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医学论文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一共有75例患者,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25~73岁,平均(42±10)岁。在本组的75例患者中有36例慢性胆囊炎结石,有15例为单纯性的急性胆囊炎,有13例为急性胆囊炎,有5例为胆囊息肉,有6例为急性结石胆囊。本组的75例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都进行了B超检查,并且得以确诊。

1.2治疗方法:

本组的75例患者均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采取持续性的硬膜外麻醉或者是实行全身麻醉,并且在右侧肋缘下的1cm处,及腹白线向右2cm处,做一个小切口,其长度为4~6cm。再将腹壁切开并直接进入腹腔内,牵引腹腔内的腹膜以及皮下组织,再使用深长直角的拉钩将胆囊勾出来。与此同时,将纱布填满于胆囊下方左右两个部位,有助于该组织与其周围的结肠、十二指肠、胃部等组织分割开来,将胆囊三角充分的暴露于外,有助于医生在手术的过程中勤清晰的看了解并掌握胆囊三角的剖解结构;若是患者病变位置的炎性反应不是很明显,这可以使用小“s”形的拉钩对其进行压迫纱垫,接着再对胆总管以及周围的软组织进行钝性的、直接性的分离。待医生在明确了其剖解的结构之后,尤其是要对胆总管和胆囊管的剖解结构进行了解,使用7号丝线在胆囊管上进行结扎,然后再分离、结扎胆囊动脉,将胆囊底部的脏层腹膜使用电切刀将其切开,将胆囊从胆囊窝中缓慢的剥离出来,再将胆囊切除。如若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皮肤较为肥厚、胸廓过高的话,结扎起来就相当的困难,因此可以改成为实用钛夹进行夹闭。通常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之后需要止血,最好是使用电刀,并同时在此位置放置一些纱布再观察15min,再检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是否有出现漏胆、黄染以及血染等异常现象。如若患者出现出血状况需要将胆囊床缝合好,通常使用1号线进行缝合,主要是为了降低该手术之后患者部分组织出此案粘连现象,除此之外再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其是否需要采取引流措施。

2结果

本组的75例患者均顺利的进行完该手术。并且手术的过程中、手术完之后均无出现任何的出血、胆管损伤、并发症等出现;一般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0min左右。手术完成之后,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疼痛反应,医生及时采取了强痛定进行止痛,第2天的时间患者便能下床活动;患者在手术之后需要进食流质食物,易吸收、消化、排泄;手术后的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炎性反应,一般使用4~6d;患者住院的时间通常为4~5d即可。患者在随访的13d内均为出现任何的异常状况;使用了T管引流的患者在2周之后使用T管造影也均未出现异常现象,并拔出T管。

3讨论

临床上切除胆囊的手术主要包括三种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LC)、开腹胆囊切除(OC)、小切口三囊切除术(MC)。在目前胆囊切除术中LC使用最为广泛,主要是因为该术式已经成为微创切除胆囊的主流;不过由于MC术式简单、切口较小、创伤面小、张力较低、恢复快等优点,所以被患者广泛的接受并认可。OC术式因为出血较多、切口较大、恢复快,并且还会留下瘢痕等缺点,MC术式刚好弥补了这些缺点;但是MC术式针对深部的组织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很容易造成胆管的损伤,因为切口较小,所以可能会遗漏一些诊治部位,若是在腹腔镜的配合下完成,能有效的降低M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医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手术经验才能进行MC术式。一般MC术式的适应证包括:①胆结石、慢性胆囊炎,且与周围组织未发生明显的粘连现象,也没有出现内瘘现象;②胆囊息肉和良心的腺瘤;③单纯性的急性胆囊炎;④患者在上腹部没有过手术史、合并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等。如若医院能够提供腹腔镜相关的器材,那么就能更好的配合MC手术。MC术式是一种安全、美观、低价的手术方法,特别适合基层医院使用。不过仍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常规的检查(胃镜检查、直肠指诊等),以防出现误诊,导致不良后果。

作者:龚顶春 单位:湖南省益阳地区安化县烟溪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