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下青年时代使命实现路径探索

文化自信下青年时代使命实现路径探索

摘要: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青年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创造者,要时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肩负起“不负时代,不负年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使命。文章从文化自信对青年时代使命的重要性出发,指出在当前部分青年中依然存在着误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误传革命历史、误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年的时代使命担当,并从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出增强青年时代使命感的三条基本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青年使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提出殷殷嘱托:“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更是一种指导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青年要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开拓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青年在这一关键时期,更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文化自信对青年时代使命提出新要求

文化自信体现在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上,体现在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的继承上,也体现在对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扬上。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肩负使命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反映着民族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与心理结构,是文化自信的底蕴,这种自信体现在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的认可上。青年是中华民族的青年,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青年。因而,对中华民族和民族精神认同是青年能否肩负使命、有无资格肩负使命的重要前提。

2.革命文化是新时代青年肩负使命、奋进开拓的精神源泉。中国近现代史既是一部革命史,也是一部青年史,进步青年是在这苦难辉煌的革命史中最积极、最蓬勃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一定是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的历程,这就要求青年不仅具备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精神,还要提升自身面对“糖衣炮弹”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青年肩负使命的强大动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肩负使命的青年来说,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认识并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自信注入蓬勃向上的信仰力量。这是青年能否保持高度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也是青年肩负使命奋进开拓时所必须坚持的总方向。

二、文化自信视域下青年时代使命感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间文化交融日益紧密,三观尚未成熟的青年难免受到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加上部分青年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有限,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青年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偏差,这对青年的时代使命感产生了严重影响。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误解使青年缺乏使命认同感。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一些青年对传统文化存在一种误解,正是这种误解使得部分青年丧失了对使命的认同感。从内部原因来看,一些青年存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片面化的问题,这种认知片面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并未主动深究其丰富的内核;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较窄层面,并未主动拓展视野范围和学习范围。这种片面化的认知使一些青年很难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从而使他们容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误解,难以产生认同。从外部原因来看,经济全球化时代,持续流动的不仅有信息、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民族国家间的多元文化也广泛进行融合与交流。青年在多元文化旋涡中容易受到影响,产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错觉,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自信。

2.对革命历史的误传影响了青年对革命文化的传承。革命文化作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肩负使命、奋进开拓的精神源泉。然而,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一些青年对待革命文化的态度出现了偏差。有学者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历史虚无主义之下“告别革命”论调、文化保守主义等形式的唯心史观打着多元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幌子,通过各种新媒体侵蚀了青年的价值观念。[1]如一些“专家”称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英雄是杜撰出来的,其英雄事迹并不符合逻辑;一些影视作品甚至扭曲历史、侮辱先烈。这些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往往假借“还原历史真相”的口号,通过标新立异的方式来博取眼球,迷惑青年,严重影响到青年对革命文化的继承,使一些青年对革命文化不自信,从而对自身所担使命动力不足。3.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误读使青年迷失使命方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青年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使得其具备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然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加上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青年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一些青年对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缺乏相应的文化鉴别能力和理论素养水平,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其次,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价值观在部分青年人群中滋生。有的青年信奉金钱至上,物质欲望膨胀,对无利可图的事情一概不管不顾;有的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毅力与精神。再次,一些青年没有科学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正确处理和把握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常常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之上。这些都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久而久之便会迷失使命方向。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青年时代使命的路径选择

增强青年使命感的关键在于要坚定文化自信,在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在坚持文化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对外来文化的辨别力和对腐朽、落后文化的抵抗力,从而为使命注入信仰、拨明方向、提供方法。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使命注入信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青年想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肩负使命奋进开拓,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为信仰,从价值层面坚定“四个自信”,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下践行使命。对于青年来说,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在于既要认知又要认同;既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知识,又要保持对它的认同和信心。这就需要青年搭建闭环式的“学习—认同—学习”的循环,从而形成持续的学习和认同。青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知识,一方面要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这要求青年不仅要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而且要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个角度深刻解读和把握。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科学和辩证的态度,秉承创新与实践精神,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青年还需不断强化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努力做到认识与认同共进。增强情感认同,一要树立正确历史观,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二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善于去发现和体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三要科学理性地认识和对待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总之,青年唯有将提升理论素养与增强情感认同相结合,正确把握认知和认同的辩证关系,才能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使命注入信仰。

2.辨清西方错误思潮,为使命指明方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辨清西方错误思潮,是青年为使命拨明方向的重要任务。辨清西方错误思潮,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唯心史观,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把握历史。青年要做到了解并掌握我国的历史,拒绝将本应严肃的历史娱乐化、戏谑化。青年应当通过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提升辨别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揭露披着学术话语外衣的政治图谋。其次,要谨慎对待“丧文化”“躺平文化”和享乐主义等非主流文化。我国目前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使得一些内容空洞、消极、戏谑的泛娱乐化思潮有可乘之机,它们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消磨青年的精神、瓦解青年的意志、阻碍青年的发展。青年在面对非主流文化时,要时刻铭记革命先烈与历史伟人的精神信念,时刻保持对使命的热情与动力,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更要热爱集体,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在根源处切断与非主流文化的联系。再次,青年要摒弃排外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与世界各国文明展开平等交流,相互启迪与借鉴。青年积极学习优秀先进的外来文化,体现了青年在使命道路上不断学习、借鉴与运用的奋发向上精神;既能够为青年开阔视野和增强使命感提供更为广阔的路径,又可以为青年更好地辨清西方错误思潮提供科学方法。

3.坚持高度自信的文化实践,为使命提供科学方法。青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而文化自信只有在文化主体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因此,青年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就要将现场学习和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在现场学习方面,青年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书法、医药、戏曲等课程来体验传统文化;通过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纪念地学习历史文化;通过积极参与包粽子、赛龙舟、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传承民俗文化,在活动现场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加深文化自信。同时,青年还可以借助党、团支部活动,走进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纪念馆,身临其境地学习革命先烈的事迹,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深化知党、爱党,从而更好地跟党走。在理论学习方面,青年要摒弃那种只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学习目标的观念和做法,即青年进行文化学习的角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更要去领会其深层的文化意蕴,通过实践行动将文化体察与文化理解相结合,将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从而在丰富文化认识的同时又能反作用于文化实践,更好地指导文化实践。

作者:王维伟 薛锦 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