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

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影响力研究

摘要:以传媒的影响力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传媒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传媒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对受众认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传媒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应当拓宽传媒途径、加大传媒力度、善用传媒方式、构建传媒机制、讲究传媒技巧、力除传媒弊端、改良传媒内容、端正传媒意识.

关键词:传媒;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影响力

1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于“传媒”和“传统体育文化”的“关键词”共找到44个结果.从整个研究来看,绝大多文章是从传媒视域下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策略、发展路径、传播与突围、传播问题、传播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侧面研究,例如,李辰的《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路径探究》[1];李亚男的《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传播价值研究》[2];葛耀君等的《媒介生态视阈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问题研究》[3];曾文瑶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突围》[4];王庆军的《我国传统体育媒体化的思考———以央视“武林大会”为例》[5]等,从上述研究中没有发现关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传媒影响力的研究.而在“主题”框中对“传媒”并含“传统体育文化”检索时共找到5篇文章涉及到了关于传媒与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其中,陈军等认为大众传媒要构建起良好的传播环境,纠正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观偏见,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贡献力量;[6]葛耀君在《传播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中重点系统分析了传播学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表征,并通过研究表明了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7];王瑜在《大众传媒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文中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不足的原因是与西方体育文化存在价值观念冲突,难以掌握话语权,传播渠道不畅,政府投入不足,传播力量分散,理论研究难以满足现实需要等[8],而在王楠[9]和夏燕波[10]分别就传媒在传统体育文化重建与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综上所述,尽管上述研究都从不同程度以传媒的视角从不同侧面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专门从传媒的影响力方面对传播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

2不同传媒影响力

2.1影视传播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少林寺》电影足以证明影视传播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中的影响力.该部电影让残破的少林寺变成蜚声国内外的习武圣地和旅游胜地,昔日贫穷的登封小县也蝉变成今天富足的登封市,少林寺已成为中国功夫和旅游圣地甚至是某些产品的代名词.一部电影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的确令人震惊且感叹,这就是影视传媒的力量.另外,此后繁多的武侠电影、武侠电视剧和武侠小说也应声而起,为中国的影视业和新闻出版业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这一切皆因电影《少林寺》的热播,由此可见,影视传播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彰显了传媒的强大扩散力.对于电影《少林寺》来说,传媒在此仅宣扬了少林武术文化,而对于整个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来说,仅靠影视传媒还远远不够.迄今为止,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700多项,全国各传统体育项目1000多项[11].然而,这些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由于传媒深度、广度、力度和效度等不到位,致使它们大部分被封闭在各自狭隘的生存空间,有的甚至濒临失传,这种结果严重地导致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不能顺畅进行.由此可见,纷繁的传统体育文化要想被更多的人认知就应该需要更多的传媒参与.

2.2新闻报道影响力.新闻报道即对新近所发生的事实进行的报道.其特点是真实、新鲜、及时、时效性极强等.对于众多濒临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来说,真实有效地报道濒临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比较迅速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进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该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广泛传播.例如,经实地考察得知,河南洛阳的南无拳,在21世纪初经各路媒体报道之后,南无拳以其强悍的技击性、独到的内功练习方式和显著的健身养生功能赢得了社会的欣然接受,特别是在2010年10月4日,经CCTV-10讲述系列节目《武林正传》播放了刘成庄和南无拳的事迹之后,该拳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2010年12月28日成立了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2011年11月,南无拳入选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刘成庄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无拳传承人.自此,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经常组织人员参加一系列公益演出,近几年展演达数百场次,练功人数达数万人,该拳传播到全国各地及美国、马来西亚等地.如果没有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南无拳的专题报道,那么,南无拳很难发展得如此迅速,这就是新闻报道所展示出的影响力.

2.3书刊发行影响力.书刊发行是指作者以书籍刊物的形式通过一定出版程序并发行于社会的一种行为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书刊不仅能够以一定的文字、图画、符号的内容,而且还能够以扫码的形式传递各类信息的著作物.书刊作用一般表现在传储思想、文化、科学等方面,并具有图文并茂、携带方便、随时翻阅、传播性强等优点.武侠小说让阅读者津津乐道,学科知识图书让渴求知识者废寝忘食,各级各类图书馆让图书琳琅满目等,因此,书刊一直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爱.那么,针对认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这种书刊相对较少,特别是濒临失传的那部分.例如,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镇孙村的孙氏“十六挂转秋”[12]这个传统体育文化,由于其历史原因,曾经盛行于皇宫内院的健身娱乐活动被逐渐遗忘.孙氏“十六挂转秋”传人将历史背景、盛行时期的概况、制作工艺和操作的方法以文字、符号和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使其得以传播延续下去.

2.4网络传播影响力.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兴的以多媒体为终端、以光纤为通道,将所有的个人和组织都联结在一起并能与“个人化”受众进行互动沟通的信息交流形式.它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由此可见,网络传播是目前传播能力最强大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传播量级较之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来讲是无法比拟的.随着5G网络的应用,将会更加凸显网络传播的超强功能.既然网络传播有如此强大的功能,那么,宣传与推介濒临失传的传统体育文化,让更广泛的受众者认知传统体育文化,就要科学地利用好现代网络传播工具.

3提升传媒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影响力的策略

3.1拓宽传媒途径.对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推介和提高其话语权而言,仅仅靠电影媒体来完成是不全面的,应大力拓宽传媒的其它众多途径,例如,制作影像、宣传画册、网络、新闻报道、编写大中小学教材等.通过拓宽这些传媒途径来增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范围,为广大受众广泛接触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便利条件.

3.2加大传媒力度.传统体育文化搞好传播、宣传,还需要加大传媒运行的力度和政策的倾斜,提高传媒运行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例如,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近二十年来向国内外推广和普及的新型运动方式,由于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有力支撑政策,使得健身气功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截止2018年底,全国健身气功注册站点达到35314个,习练人数近500万人.同时,省级、部级和世界级赛事众多,各种传媒报道更是繁多,既有书刊杂志、音像制品,还有专门网页和各级新闻报道.相反,众多拳种,像伏羲八卦拳、洪门拳、河洛太极拳等濒临失传,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传媒的推助,传媒的力度也不够强势.

3.3构建传媒机制.本着对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的态度,真正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危机感,在传媒领域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构建一个能够使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的传媒机制.为此,应注重整个信息的传播要素,包括传播者、传播路径、传播内容以及接受者等.在这些构成要素当中,既要培养有责任心的传播者,又要畅通信息传播的途径,既要大量制作各式各样的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内容,还要积极引导热心的接受者.总之,在周全考虑传媒机制的每个环节的情况下,受众体才能够顺畅地认知众多的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3.4讲究传媒技巧.在传媒运行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候会令传媒运行陷入困境.对此,建议传媒讲究技巧,学会利用社会关系和社会影响力,例如,太极拳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里程碑是1978年邓小平的题词“太极拳好”该题词极大地提高了太极拳的影响力,鼓舞了人们习练太极拳的热情.一些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发扬与光大需要社会影响力的推动,而这个影响力的促成、凝聚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或方式、方法.

3.5力除传媒弊端.目前,在体育传媒领域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过度商业化操作、体育传媒内容失真、体育传媒自由化泛滥等.这些弊端形成了体育传媒的异化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应该端正传媒意识,着力铲除传媒运行中的这些弊端.加强相关法律监督,预防过度商业化操作;端正传媒态度,树立敬业的传媒精神,遵守传媒职业道德,防止传媒内容失真;坚持传媒本位,规范传媒中的职业标准,担负基本的社会责任,完善并制定相关传媒制度和法律以杜绝传媒自由化泛滥等.

3.6端正传媒意识.良好的传媒意识往往带来良好的传媒效果,反之,将引起众多非议.良好的传媒意识主要由良好的传媒构思、传媒设计、传媒心态和传媒意图等因素组成,有了这些良好的构成要素,在传媒的整个过程中就会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例如,以传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为目的进行传媒操作,那么,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才会被发扬光大;反之,就会形成不良的社会思潮或潜在的危害行为.综上所述,不同形式的传媒在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但由于现代传媒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限制了受众者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为此,通过总结归纳出了上述传媒在认知传统体育文化过程中四种形式的影响力和八个方面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我们相信,通过相应策略的实施,受众者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姬智爽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