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关系

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关系

摘要:全球一体化与万物互联的时代,民族文化传承危机与机遇并存。教育一直以来是民族文化艺术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师范教育是教育中的教育。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肩负重要使命。本文在探究高师音乐教育的特点与目标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内涵与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师教育;音乐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关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积极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当下具有历史使命与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教育是立德树人、传承文化,使人民形成“文化认同”,构筑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新时期,高师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母机,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自身建设、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创新弘扬等方面的价值不能低估。而民族文化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与艺术价值,是高师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和教学资源。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具有深刻联系。探讨分析两者的关系,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命脉,回归高师教育根本,推动它们各自在全球一体、万物互联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师音乐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师范音乐教育,又称为音乐教师教育,是指师范院校或音乐艺术院校及普通大学中的音乐教育专业等以培养普通学校音乐师资为目标的音乐教育。①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专业教育,高师音乐教育承担着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音乐师资的重任。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师范性、专业性、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基础性以及学术性。其中“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强调的是高师音乐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是教学学术的专业化品质所在。师范性是教师教育者与师范生共有的人格气质、专业素质,是教师教育机构的独有育师属性,是教师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与定向性。②它与高师教育的所有教学要素都紧密相连。高师音乐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的特殊性。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职的、合格的音乐教师,主要方向为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属于音乐教育职业人才的基础教育。高师音乐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选择,相比于专业音乐院校与普通音乐教育,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音乐老师,需要面对的是学生,因此它更需要兼顾“专业性”与“师范性”,注重音乐实践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习教授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作为未来的音乐教育者,他们需要学习并思考如何掌握运用音乐来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全面素养的学生,如何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与音乐变化,并随之展开相应的教学,甚至需要具有前瞻思考,即如何凭借高师教学的现有平台来影响社会音乐发展的走向与趋势。可见,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着眼于培育师生两代人,包括当下音乐师范生和他们未来的学生,旨在对这些未来的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文化———审美趣味———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全面综合素质的培养。高师音业教育的这种独特性,以及本身所兼具音乐与教育领域两方面的内涵,既反映了高师音乐教育是音乐与音乐教育持续发展的特殊需要,也使得高师音乐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具有特殊意义。

二、民族文化传承的内涵与现实困境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体所创造与传承的文化。民族文化对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不可或缺,其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民族性在于它的传承属性,文化传承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也是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所谓“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的过程。这个过程因受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而具有强制性和模式化要求,最终形成文化的传承机制,使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等特征。社会成员正是通过习得和传承共同的民族文化而结成为一个稳定的共同体。③可以说,一直以来,在较为封闭的传统社会生活中,民族文化一般自然而然的采取世代相袭、口口相传的模式,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当下,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峻的危机和挑战。这已经不是某个单一民族面临的问题,而是需要全世界面对的共同问题。尤其是作为“弱势文化”的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有些甚至面临断裂、衰落乃至灭绝的危险。如何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打破传统乡土社会无意识的代际文化传承,多样化地开拓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使之更多地成为一种有意识的文化再生产过程,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既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且已在我国社会逐渐行成共识,自上而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体系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全面认识民族文化,包括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传承的基础,采取正确的态度是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原始的民族文化传承场域主要包括家庭、村落、传统集市以及社区等,当下,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场域之一。其中,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三、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直以来,文化与教育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文化的依托,文化进入教育内部产生最深层的影响是对学校教育目的的影响。教育通过发现、筛选,传递、创新等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承、更新和发展。文化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人类创造文化,必然同时出现文化传承。④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关系实质上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彼此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如同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一样,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音乐文化应成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基础,而高师音乐教育应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依托。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既能促进各自的发展,又构成某种彼此制约的因素。

(一)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高师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促进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选择、积淀、传承、发展,还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促使民族文化更好的将历史性与时代性结合,推动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并在殷殷施教中将民族精神内核理念与传统美德逐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和价值理念,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心。这是由高师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众所周知,音乐在本质上具有“真善美”的功能,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传承、变异和功能实现的工具、方式与手段,因此,民族文化传承离不开音乐教育。例如朝鲜族传统民谣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旋律明快,长于抒情,展现了朝鲜族人民的情感体验与审美风格,更沉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但是,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传统音乐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明显下滑减少,甚至消失,迫切需要教育来传承推进。具体到高师音乐教育,它培养的是未来的音乐教育者,在其教育过程中,一则要专门培养训练有素的教师,为普通音乐教育输送师资力量,使其得以很好的存续;再则,高师音乐教育自身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调整更新自身知识技能,在自身知识技能迭代升级的同时,调控提升普通音乐教育整体能力。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高师音乐教育处于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之间的重要中间节点,它的这种本质使得它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承担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故而,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更深入的引入民族文化音乐,加大民族音乐相关内容,尤其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本土民族文化、民族音乐资源,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民族音乐传统教育,增强学生们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理解,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风格及其特点,以激发其民族情感,增强其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够使得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活起来、传下去”,并促进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与发展困境制约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既有自觉性的一面,又有自发性的一面,尤其作为相对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更多依赖的是固有的家庭、族群与乡土传承,学校音乐教育,包括高师音乐教育,由于自身场域的局限,与民族日常生活的割裂,以及有选择性的传承民族文化,实质上构成了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某种制约。同时,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在现实发展中的困境也制约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为:一直以来,存在高师音乐课程体系向西方音乐倾斜较重,民族文化课程设置比例很小,民族文化与音乐舞蹈相关课程在课时数上明显不足,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各地方高师院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域文化背景和各地区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的差异,也未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体系和课程标准。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民族文化传承过程的技术化、传承内容的割裂、传承主体的窄化等问题,需要业界反思。

(二)从高师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民族文化传承能够促进高师音乐教育的拓展。这主要源于民族文化传承不仅是教育的一个主要目标,同时它还不断地服务于教育的目标。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的纽带,具有建构民族心理与民族认同的功能,因此民族文化传承本身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负载着将先人创造和积累的一切社会经验、文化财富、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并传递给后人的历史重任。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民族文化传承对民族成员影响包括三观的形成、知识技能的增长、独特智力的养成、人格性情的塑造,并最终促使民族成员作为一个人的成长,故而有“以文化人”之说。同时,民族文化传承只有通过对该民族文化的学习与实践方能实现,学校教育已然是当代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场域。民族文化所包含的巨大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为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土壤与丰厚的资源。这些都构成了其独特巨大的价值,可以不断在学校教育的场域下服务于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人的培养。其中音乐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全面而深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师音乐教育承担着培养音乐教师的重任,教师是音乐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他们既是音乐技能的传授者,也是音乐生活的指导者,天然担负着传播音乐知识技能,通过音乐塑造灵魂与人的历史责任。民族文化传承对于高师音乐教育的施教者与受教者来说,能够有效达成健康合格的人的培养目标,推动高师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传承对高师音乐教育也具有制约作用。纵观历史,民族文化的兴衰此起彼伏,民族文化能历久弥新的传承发展,除却政治、经济与自然的因素,文化与教育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因素,即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教育呈一体状态时,其民族和文化就容易延续;相反,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教育呈背离状态时,其民族和文化就容易解体。⑤民族文化传承需要与社会要求相一致,具有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方能很好地传承下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少数民族悠久的民间音乐传统继承方式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不得不更多的依赖学校音乐教育,大量的民族音乐艺术无论从思想与形式上,从其本质与总量上,都对学校音乐教育的理念、内容乃至方法构成了隐形的制约。一直以来,在传承民族文化当中,尤其是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高师音乐教育的主导地位一直未受到太多重视,相比于主流文化与西方文化,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高师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吸纳应用占比偏小,加之外部环境的巨变,大量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式微、湮灭,这些对于高师音乐教育的民族化都构成了明显的制约。当下,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民族文化传承热潮涌动中,世界音乐教育民族化成为主流,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如何破解制约高师音乐教育民族化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结语

探究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最终的目的在于跟随时展的脚步,站在历史高度,面对教育方式的巨大变革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在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发展路途上,厚植于民族文化根基,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寻古变今,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李振奇 毕宏伟 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承德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