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现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现状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维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使用中文版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V6.2评估患者自我护理维持情况,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3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影响因素。结果103例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得分为(64±14)分,达标率为36.9%(38/1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糖尿病及心力衰竭病程与患者自我护理维持得分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独立危险因素(标准回归系数=-0.216,P=0.024),居住地为城镇、心力衰竭病程>6年是独立保护因素(标准回归系数=0.190、0.286,P=0.047、0.024)。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维持情况亟待改善。糖尿病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独立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镇、心力衰竭病程>6年是独立保护因素。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影响因素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随着器械和药物治疗的发展,患者的生存率逐渐提高,但整体预后情况仍旧不容乐观。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的1年死亡率在15%左右,5年死亡率高达50%[1-2]。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以药物治疗为主,除了急性期的院内治疗,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对于改善预后、降低再入院率也尤为重要[3-4]。本研究旨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9年2—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5];③病程大于3个月,非首次诊断心力衰竭。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者(如卒中、帕金森病、癫痫等);②不能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完成问卷者。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73X),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自我护理维持

使用中文版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V6.2[6]评估患者自我护理维持情况,共10个条目,包括治疗的依从性和症状监测等,满分为100分,70分以上为自我护理维持达标。所有问卷调查均在本院心力衰竭病房进行,在患者入院时由指定的2名调查员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研究要求指导其认真、规范作答,对于不能书面完成的患者,由调查员进行口头讲述辅助患者完成。共发放问卷104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03份。

1.2.2一般资料

从本院电子病历系统中获取患者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其他合并症、心力衰竭病程、心力衰竭知识得分及家庭支持得分等一般资料。心力衰竭知识得分通过心力衰竭知识测试量表进行评估,总分0~14分,分数越高表明受试者对心力衰竭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7]。家庭支持得分通过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进行评估,总分15分,分数越高说明家庭支持程度越高[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慢性心力

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情况103例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得分为(64±14)分,达标率为36.9%(38/103),自我护理维持得分及达标率低。

2.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糖尿病及心力衰竭病程与患者自我护理维持得分相关(均P<0.05),其他一般资料均与自我护理维持得分无关(均P>0.05)。见表1。

2.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自我护理维持得分为因变量,以居住地、糖尿病、心力衰竭病程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的独立危险因素,居住地为城镇、心力衰竭病程>6年是自我护理维持的独立保护因素。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中患者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维持得分较之前国内相关研究相对高[9-10]。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入选患者病程较长,转诊次数较多,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自我护理意识高。但本研究患者自我护理维持达标率仅为36.9%。自我护理维持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故如何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维持能力是护理和宣教过程中的重点。

3.1心力衰竭知识及家庭支持

心力衰竭知识缺乏是限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本次研究中患者总体心力衰竭知识得分较低,提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水平有待提高。患者心力衰竭知识得分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育者的教育内容过于抽象、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受众患者的知识水平受限,且大多数健康教育方案是短期干预而非长期干预[11],因此,利用网络等平台建立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系统是接下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重点。有效的家庭支持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信心,这对治疗慢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绝大部分时间在家中休养故而家庭成员的参与支持在患者自我护理和疾病控制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12]。本研究中,不同心力衰竭知识得分患者之间及不同家庭支持得分患者之间自我护理维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考虑与患者例数较少有关。在后续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结合患者自我护理信息和自我护理管理进行综合分析。

3.2居住地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自我护理维持得分更低。农村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频繁,且存在就医延迟现象,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匮乏、医疗资源相对缺乏都可能导致自我护理不佳[13]。有研究表明,近1/3的农村患者认为测量体质量频率为每周1次,高达31%的农村患者不知道液体摄入过多会加重心力衰竭[14]。因此,针对农村患者应当加强心力衰竭健康宣教,针对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进行远程健康支持。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平台对这些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随访和监测,有助于提高患者心力衰竭知识和自我管理水平[15]。

3.3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合并症,20%~30%心力衰竭患者合并糖尿病[16-17]。与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其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18]。研究发现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和药物依从性更低,糖尿病患者复杂的降糖方案和药物调整给疾病管理带来了很大负担[19],而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其自我护理维持的难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自我护理维持得分更低。既往研究显示,合并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通常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更低以及失业可能性更大,并且这类患者其他合并症通常更多,临床情况更加复杂,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再住院[20-21]。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对治疗失去耐心和信心,使得药物依从性降低。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合并糖尿病的心力衰竭患者。

3.4心力衰竭病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病程长的患者自我护理维持得分更高,这可能是由于新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在短时间里对疾病尚没有清楚认知,且自我护理水平的获得是一个需要经过学习和培养的长期过程;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更加习惯规律服药、规律锻炼等自我健康护理。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新诊断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建立自己的健康护理模式,帮助患者更快的提升自我护理水平,缩短适应期。综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维持能力有待提高,居住地、糖尿病、心力衰竭病程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水平的影响因素,这为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水平提供了切入点。护理人员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应重点关注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及农村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应加大对医疗健康知识的普及、关注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以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水平,降低心力衰竭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新圆 闫婷 程梦圆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心力衰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