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蜂发生情况及预防策略

叶蜂发生情况及预防策略

作者:王佩珠 侯攻科 武星煜 单位: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 天水市秦州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丹巴腮扁蜂(CephalciadanbaicaXiao)[1]于2002~2008年间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大面积发生,累计发生面积约9万亩,主要危害青海云杉;2001~2004年,松阿扁蜂(AcantholydaposticalisMatsumura)[1]在甘肃天水大发生,发生面积达4.6万亩;山楂粘叶蜂(CaliroacrataegiWei,sp.Nov)是发生于甘肃平凉市灵台县的一新虫种,该虫主要危害山楂,2004年以来在灵台山楂园大面积发生,据2007、2009年在万宝川农场调查,其平均单株虫口密度达到1400头/株,发生面积2000余亩;红环槌缘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1]严重危害我省落叶松林分,在白龙江、小陇山、祁连山等各大林区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年发生面积达数十万亩,常将成片落叶松林分针叶食光,严重影响落叶松林分的经济、生态及观赏价值,极大地挫伤广大农民进一步营造落叶松林分的积极性.

甘肃叶蜂发生的主要原因

1对叶蜂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不够,缺乏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缺乏对叶蜂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没有真正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生产的全过程,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对洪涝、火灾等灾害的认识,其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与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极不适应,加之依法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还没有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难以落实,形成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制约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人工林生态系统脆弱,森林生物类型结构简单甘肃省自然条件相对较差,造林绿化树种单一,营造的人工林过度纯化,生物类型简单,森林生态系统自我抵御林业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不强;即使是营造的混交林,也普遍存在混交比例不恰当、混交方式不科学、混交树种搭配不合理等问题,为叶蜂种群急剧增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林分的自然控制能力,间接地促进了叶蜂种群的发生蔓延.

3林分抚育管理滞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落后,缺乏天敌生物的研究与利用由于资金不足及政策限制,许多林分多年未进行幼林抚育,导致大部分人工林密度过大,林分分化严重,林分内卫生状况极差,为叶蜂等林业有害生物的寄生创造了适生环境.加之长期以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一直依赖传统的化学药剂,一直采用单一的烟剂以及高毒、剧毒、高残留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未能进行综合治理与新技术如高效低毒农药、病原微生物制剂等的引进推广,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杀死了部分天敌,如寄生松阿扁叶蜂的亮栉姬蜂(CtenopelmaluciferumGravenhorst),寄生绿柳突瓣叶蜂的白跗姬小蜂(PediobiusataminensisAshmead),柠黄姬小蜂(Cirrospiluspictus)等,并使一部分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而频繁成灾,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导致红环槌缘叶蜂、绿柳突瓣叶蜂、松阿扁蜂和靖远松叶蜂等害虫的严重发生.

甘肃叶蜂的防治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注重宣传效果,广泛深入地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条例》和相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政策,宣传“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宣传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对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共同防范林业有害生物侵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全面部署,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顺利开展.要把成灾率纳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把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纳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责任目标考核,建立行政技术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把防治责任落到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肩上,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各级森防部门要积极当好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多衔接、多汇报,及时处理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防御能力和水平按照新时期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加强市(州)、县两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建设、林业有害生物标准站建设、部级中心测报点和省级中心测报点建设,尽快形成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省级中心测报点为骨干,基层监测点为基础的监测预警网络,切实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警能力.建立健全市(州)、县检疫检验实验室,加大对检疫除害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无检疫对象苗圃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检疫检验水平和检疫除害处理能力.大力加强防治机械药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持续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灾减灾体系为主体框架的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不断增强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御的能力和水平.

4坚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强化营林治本措施森林健康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来讲,森林健康理论把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上升到森林保健的思想高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问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森林健康理念,把培育健康的森林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纳入营造林工程实绩核查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一是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部门要直接参与本地造林规划设计、森林经营方案的论证、编制和营造林项目的检查验收,确保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措施真正落实到营造林生产的各个环节.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选育和大力推广使用抗旱抗寒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乡土树种,确保造林种苗质量.三是要积极营造多树种、多林种、多形式的混交林,合理配置林种树种结构,彻底解决造林树种单一、人工林过度纯化问题,增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是加强对现有纯林的更新改造和中幼林抚育管理,促进幼林提前郁闭成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努力构建生物多样、林分结构合理、功能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森林健康成长,从根本上长期实现可持续控灾的目的.五是合理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林果经济叶蜂天敌种类繁多,有步甲、猎蝽及蜘蛛等捕食性天敌;白僵菌、绿僵菌和细菌等微生物天敌及姬蜂、茧蜂、小蜂等寄生性昆虫天敌,对叶蜂类害虫有非常明显的控制作用.亮栉姬蜂(CtenopelmaluciferumGravenhorst)[3]是松阿扁蜂单寄生内寄生性天敌,其平均寄生率达11.7%;柠黄姬小蜂(CirrospiluspictusNees)[4]寄生于绿柳突瓣叶蜂(NematusruyanusWei)[5],一头该幼虫寄生21头小蜂;全脊伪瘤姬蜂(Pseudopimplacarinata)[6]寄生于古氏简脉茎蜂幼虫,其平均寄生率为7.4%;一头榆童锤角叶蜂(AgenocimbexelminaLietWu)[7]幼虫可寄生8~22头天水镶颚姬蜂(HyposotertianshuiensisSheng).[8]因此,充分利用叶蜂类天敌生物的研究成果,大力开展天敌生物的调查研究,引进推广天敌生物繁育技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新技术.#p#分页标题#e#

5坚持科技兴防,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供支撑和保障要紧紧围绕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多开展一些如天敌生物的保护与利用、新技术和新药械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准确掌握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效防控规律,切实解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难题,为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提供技术支持.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加强适用防治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大力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先进适用技术,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宣传培训工作,普及森防知识和防治技术,提高森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林农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防治技术水平,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林业经营者素质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