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康技术在糖尿病中应用

移动健康技术在糖尿病中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移动健康技术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方法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开展研究,将193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96例以常规管理支持,观察组97例采用移动健康技术进行自我管理指导。对比不同管理干预方案对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BG、2hPBG及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DSC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健康技术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当中,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保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保证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管理;移动健康技术;血糖;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对人类的健康安全影响较大。糖尿病是由环境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引发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情况,可导致患者终身处于机体代谢异常当中,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指标,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导致的眼、神经、肾脏及心血管损伤。临床治疗糖尿病以有效控制血糖,抑制疾病进展及预防并发症为治疗原则。而糖尿病的有效控制不仅依赖于药物治疗,还需要患者自我管理的密切配合。在长期与糖尿病斗争中,临床实践掌握了一整套的糖尿病控制方法,在患者有效保证自我管理水平的条件下,其机体健康水平及血糖水平均能达到较理想的程度[1]。近些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可通过移动健康技术进行健康知识的传递,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移动健康技术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糖尿病疾病控制寻找理想的干预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开展研究,将193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抽签法分组。观察组97例,男55例,女42例,年龄38~70岁,平均(52.62±6.88)岁;病程1~25年,平均(8.25±1.25)年;学历水平:大专及以上20例,初高中48例,小学29例;对照组96例,男53例,女42例,年龄40~68岁,平均(52.18±7.42)岁;病程1~25年,平均(8.25±1.25)年;学历水平:大专及以上25例,初高中50例,小学21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经血糖、糖耐实验检查确诊;患者认知清晰,且能够熟练操作移动设备;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官或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存在眼、神经、足、心血管等糖尿病并发症者;沟通异常或者精神病患者。分组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遵医嘱指导患者进行系统化治疗,叮嘱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预防疾病传染工作;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关注患者病情变化。1.2.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移动健康技术管理。①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建立健康管理平台或者APP,以此进行健康管理。②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利用通信设备,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用药知识,将糖尿病药物分为7大类,包括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增敏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及肠促胰岛素、胰岛素、其他类降糖药物、DM并发症治疗药物,向患者讲解每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通过对患者的实际需求及病情治疗需要,指定合理的用药计划,并将其发送至患者的移动设备当中,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用药监测,做好定时提醒工作,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及不合理用药。利用网络随访方式,进行远程用药指导和监督,提供用药咨询。②利用移动通讯设备,对患者的血糖监测水平进行管理。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制定血糖监测方案,指导患者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并保证每天测量3次血糖。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或者APP做好生活日志,进行远程监督,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指导患者遵医嘱进行血糖、尿糖测量,并根据环境改变监测血糖,根据身体不适增加血糖及尿糖检测效果。③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提升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管理能力。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对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糖波动的关系进行讲解,并将详细的糖尿病预防计划发送给患者,通过足、神经、眼、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PPT的讲解,提升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知。指导患者通过浏览各种网页,认真学习糖尿病并发症知识。将并发症高发人群作为重点监控对象,每周实施电话随访,保证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④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提升患者体检的依从性。通过指导患者采用健康APP对自身体重指数进行计算,了解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而通过定期的体格检查,对自身腹围、腰围及臀围进行充分了解,明确机体内部脂肪含量。对与体重超标者,有营养专家及运动专家进行远程评估,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饮食及运动计划。将糖尿病患者定期体格检查纳入远程监督范围。⑤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提升患者对血糖指标监测的认知。通过移动设备将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知识发送给患者,其中空腹血糖是隔夜空腹8~10h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指标的检测可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以胰岛素功能的体现。帮助患者明确高血糖引发的β细胞功能衰竭、血管神经并发症及电解质紊乱等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这两种物质的结合是不可逆的,其指标与患者的血糖浓度成正比,一般其指标可稳定120d左右。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检测,主要是为了明确患者8~12周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通过将上述知识制作成动画或者视频,提升患者的正确认知。在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测定后,可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及医生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计划,包括饮食、用药或者运动等。帮助患者远程了解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尿病的关系,检测的重要性,明确各种指标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以及严格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开展视频讲座或者采取在线指导的方式,督促患者控制血糖,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提升患者对血糖个指标的认知。⑥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指导患者下载健康APP,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的采集,实现数据的储存、传输及分析功能,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对移动通讯设备中获取的患者详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方便临床医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管理计划,保证患者通过移动通讯设备了解更多的运动锻炼、用药、血糖监测、饮食指导等科学管理知识。通过关于患者自我管理、个体化反馈、体重管理、血压监测等相关知识,指导患者通过深入阅读,提升自身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从而提升其保健能力及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4mL,采用氧化酶法进行空腹血糖(fastingbloodglucose,FBG)及餐后2h血糖(2hpostprandialbloodglucose,2hPBG)指标检测,并采用美国伯乐公司生产的VariantlI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以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指标[2];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估分数均为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指标成正比;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以SDSCA量表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血糖测量、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饮食、生活习惯、运动等几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0~35分,评分与自我管理能力成正比[3]。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x?±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比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在干预前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BG、2hPBG及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的SF-36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及对照组干预前SDSCA量表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DSC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该疾病具有非可治愈特性,患者需终身服药进行血糖控制。由于糖尿病受到多种饮食、生活习惯及情绪、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比较明显,进行性发展还会导致各种眼、神经、足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4]。因此,认为系统化治疗配合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及运动锻炼、血糖监测等控制措施,可以提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糖尿病患者多居家治疗,对饮食、生活习惯及运动锻炼、情绪等的控制就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的科学性,是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5]。从目前患者居家治疗过程中,对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情绪、运动锻炼等各种与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管理知识了解程度来看,患者不能通过科学的认知达到严格控制其血糖指标的效果,因而也难以抑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因而疾病控制效果欠佳[6]。目前,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手机逐渐被智能手机代替,而智能手机的多功能及可移动性为糖尿病的远程管理提供了条件[7]。移动设备可以容纳多个APP,还可进行远程通话及视频,因而可以方便临床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远程操作[8]。采用移动通讯设备中的APP,还可以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因而有提升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的作用[9]。而移动通讯设备在老年中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移动设备中的APP,可通过动画视频的方式播放,有助于老年患者循环播放和学习,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10]。通过移动健康技术,将各种资料传输到患者的移动通讯设备终端,方便患者学习。本次研究采用移动健康技术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采取的干预措施内容包括:建立健康管理平台或者APP,利用这些工具进行糖尿病知识的传递。利用移动健康技术将信息传递至移动通讯设备终端,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开展血糖水平监测的指导,进行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管理,提升患者体格检查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血糖指标监测及其深层意义的了解,对患者生命体征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根据获得的信息反馈,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11]。通过上述患者自我管理知识的指导,获得了以下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FBG、2hPBG及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DSC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采用移动健康技术,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传输至患者移动通讯设备终端,指导患者进行学习和不断提升,可保证患者通过科学的自我管理,控制饮食,调节生活习惯,并保证规律作息及定期测量血糖,从而抑制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12]。移动健康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相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患者可反复观看和播放关于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的认知,从而显著提升他们的科学管理能力,因而在糖尿病的控制过程中,可发挥较好的疾病控制及并发症预防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3]。综上,在通信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网络及智能手机的便利性为延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和平台,移动健康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应用工具,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护理当中[14]。从研究结果看,移动健康技术对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作用明显,说明在系统化治疗的影响下,联合患者糖尿病健康饮食、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以及保持每天监测血糖水平,定时入院复查等自我管理的科学性,可以避免饮食、生活习惯不良对其血糖指标的影响,以达到显著控制血糖水平的效果,因而可避免糖尿病病情进展导致的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5-16]。随着移动健康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研究不断深入,通过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糖尿病的科学化管理将成为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可以在临床疾病管理干预中广泛推广和应用[17]。

作者:黎凤珍 张丽丽 魏爱生 单位: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