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

《大地》的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研究

内容摘要:由于第三次信息化革命的兴起,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掀起了滔天浪潮,互联网凭借其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社会发展迅速迈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时也使得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在新时代的全球化背景下,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在很大程度上给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民如何认知并接受异种文化指明了方向,对于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人群如何相处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

一.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的简要描述

在一九八三年的诺贝尔奖会上,华裔美国著名作家以其作品《大地》而夺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崇高荣耀。在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当中,以王龙一家的人生起伏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在旧中国背景下农民的日常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农民形象。在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的创作过程当中,赛珍珠对于写作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突破了传统写作范围的束缚,首次以中国农民的视角出发,对于旧时代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与探索,并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为基础进行中国形象的宣传,使得西方可以更加全面化、系统化的了解中国文明的内在含义,有效提高了中国与西方群体的交流与沟通,为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传播指的是信息从一方到另一方的传递过程,而跨文化传播指的是跨国文化背景的隔绝将信息从一方到另一方的传递过程。从本质上讲,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就是一种文化所产生的信息知识,在另一种文化当中造成影响的过程。赛珍珠有着四十多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认知和了解,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些经历和见解也为赛珍珠在对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认识,使得赛珍珠可以摆脱西方群体对于中国形象的刻板固有认知,以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进行《大地》的创作,以不偏颇的认知去进行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与此同时,赛珍珠作为一个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者,在中国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可以使她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感受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跨文化传播作品,为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形象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二.国家形象的简要描述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于自身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当中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于该国家认知的集合,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表现,主要包含自我认知以及他人认知,自我认知是国家对于自己的定位,建立在国家的根源和思想文化影响的基础上;他人认知是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对于该国家的认知和了解,取决于该国家具体的文化思想和行为规范,同时该国家的跨文化传播工作也会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除此之外,国家形象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极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和该国家的外交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合作。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外交关系的稳固和进一步发展,可以促进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是国家实力是重要表现部分。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十分困难,但想要抹黑一个国家的形象却比较简单。在近些年,由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国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形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跨文化传播的速度过于缓慢,导致西方群体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在当下,由于第三次信息化革命的兴起,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掀起了滔天浪潮,互联网凭借其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社会发展迅速迈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使得跨文化传播更加迅速,是改变西方群体对于中国错误认知的最好时机,也是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最佳时期。

三.基于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的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

(一)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之前的中国形象。在十九世纪的西方群体当中,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偏差,甚至存在部分媒体对于中国形象进行“妖魔化”的宣传。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漫长历史的璀璨文明古国,但是却总是被西方群体误解为是一个黑暗、原始、野蛮的国度。在这一历史时期,西方国家大多在进行着工业革命,扩大生产力,导致物质文明建设走在了中国的前列,所以在这时期西方群体大多以一种优越的目光审视中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在西方媒体和西方作者的笔下,中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璀璨国度,受到西方群体大部分人的追捧,但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导致大航海时代的开始,加强了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得西方群体认知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真面目,使得西方群体产生了较大的落差感以及病态的优越感,于是在一种被欺骗了的羞辱后开始了疯狂抹黑中国形象的过程。所以,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媒体和西方作者总是以一种有色眼镜去看待中国,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轻视和诋毁,甚至在一些西方作家的著作当中,中国人总是以一种软弱、狡诈、阴冷、无耻等负面形象出现,并带有侮辱意味的设计中国人抢劫、偷盗、强暴等故事情节。除此之外,还有殖民主义和宗教势力的参与到抹黑中国形象的过程中去,殖民主义要通过抹黑中国形象,将中国描述为一个黑暗的国度,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样才可以为西方群体的殖民行为蒙上一层“遮羞布”,使得西方群体认为自己正在进行一项光明的、神圣的事业,是带给中国人民幸福和光明的正义性行为;而宗教势力需要拉拢更多的人信教,但是当时西方的宗教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基督教的教义当中有明确指出使其他人信教并接受洗礼可以增加自身的福报,但是当时西方社会当中已经基本没有不信教的人们了,为了进一步扩大宗教市场,宗教势力不可避免将中国这片“上帝光芒所映照不到之地”划入了下一步的传教范围,将中国人民定位了处于黑暗国度急需“上帝”拯救的“羔羊”。赛珍珠有着四十多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认知和了解,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些经历和见解也为赛珍珠在对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认识,使得赛珍珠可以摆脱西方群体对于中国形象的刻板固有认知,以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去进行《大地》的创作,以不偏颇的认知去进行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当赛珍珠回到西方国家,了解到西方群体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后感到十分的惊讶和悲愤,不敢相信在新时代信息化的今天西方群体依旧保留着对于中国形象的刻板认知,希望借助《大地》来改善西方群体对于中国的认知,为中西方文化正常平等的交流做出贡献。

(二)《大地》之后的中国形象。在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并在西方社会当中广泛传播之后,在西方社会当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西方群体逐渐认识到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群体对于中国形象的固有认知,但是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中西方进行长时间深度的文化交流,在一次次的沟通当中巩固对彼此的认知。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在小说情节当中命周期时标了中国农民对于土地的热爱之情,描写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形象,不同于西方社会当中对于中国人物片面的塑造,使其凭借优良的写作功底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西方群体当中受到了更为热烈的欢迎。特别是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当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更是本建筑计算精彩和成功,男主人公对于土地有着很大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这种感情使得男主人公虽然物质生活上十分缺乏但却不会让人感到卑贱,反而为其丰富的精神思想而惊叹;女主人公则更加的了不起,面对生活当中的种种不公和困难,表现出顽强不屈、勇于反抗的宝贵精神。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当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不同于西方群体认知的中国人民形象,使得西方群体对于中国形象有了一个更加深入、更加准确的认知和了解,极大程度上扭转了西方群体对于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的偏见,使得西方可以更加全面化、系统化的了解中国文明的内在含义,有效提高了中国与西方群体的交流与沟通,为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一九三一年我国发生了严重水灾,政府相关机构得到了西方社会的大量捐款,其中美国人民的捐款占据了其中的大多数,根据红十字会人员讲述这是由于西方民众受到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的影响,被书中王龙家乡遭到旱灾所生出怜悯和感动,有效加强了中西方之间的友谊,为全球一体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结语

由于第三次信息化革命的兴起,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掀起了滔天浪潮,互联网凭借其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使得社会发展迅速迈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时也使得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在新时代的全球化背景下,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在很大程度上给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民如何认知并接受异种文化指明了方向,对于不同文化体系下的人群如何相处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启示作用。在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当中,以王龙一家的人生起伏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生动Corr了在旧中国背景下农民的日常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农民形象。在华裔美国文学小说《大地》的创作过程当中,赛珍珠对于写作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进,突破了传统写作范围的束缚,首次以中国农民的视角出发,对于旧时代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与探索,并以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为基础进行中国形象的宣传,使得西方可以更加全面化、系统化的了解中国文明的内在含义,有效提高了中国与西方群体的交流与沟通,为中国形象的跨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婷.《长城》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与中国形象[J].传媒.2017(03)

[2]李思乐,阙红玲.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

[3]魏巍.赛珍珠《大地》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与意义[J].芒种.2013(18)

[4]孟建,孙祥飞.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的三种言说策略[J].对外传播.2012(09)

[5]李卫东,周宏刚.“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开题会综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1)

作者:孙璐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