于植物生长,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

2.3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仍保持一定自然性

寻甸黑颈鹤保护区周边分布着较多的社区,长期以来的生产活动对区域内的自然性造成了较大的破坏,特别是耕种和修路,降低了涵养水源的功能,使部分湿地出现了退化。然而,作为周边社区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仍保留着部分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如羊塘海子、草煤塘海子等。另外,从保护区为多种重点保护鸟类栖息、觅食场所的事实,也显示了保护区仍保持一定的自然性。

2.4区位优势较为明显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云南省15个地点有黑颈鹤分布,其中2个地点建立了部级自然保护区,3个地点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4]。寻甸作为目前已知的黑颈鹤最南端越冬地,也是昆明市唯一拥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的区域,对于昆明市是何等稀有和珍贵。目前,昆明市及各区县正积极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活动,这不仅为黑颈鹤保护奠定了基础,反过来,黑颈鹤的保护成效也将是森林城市是否达标的依据之一。另外,作为昆明市的卫星城,寻甸距昆明市中心区不足100km,在2小时经济圈内,昆明的技术力量、信息资源等可很快到达寻甸,因此,对黑颈鹤的保护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

2.5战略安全意义重大

通过湿地治理、湿地恢复和黑颈鹤保护等工程建设,将有效制止水土流失现象,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成为陆地上的天然水库和生产、生活用水水源,也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之一。同时,保护区的建设将为黑颈鹤创造安全、适宜、稳定和食饵丰富的生存繁衍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场所,为滇东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提供了安全保障。因此,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对搞好昆明市水源区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蓄洪防旱、调节径流,保证当地人民饮用水质量和水资源战略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6科学价值、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

保护区的成立和各种规划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同时为周边民众及远道而来的生态旅游者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意义并且需要广泛参与的社会实践,这将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黑颈鹤的认识,使人们不断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保护区的建设和开展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知识的宣传活动,也将吸引更多的游人、科考者到保护区旅游、考察,进而对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外,自然保护区事业是一项面向全社会、全人类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很难用直接的经济价值来衡量的。它以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已任,首要任务是要如何保护好其生态系统和特定的保护目标。但从长远的、整体的、生态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保护区所具有的巨大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际上也就是保护区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效益是潜在的、间接的,不像直接的经济效益那样引人注目,一时难以被大多数人所认识。但它所体现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难用金钱来评估,所保留下来的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作为目前已知的黑颈鹤最南端的越冬地,也是昆明市唯一拥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的自然保护区。同时,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湿地生态系统,是滇中地区面积最大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系统最易受威胁、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该保护区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此外,保护区还可以起到涵养水分、净化空气、为周边社区提供环境保障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同时通过保护区的建设,为保护区科研宣教提供条件,促进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适应自然规律,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因此,该保护区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保护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保护区目前也面临着以下问题。#p#分页标题#e#

3.1.1黑颈鹤保护与土地利用矛盾突出

保护区内土地全为集体所有,是当地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耕作土地,若进行湿地恢复,势必要退耕还草,这将影响到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同时,老百姓种植的马铃薯、萝卜等又是黑颈鹤的食源之一,如果全部土地退耕还草,不仅会影响老百姓生存,还将影响黑颈鹤生存。这些问题,事关保护区和社区的生存发展,必须予以妥善解决。

3.1.2湿地缺水、破坏严重

寻甸横河梁子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是黑颈鹤赖以生存的区域,其保存完整与否将关系到是否能保护好黑颈鹤。然而,此区域属于高寒山区,老百姓以耕种、放牧为生,长期、大范围的开垦,使地表裸露,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大大下降。目前,保护区内开荒种地仍很普遍,所有的沼泽湿地均被人为挖沟排水,湿地已经退化为草地,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该保护区的亚高山沼泽将有消失的危险。

3.1.3缺乏管理机构和人员

寻甸横河梁子一带,一直以来就有“大雁鹅”在此越冬,1993年云南大学何晓瑞教授对其的进一步鉴定明确了,所谓的“大雁鹅”就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其保护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2002年申报市级自然保护区未获批准,至今,尚未建立专门机构和人员,给黑颈鹤及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目前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只由县林业局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副主任1人负责,仅在越冬黑颈鹤来临后,林业局聘请当地老百姓对越冬黑颈鹤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和管理。

3.1.4缺乏保护经费

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用于黑颈鹤及栖息地保护的经费平均为7.0251万元,如此少的经费,只能购买少量黑颈鹤所需粮食,支付护鹤人员少量工资等,而湿地恢复、黑颈鹤救护设备、日常管护设施设备、科研、宣传教育经费将是无根无据。由于缺乏保护经费的有力保障,导致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的弊端,难以保障对保护区的越冬黑颈鹤和湿地实行有效的保护。

3.2保护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于对以上存在问题的认识,本人认为加强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并对保护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3.2.1停止对沼泽湿地的破坏,尽快恢复沼泽湿地

沼泽草地是黑颈鹤越冬地不能缺少的生境类型,应立即停止对保护区内现有植被的破坏。在保护现存植被基础上,同时也要加大对保护区内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力度,尤其是加大保护和管理湿地的力度,消除各种威胁湿地的因子。在保护区核心区域,施行禁耕禁牧措施,对受干扰的草甸或被开垦的草甸进行恢复重建,增加湿地的蓄水、调水功能,提高地下水位,扩大沼泽化草甸的面积。恢复沼泽湿地的措施包括填平人为开挖的排水沟,尤其是要填平海子中间开挖排水沟,并在适当地点筑低坝,逐步形成小面积亮水区和大面积沼泽草地,或采用引水漫流的方式对沼泽湿地进行恢复。

3.2.2解决经费不足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各项投入很难立即得到经济上的回报,因此,要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把保护区建设、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中。并争取多渠道的投入,确保建设资金到位。

3.2.3保证黑颈鹤充足的食物来源

3.2.3.1在保护区的实验区适当种植一些庄稼为黑颈鹤提供食物

在野外,黑颈鹤主要常在湿地采食昆虫幼虫、草叶和农耕地上采食马铃薯、萝卜、蔓菁、荞麦、燕麦。因此,耕地为黑颈鹤提供大量食物,是黑颈鹤在耕地活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退耕还林等工作开展,部分耕地作为退耕还林区不再耕种,一些山坡草地植树造林,黑颈鹤的原来的活动生存空间被打破。例如大白龙海子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该地区过去一直是横河梁子越冬黑颈鹤的主要觅食活动区。由于现在退耕地已经长满各种植物,形成草地,不能为黑颈鹤提供食物,黑颈鹤也很少利用这样的退耕地。可以考虑在大白龙海子退耕地适当种植蔓菁、荞麦、马铃薯等农作物,这些庄稼不收割,在黑颈鹤越冬期间为黑颈鹤提供食物,吸引鹤群在该区域活动栖息。

3.2.3.2必要时进行投食补饲

坚持以野生动物自主觅食为主,人为补充食物为辅的原则,在必要时进行人工投食。由于当地2月中旬村民们开始播种马铃薯,而此段时间是黑颈鹤为迁离越冬地积蓄能量的时期,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可能导致黑颈鹤因能量积蓄不足,难以顺利完成迁飞。这段时间人鹤冲突明显,农民因鹤取食马铃薯种影响粮食产量,对黑颈鹤进行驱赶。因而,为保护黑颈鹤,减缓对农业生产影响,有必要采取人工投食的辅助措施。在每年黑颈鹤飞来时已筋疲力尽,急需恢复体力时,或在天寒下雪后黑颈鹤寻食困难时,都需要投食补饲。投食以植物性饲料(玉米、荞麦、马铃薯等)为主,伴以一定数量的动物性饲料(鱼苗等)。

3.2.4应尽快落实群众受损利益的补偿

保护区的建立,将大量集体林和农地被划入自然保护区,过去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耕作土地,如今被划成自然保护区,限制了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他们受损的利益未得到补偿。保护区管理部门又无社区共管的项目经费支持,因而周边社区群众没能从建立保护区中得到实惠,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干扰仍旧较大,如放牧、耕作等。因此,为缓解社区群众与保护区的矛盾,应尽快落实受损群众的利益补偿。

3.2.5进一步吸收社区民众参与保护工作

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还居住着少数群众,在保护区周边地区群众就更多,要帮助群众更新观念,把过去那种向大自然掠夺式的索取方式,转变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由单一经营转变到多种经营,走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道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才能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吸收社区干部参与保护工作,加入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委员会。自然保护区要在生产门路、科学技术上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使群众认识到保护区确实给自己带来好处。

3.2.6加大宣传保护自然力度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地,保护区本身及有关主管单位应加大保护区重要性力度的宣传,“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办好自然保护区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高度强化人们对于自然保护的意识,争取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保护区事业。#p#分页标题#e#

3.2.7提高职工素质

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应分期分批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知识培训和进修,或请进来,边讲授,边调查,边实验,边学习,或派出去,到大专院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速知识更新。

总之,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好事,相信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支持下,通过寻甸县林业和保护区全体职工努力,寻甸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最终实现人与鹤和谐相处,黑颈鹤的有效保护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