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下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

京津冀协同下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

【摘要】 开发衍生品是实现传统民间艺术资源价值创造性转化的重要途径。针对河北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存在的形式单一、专业设计人才匮乏等问题,通过京津冀高校设计联赛、联展,与现代设计教育融合,向生活空间深度衍生,能够解决河北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的困境。

【关键词】 民间艺术;衍生品;京津冀协同

艺术衍生品是以艺术品为原型进行再创意、再设计得到的衍生产品,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将原作复制到新的载体上 ;另一种是以原作为基础进行衍生开发设计。本文中民间艺术衍生品是指的广泛意义上的衍生态[1],是以传统民间造型艺术为原型,提取其艺术元素与符号,运用创意设计手法开发一系列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生活用品及空间设计,将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符号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让这些传统民间艺术重回人们的生活,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又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紧密结合,与时展接轨

一、河北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现状

河北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几千年来,积累了众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广义上讲,民间艺术包含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手工技艺、游艺、传统体育、民俗等多种艺术形式[2]。本文侧重于民间造型艺术,涉及民间美术与手工技艺两大类别,包含年画、剪纸、雕刻、雕塑、陶瓷、编织、刺绣等多个种类[3][4]。这些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代表了燕赵之地独特的地方形象,是发展河北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根基。近年来河北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建设的大力支持,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了极具优势的发展氛围。目前,河北民间艺术衍生品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市场,但是还没有形成规范开发、广泛推广的体系,仍存在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专业设计人才匮乏

河北传统民间艺术资源非常丰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项目有 18 项,省级 118项。但民间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却停留在自发状态,没有标准规范遵循,民间艺人没有经过现代设计教育系统的培训,而高校设计专业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对民间艺术的开发涉足较少,目前民间艺术衍生品的整体设计水平不高。

(二)衍生品形式单一,缺乏空间衍生设计

河北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以工艺品为主,载体以装饰性摆件、餐具居多,设计形式上也大多是民间艺术作品的简单复制。例如,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强木版年画,目前已开发的衍生品有邮票、明信片、内画、装饰挂件、茶具、屏风和动漫作品,虽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衍生深度不够,未能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空间,发挥其艺术价值。本文建议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应该拓展思路,开发多层次、多种类的衍生品,并且向生活空间方向衍生,深度开发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和空间设计。

二、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河北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策略

(一)通过京津冀高校设计联赛、联展搭建协同设计平台

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的设计类院校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以设计联赛、联展的形式,共同推进设计学科与文旅产业的交叉融合,既能够不断拓展设计教育的边界,推进设计实践与设计产业的升级,又能够形成强大的协同设计平台,为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品开发提供设计人力支持。例如,2020 年京津冀高校设计类专业以“正定游礼”为主题举办毕业设计联展[5],引导京津冀各大设计院校的学生以正定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素材,从不同视角创作带有正定元素的作品,并进行联赛、联展。这次活动将正定古城的文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民俗、重大题材等文化属性深入挖掘出来,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浓厚的正定特色的创意作品,彰显了正定文化内涵,提升了正定城市品位与文创产品档次,很好地宣传了正定形象。这为河北民间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对河北民间艺术按地区或按类别设定主题,联合京津冀高校,发挥设计专业师生的特长,开发丰富的衍生品。

(二)将河北民间艺术融入高校设计教育,培育设计人才

通过调研发现,从事民间艺术传承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通过考学、外出打工等离开家乡,民间艺术存在后继无人的困境。由于当下民间艺术传承人年龄较大,缺乏对现代设计思维方法和设计手段的认知,开发出的产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目前高校设计教育受西方现代设计的影响,对本民族的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对传统民间艺术认知不足,所设计的作品往往缺乏文化内涵。因此,在高校设计教育中,如果能够开设相应的课程,由民间艺术传承人进入课堂,以身示教,与现有的设计教育体系融合,将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所设计的作品也将更具有地域特色,并且也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心。例如,在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二年级的专业实习中,以“我的家在太行”为主题,打通专业壁垒,带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专业的学生深入太行传统村落调研,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点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空间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专业实习课程之外,在专业选修课中也可以将民间艺术纳入课程体系中来,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教育。潘鲁生教授也曾经提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逐步构建起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教学体系[6],建立相关的课程群和教学内容,从更长远、更广泛的角度解决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

(三)向生活空间深度衍生,开发多层次、多种类的衍生品

由于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生长于民间社会背景之上、根植于民间文化之中的特殊性,因此,在开发创意衍生品时不能仅仅从造型艺术和审美文化的角度去关注传统民间艺术,而是应该落脚于民间文化的整体背景和生长环境当中,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7]。本文认为,应该从传统民间艺术生态发展和当代传承的角度去考虑创意衍生品的开发,沿着根植于传统民间艺术生存的真实环境,能够在区域内推广,供旅游者收藏纪念这样的思路去规划相关创意衍生品的开发方案。第一层次是资源本位开发思路,立足于传统民间艺术所生存的传统村落开发特色小镇、主题民宿、主题酒店、主题公园等,保留该民间艺术的传统生产工艺和生产活动,提取该民间艺术的视觉艺术符号、艺术题材和文化价值观念,进行相应的室内外环境景观、室内陈设、配饰品等的衍生设计,让消费者能在浓浓的主题氛围中去感受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并且能够去体验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过程。第二层次是移植推广应用思路,着眼于软装整体设计,单体或组合创意办公用品和生活家居用品设计,提取某种传统民间艺术的视觉艺术符号或艺术题材,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或融入当地传统民间手工艺手段,进行再创作,开发兼具功能和审美价值的学习办公用品和家居产品,诸如窗帘布艺、家具、装饰画及其他室内陈设等类型的创意衍生品。此类创意衍生品面向普通消费市场,应用灵活性较强,普通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购买。第三层次是带得走的文化传播思路,以旅游纪念品为载体开发创意衍生品。面向普通旅游者,提取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艺术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段或本地民间手工艺手段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符号的旅游纪念品,并进行相应的特色包装设计。此类创意衍生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更广泛一些,普及性较强,可在更大范围内去推广应用。

三、结语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传统民间艺术品的开发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发动京津冀设计院校的力量能够解决设计人才匮乏的难题,民间艺术融入设计教育能够从长远上解决后继无人的困境,分层次、多种类的创意衍生品开发方案,能够更好地拓展消费市场,让传统民间艺术真正融入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应该拓展思路,充分发掘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开发实用的、能够融入生活的创意衍生品,实现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传承与生态发展。

作者:马凤娟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