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下内科护理学教材开发探析

成果导向下内科护理学教材开发探析

摘要: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内科护理学课程标准,开发建设内科护理学新型教材。遵循反向设计原则,以最终学习成果为出发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深度融合数字资源,教、学、评、测一体,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成果导向;内科护理学;教材开发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材料,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是教育改革的具体落实[1]。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推进,医教协同改革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纵深发展,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加快教材创新建设,“三教改革”齐头并进,相互助力,以全面提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教育目标,强调学生学到了什么,注重对学生整合思维、实践等能力的培养。该理论由美国学者Spady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提出并获得了广泛认同,近年来成果导向教育逐渐被应用于我国医学教学中[3-4],成果导向教育理论贴合我国职业教育“以生为本、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建设要求[5]。内科护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护理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课程组依据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开发建设内科护理学新型教材,将教材关注点从知识组织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综合能力的达成,现将教材建设过程总结如下。

1现有教材存在问题

对比分析各出版社近5年出版的内科护理学高职高专教材,各教材内容框架基本相同,均按照人体各系统进行设置,从疾病的病因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护理几个部分依次编排内容,贯彻了整体护理的理念,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以循环系统为例,传统教材普遍存在以下不足[6]:(1)先进性不足:未能及时体现护理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规范、新技术,如心脏早期康复理念、容量管理策略、最新的心血管药物等。(2)职业性不足:教材内容与护理行业准入标准存在严重脱节,未能充分贴合护理岗位实际需求。如射频消融、冠脉介入等诊疗护理是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必备技能,但教材中该部分内容较少。(3)适用性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指引性;教材中有情景案例的设置,但是存在情景案例单一、真实性和文字吸引力不足、与社会人文联系较少等问题,导致案例利用度较低,不利于PBL、TBL等教学方法的开展。(4)创新性不足:教材理论内容偏多、偏难,呈现形式单一,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限。新时代背景下学习者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目前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7-8],难以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护理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教材在编写理念和立意导向上贯彻立德树人、落实课程思政。根据课程性质及特点和教学内容遴选出本课程能够承载的思政教育元素、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巧妙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拓展材料、考核评价等环节,形成知识、能力、课程思政于一体的内容体系[9]。内科护理学课程在高职二年级开设,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结构化团队共同授课,教材编写组坚持产教融合、院校合作开发,邀请临床、社区的内科护理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及时将护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进展纳入教材,反映当前内科护理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依据成果导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向设计。将教学聚集在能让学生达成什么成果上,而不是只关注教师想要教什么[10]。

3教材结构体系

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及学生认知规律,对接岗位需求,将原教材的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模块化设置,包括呼吸内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8个模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生、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在心血管科模块后紧接神经内科模块,模块内包括以各疾病患者护理为主要内容的项目。下面以心血管科模块中项目二“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护理”为例,说明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设计,本项目包括教学目标、思维导图、PBL学习、情景模拟学习、支撑知识、拓展实施、扫一扫与测一测、数字资源共8个方面的内容。

3.1根据学情分析和预期学习成果确定具体、量化的三维教学目标(见表1)

3.2以生活化、情景化、分幕次的方式呈现PBL案例

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发现问题、验证假设、梳理目标等环节,促进知识构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批评质疑和争论争辩的课堂境界。高血压PBL案例的第一幕如下:村支书老高,49岁,10天前他在开车赴邻村调研的途中突感头晕、视力模糊,紧急情况下他果断刹车,将车靠路边停下,避免了一场车祸。老高平时工作繁忙,为严抓农业生产、调解村民纠纷等事务经常错过饭点,深夜才回家,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喝白酒。近1个月常有头晕、头痛症状,正值农忙,他并没有放在心上,妻子听说这次惊险的刹车事件以后,反复劝说他到村卫生室检查,测量血压175/105mmHg,心率106次/分,此后两天测量血压,血压值为(170~175)/(105~110)mmHg。医生立即给他开了降压药(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并告知老高要注意休息、按时吃药、经常测量血压,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3.3设置情景模拟案例、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核心能力评价要点(见表2)

3.4支撑知识

包括疾病概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以表格形式呈现,重要内容加粗,表格中只列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不包括服务对象的所有情况,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师生可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评判性思维,采取个性化护理。

3.5拓展知识

从个人、社区和国家层面了解高血压护理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形成“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分析中、外不同高血压指南的特点,与学生分享启示。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了解家庭血压监测的常见误区。通过为亲人测量一次血压活动,了解高血压家属的行为伦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基层高血压防治的知识、信念、行为调查表”,在教师指导下,走进社区,进行现场调查及统计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教师将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真题转换为电子版,以扫一扫、测一测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将与高血压主题相关的动画、视频、网址等数字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呈现。

4教材评价

自行设计教材使用评价量表,包括先进性、科学性、启发性、创新性、逻辑性、生动性、可读性、实用性、便利性9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4、3、2、1共4个等级,4为优,3为良,2为基本满意,1为不满意。该教材在2018级护生中使用一轮后,随机抽取25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50份。调查结果见表3。

5教材特色及改进方法

5.1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理实一体

学习成果包括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所取得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成长和收获。本教材从期望的学习成果角度反向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核心能力评价要点,从而实现从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过渡。以PBL和情景模拟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以人为本,围绕学习过程组织活动,培养护生运用临床思维进行综合护理的岗位实践能力,既方便教师教,也方便护生学。

5.2数字资源深融合,立体呈现

对于传统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技能点,比如疾病的病因机制、出血的预防和病情观察等,可制作短小精炼的动画、微课视频,将这些信息化资源以二维码形式嵌入教材,帮助护生更好地理解,直观体验复杂的工作过程,满足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的需要,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5.3融入思政元素,培养人文情怀

我们将思政元素系统化,紧贴时展,根据内科护理学内容特点进行合理融入,比如在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慢病管理中,体现“大卫生、大健康”概念;在心肌梗死、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急诊处理中融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思政元素,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重护理中渗透全人护理理念。

5.4教学评测一体化,覆盖学习全过程

在教材中列出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的参考书目、专题介绍、学习网站等;将PBL、情景模拟、辩论赛等进行细化呈现;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扫一扫完成自主学习测验。从而优化整合资源,覆盖学习全过程。

5.5改进与提高

教学使用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教材各项目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说明该教材能够贴合当前护生的学习特点,满足护生学习需求,具有科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但是护生对该教材的启发性、生动性和便利性方面的满意度不高,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如启发性,编写人员需要提升教学理论水平,运用循证护理思维设置案例,引发护生思考。案例描述需注重人性化、生活化和趣味化,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将以往实训教材中常用的诊疗技术护理插入相应的项目内容中,以便更好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作者:周滋霞 孙海燕 刘洋 吴华平 邵筱敏 夏立平 单位: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