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审美下民间艺术在空间中的创新

现代审美下民间艺术在空间中的创新

摘要: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传统民间艺术成为设计界表现地域性和文化性的重要设计素材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本文从现代审美角度出发试图探讨在现代空间设计中传统民间艺术应用的原则和创新应用方式。

关键词:民间艺术;空间设计;创新应用

传统民间艺术以其内在的文化性和装饰艺术性深深根植于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脉搏和人文思想。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增强,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致使民族艺术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增加大众对民间艺术的更多关注,确保民间艺术在智能时代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探寻在现代审美下传统民间艺术如何在空间艺术中进行创新应用。

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特征

传统民间艺术以悠久的农业文明为历史背景,是手工艺人在生活实践和劳作中创造的民间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所以具有以下特征。

(一)多样性的艺术形式

民间艺术产生于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之间的地域文化特点不同,造成民间艺术呈现多样化的风格。一般从造型、材料、图案、手工艺形式等方面对其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但为了适应设计师重功能的设计思维模式,本文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以美观性为主的民间艺术:这一类主要以满足大众的日常审美为基础功能,同时又具有美好的寓意。如剪纸、年画,通过张贴在窗户、门板、灶台等地方,装点沉闷的室内空间。2.以实用性为主的民间艺术:这一类的民间艺术注重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比如中国民间玩具、陶瓷等。中国民间玩具是指供儿童玩耍的器具,有逗趣儿童、供儿童玩乐,在娱乐的基础上健身益智等实用性。中国民间玩具从其雏形开始就和社会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3.以娱乐性为主的民间艺术:这类作品来源于民间的娱乐活动,注重艺术作品的娱乐性,但又能带给大众一定的文化熏染,增强其对大众的民间艺术感染力和传统文化熏陶,比如皮影和脸谱。

(二)深厚的文化意蕴

神灵崇拜、祈福辟邪、子孙满堂、道德伦理是民间艺术主要表现的文化特征,表达出民众的精神追求,散发着民间艺术独有的本土特色和民族精神。民间艺术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承担启蒙教化的作用。民间艺人通过手工艺把思想内容融入艺术形象中形成民间艺术品,向不识字的民众宣扬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和道德文化准则。[1]

(三)丰富多彩的纹样特征

民间艺术具有“心灵的能动性”,[2]能使人们感受美、认知美并欣赏美,所以民间艺术都具有与其他事物迥异的审美价值,而民间艺术美的基础在于形态物象;形态物象重在“借物寓意”,即抒发情怀和寄托向往,其必不缺少的一项因素——纹样。

1.原样刻画

原样刻画表现客观对象的具体形态,表达内在的情怀和对生活的向往,是大众喜爱并易于接受的视觉语言形式,比如剪纸对现实生活的表现。

2.谐音崇拜

古代民众大多不识字,于是口头谐音逐渐成了他们祈求吉祥的主要方式。比如年画《年年有鱼(余)》,画了多少年,一画再画,一印再印。又如吉祥图形“耄耋富贵”,以猫、蝶和牡丹组成画面。“猫蝶”取谐音“耄耋”,而牡丹象征富贵,“耄耋富贵”图常作为给高龄老人的祝寿礼物。

3.辟邪纳福

辟邪纳福的纹样有着浓厚的封建社会世俗色彩,是大众喜爱并乐于接受的文字语言形式,人们经常将一些辟邪的艺术作品张贴于家中,以求祥瑞。如门神年画、灶王等。

4.喜气吉祥

吉祥纹样寓意喜气吉祥,深受大众的喜爱,如鸳鸯图腾、如意纹样、牡丹,等等。

二、现代审美中民间艺术的应用原则

(一)适形原则

每一个空间都是由结构和装饰两部分组成,适形是指一个空间的装饰要适合整个空间的基本特征和使用功能,在这之后的设计要适合整个空间的气氛。在现代审美下去看待民间艺术,找到适合空间设计的艺术因素,并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融入整个设计中,不仅要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还要符合整个空间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二)适度原则

瑞典现代家具之父卡尔•马姆斯登曾说过:“适度则久存,极端则失败。”[3]现在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民间艺术逐渐演变为了人们强调民族和传统常用的一种表示方式。但大量过度地使用民间艺术,将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堆砌,在现代设计中是表现地域性、民族性的大忌。不同的设计空间需要根据设计理念,合理适度地使用民间艺术元素来搭配,才能达到整个空间的秩序性和整体性。

(三)合情原则

日本建筑师山崎石说日本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使你常常想要去触摸它——不仅在表面上,而且内心也想要去触摸它”。在他看来建筑和环境应将该民族、文化意念和精神实质结合到一起,因此他的设计作品都是以“人”为中心,设计的作品为“人”服务。[4]一定的空间因为它的特殊属性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赋予它特定的情感,比如说KTV和迪厅这样的娱乐场所,应该华丽、梦幻,让人释放激情,尽情狂欢;公园这样安静的休闲场所则应该开放、安静,让人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咖啡厅这样艺术氛围浓厚的场所,要幽静、高雅。不同的空间功能体现出不同的空间情感,提取的民间艺术符号应根据不同的空间属性,选择文化属性合适的民间艺术符号装饰空间,达到民间艺术元素与空间属性的完美统一。

三、民间艺术的创新应用

(一)应用载体

将民间艺术应用到空间设计中,设计并展示的对象并非民间艺术本身,而是其综合的空间载体。因此,设计时必须深刻了解载体的性质、类别及与民间艺术之间的关系。民间艺术应用到空间设计中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精神到物质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汲取民间艺术的精髓(思想、手法、造型、色彩等),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进行重新演绎,将其内容和精神加载到具体的物质载体上;第二阶段是从物质反馈到精神的过程,民众通过不同的体验方式,从载体中重新读取和感受民间艺术的文化氛围,进而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识,达到传承历史文化的目的。经过“精神—物质—精神”的过程,民间艺术、应用载体与人之间形成不断循环并逐步深入的关系。[5]

1.整体主题设计

民间艺术在空间设计中最常用也较为集中的应用方式是整体主题设计,以特定的民俗文化为主题,为大众多样化的需求而建造具有创意的现代设计形式。空间的整体设计可以采用民间艺术元素,从其内容与形式中获得灵感进行再创造。

2.主题墙重点营造

空间主题墙对于利用民间艺术体现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空间的立面及地面铺装可以巧妙地与民间艺术的造型、图案与肌理等相互结合,或借助创作特征进行重新改造;进行局部空间的细部处理时,借鉴民间工艺、技术与艺术,就地取材,形成视觉上的协调统一。

3.家具陈设品

家具陈设品在室内陈设中是不可或缺的,家具陈设品的大小高低,可以有效调节空间大小,形成一种层次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空间民俗风格。[6]由于家具陈设品具有体量较小、使用灵活等特点,体现民间艺术元素更为自由。

(二)应用形式的重新构造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形式美法则。民间艺术嵌入空间设计从而达到作品的创新,不能毫无根据地凭空臆造与主观设想,而是对基本法则与规律的理解与开拓。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艺术形式(造型、色彩、材质等)中提取元素,尊重艺术本身的造型和特征,通过夸张等艺术化手法使其与空间设计的形式语汇相互结合,以此来表现传统艺术的内涵,也可以利用现代设计的手法,对传统的民间艺术进行材质的更新,以产生新的形态,从而成为实足的现代室内空间作品。

1.平面转变立体的应用

很多民间艺术,比如皮影、年画等都是平面化的艺术形式,表现在空间里视觉效果不突出。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手法将二维转变为三维进行重新构造,使其在空间中表现出三维立体的效果。

2.平面与立体的结合

在空间应用时,为了避免产生视觉单一感,通常都是将传统民间艺术平面与立体方式结合来应用。对于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通过简化的手法保留典型造型的特征,并与空间造型相联系,进行立体化使用。再有,根据空间的属性与设计理念,可以将民间艺术夸张的人物造型、镂空造型、线条搭配与侧界面或低界面设计结合,进行平面化应用。

3.对称与均衡的调整

均衡与对称作为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和造型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山东民间艺术造型的主要特点和经典形式之一。潍坊风筝是山东民间艺术中均衡与对称的典型代表,为了满足能飞上天的要求,不管风筝样式是串式、板式,还是筒式,在结构形式上都要求绝对的均衡与对称。室内空间中的均衡是空间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关系,目的是为了空间的完整和安定感,强调的是人们视觉和心里的感受。在室内空间局部环境营造时,通常使用大型陈设品作为吸睛点,设计师可以考虑将民间艺术元素的形状、大小、色彩等按照均衡的理念进行重构设计,并应用于空间中,保持整体空间的均衡统一。

4.比例与尺度的磨合

空间中的一切都是为人所服务的,要处处考虑到人的使用尺度。恰当的比例有一种谐调的美感,而不合比例的要素会突显于外。在空间比例上,设计师为了凸显民间艺术的视觉冲击效果,一是惯常使用夸大的比例,突出重点元素;二是使用小比例的民间艺术元素,将其聚集成点或面的方式进行应用。

四、结语

民间艺术作为中国的民族艺术元素,发展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将民间艺术元素创新运用于现代空间设计中,通过应用载体的不同和应用形式的重新构造,能够探究出使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空间设计相融合的方法。

作者:马琛 姜振哲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