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季度经济运行报告

市发改委季度经济运行报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继续提升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特点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4.9亿元,增长12.4%,增幅居全省第四位,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3%、13.7%和11.7%,三次产业比重为8.0:63.2:28.8。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六个显著特点:

(一)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方面,扎实开展了抗旱工作,590万亩小麦长势良好,有望实现夏粮生产“九连增”。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4.5万吨、7.6万吨和2.1万吨,分别增长5.7%、10.1%和15.6%。工业方面,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大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7亿元、利税98.2亿元、利润7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35.1%和40%。工业用电量4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服务业方面,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4.8亿元,增长1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3.8%。完成客运量2113万人次、货运量3406万吨,分别增长10%和14.6%。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4.2亿元,增长20.2%,技术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社会投资,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120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103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5.8%,比去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

(三)外经外贸增势强劲。随着外需的稳步增长和国际大宗资源性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我市进出口总额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45.9%,增幅居全省第6位,其中进口8亿美元、出口3.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4.8%和48.2%。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取得显著成效,3个项目列入国家扶持规划,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折合人民币1.2亿元。

(四)城乡建设顺利推进。一季度,全市完成住房和城乡建设投资20亿元。20个城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11个项目已全面施工建设。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有序推进,正在实施部分道路绿化工程。城乡建设特别是城中村改造进展较快,农村新居建设和危房改造完成投资12亿元。

(五)财政金融平稳运行。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29.5%,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8.5%,同比提高了4.2个百分点,收入质量明显提高。金融信贷对项目建设和社会消费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311亿元和1010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73亿元和46亿元。

(六)社会民生逐步改善。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为4892元和1979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8.9%。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农合参合人数440万人,参合率达到99.7%,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250元,新增临清、茌平、高唐三县市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全市在外务工人员保持在1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低于省下达年度控制目标0.6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和城乡救助工作规范有序,全市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22.25万人,发放低保金5734万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虽然一季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还很大。

一是外部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美国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盟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并没有根本解决,实体经济复苏缓慢,特别是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面临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货膨胀的多重压力,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我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缺少政策扶持,将对吸引外部资源要素带来消极影响,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二是项目投入不足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120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只有1个,超过50亿元的只有4个,缺少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最多的工业项目只有3.8亿元,不管是从投资规模,还是项目质量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十分明显,无法满足我市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需要。

三是资金和土地紧张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家不断收紧货币政策,一季度已经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3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的历史最高位,对于我市企业贷款的影响已经逐步显现。据对50户重点企业的初步调查,90%的企业存在资金紧张现象,资金缺口高达30亿元以上。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可抵押资产较少,贷款难问题更加突出。同时,项目建设的土地指标依然紧张,据初步统计,一季度未开工的17个市重点建设项目,有7个项目没有足够的土地指标;市领导帮包的29个项目中,有11个项目存在土地指标不足、土地征用困难、土地手续办理缓慢等问题。

四是企业成本上升压缩了盈利空间。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头不减,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涨了16.5%,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7.3个百分点。同时,用工成本普遍提高,据初步调查,今年工人工资上涨了20%-40%,给企业增加了较大压力。

五是外经贸形势比较严峻。棉花、纱布、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产品出口签约比较困难。同时,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1.12%,当前升值预期依然较强,我市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低成本优势减弱,加上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我市商品出口后劲略显不足。利用外资规模较小,合同利用外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仅为52万美元,与先进地市相比差距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做好二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巩固一季度取得成绩、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二季度工作,应该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把握四个环节,抓好六项工作。

围绕一个目标,即要按照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和要求谋划开展工作。

把握四个环节,即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业结构问题,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以投资增量优化存量,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培植壮大骨干企业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二是服务业发展问题。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加大服务业重点项目投入,抓好扶持政策落实,切实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三是园区发展问题,我市不少工业园区发展缺乏规划、布局分散,一方面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另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园区规模。四是城镇化建设问题,继续实施“城建靓市”战略,增强市县城区承载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p#分页标题#e#

抓好六项工作,即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开展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主要载体,不断加大优质高效投入。一要抓好全市120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按照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资金保障等方面向重点建设项目倾斜,为重点项目建设搞好协调服务。特别是未开工项目,要深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争取5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大调度检查力度,严格执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观摩检查、全年考核奖惩的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建设规范运行,力争全市完成年度投资突破1000亿元、各县(市、区)完成投资均超过100亿元。二是抓好项目资金的积极争取。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政策动态,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列入上级扶持范围。强化直接融资,争取金融部门最大程度的支持,同时加大间接融资力度,充分利用股权上市、企业债券、金融中间票据、短期金融债券等,拓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三是抓好重点项目的谋划储备。围绕“一五二”产业基地特别是铝、铜、新能源汽车、化工四大千亿产业园建设,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能够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项目,为我市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主导方向,抓好三次产业运行。按照“一五二”产业基地的建设要求,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建立更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建设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继续实施农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加强灌区改造、平原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搞好夏粮生产管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结合各地优势,找准产业,突出特色,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培育壮大品牌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建立完善龙头公司、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户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同时,努力探索绿色有机农业发展途径,打造中国有机农业之都。二是不断壮大工业经济。以把我市打造成为西部新兴生态化工业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4455”工程。加快实施技术改造项目,重点发展铝、铜、新能源汽车、化工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抓好产品的精深加工和产业链条延伸,在扩大产业发展规模的同时提高产业运行质量。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我市经济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和增长点。深入研究省里关于“四新一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获得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大节能降耗力度,继续控制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严控高耗能项目上马,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合理规划企业布局,实现大中小企业的同步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的企业达到2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到100亿元的企业30家以上,技术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左右,形成重点拉动、骨干支撑、多点撬动的企业发展格局。三是繁荣发展服务业。以打造冀鲁豫交界地区商贸流通中心城市、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以中华水上古城文化产业园和马颊河世界运河之窗文化产业园为重点,抓好服务业重大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27条扶持政策,继续开展重点企业主辅分离工作,完善服务业统计体系,增加服务业考核权重,建立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围绕建设民营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抓好轴承、钢管、冶金板材、密度板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等措施,在上市培育、信用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强服务和指导,助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中小企业百花竞放的发展局面。五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规划建设一批部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重点推进冠丰种业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协调指导阿胶集团申报建设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推进西安交大科技园和九州国际高科园建设步伐,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切实提高企业自主研发水平。

(三)以统筹发展为指导原则,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抓好城建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古城保护与改造、世界运河建筑博览园、西安交大科技园、体育公园、运河五期等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道路绿化工程和街旁公园、绿地建设步伐。调整完善城建规划,拉大市城区发展框架,稳步推进百万人口城市建设。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村新居建设。科学规划村庄布局,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撤并弱小村和空心村。充分利用增减挂钩政策,尽快建立土地运转平台,搞好土地收储和出让、转让,加快腾空地的复垦整理和指标置换。三是努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供水、供热、燃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医疗、文体、科技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积极探索市县两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实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一是切实搞好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活动。按照“组织上有大动作、数量上有大突破、质量上有大提高、引智上有大进展”的要求,瞄准珠三角、长三角、日韩港台等重点区域,搞好大规模的招商推介活动,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着力在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引进一批战略支撑项目,争取在与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合作上有所突破,为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奠定基础。二是扎实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引导凤祥集团、三和纺织、冠洲集团等重点出口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眼精深加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建设步伐,支持信发集团、祥光铜业、冠丰种业等企业建设境外资源供应基地,鼓励中通客车、时风集团等企业发展境外营销网络。三是大力推进企业上市。筹备召开好全市企业上市工作会议,邀请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创投公司和商业银行等与我市企业搞好对接。对全市上市后备资源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确保全年有1家企业、力争2家企业成功上市。#p#分页标题#e#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一是稳定物价水平。完善价格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实时价格监测和应急价格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预警价格异常波动。切实搞好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适时启动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推动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211”工程(热水、热饭、取暖、改厕)和城区中小学扩建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市城区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加快推进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和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建设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全面开工建设。三是积极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影响评估跟踪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重要作用。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东昌府区、高唐县、莘县省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确保年底通过省级验收。四是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积极开展医改五项重点改革,确保6月底前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麻疹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五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把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在工业园区建设,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入住。加快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