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城市文化标识传播探究

十四五时期城市文化标识传播探究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无锡的城市文化标识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从“小上海”“无锡充满温情和水”“太湖明珠”等文化品牌到“太湖明珠甜美无锡”“太湖明珠魅力无锡”“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文化标识系统,无锡城市文化标识走过了一段从自然生成到主动培育,从模糊到清晰,从零散到整合,从简单的品牌建设到开始系统构建的过程。

一、无锡城市文化标识建设和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文化的区域特色不甚明显。在苏州、湖州相继打出太湖牌后,无锡“太湖明珠”的优势地位逐渐弱化。无锡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传承和发育不够。2.无锡市的标识系统不够完备。城市标识缺乏系统性、层次性、规范性,城市标识的图案、颜色、造型都相对单调,构造也相对简单。3.无锡文化标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无锡有很多历史资源和历史故事,有待深入挖掘,使之转化为鲜明的文化标识和文化精品,成为城市深刻的“记忆符号”。

二、“十四五”时期无锡城市文化标识的再塑造

(一)无形标识的再塑造。1.城市的宣传标语口号。近年来,无锡的城市宣传口号在不断的变化,从“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无锡是个好地方”“太湖明珠甜美无锡”“太湖明珠魅力无锡”,再到“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建议在新晋口号“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基础上,结合“无锡充满温情和水”的宣传,做进一步具象化的开拓及发展。要创新话语体系,赋予城市新的发展活力。2.公益广告(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形象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物质层面,包括城市建筑、风景名胜、交通状况等一切城市范围内的客观实体。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城市的文化、精神,以及公众对城市的整体看法和评价。一座城市最本质的特征,是城市的灵魂———人文精神。无锡的公益广告要改变在城市交通、住宅等基础设施上着墨较多的现象,在人文精神的形象建构上多下功夫。3.城市歌曲。无锡在利用城市歌曲宣传城市文化上有很多成功经验。1978年,无锡购买版权后,把《太湖美》定为无锡市市歌。这首歌被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宣传了无锡太湖的独特水景,奠定了无锡“太湖明珠”的地位。无锡近期并没有影响较大的城市歌曲出现,建议通过本土培育或者引进外脑,多创作城市歌曲。

(二)有形标识的再塑造。无锡有形的城市文化标识数量少,内涵比较单一,没有将城市特征通过直观、静态、具体化的视觉形象表达出来。需要对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城市雕塑、城市家具进行塑造,在不同的地段传达给公众不同的信息,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1.无锡城市标志性建筑的选择。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是城市形象的凝聚和直观表达。它不仅仅具有建筑的功能作用,还应该成为当地的一个标杆、景点和主要的方向指示物,是城市文化信息的主要传递者。建议选择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无锡市标志性建筑,以运河博览会为契机,以千年吴文化、运河文化、佛宗文化、民族工商业文化为着力点,加大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无锡标志性建筑的宣传。2.无锡城市家具的发展规划。“城市家具”是指城市中各种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即艺术景观设施(雕塑)、服务设施(座椅)、导向设施(指路标志、导游图)、卫生设施(垃圾箱、饮水器)、照明设施、娱乐设施(游乐器械、售货亭)、交通设施(公交站点)等。(1)城市雕塑的设计与规划。无锡城市雕塑比较少,艺术性也不是很高。建议无锡市在城市的雕塑规划和设计上有新的突破。在规划上,要强调全市是一个整体,由专门的公司和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在雕塑的设计上,要突破雕塑拘谨、呆板的形象,增强雕塑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火车站、机场、公路出入口处,可以放置代表无锡创新、务实等城市精神的大型雕塑,因为这里是给外来者第一印象的场所,是能最初展示本地区特色和文化档次的地方。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惠山古镇、荡口古镇、泰伯庙、东林书院等名胜所在地,设置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雕塑。在苏宁广场、宝龙广场、万达广场等中心地带,以及梁溪湿地公园、金匮公园等地,放置一些幽默、轻松的雕塑作品,增加城市景观,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在太湖、蠡湖、大运河、梁溪河等水系旁,和清名桥、跨塘桥、迎龙桥等桥梁边,可以放置一些优美、富有诗意的水边雕塑,使景与物互相呼应,共同构成诗意的居住空间。(2)公共座椅的规划和设计。无锡公共空间的座椅重塑,实用性仍然是第一位的,公共座椅在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为人们提供休息的区域,还要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文化街区,可以设置一些古典性比较强的椅子。在学校、写字楼附近的街道、公园里,可以设置一些方便阅读的椅子。在阳光比较强烈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有遮挡的椅子,既能遮阳又显得活泼可爱。在儿童使用比较多的广场、公园、动物园,可以设置一些造型活泼的椅子,满足孩子们的需求。(3)其他城市家具的设计与规划。对于传统文化街区,可以参考太原、苏州、景德镇等城市的做法,用楹窗、装饰纹样等古典元素加以装饰,还可以用惠山泥人、紫砂、锡绣等传统工艺来装点导向设施、交通设施等城市家具,反映无锡的地方文化特色。

三、无锡城市文化标识的传播路径思考

(一)360度全员参与传播。1.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政府对城市文化标识的规划与传播。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最大资源。为加强对城市文化标识的研究、建设、推广和管理,应建立城市文化标识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主任。2.注重引进外脑,形成党政、知识、媒体、行业企业“四界联动”。要注重引智借脑,可以就近联合上海、杭州、南京、无锡等地的高校以及社科联的专家学者,和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电视台等媒体界人士,以及来自旅游、文化娱乐、紫砂壶、惠山泥人等行业的代表,共同就城市文化标识的培育与传播进行深化研究。3.传播主体多元化,调动市民参与传播的积极性。市民是对城市文化标识建设最有发言权的受众。因此,在无锡市城市文化宣传标语的确定、城市标志性建筑选择、城市家具的设立等方面要充分地征求市民的意见,使市民有足够的认同感、知晓率和参与度,使他们成为传播的第一使者。

(二)依托爱情故事IP打造爱情岛。城市文化旅游可以从故事IP、形象IP、产品IP和企业IP这四个部分着手,表达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形象,并作为可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和衍生品IP。无锡可以选择爱情故事IP,打造浪漫的爱情岛,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无锡有很多与爱情有关的故事与诗文,比如范蠡西施的故事、梁鸿孟光的故事、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诗词,可以把这些和爱情有关的故事和诗词整合起来,以蠡园的西施庄或者渔夫岛为主体,打造一个爱情岛。

(三)拓宽渠道创新。1.在植入式营销上下功夫。无锡有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等影视剧拍摄中心,可以选择一些精品影视剧进行植入,不仅仅是产品和品牌的植入,更要做到文化的植入。除了影视剧,还可以在知名的广播电视节目、游戏、网红节目中进行植入。2.在青年人受众上下功夫。在自媒体时代,年轻人群体是传播的主流受众。无锡要大力引进媒体传播方面的人才,深入研究80后、90后、00后的触媒偏好、消费习惯,以“文化+旅游”推动文旅产品开发,培育青年人喜好的文旅产品,助力实现得青年人得天下的目标。3.在拓展节会活动上下功夫。抢抓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策划举办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论坛,举办国际性的博览会、论坛,开展运河商贸、历史名人、传统技艺、民间戏曲等研究和阐释,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商贸、农耕、饮食、曲艺等主题,依托书籍出版、展览展示、旅游解说、网络游戏等多种形式,讲好无锡运河故事。

作者:蒋蕴洁 单位: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