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动画电影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动画电影的蓬勃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动画电影的创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以儿童为主要观影对象的动画电影如今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动画电影也不再专属于儿童。由于受到了各个年龄段人的追捧,动画电影面临着内部的困难和外在的挑战。本文主要对21世纪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儿童;动画电影;受众群体;现状;趋势

动画电影是电影的一个分支,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动画电影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产业体系,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电影是将电影、绘画、音乐、摄影、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艺术形式。近年来,伴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影视技术的不断革新,动画电影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迅猛,已经成为了电影界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像《功夫熊猫》《寻梦环游记》和《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优秀作品纷纷被搬上银幕,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成为了票房收割机。美国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于2014年上映后,不仅一举夺下该年度包括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最佳原创歌曲奖在内的各大国际重要奖项,还取得了超13亿美元票房的傲人成绩,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冰雪狂潮,成为迪士尼流行文化输出的重要部分。动画电影不仅在美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在我们国内亦是如此。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6年上映的《大鱼海棠》以及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电影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引发热议。纵观近些年动画电影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动画电影的拍摄技术在不断提升,受众范围越来越广,对各种文化元素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传统动画电影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人们对动画电影的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

在1980年,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联合组织会(ASIFA)对动画的定义如下:动画是指除使用真实之人或事物造成动作的方法之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作出的活动影像,亦即以人工的方式所创造出的动态影像。这一定义主要区分了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的区别。其区别主要在于作品的技术生成性和角色的绘画性。相比于真人电影来说,动画电影的叙事手法更加丰富,可以以一种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人物的思想,也可以更好地展现创作者的想象力,从而达到一种真人电影无法实现的效果。

(一)拍摄技术的革新

就拍摄方式而言,很多人常常误认为动画与一般的影视作品的拍摄方式是相同的,实则不然。在三维动画出现以前,对动画技术比较规范的定义是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的技术。不论拍摄对象是什么,只要它的拍摄采用的是逐格方式,观看时连续播放形成活动影像,它就是动画。随着计算机三维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图形技术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动画电影的创作中。相对于过去的二维动画来说,三维动画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减少了创作人员的工作量。相比于过去创作人员一帧一帧手绘,三维动画可以重复使用画面,修改时也只需要修改某个部分,而无须整体改动,这为创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次,三维动画的画面更加真实,并可以突破过去手绘的技术限制,让角色变得不再那么呆板,也能将创作者设想的画面更精准地展现给观众,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感,实现很好的审美效果。1995年,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标志着动画进入三维时代。此后,三维动画技术在整个社会掀起了动画电影制作的浪潮,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电影,例如《驯龙高手》《神偷奶爸》《超能陆战队》等。最后,三维动画还促进了主题的创新,让动画电影具有当下的意义。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期盼和情感成了电影新的关注点,展现了电影强烈的现实关怀并让观众产生共鸣。

(二)叙事方式的变化

二十世纪的动画电影的主要观看群体是儿童,这一时期欧美兴起的“儿童本位”教育思潮对各国儿童教育事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理论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身心特点,以儿童为主体去安排教育活动。儿童电影作为反映儿童成长的文本形式,毋庸置疑也深受“儿童本位”的影响。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儿童电影及受众的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因此,二十世纪的动画电影主要以儿童的认知能力作为参照来进行创作,其创作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儿童。由于过去的动画电影的观众主要是低龄儿童,为了让儿童更好地区分善恶,电影往往以线性叙事带出二元对立的情节,正邪双方阵营鲜明的对垒能够对观众产生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并使观众很容易区分人物内心的善恶和角色行为的正误。在这种矛盾冲突激烈的二元对立叙事中,电影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共有的内在价值取向,从而对儿童的价值取向产生直接的影响。例如,在《狮子王》中,木法沙和辛巴从外貌上来看便是雄伟、正义的形象,而木法沙的弟弟刀疤在外形方面就不及木法沙,外貌上的丑陋代表着内心的肮脏。儿童通过外貌上的对比能非常直观地区分出人物的好坏。相对于过去二元对立的情节和人物设计,现今的动画电影多运用多元叙事策略,影片中的情节设计更加复杂,主要人物也不再是单一的扁平人物,同时,影片的内容对人性的剖析也更加深入。

(三)音乐的广泛运用

近些年来,多部动画电影之所以风靡全球,除了拍摄方式进步和影片内容变化的因素外,音乐的运用也很重要。大量的音乐剧元素的使用让观众得以获得更好的视听体验,音乐对观众的感染力能让其更好融入电影中。众所周知,电影是一个综合艺术体,在这个视听综合体系中,声音与画面两者互为依存、相互渗透,共同创造银幕形象,构筑视听时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影音乐的审美需建立在音乐与画面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要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情节的发展、情绪的基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调整。如果音乐和整个情节发展不和谐统一的话,可能不仅会让观众感到突兀,还会影响到整个视听效果。

二、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在21世纪,虽然动画电影在拍摄技术、叙事方式和音乐运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根据动画电影的创作目的和观影对象,我们将动画电影分为两类:现实类和审美类。现实类动画电影旨在起教育大众的作用,这类影片主要是凸显道德和法治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内容常常是反映现实的,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相对于审美类动画电影来说,现实类动画电影在情节设置上会更为复杂,人物的塑造会更加立体,不再是以往绝对的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而审美类动画电影主要侧重于观众的观影效果,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特效制作中,从视觉和听觉上吸引观众。接下来,笔者将以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的《疯狂动物城》和获得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和最佳原创歌曲奖的《冰雪奇缘》为例来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

(一)现实类动画电影

不同于传统的说教模式,迪士尼将教育儿童的方式提升了一个高度。一方面,它让儿童和青少年在梦想中消解现实;另一方面,它又让成人有兴趣探寻影片背后深层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因素。在《疯狂动物城》这部影片中,这种多层次的叙述方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对儿童来说,他们关注的是好人与坏人作斗争的故事;而对于成人来说,关注的则是影片对社会现实的影射。[3]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通过圆形人物的塑造来创造相对复杂的情节。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很难区分动物城里的动物到底是好还是坏,有的角色甚至到了影片的最后一刻才被明确指出其善恶,所以这就要求观众从细节中发现真相,透过现象来看本质。同时,影片中的细节设定也值得人们关注。在这个虚构的动物城中有着多个生活圈,例如兔窝区、小型啮齿动物区、热带雨林区等。从表面上看,动物城是文明有序的,但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异族动物都被限定在固定的生活区域。[6]在区域内,族人与本族人民的相处是相对和谐的,但是一旦跨区域,便存在各种歧视。影片中大部分警察都是非常高大、威猛的形象,所以朱迪初到警局时便因为种族和身形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与此同时,当朱迪误闯小型啮齿区的时候,相对庞大的身躯也给啮齿区带来了灾难。从这些场景我们可以看出,异族之间的相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美国社会不同肤色的人共存一样会遇到很多问题,迪士尼便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对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进行了抨击。《疯狂动物城》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为现实类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一方面,这部电影的角色都是动物,所以人物形象的设定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影片通过原型人物的塑造和对细节的把握,也让成人观众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片名中的乌托邦一词也隐隐指向美国社会,这个外人看起来繁华且具有包容性的国家。[4]事实上,这个社会似乎并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么美好,就像表面上繁荣、民主、公平的动物城里其实也暗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二)审美类动画电影

第二类动画电影是审美类动画电影,这一类动画电影对情节的要求往往没有现实类动画电影高,一般来说,仅需达到简单而不失张力的要求即可。大部分迪士尼电影中的故事都有着简洁明了的主线,确保故事走向美好而梦幻的大团圆结局,这满足以少年儿童为主的受众群体的观影需求。同时,超现实的场景也是审美类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类动画电影的场景设定更接近于人类生活的城市景观,而审美类动画电影所展现的环境是人们很少接触到的。场景的设置加上魔法的使用使得整部电影充满着超现实的色彩,在这类影片中,人们不会刻意追求角色行为在现实中的可行性,而更多的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美感的体验上。但是《冰雪奇缘》能取得成功并非只得益于审美类电影的普遍特征。美轮美奂的场景和冰雪魔法的使用确实吸引人们的眼球,但对于成人观众来说,主题的选择才是影片最核心的部分。不同于过去动画电影中常常采用的“王子救公主”的叙事模式,《冰雪奇缘》展现的更多是女性的力量。[1]在《冰雪奇缘》第一部中,安娜一直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她没有接受他人对艾莎的恶评,而是保持着对亲情的向往,穿越雪山最终将艾莎寻回并一同守护了自己的国家。在第二部中,艾莎和安娜更是承担起修正历史的责任,纠正了祖先所犯下的错误。除了展现女性力量外,影片还对人类毁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谴责。当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影片通过虚构的事件来警示人类应当保护自然,爱护家园,这使得影片具有了现实意义。《冰雪奇缘》能获得成功还与其合理的音乐运用有着很大的联系,这里以《DoYouWanttoBuildaSnowman?》这首歌为例。这首歌在整个影片中多次出现,由安娜对着房门里的艾莎演唱。同一个旋律、三段不同的歌词和演唱节奏反映的是安娜幼年、儿时和少女时期的内心独白。三个时期的不同声音跟影片中人物变换的画面配合得十分贴切。[5]作曲家用这一首歌曲将姐妹俩从幼年到成年之间的画面连接起来,使得整个成长过程显得非常完整,也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外,影片中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的《Letitgo》也为此影片增色不少。所以说,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合理运用也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应当采用符合电影情节发展,同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音乐,正确把握和迎合受众群体的审美需求。

三、结论

通过对动画电影目前的发展情况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动画电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包括拍摄技术的提升、叙事方式的转变以及音乐的运用。但是由于动画电影的受众群体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电脑技术的提升,未来的动画电影在创作上仍旧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主要以两部优秀电影为例对两类动画电影进行分析,以此探索观众对动画电影的需求。未来的动画电影一方面要满足儿童的观影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适当考虑其他年龄段人群的观影需求。只有在人物形象、剧情设计、主题选择和音乐运用等多方面有所提升,动画电影才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赢得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作者:郭汉孝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