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喜宴》为例对中西方婚俗思考

电影《喜宴》为例对中西方婚俗思考

〔摘 要〕以李安导演的电影《喜宴》为主线,通过个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电影《喜宴》中所出现的中西婚礼习俗及婚礼服装差异进行深度分析,了解其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助于中美之间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婚俗;《喜宴》;中西文化;差异

一、电影《喜宴》

电影《喜宴》由中国著名导演李安执导,拍摄于 1993 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之一,讲诉了一个在现代与传统的交融和碰撞的社会下,长辈和年轻人对婚姻、爱情和家庭的不同看法与追求的故事。结婚仪式前;结婚在中国被认定为人生三大喜之一,因此婚礼的举办繁琐而又隆重。影片中,当高母见过威威后,就给了一个大红包和贵重的首饰作为见面礼。而此见面礼就是我们所说的“聘礼。中国是礼仪之邦,更加注重“礼”,因此,“聘礼”在结婚程序里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结婚仪式时;也就是结婚那天,穿戴整齐的伟同和威威在举行婚礼仪式前,先是跪拜父母,这里镜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高母喂威威喝莲子汤的细节,婚礼仪式前让小孩子蹦床、滚喜床,在被子里放各种“栗子、大枣、花生”,这些无一不是体现着中国的传统婚俗的寓意———祈子。结婚仪式后;就是当所有仪式完成后,会有最后一个环节方能结束一天的礼节,那就是“闹洞房”。李安用大量的镜头渲染了婚宴上中方的宾客“闹新人”,及在新房之中“闹洞房”的情景。西方婚俗和中方婚俗有很大差异,比如说:结婚仪式前,男女双方确定恋爱关系,打算结婚后,会直接告诉双方父母,双方家庭约见,父母都满意就可先订婚,订婚仪式在女方家进行,晚宴也由女方家安排。相处一段时间后,觉得都合适,双方家庭则共同商讨结婚事宜。婚礼受宗教影响,地点一般都选在教堂进行,婚礼主色调为白色,所以婚礼中新娘一般会一直穿白色婚纱,代表圣洁与忠贞,且教会会发三个周天的公告,没有异议便可结婚。婚礼仪式时,新娘在父亲的陪同下伴随着《婚礼进行曲》进入教堂,交予新郎,双方面向圣坛,听着牧师的指令,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接受对方,然后吟诵结婚誓言,交换信物、亲吻、退场、进入婚宴。在电影《喜宴》中,婚礼服装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一大体现,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婚服色彩方面都是以红色为主,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如意,预示着新人以后的生活红红火火。因此,在婚服上,新娘一般都会佩戴以红色为主的凤冠霞帔,穿红色的绣花鞋。新郎也是要穿红色为主的大长袍,胸前佩戴大红花,戴上一顶红礼帽。而在西方,自罗马时代以来,人们多推崇白色,他们认为白色不仅是富贵、欢庆的象征,更是纯洁的象征,因此在结婚的时候,新娘会身穿白色的婚纱,蒙着白色的面纱。《喜宴》中,真正结婚那天威威和伟同综合了中西方的婚服文化,在结婚仪式时就穿的婚纱西装,后在宴会上换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旗袍。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等繁文缛节。所谓“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然而,与中国不一样,西方传统婚俗,婚礼时有旧 (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 (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中国服饰强调统一而不突出个性,红色象征喜庆、幸福,吉祥如意。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都要穿着红色的礼服,是祝愿夫妻婚后的生活能够红红火火的意思。而且衣服上的龙凤图案也是必不可少的,按照中国传统龙象征男性,凤象征女性都预示着吉祥。家里到处贴着红色的喜字,门两边也要贴上红色的对联,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为主的。西方服饰则强调浪漫纯洁且有个性,因白色在西方文化中象征着吉利、平安、善意、富贵和童贞,所以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就代表着对新郎的忠贞和自身的圣洁,新郎则是一身笔挺的西装。中式传统的婚宴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在宴席上,人们只吃、喝、聊天,饭后各自回家。中国婚宴的费用是新郎承担。西方婚礼仪式过后,经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叫做招待酒会。食物的种类是由新郎新娘的文化传统以及新娘家的喜好和经济状况来决定,而在西方经常是由新娘的家庭来支付婚宴账单。酒宴上新郎新娘会在宴席开始时跳第一支舞,之后酒宴开始。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黄河流域。由于中国内地距海洋距离较远,故中国人的人文文化是由黄河、长江所组成的两河流域牧耕经济孕育的。而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文明的地区大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等。但希腊半岛土地资源非常贫乏,而且陆路交通十分困难,土地也很贫瘠, 因此航海业和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方人形成了浓厚的基督教文化。纵观中国 5000 年文化历史,纲常伦理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因此“大爱”形成了中国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等级观念。男女双方在选择自己的恋爱对象时须把家庭利益放在首位。反观西方文化历史,他们的资本主义文化起源于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其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因此形成了西方社会的“小爱”,西方男女有权选择自己的伴侣,而不需考虑家族声望。他们追求婚礼的个性化,女子与男子地位平等,无卑贱高低之分。

二、电影《喜宴》中的跨文化融合

电影《喜宴》中所呈现出来的婚俗不仅是中国和美国间的婚俗融合,也是整个中西方乃至世界婚俗跨文化的融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国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显著提高,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应地也得到很多国家的青睐。并且婚俗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在不断地进行融合,如今天的中国西式婚礼,西方的中式婚礼等。在电影《喜宴》中就能看出,伟同和威威的婚礼虽然是在美国举办的,但是婚礼并没有完全按照美国的婚俗来进行,而是融合了中美间的婚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婚礼现场宴请了国内国外的亲朋好友,婚服既有西方特色的婚纱,也有中国传统的红喜服,整个婚礼的布局颜色也是以红色为主,最为醒目的就是大红喜字。从中看出各国的婚礼习俗丰富而多元化,不仅反映了中西方婚俗文化的融合,也有利于各国间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三、结语

《喜宴》是最能反映中西婚俗文化的电影之一,李安导演在电影的婚礼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镜头来呈现婚俗,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也让观众了解到了中西婚礼习俗以及其风俗差异,当然,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与西方婚俗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任何国家的好的文化、优秀的文化都应该传承下去,优秀文化间的相互交融能促进文化共同繁荣。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在了解自己国家婚俗文化的同时,也要对西方婚俗有所了解,只有掌握了双方的风俗文化差异才能更好了解西方文化,通过文化间的沟通,能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的更好的交流,寻找到双方的共性,加深彼此间的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

作者:杨红梅 唐丽君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