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探析

劳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探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与周边国家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中缅边境大量缅甸籍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务工、经商,这一现状使缅籍在华务工人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试图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从中国西南边境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对德宏州缅籍劳动力务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务工所需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缅边境;缅籍劳工;职业教育培训

0前言

进入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愈加频繁,我国著名人口学家吴忠观提出:经济迁移常常是由于贫困所致,迁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经济地位,其流向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且劳务输出成为主流。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国民收入差距拉大,对周边国家劳动力吸附效应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推进,西南边境地区的区域合作项目建设深入发展,这种吸附效应愈加增强。云南省邻国缅甸因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管理基础薄弱,边境地区逐渐成为境外边民的“淘金地”,中缅边境大量缅甸籍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进行务工、经商等活动。这种现象作为现代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早就引起学者关注,KMirwaldt(英)对跨境居民关系进行过探讨。国内学者李昕蕾等对东亚国际劳工流动进行过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外籍务工人员的管理、生存和婚姻状况等方面。本文则从中国边境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以德宏州为例,对缅籍劳动力在华务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缅籍劳动力在华务工所需的素质和技能的教育培训进行探讨。

1缅籍劳工在华就业现状及趋势

根据对2009年以来德宏州境内缅籍务工人员的不完全调查,本文将缅籍劳工在德宏就业现状整理为以下方面。

1.1近年进入德宏的缅籍人员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自2009年以后,缅籍人员进入德宏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17年前10月新办理暂住证人数比2009年增长216.45%。见表1。德宏与缅甸之间有近503.8公里的边境线,三面与缅甸接壤,众多界河、渡口、通道、公路与缅甸相通,边界小道便利,缅籍人员入境方便。因此,有很多缅籍人员并不办理正规入境手续,而是通过两国间的小道或者界河入境,进入德宏州打工。农忙时节,很多土地承包户并不审核缅甸人是否具有合法身份,而是贪图用工廉价大量雇佣缅甸人。一些私企同样出于工资廉价而大量雇佣缅甸人。据不完全估计,通过便道或者界河非法每年进入德宏的缅甸人约在3万人次,加上通过合法渠道进入德宏的缅籍人员,目前在德宏境内的缅籍人员约在10万人左右。

1.2进入德宏的缅籍人员申请事由及缅籍务工人员年龄构成

从缅籍人员进入德宏的事由登记情况看,缅籍人员进入德宏主要是探亲、嫁娶、经商、务工、务农、就学等,而务工比例最高,2016年、2017年缅籍入境人员的事由中务工一项分别占94%、93%。在2017年前10月新登记的35852名缅籍务工人员中,16—35岁的年轻劳动力占81%,36—60岁的强壮劳动力占18%,二者合计占99%。

1.3德宏缅籍劳工文化程度状况

如表2所示,2017年前10月新登记的35852名缅籍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状况,高中以上学历占3%,文盲占6.2%,小学占60.22%,初中占32.8%,高学历者寥寥无几,文盲比例大,受教育程度低。

1.4德宏缅籍劳工从业状况

据2016年12月的统计数据,缅籍务工人员从事行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技术要求低的加工行业和服务行业,职业分布广泛,从大类来说主要分布于商业、服务业,农业,生产、运输等三大类,从小类来说涵盖了餐饮服务、玉石加工、建筑、种植、搬运、保姆、木材加工、清洁工等20多种职业,其中在服务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玉石加工、木材加工等行业最为集中,并且从事的主要是低端重复劳动,技术含量低,相应来说,工资收入水平也偏低。

1.5缅籍务工人员薪酬状况

笔者对德宏缅籍务工人员薪酬水平及开支用途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根据问卷调查反馈,大部分务工人员月薪低于1000,占调查对象的57%,月薪1000—1499元的占23%,月薪1500—3000元的占15.7%,月薪4900—5550元的3人,仅占4.3%。其中月薪最低为200元,最高为5550元。调查发现,从事当前工作时间与薪酬成正比,从事当前工作时间越长,薪酬越高。同时,笔者对一部分缅籍务工人员作了访谈。访谈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缅籍务工人员频繁换工作,文化程度、职业技术能力、语言能力限制了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及薪酬的提高。

2缅籍务工人员素质与中国用工市场需求匹配分析

2.1缅籍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分析

据2014年缅甸人口普查结果(Wikipedia.2014MyanmarCensus),缅甸总人口约5300万,劳动人口约为3431万,与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相比,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优势明显。中国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对缅甸民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产生了极大的吸附作用,近10年来缅甸务工人员通过边境通道进入中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由于缅甸的青壮年劳动力中大多数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经历,特别是进入中国德宏境内务工的人员受教育程度极低,因此他们中大部分人只能从事最低端的体力劳动,工资水平也是最低的。

2.2中国用工市场的需求分析

中国目前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青壮年劳动力逐渐短缺。2013年末德宏州总人口124.5万,属于人口密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明显不足。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施行以后,德宏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中缅油气管道、瑞丽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等建设项目给德宏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进入德宏,这就带来了更多的用工需求。一方面缅籍务工人员低廉的工资水平满足了德宏境内农业种植、加工行业等私企的需求,填补了廉价劳动力的不足,降低了一部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缅籍务工人员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对中国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健康意识较差、职业技术缺乏、语言沟通障碍等问题,给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企业用工带来了困难。

3外籍劳工培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对缅籍务工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在“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持续推进,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中缅双方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日益成为主旋律的背景下,中缅两国之间劳动力的跨境流动不可避免成为常态。对缅籍务工人员进行文化、法律、职业技能等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素质,能够使他们提高工资水平、获得更多实惠。也能满足中国企业的用工需求,使中国企业在推进现代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加工运输业中得到充足的高素质劳工保障,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政府对缅籍人员的管理,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

3.2对缅籍务工人员培训的可行性

3.2.1目前对缅籍务工人员的培训情况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缅籍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语言不通,难以组织成规模的培训。另外培训的经费也无法得到解决。近五年来,通过相关管理机构的努力,以及有关教育机构的尝试,对缅籍务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取得了实效,并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教育培训方面,云南民族大学走在前列。2013年6月云南民族大学在缅籍务工人员最为集中的瑞丽市成立了“国际教育职业培训基地”,该基地依托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资金,2014年12月开始对在瑞丽的缅籍务工人员实施培训,至2016年12月,2年间共培训缅籍务工人员5000人。2年间共投入培训资金500万元。培训机构由云南民大管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汉语、法律法规、健康知识。培训方式是由基地与企业协商,派遣教师到缅籍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进行授课。尽管这些培训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尚有诸多欠缺,但云南民大的尝试,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对缅籍务工人员的培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2.2对中方特别是对德宏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分析

随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进入又一个发展春天。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基本达到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办学规模,发展态势逐渐稳健,从中职、专科高职、本科应用型教育及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完全打通。从缅籍务工人员最为集中的德宏州来看,2017年,德宏州有高职高专2所:德宏师专占地面积756897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789.21万元,有纸质图书67.58万册,有校内实验实训场地61个,校外实训基地52个;设有11个教学系部,设置高职专业54个;有教职工425人,三年制全日制在校生5241人(数据来自德宏师专2017年质量年度报告)。德宏职业学院以医学类教育为主、兼顾汽车制造与现代服务类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学校占地面积8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3.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2.3万册,有教职工数386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135个,校外实习、实习基地109个,1所附属医院和7所教学医院,各类在校生1万余人。在对缅交流方面,德宏职业学院在2017年间有缅籍专科留学生57名。德宏职业学院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兼具三大功能: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职业鉴定。设云南省第36国家职业鉴定所,具备保育员、砌筑工、中式烹调、电工等8个国家职业资格证的鉴定发证资格(数据来自德宏职业学院2017年质量年度报告)。此外,德宏州还有中等职业学校8所,其中普通中专1所,职业高中7所,部级重点1所,省部级重点2所,部级改革示范校2所(数据来自德宏州中等职业教育2017年度质量报告)。从德宏州的职业教育资源看,不仅能满足当地职业教育培训需求,而且还能向西南地区招生,并能吸纳部分缅甸留学生。

4教育培训内容及方式探析

4.1有针对性地开设培训课程

个人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必然会带来个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王德文等学者的研究表明: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则对农村迁移劳动力工资收入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从缅籍务工人员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问题是文化素质低、极少具备专业技、对中国的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健康意识差、中文交流能力低等。因此,在设计培训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现状,结合中方用工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如:开办汉语脱盲课程,让缅籍务工人员获得基本的汉语交流能力;开办法律法规培训,让缅籍务工人员了解中国的基本法规;开展卫生健康课程,通过卫生健康课程,培养他们讲究卫生、注意个人健康意识;开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如电工、家政、修理等,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甚至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职业鉴定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缅籍务工人员参与教育培训。

4.2培训措施探讨

从以往云南民族大学在瑞丽市所设的“国际教育职业培训基地”的经验来看,与用工企业协商,派遣教师到缅籍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开班授课,是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忽略了零散用工的地方,零散用工的数量累积起来不容小觑,因此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上有巨大漏洞;二是“基地”的培训内容缺少最容易看到效益的职业技术能力培训,因此培训对缅籍务工人员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本研究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水平、扩大培训范围、增强培训效果。一是发挥云南民大“基地”优势,继续开展好在用工量大、缅籍人员集中的企业进行集中培训。除了云南民大“基地”,也可依托当地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批量培训。二是为鼓励缅籍务工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政府可出台优惠政策,对参加过培训、有较高素质的缅籍务工人员在办理延期手续时,可优先办理。三是除了对缅籍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提供上门培训服务外,可在缅籍人员集中居住的片区设立长期的培训点,根据需要长年提供相关培训服务。四是充分发挥德宏州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覆盖面,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如利用德宏职业学院的医学教育优势、汽车制造与维修检测优势,开办针对缅籍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班,甚至还可与相关企业合作,订单式培训,从而解决出口问题;利用云南省第36国家职业鉴定所优势,将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证书发放整合在一起,增强职业教育培训对缅籍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五是当地卫生防疫部门除了加强对缅籍务工人员的卫生防疫监控以外,也应当开展对这一人群的卫生防疫宣传教育,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卫生防疫部门的宣传教育培训更权威、更专业、更可靠。同时也有利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六是培训费用问题。可以采用申请国家项目、培训机构筹资+政府补助、企业出资等方法解决培训所需资金。对缅籍务工人员热衷的、能立刻产生经济效益的培训,可以适当收取费用。

5结语

缅籍人员通过边境大量进入中国务工,是国际劳工跨境流动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中缅之间经济、文化、教育等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这种流动还会扩大。因此,从中缅两国共同的利益出发,对缅籍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符合两国共同和利益。当然,培训要结合我国用工企业的需求、社会管理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缅籍务工人员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发挥我国的教育资源优势,科学设计、合理规划,才能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半岛的实施,顺利推进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德文,蔡昉,张国庆.农村迁移劳动力就业与工资决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J].经济学,2008,(3):1131-1148.

[2]李昕蕾,任向荣.东亚国际劳工移民的流动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向度[J].东南亚纵横,2008,(11):74-79.

[3]张家忠,章春明.创新中缅边境外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路径分析———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4,(01):98-102.

[4]曹晔.职业教育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J].群言,2017,(12):12-14.

作者:李红英 王晓芸 单位:德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