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共同体下网络综艺青春价值传播

文化共同体下网络综艺青春价值传播

摘要:网络综艺节目《创造营2021》通过构筑文化共同体,在青春价值的起点、价值的塑造、价值的传递与价值的升华等角度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有效地发挥了网综在价值传播方面对社会的影响力。

关键词:《创造营2021》;网络综艺;文化共同体;青春价值传播

2021年2月,腾讯视频推出国际青年文化交流男团成长综艺节目《创造营2021》,开创了“网综养成系偶像男团”的国际化先河。《创造营2021》打破了已有的国内网综的制作局限,召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等具有先天差异化文化背景的近百名青年学员(其中有23名外国学员),在多位榜样前辈的引领、助力、陪伴下一同进行文化与专业交流、打破重组迎接挑战。《创造营2021》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在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所进行的青春价值传播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一、青春价值的起点—尊重差异化的国际文化整合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中国拥抱世界的姿态更加开放,而世界与中国基于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意愿也愈加强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响应,价值正在不断凸显,文化价值的传播成为媒介自觉。《创》系列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综N代”网综节目,从2019年培育国内青春男团,到2020年养成优质能量女团,再到2021年重组国际热血男团,能够清晰地看到网络媒介在文化价值导向上做出的勇敢尝试。

(一)“国际合作”代替“分级对抗”成为对艺能更高的要求。对抗与戏剧冲突的作用类似,都能够激起观众的兴趣与关注。从2004年湖南卫视选秀综艺的《超级女声》开始,以对抗形式进行选秀的综艺节目就拉开了帷幕。从电视到网络,2017年腾讯视频的《明日之子》、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2018年优酷视频的《这就是!》系列等都采用了对抗的形式,为选手定级分类。受偶像养成文化的影响,从2017年开始,多家网络平台初试团体偶像选秀类节目。腾讯视频购买了韩国《Produce 101》版权,开创了国内首档青春女团成长综艺节目《创造101》,并成功打造了“火箭少女”组合①。至此,偶像养成类网综开始从对抗模式向合作模式的转向。《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乘风破浪的姐姐》等成团网综陆续产生社会影响力。团体以其更为广泛的号召力、更具人文关怀的价值追求、更显合作精神的个性形象,吸引了观众。而《创造营2021》作为青春系列网综,2021年组建“国际男团”,目标更是将“合作”推向了“国际合作”层面。来自日本、泰国、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等国的学员,让中国学员接触、认知、欣赏国外的文化,外国学员也同样得以领略、认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粹。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产生了新的娱乐文化样态,也给学员们提出了更高的艺能要求。

(二)“共同创造”与“创造不同”成为对艺德更全面的展现。《创造营2021》的第一阶段采用“我们选我”的模式,将明星导师和学员的投票值拉平到同一权重,大大弱化了导师在以往节目中的主导地位,以学员们公投的方式在首秀阶段选出更好的“撑腰王”,这就是学员们的“共同创造”。这种“共同创造”使得94名学员更加珍惜彼此,也更认可选出的精英学员。“我们选我”的模式是同类网综从未出现过的模式,不仅大大提升了学员们的自我认可度,也更加注重在团队中的自我修养。学员们在“撑腰”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与修炼,一方面在比较中重新认清年轻的自我,另一方面在切磋中公平评价成长的他人。这种源于自我,又重塑自我,再突破自我的过程就是“创造青春”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创造11人的国际男团,更创造了更好的自己。例如肯定他人的谦虚、择优“撑腰”的诚恳、面对优秀的热情、对竞争者的尊重、抛下私情的公平等,这些美好的青年品质与艺德都在学员们一次次相互“撑腰”中渐显出来。

二、青春价值的塑造—共同定义

国际男团标准国际男团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与特质,这是《创造营2021》在节目一开始就为所有人设置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答案却不说自明。学员们在整个节目中的践行也共同定义了国际青春男团的标准—真善美。放下过去的荣耀,轻装重新出发,这就是返璞归真;抛去从前的片面认知,感同身受重新审视,这就是善善从长;挥别既有的优势,向未知与不确定冲击,这就是志美行厉。

(一)多元化身份的回归。《创造营2021》的学员具有多元化的身份与社会标签。网红组的奶茶店小哥胡烨韬、鬼屋NPC(非玩家控制角色)甘望星、短视频达人韩佩泉等;世界街舞冠军日本学员赞多;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世界总冠军电竞圈冠军诺言;曾经抨击爱豆圈的说唱歌手刘璋等学员,他们每个人都曾拥有鲜明的身份与标签。但是,当来到《创造营2021》的舞台时,他们需要卸下过往的标签与包袱,回归到那个最为本真的自我—青春、无畏、有梦想的青年,找到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同时,根据赛制的要求,他们既是参赛的学员,也是男团的创始人,兼具竞选者与裁判的双重身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奋力前行。学员们多样身份的回归,正是组建国际男团的初衷,也是青春价值塑造的原点。

(二)单向度认知的破解。“原来中国舞可以这么美”—这是国风美少年刘宇在加试环节中跳中国古典舞时大家不禁发出的赞叹。“你以后就唱中文歌吧”—这是日本学员米卡演唱中文歌《永不失联的爱》后宁静导师的评价。随着学员们艺能的不断挖掘与展现,不仅让外国青年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也让中国青年重新看待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同时,中国学员也在探索外国文化,比如胡烨韬选用日本风音乐编舞、伯远演唱经典日文歌曲、张腾演唱泰文歌曲,还有部分学员演唱中英文融合的说唱作品等。这些尝试生动地展现了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深深地触动了观众,尤其是能够破解学员与青年观众对于世界差异性文化的单向度认知,真切看到了世界文化交融创新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对于文化单向度认知的破解,正是组建国际男团的创新之处,也是青春价值塑造的重点。

(三)有限能力的突破。在养成类网综节目中,“成长-逐梦-交友”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学员们想通过节目历练自己,成为一个唱跳俱佳、性格完善的艺人。然而,并不是所有学员都已经具备这些能力。观众会看到于洋、刘璋挥汗练习自己并不擅长的舞蹈;看到队长兼舞蹈担当伯远为了团队整体效果帮助队员而不眠不休,最终累到坐地入睡;看到日本学员赞多在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后仍然书不离手,反复练习中文;看到零基础学员甘望星乐观地努力提升,最后竟愉快地指导起其他学员的全过程。对于网生代的青少年们,这些点点滴滴的镜头更具说服力,传递着“加油,青年!”的信息。学员们对于个人有限能力的突破,又能砥砺操行,这正是组建国际男团的目标,也是青春价值塑造的最高点。

三、青春价值的传递—多维度立体化冲击青年观众

网综价值的有效传递需要由恰当的媒介、新颖的视觉风格、绚丽的舞台效果与缜密的赛制共同配合。在《创造营2021》中,节目组精心安排了青年虚拟社交空间,打造了符合青年游戏化需求的视觉风格,设计了有象征意味的舞台,设置了能够充分调动青年观众参与兴趣的赛制,力图从社交维度、视效维度、象征维度、规则维度等多个维度,立体化地冲击青少年观众的视觉与心灵,进而使青春价值被传递得更快、更有效、更顺畅。

(一)虚拟网络实现青年社交。虚拟网络作为网络综艺的媒介平台,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在加快传播速度,拓展传播广度,挖掘传播深度等方面,虚拟网络极具优势。互联网通过“弱连接”的方式将陌生人构成一个庞大的社交群体。弹幕、微博、微信话题等对节目的全时空讨论,为全民互动参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创造营2021》设置的“撑腰”通过“创造营2021发电站”“doki每日做任务”“QQ音乐”等网络方式,将实时的现场与线上的社交进行无缝链接,满足受众对交互性的渴望,全方位实现社交互动氛围与理念的构建。

(二)创新风格迎合青年需求。《创造营2021》的节目风格可谓是别具一格。根据该节目“一场关于男孩子们的冒险岛游戏”的主概念设定,节目采用8bit像素作为整体视觉包装的风格。而冒险岛闯关游戏的概念更是构架起了整个节目,主舞台的“CHUANG”字醒目且有力量,游戏特效音乐也巧妙地进行配合。这种闯关的刺激感、胜负的游戏化、视觉的风格化使青年观众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游戏的角色化扮演,体验感更强、更生动。

(三)舞台与赛制彰显青年信仰。《创造营2021》的赛制采用投票排名制,通过线上线下的投票“撑腰”,在94名学员中选拔出前11名。而这11名学员则坐在舞台中的“金字塔”座位。不同的是,以往的11个“金字塔”座位位于“大金字塔”的塔尖,象征了等级与优越。而《创造营2021》的“金字塔”则位于“大金字塔”的中心,暗合着“我们选我”“我来自我们”的意涵,淡化了等级观念。与此同时,“金字塔”的席位是流动的,根据学员每场公演的情况现场投票重新排名。而流动的方向就是朝着“大金字塔”的内部中心,也代表了青年的中坚力量源源不断。因此,这个流动的“金字塔”席位凝聚着所有学员的梦想,是他们努力拼搏的信仰之地,是极具象征意味的有形设计②。

四、青春价值的升华—构筑全新的文化共同体

根据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提出的“仪式传播观”,网综即为一个仪式传播媒介,它通过一定的秩序、意义来支配和容纳节目中所有行为的文化世界。文化共同体则是指具有共同生活体验、文化、思维方式并彼此共享的特定群体,处于该群体的个体受到其价值观念的引导和束缚。《创造营2021》就是这样一个文化共同体,学员们在节目中逐渐获得共同的文化记忆,认可相近的文化理念,体验共同的文化生活,进而构筑学习共同体、情感共同体、记忆共同体,实现青春价值的升华。

(一)互通—构筑学习共同体。互通代表对话、相互沟通,它是网综的逻辑基础。《创造营2021》最大的特点就是国际学员的大比例入赛,各国学员之间的沟通不容易。然而,语言不通的各团队内部竟然轻松愉快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海岛男孩组合中,中国学员张腾将中文翻译成英文说给日本学员羽生田武,羽生田武再将英文翻译成日文说给日本学员喜内优心。这个有趣的组合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语言界限,找到了一种既合理又可行的沟通方式。随着学员们共同生活、一起应战,外国学员也在努力学习中文,迅速建立起了与中国网综市场接轨的语言桥梁。而中国学员也在照顾外国学员之余学习英语、日语、泰语,力争让外国学员感受中国学员对他们的爱与关怀。节目表现了学员们克服语言障碍,相互学习逐渐实现互通的过程,从而构筑起一个互勉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榜样。

(二)互爱—构筑情感共同体。《创造营2021》呈现了学员们之间日益深厚的感情。在首次公演前的训练中,日本学员田口罄也突发疾病,中国学员曹左久久地站在他的床前照顾,而田口罄也一直小声说着“对不起”;首秀舞台中,日本学员赞多因过度劳累倒在舞台旁边,场上所有学员无不为他担心,替他着急,甚至为他落泪,节目录制也因此中断。这样的故事在《创造营2021》还有很多。训练中的酸甜苦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将学员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彼此共情。这些真挚淳朴的感情,感恩向善、守望相助的美好情义不仅使观众动容,也使得学员们在奋斗中忘记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珍惜缘分下的友情,将团队构筑成为情感共同体,相互信任,彼此包容。

(三)互融—构筑记忆共同体。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1925年提出了“集体记忆”的概念。他在《记忆的社会性结构》一文中将其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亨利·罗素发展了哈布瓦赫的思想,认为“与个体记忆一样,集体记忆也支撑着各种认同。它在情景中跨越了个体的边界而进入集体领域,它支持了族群认同、国家认同、市民认同以及其他认同”⑤。在《创造营2021》中,学员们24小时生活在一起,共同感受了训练过程中的百般滋味,这些场景、画面、言语、动作都通过媒介、图像等方式保存了下来,成为彼此的集体记忆,进而强化了基于共同记忆,个体重塑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每次公演,学员们都会在各自成立的男团中构筑记忆共同体,在深入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内心共鸣,实现马斯洛需求中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③,进而,将个人价值与青春团队价值相互融合,追求同一个梦想。

五、结语

《创造营2021》是一个能够反映当代国际青年对自我的认知、对已有的突破、对梦想追求的节目,是一档能够将向真向善向美的青春价值观传递给社会的、具有正能量的节目。在节目所提供的场域中,学员们自发形成全新的文化共同体,将包容、友爱、拼搏、奋斗、不屈不挠等具有青春特质的精神通过虚拟网络媒介播种到当代青年的思想深处,期待会开出“走向世界,拥抱民族”的文化之花。

作者:郑海昊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