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无缝隙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9~59(36±4.5)岁,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糖尿病、肝硬化及心脑肺部疾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身体基础状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2组患者住院期间治疗和麻醉方案大体无明显差别。

护理方面,对照组采用传统一般护理。研究组实行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具体措施:首先成立无缝隙责任小组,根据职称、临床经验等任命一定数量的护理组长,负责管理责任护士的工作、培训、考核,组员分配以老、中、青搭配为原则,实行组长领导下的无缝隙责任制管理模式,岗位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术前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环境、主刀医师及相关责任护士,进行入院健康教育,告知家属陪护和探视制度,并以自己成功护理的经验耐心讲解患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态度温和,倾听患者对手术的顾虑,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实现主动服务无缝隙。术前饮食指导、术前用药及肠道准备指导均须由专人完成,手术当日,按照手术室门接患者—手术—协助送至病房或重症监护室—详细交班记录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全程护理流程无缝隙,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术中护理以资深与低年资护士合理搭配,促进低年资护士业务能力的进步,保证手术间安静、整洁,室温以23℃为宜,巡回护士要多与患者交流以转移其注意力,帮助患者摆放手术体位和四肢,避免麻醉意外损伤,术后加强巡视,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出院时嘱咐患者定期随访。

1.3治疗标准

对所有患者访视前及麻醉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对于患者的应激性则统计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的心率、血压及皮质醇浓度。派专人制定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表,患者出院时,嘱咐患者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访视前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前SAS评分、SDS评分、心率、血压及皮质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研究组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基地,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高技术、高风险及高强度的特点,手术操作对患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强的应激源,这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明显增高,无缝隙护理是以患者最终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标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验到更加完整和细致的优质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麻醉前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有效性,护士不同阶段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有的放矢、环环相扣,使护理工作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秋霞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