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应对研究

FMEA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应对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EMA)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对方式、再发脑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成立FEMA小组,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FEMA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探讨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后实行。比较FEMA模式干预前后患者应对方式、再发脑出血的风险系数(RPN)值变化情况。结果FEMA模式干预后,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以及排便的RPN值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有提高,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用FEMA模式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再发脑出血风险,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应对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HICH)作为高血压疾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在情绪激动、激烈活动时发生,以老年男性多见,死亡率较高[1]。研究指出,大部分脑血管疾病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所致,其病死率居脑血管疾病之首[2]。所以,预防再发脑出血,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EMA)作为一种以预防为主的综合分析模式,在临床中使用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FEMA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对方式、再发脑出血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女性患者16例,男性26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45.89±5.33)岁,高血压病程11~18年,平均(11.33±1.20)年。纳入标准:高血压病史≥10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配合度高。排除标准:认知、精神障碍;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史;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1.2方法。1)成立FEMA小组:由6名成员构成,包括护士长1名和5名高年资护士,业务熟练,均已经过FEMA相关知识培训。2)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FEMA小组以FEMA知识为依据,对患者的饮食、排便、用药、运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潜在失效模式,具体见表1,3)制定改进措施:(1)饮食:以清淡为主,忌口,减少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高食物的摄入;(2)药物: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增减药量,一经发现患者有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迹象,及早通过药物控制;(3)运动:指导患者运动时以能承受为最佳,不可过度运动,在体位改变时动作应缓慢,防止血压的升高;(4)指导患者多进食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过度用力,防止血压骤然升高。

1.3观察指标。1)干预前后患者的风险系数(RPN)值,RPN包括发生频率(O)、失效检验难度(D)、严重程度(S)3个方面,各评分均在1~10分,3个维度分数的乘积即为RPN值,RPN值1~1000。2)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3]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应对方式情况,该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方面组成,共20个条目,前12个为积极应对因子分,后8个为消极应对因子分,采用1~4分评级制。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干预前后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RPN值情况。采用FEMA模式干预后,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以及排便RPN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2干预前后应对方式情况。FEMA模式干预后,患者积极应对评分明显提高,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下降,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临床中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预防性治疗措施时不但要考虑降低患者再发脑出血的风险,还要侧重患者的应对方式、心理适应情况等。FEMA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使质量的改进[4]。在临床工作中借助FEMA模式,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进而为不足之处提供依据和方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预测风险方法[5]。本研究采用FEMA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发脑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找出潜在的失效模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的预防措施,从饮食、用药、运动以及排便等方面进行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排便等RPN值明显高于干预前,患者的积极应对评分提高明显,消极应对评分下降,提示在FEMA模式的干预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其再出血几率,改变了患者对于疾病的应对方式,缓解负面情绪,促进康复。综上所述,应用FEMA模式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再发脑出血的风险系数,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通过FEMA模式也能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防范,使各项护理措施能够及时、有效开展,为患者服务,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海恩法则是一种风险警示管理的经典理论,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工作的不断展开,这一理论也开始被逐渐应用到医院的管理之中,以降低医疗工作的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果。手术室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场所,面临工作量大、工作流程复杂、护理人员配置不足的现实问题,考虑到有限的护理人员应对庞大的手术工作量不可避免会增加管理风险,因此现将海恩法则引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之中,探究其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10.48%(13例),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1.77%(27例),这意味着海恩法则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是因为,海恩法则本身是对风险的一种管理控制模式,从风险入手进行风险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管理,通过分析四个方面的风险基本涵盖了手术室存在的潜在风险,大大规避了身份识别错误和标本管理错误,因此对以上风险进行管理能够直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本试验中,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总分为(97.65±9.4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总分为(89.65±8.23)分,且观察组患者专科护理、身份识别、标本管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性化护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这意味着海恩法则的应用能够提高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效果,海恩法则不仅考虑到来自于手术室本身的管理风险,而且将患者自身的风险考虑在内,让患者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充分配合工作人员,也更有利于接受工作人员的教育和人性化护理[3-4]。海恩法则通过规避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医护人员有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患者身心健康的照顾,能够对患者身体、心理各个方面有充分的观察和交流,从而有利于保证患者各方面生活质量的提高。各个流程实施完毕后患者的满意度会有所提升。综上所述,海恩法则应用于手术室护理能够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总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苗 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