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音乐在科幻电影中的运用探讨

电子音乐在科幻电影中的运用探讨

摘要:声音作为音乐作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的创作惯性,这种惯性形成了音乐作品创作和观赏的一般性认知。电子音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打破了这一认知,通过电子音乐技术对声音材料进行处理,使声音材料呈现出新的音色,带给观众全新的音乐体验。本文以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两首音乐作品为例,在分析电影作品背景和创作者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Wallace》和《Pilot》的曲式结构和电子音乐技术运用情况,以期为电子音乐的创作和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电子音乐;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曲式结构

电子音乐即使用电子乐器、电子音乐技术制作的音乐,一般包括电子机械技术和使用电子技术制作的音乐,电子机械制造神棍设备包括电传簧风琴、汉门式电风琴与电吉他等,纯粹的电子音乐制造设备则包括特雷门琴、声音合成器及电脑等。电子音乐技术起源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第一部电子乐器由列夫•特雷门于1920年创造,后被重命名为特雷门,其创造的音乐与传统的乐器及再衍生设备产生鲜明对比。1929年,约瑟夫•席林格创作了《特雷门与管弦乐团第一组曲》,并首次演出。自20世纪以来,电子音乐发展方兴未艾,打破了传统乐器在音乐演出中的垄断地位,以一种全新的声音概念和音响效果被广泛应用,并在集成传统音乐、音效的同时以新的声音处理技术实现了音色、音源的加工处理,如声音融合、变形等技术,为音乐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科幻电影作为特殊的电影题材,其故事情节以现实为基础,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科学技术应用的幻想、憧憬和反思,而传统的电影配乐难以满足科幻电影的需求,而采用电子音乐技术创作电影音乐可获得更多的音乐可行性,无论是在配乐音乐风格的对比上,影片剧情的烘托与配合或是情感的代入上,电子音乐均能够满足科幻电影创作者的需求。深入研究电子音乐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分析电子音乐技术及其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途径,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幻电影音乐技术发展,实现我国电子音乐技术与科幻电影的协调发展。

一、电子音乐、科幻电影概述

(一)电子音乐概念界定

电子音乐诞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通过结构传统音乐材料和结构而形成“具体音乐”,后经技术发展,逐渐融合形成了传统演奏与电子音乐相结合的“磁带音乐”,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以计算机数字技术为主导的计算机音乐。21世纪以来,由于电子音乐打破了传统器乐和实体物理声音的垄断,并以一种全新的声音概念和音响效果出现,集成了传统音乐和音效的同时,并综合运用全新的声音处理技术,实现了音色、音源的多样化、多角度拓展、融合和变形,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根据电子音乐特点,可将电子音乐界定为“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声音材料存储、生成、探索和配置为目的,并以扬声器作为播放媒介,应用电子技术处理声音材料后得到的声音作品”。

(二)科幻电影概念界定

电影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根据其类型划分可分为十种常见类型,科幻电影则是重要类型之一。科幻电影即科学幻想片,即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电影故事片,其基本特点是以当前科学技术成就为基础,对未来世界、过去情境进行幻想式描述的电影类型。科幻电影区别于其他类型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叙事想象力空间、场面特效及因科学技术产生的哲学反思。科幻电影是技术与艺术关系的直接体现。科幻电影的主要特征是剧情故事情节丰富多样、人物刻画扁平化、矛盾与冲突激烈等。在故事情节方面,科幻电影故事情节可发生在任何时代、时间,可运用穿越剧情转变到任何时代、场景,可在该技术框架下构建一种逻辑性强的虚构世界;在场面特效方面,此类电影创作者和观众都希望通过故事情节、场景特效的展示提高科幻电影的观赏体验,弱化影片中的人物角色刻画,从而使科幻影片中人物角色刻画缺乏层次、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幻电影逐渐开始表现人性自我反思、自我挣扎与抗争;在矛盾与冲突方面,科幻电影为达到创作设计效果,往往包括大量幻想成分,如时空错乱、外星人造访地球等,通过打破现实世界既有秩序,从科学幻想的世界中探求应对方法、并需要通过外部环境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矛盾,从全新的视角研究人与技术、人与环境、人与其他维度力量的矛盾与冲突。

二、《银翼杀手2049》创作背景及音乐创作者简介

《银翼杀手2049》是由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创作、导演的科幻电影。丹尼斯•维伦纽瓦于1988年指导短片电影《LaCourseDestinationMonde》开始职业导演生涯,曾荣获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和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其代表作品包括《降临》《边境杀手》《银翼杀手》等。《银翼杀手2049》改编自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影片以“大断电”30年后为背景,人类与复制人之间的界限分明,复制人自制造之初即被灌输了服务于人类的思想,不允许复制人产生人类的情感。在该背景下,某日,一具女性复制人尸骨被挖掘出,并发现该女性复制人生前曾怀孕,并将孩子生下,陆军中尉乔什命令新一代的复制人杀手K追踪线索。在一个废弃的农场中,复制人K发现一些线索,而这些线索与其被植入的记忆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与此同时,另一组复制人也在追索该名孩子的下落,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剧情。《银翼杀手2049》是一部极具个人风格的科幻电影,尼斯•维伦纽瓦导演在赛博朋克风格的基调中缓慢推进剧情,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废墟的世界中发生的科幻故事,以科技高度发展的人类文明与脆弱渺小的人类个体之间的强烈反差,藉由外界与内在、钢铁与肉体、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强烈矛盾冲突体现对立关系,通过剧情反思人与复制人、人与宗教、人类存亡等哲学问题。《银翼杀手2049》中电子音乐由德国作曲家汉斯•季默、美国作曲家本杰明•沃菲斯齐制作。汉斯•季默早期配乐作品以管弦乐器为基础,并通过电子音乐技术进行和声调混,创作出了大量经典的电子音乐作品,如《狮子王》《珍珠港》等电影中的电子音乐。在电子音乐创作中,汉斯•季默逐渐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如在科幻电影《盗梦空间》中大量使用电子音乐元素烘托电影剧情发展。在《银翼杀手2049》中,汉斯•季默借助电子音乐技术对传统音乐进行解析和重构。美国作曲家本杰明•沃菲斯齐是新生代电影音乐作曲家,曾为70余部电影制作配乐,包括《沙扎姆》《敦刻尔克》《银翼杀手2049》等,并了多张个人音乐专辑,曾获格莱美奖项提名。

三、电子音乐技术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以《银翼杀手2049》为例

在科幻电影《银翼杀手2049》中,汉斯•季默与本杰明•沃菲斯共同创作了《FirstEncounter》和《Decyphering》等多首电子音乐作品,通过巧妙而细致的创作,启迪了电子音乐创作思路。为深入研究电子音乐在科幻电影中的运用,本文以两首电子音乐结构为例,深入研究两首电子音乐曲式结构和电子音乐制作技术。

(一)《Wallace》曲式结构及延展手法

《Wallace》曲式结构为三段式结构。0:00-0:16为短暂的引子,引子至1:54为A乐段,A乐段至2:04为进入B乐段的短暂连接,B乐段为2:25-3:07。C乐段为3:08—4:30。A乐段分为两个较长的平行乐句,即A+A乐句结构,第1个乐句出现在0:17—1:00之间,第2个乐句位于1:01—1:54之间,随后,经9s短暂连接后进入B乐段。B乐段也包括2个平行乐句,即B+B,分别位于2:05—2:26和2:27—3:07处。C乐段同样包括两个平行乐段C+C,分别位于3:08—3:44和3:45—4:30处。该音乐末尾段落为4:31—5:23,因此,根据该音乐曲式结构,可将该音乐概况为并列式三段结构。从横向结构上来看,该音乐引子部分运用减法合成器合成的C音持续低音效果,可通过频谱图发现声音材料融合了方波与锯齿波波形因素,不同波形因素经不同比例叠加和综合调制后,经低通滤波器创作出略带尖厉质感和低沉诡异的声音效果,为《银翼杀手2049》的剧情烘托提供了良好的铺垫。A段中平行乐句a句中,首先采用合成器中单声部主旋律Lead音色演奏出B至#C音形成的中高音区长线条声部,紧跟出现类似于呼麦唱法的男生#G音和#C音低声部旋律线条,两种声部线条形成了问、答式相互呼应的逻辑结构。随后的新乐句、乐节以裂变的方式对平行乐句a进行了缩短处理并保持了其逻辑关系,形成了乐句a的发展方式,之后平行乐句a保持了前句的发展方式和逻辑关系,句式基本相同。纵向上来看,引子部分低音在A段持续延续,并在该乐段中频、高频部分引入富有金属质感的声音素材为持续声部,使乐句a在20Hz-1500Hz频段范围内存在较高的响度,从而使该乐段呈现出模糊感、力度感。从该乐段音频效果来看,通过采用滤波器、相位效果器调制人声素材,经调制后的素材呈现出一种模糊感,变异性,经大比例使用混响效果器后营造出一种荒寂、漫无边际的巨大空间感,为后续乐段铺陈叙事背景。短暂的连接段落采用人声切片处理方法过渡到B乐段。B乐段延续了A乐段的逻辑关系,同样采用B和#C两个音级形成的中高区长线条声部,但男声未继续出现,而是以清澈的具象形态男声代替,通过该方式与A乐段形成鲜明对比。其他电子音乐混音技术上,B乐段基本继承了A乐段的制作方法,因此,可将B乐段视为A乐段的延续。C乐段中,Lead音色成为主要元素,通过对类似小号的声音素材进行处理,形成一种诡异质感,并使用了声音变体思路制作,呈现出区别于A乐段和B乐段的音乐效果。同时,C乐段采用了E—F—#F—G—bA的五音音列,从调式分析思路判断,可将A乐段视为#C的自然小调,而B乐段则由于半音关系银鲫形成的五音列打破了其调式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一种无调性的思路。尾声部分,除低频声部部分持续在#C音外,进一步弱化了高音区、中音区的声音特征,进入一种类似微分音的纵向排列的云团状金属声音材料,并通过不断减弱声音材料响度结束该音乐。从该乐段曲式结构和延展性来看,该音乐采用了具象的人声素材材料和经电子音乐技术处理的变体形态人声素材并列排置的方式,体现两种声音素材的差异性、对比性,从而在声音感知方面形成一种“出离感”“戏剧性”。通过频谱分析,该音乐响度方面无显著的高潮段落,这与一般的音乐曲式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别。一般的曲式结构是在音乐的中后段设计高潮结构,高潮结构的音乐张力、响度、情绪达到高潮,而后逐渐消减。而在该音乐中,作者通过反向设计,对传统的曲式结构进行逆向重构,采用“去高潮化”处理,打破了音乐曲式结构传统,为音乐曲式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从横向结构来看,该音乐旋律线条简约,仅采用几个音级,其旋律节奏尽可能简单,通过化繁为简的制作思路对传统的曲式旋律线条进行重构,以此形成新的旋律线条。该作品中的音乐制作思路体现了现代主义无调性音乐的思维方式,通过采用电子音乐技术,采用淡化音级、音高的方式实现音乐线条的微分化、噪音化和音景化,并在不同音段纵向组织、横向连接,使各音段表现更为细腻,产生了强烈的音响效果冲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声音组合方式。此外,该音乐适度采用人声素材作为乐器配音声部,通过不同声音素材的融合排列,体现了电子音乐技术在音乐作品创作中的创新性。

(二)《Pilot》曲式结构及延展手法

通过分析《Pilot》曲式结构,该作品中0:00-0:40为A乐段,由4个a乐句排列组成;0:41-0:56为短暂连接段落;0:56-2:17为B乐段,由2个乐句b组成。因此,可将该作品曲式结构概括为二部性并置结构。从音乐材料来看,乐段A中采用的声音材料较为精炼,每个乐句仅采用一种声音材料,声音材料音级变化为bE—bE—bE—D。采用类似于古代木管乐器“尺八”演奏,弱化恶劣音乐动机形象,有利于强化特殊情绪、情感,衬托电影剧情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A乐段整体采用句式a,且没有其他声部对句式a的声音材料进行铺垫,仅采用类似“尺八”的泛音持续,借助电子音乐技术对声音材料进行泛音处理,使声音材料在左右声道中缥缈迁移,主旋律上采用延迟效果器技术对声音材料效果进行增强,从而强化声音材料的律动感。此外,采用大空间混响效果使整个A段呈现一种“空灵”的声音效果。乐段A与乐段B之间的连接段落同样持续乐段A的泛音声音材料,但在听感上难以分辨其音色特征,其原因在于作者通过对该声音材料进行反向处理,借助滤波器、在合唱效果对声音材料的声波包络和频率特性进行处理,从而呈现出一种区别于乐段A的朦胧感与圆润感,与乐段A形成对比。这种通过对声音材料进行变形处理的方式是电子音乐制作中的常见技术,也是传统音乐乐器难以实现的音乐效果。B乐段创作思路可视为无旋律化创作方法,即无突出的调性、非调性旋律声部特征,也无和声思维设计,仅通过片状声音组合形成多种在乐句结构组合形成的音景旋律排列形成一种全新的乐段结构。通过横向对比B乐段结构,B乐段主要的改变位于乐段起始部分的律动性音乐素材循环,该部分表现出明显的节奏张力。律动维度强化了整体结构张力,该乐段中出现了两次Lead合成器制作的硬质音色,强化了该作品的力度。该部分主要采用在低频振荡器对合成器滤波器模块和包络模块自动化触发,实现了乐段的渐快、渐慢交替化处理,提高了作品音景的旋律节奏律动效果。

通过对整个曲式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Pilot》作品作者通过去旋律化、去动机化处理思路,对多重音色组成的音色层、音景层进行结构层面的对比处理,提高了音乐张力递进维度,其音乐效果主要借助电子音乐技术手段对声音材料的精准化、随机化处理方式,使电子音乐创作能够符合创作者构思。从作品曲式结构方面来看,采用单一乐器泛音制作的和音音层铺垫方式较为少见,其创作思路区别于传统的音乐和声构建方式,电子音乐制作技术实现了对单一乐器泛音的提取和增强,为科幻电影音乐创作提供了思路和可能。

作者:李子乔 单位:辽宁旭日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