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对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患者影响

护理对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患者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给予普通护理,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进行了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人数;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结果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满意人数、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对比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有优势,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有效缩短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干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影响价值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引起的,静脉回流血量不能完全排入心脏,血液沉积在静脉系统中,动脉系统灌注不充分,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综合征。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通常相互共存。心房或室性心律失常使心力衰竭复杂化。心律失常也可导致心力衰竭并加重心力衰竭。在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时,有必要考虑药物治疗和有效护理。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综合征,这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发展阶段,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临床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很大。因此,尽量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心脏病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本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给予普通护理,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进行了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人数;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分析了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年龄最低45岁,最高76岁(58.24±4.78)岁。男占23例,女占17例。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年龄最低44岁,最高77岁(58.57±4.71)岁。男占22例,女占18例。两组资料可比。

1.2护理方法: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给予普通护理,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进行了一体化护理干预。第一,建立一体化护理小组,由科室主任,管床医师,护士长,负责组长和负责护士组成。医疗人员是一个整体的治疗和护理团队,负责整个住院期间患者的所有护理活动和出院后的随访。第二,医师将每天至少两次查房。查房过程,医师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病情告知和用药、治疗指导,并对护士进行相关的治疗目的和意义的解释,减少护理漏洞和缺陷,促使医师和护士之间良好配合和互动。第三,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巡视,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保持亲切态度,对患者介绍病情以及护理注意事项,促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第四,康复护理内容。给予吸氧护理,指导患者采取半坐姿。面罩或鼻导管用于氧疗。氧气流量设定为2~,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立即向医师报告。嘱患者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合理控制营养成分的比例。密切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通过心电监护来评估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从而调整治疗方案[1-2]。

1.3观察的指标:比较两组满意人数;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

1.4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2.0软件;检验方法:t、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满意人数: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对比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满意人数更高,P<0.05。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满意、不满意、满意人数分别是30、10、30例(75.00%),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满意、不满意、满意人数分别是40、0、40例(100.00%)。

2.2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接近,P>0.05;护理后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64.89±7.01)、(64.31±7.51)、(61.31±1.51),护理后,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25.24±2.31)、(26.72±2.78)、(91.72±2.11)。护理前,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64.82±7.21)、(64.32±7.21)、(61.24±1.78),护理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35.68±4.51)、(38.46±2.56)、(80.13±2.04)。见表1。

2.3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更具优势,P<0.05,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3.40±1.11)d以及(7.42±2.12)d。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24±1.46)d以及(9.43±2.67)d。

2.4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更少,P<0.05。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是1例(2.50%),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是8例(20.00%)。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由于其高发病率和不良预后,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律失常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大约5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积极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目前,护理模式已从传统护理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良好的护理对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未来的恢复有重要影响[3-4]。一体化护理干预可通过医师和护士之间合理分工和密切协作,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减少负性情绪对康复进程的影响。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说明一体化护理为更加全面细致,体现了护理的人性化和有效性。由于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病程较长,病情较复杂,临床护理风险较大,治疗后易复发,在护理的同时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给予鼓励支持,以促使其更好树立治疗的信心[5-12]。本研究中,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的8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给予普通护理,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进行了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人数;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数据显示,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对比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满意人数更高,P<0.05。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满意、不满意、满意人数分别是30、10、30例(75.00%),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满意、不满意、满意人数分别是40、0、40例(100.00%)。护理前两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接近,P>0.05;护理后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护理前,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64.89±7.01)、(64.31±7.51)、(61.31±1.51),护理后,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25.24±2.31)、(26.72±2.78)、(91.72±2.11)。护理前,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64.82±7.21)、(64.32±7.21)、(61.24±1.78),护理后,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分别是(35.68±4.51)、(38.46±2.56)、(80.13±2.04)。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更具优势,P<0.05,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3.40±1.11)d以及(7.42±2.12)d。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24±1.46)d以及(9.43±2.67)d。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更少,P<0.05。一体化护理服务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是1例(2.50%),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是8例(20.00%)。综上,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有效缩短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孙绮函 刘薇 于晓琳 张凤凤 单位:大连市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