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管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护理中运用

医护管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护理中运用

【摘要】目的分析在实施心力衰竭护理过程中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将 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5 月作为纳入时间,共包括于我院接受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 86 例,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 43 例,其护理管理模式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参照组 43 例,其护理管理模式为常规管理模式。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后可知,研究组患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参照组更低,P < 0.05。结论实施心力衰竭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同时,也有着相对较高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可以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 ;心力衰竭护理 ;住院时间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相对较为多发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类型[1],且在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饮食方式以及心理、情绪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心力衰竭的发病概率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并出现了一定的年轻化发展,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均有着一定影响[2]。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其治疗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完善各种治疗措施,针对性的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同时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3]。在近年来各种先进的护理理念与方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案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在实施心力衰竭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现作如下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将2020年5月至2021年 5月作为纳入时间,共包括于我院接受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 86例,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有43例。研究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4∶19,年龄为 40~69岁,平均年龄(52.24±3.09)岁,病程6月~8年,平均病程(4.13±0.45)年;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3∶20,年龄为39~68岁,平均年龄(51.87±3.15)岁,病程6月~7.5年,平均病程(4.05±0.5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了存在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精神、认知异常的患者,对比分析后可知,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试验研究经过了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完成。

1.2方法

参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方式为参照组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由护理人员常规实施患者的心理干预,并进行饮食、运动方面的指导,密切做好患者病情监测。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研究组患者的护理工作,具体的内容与措施如下。

1.2.1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根据不同医师、护理人员所擅长内容以及不同病种科学、合理进行分组,组员由二线医师、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组成,根据护理单元的不同将其分为两大组、五小组,保证每一位医护人员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保证小组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并做好每个小组任务的合理分配,针对性的为其进行床位分管的布置。

1.2.2明确落实不同岗位的职责 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应该明确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医护人员要共同交班、查房,一起讨论和制定有关于不同疾病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治疗,建立一体化、多学科有效融合的工作模式。并在不断的工作中来优化组合,让每一位医护人员的价值均得到体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2.3医护人员共同查房 在每日的查房过程中要由医护人员共同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要以每位患者必查、有问必答以及危重患者重点检查的基本原则。在查房的过程中要由护理人员将患者的实际情况、出现特殊的病情变化以及已经实施的各种护理操作反馈给医师,并由医师将病情向患者、家属进行简单介绍,同时在查房过程中医护人员也要共同做好患者病情、表现的密切观察,积极的进行讨论,以便可以更好且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1.2.4医护人员共同讨论患者治疗、护理与恢复情况 医护人员要共同对患者治疗、恢复情况进行讨论,由护理人员实现患者对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满意度、认可度的反馈,并由医护共同指出各项护理操作的缺点与不足,及时进行纠正,保证每项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与优质性。在此基础上也要共同开展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的讨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引导患者进行锻炼,促进患者的更好康复。

1.2.5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护理工作 在为患者护理服务的过程中要由护理人员与医师共同进行,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可以让医师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指导。首先,要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由医师告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情绪对疾病治疗、恢复的影响,之后由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疏导工作,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护理人员要讲解有关于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其治疗的配合度。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在医师的配合下进行饮食、生活以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指导。最后,科室口服药物的种类较多,为了保证患者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正确性需要医护人员共同陪护与努力,医师在下达医嘱时一定要清楚,护理人员做好告知与叮嘱,如果发现用药不清或者是不准确也要及时询问医师,要密切做好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工作,保证高效用药。

1.3评价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观察、评价指标分别为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生活质量借助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共包括心理状况、躯体功能、自理功能、社交功能等相关评价项目,量表的最高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为理想[4]。护理满意度借助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共包括护理及时性、护理态度、护理全面性、护理信任度等相关的评价内容,调查表采用百分制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其评分呈正相关[5]。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工具为统计学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χ2,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借助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以P<0.05作为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参照组更低,P<0.05。 见表2

3 讨论

在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以及医疗保健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多。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医患与护患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对于护理服务来说患者与家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保证护理服务的及时性、全面性,同时也要求专业性,针对性[6]。与护理人员相比大多数患者与家属更愿意去相信和配合医师,心力衰竭患者也不例外,因此为了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与满意,获得更高的护理效果,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进行了临床应用[7]。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与方法,其以患者作为中心,根据其疾病类型、需要的不同将医师与护理人员组成了不同的护理协同小组,通过科学性、系统化、人性化的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由医师、护理人员共同的诊疗服务与医疗照顾[8]。在实施心力衰竭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仅针对性的进行了医护人员的分组,明确了职责与任务,同时也由医师、护理人员共同为患者提供了查房、治疗、护理与恢复情况以及协同护理等服务,保证了每一位患者均可以得到来源于护理人员与医师更加全面的照顾,提高了患者对于相关护理工作的信任度与满足感,促进了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提高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有助于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配合,促进其康复以及预后改善。实施心力衰竭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同时,也有着相对较高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可以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陈秀聪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光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