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发展网络文化的有效途径

初探发展网络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健康网络文化的缺失

1.网络谣言的流行

谣言原本就是现实社会中一种危害性很大但又难以治理的不健康社会文化现象,而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以及在传播上所具有的优势,为谣言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当网络的特性与人类性格中的某些弱点相契合时,网络空间便成为谣言滋生的沃土。加上我国相关网络立法的滞后与缺失,网络谣言成为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中的一大顽疾,令人痛心疾首。

2.网络文化内容单调、低俗,缺乏建设性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民,但不少网民只是热衷于网络聊天、购物、游戏、甚至沉迷于低俗色情网站,网络消费文化层次总体较低。一些政府、高校、企事业的网站基本就是单位工作信息的平台,思想性和文化性较弱,参与性和互动性也不够。具有个性的专业网站和特色网站数量不多,影响力也较弱。总体来看,网络内容建设缺乏规划设计和有效引导,基本还处在原生自发阶段。

3.网络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网民们在网络空间行走时的道德操守。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加上网民自身素质的某些瑕疵,人类的理性和道德准则到了网络空间便土崩瓦解了!一些网民热衷于在网上进行“丑”、“恶”表演,以此来赚取人气,“粉丝”们更是推波助澜,形成了网络世界一道怪异的风景。越是离经叛道的言论越是受到网民们的追捧,而越是健康向上的反而越是遭遇围攻,非理性主义侵蚀着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4.网络暴力的隐忧

网络暴力是指一定数量规模的网民针对某个网络事件发表具有煽动性、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言论,并通过“人肉搜索”“网络通缉”、“网络追杀”等方式,过分挖掘当事人的隐私并将其在网上曝光,甚至发展到对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进行干扰,严重侵犯其名誉权、隐私权、人身权利等的社会现象。虐猫事件、铜须事件、丁香小慧事件、“网络暴力第一案”等,中国网民在经历了这些网络暴力事件之后,对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性也有了一定认识。但面对网络在舆论监督、揭露社会阴暗面等方面所具有的强大优势和草根性特征,人们在使用时往往又很难掌握好合适的度,网络暴力依然会时不时显山漏水,令人忧虑。

5.网络道德的缺失

网络的快速发展而相应的治理措施滞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征加上网民的自我放纵,网络已成为我国目前道德失范的重灾区。一些网民的网络道德意识相当薄弱甚至根本没有网络道德意识,把网络完全当作情绪宣泄的自由王国。一些网民则专门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进行网络欺诈和网络犯罪,导致网络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网络社会的信任机制面临危机。网络道德的缺失,已成为目前我国网络文化中令人扼腕的一种现象,严重制约着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以上不健康网络文化的种种表现,深层次的根源还在于现实社会中公民文化建设的种种缺失,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我们在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准备不足与缺席。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网络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认真对待、未雨绸缪、加强建设,才有可能不会错过网络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机。

二、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

显然,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网络载体作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工具的应用价值正不断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7月17日在京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互联网在农村普及速度较快,半年期新增网民中农村网民占到54.4%。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是各应用中增长规模最大的应用;使用率为84.2%,较2012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使用率保持第一且持续攀升,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博客和个人空间网民数量为4.01亿,使用率为68.0%,较上年底上升了1.9个百分点。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使用率达到了56.0%,较上年底增加了1.3个百分点。毫无疑问,网络将会像空气一样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已不再只是虚拟的产物,而是具体现实的人类生存发展的公共空间。凭借网络载体日渐崛起的网络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型文化形态,它超乎寻常的传播速度、渗透力、开放性、平等性、解构性等特质严峻挑战着传统文化观念。面对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不难想象网络文化将会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重视因特网、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乃是当务之急。

(二)改善网络舆论生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网络舆论日益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通过网络舆论百态,就可以窥见中国网络文化现状。然而时下的中国网络舆论环境,不免令人有些担忧。网络谣言流行、非理性主义和网络暴力受到推崇、网络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等等,网络舆论俨然成为网民发泄情绪的主要形式了,缺乏理性、健康的网络文化底蕴,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说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相对凸显,网络舆论难免有些偏激。但如果对此听之任之,不加以重视和正确引导,那么网络舆论就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更强的参与性、互动性、监督性、冲击性,如果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倾向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它就会形成强烈的排他性和叛逆性,对现实社会造成强烈冲击。一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强大的势力就会利用互联网进行渗透、鼓动和破坏,推动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主义愈演愈烈,甚至最终酿成恶性事件,达到破坏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之目的。因此,重视网络舆论的引导,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改善我国当前的网络舆论生态,加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培育健康、理性的网络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迫切需要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它深刻地影响着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所掀起的革命风暴正改变着这个时代。因此重视并认真研究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中国转型时期网络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和按照科学的原则对中国当前的网络文化现状进行合理引导,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就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网络文化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网民,引导网民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提高他们对网上负面信息的辨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扩大健康理性网络文化传播的正能量。

三、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基本路径

(一)强化网络文化传播的阵地意识,发展壮大网络文化阵地

网站,是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依托,如果没有一批有特色的精品网站作为支撑,不能形成有着强大功能的网站集群,是很难担当起“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这一重任的,因此要把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首先,要强化阵地意识,加快各类网站的发展,搭建网络文化传播的强大平台。要鼓励支持各单位及个人建立各具特色的网站,保证经费投入和人员队伍建设,使网络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丰富网络文化市场。其次,要注重网站的整体发展战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也就是说要抓住重点,加快发展重点新闻网站,把它们打造成精品,使其成为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骨干和支撑,为其他网站树立标杆和典范。对于主要的商业网站,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样支持和鼓励其他各类专业网站或特色网站的积极参与,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形成网络文化大发展的生动局面。最后,深化网站的体制机制改革,注重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网络文化骨干企业,提高其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按照中央深化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推进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做大做强。注重网站的技术创新机制,密切关注网络技术发展新趋势,紧跟创新步伐,运用新技术和新业务增强网络的吸引力,培育新业态和新的市场需求,延伸拓展网络媒体新阵地,形成网络传播方式更加多样、扩散速度更快捷、影响范围更广泛的网络全媒体业态,不断提升网络媒体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抢占网络文化传播的制高点。

(二)打造中国特色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使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主流占据网上主导地位,是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对此也做出了明确指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可见,实施网络文化精品战略,一是要处理好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通过网络充分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使其发扬光大,教育更多的青年一代网民。网络文化并非只限于对现代文化的演绎,而是一种有着宽广视域的新型文化形态,网络只是一种传播媒介,更重要的是内容建设。传统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文明传承的纽带,要加快速度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制作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形成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二是要促进文化产业与网络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快互联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培育网络文化产业新业态。要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强化网络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提升网络文化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网络文化科技企业,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创新体制机制。三是要鼓励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创作更多更好的更符合大众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人民群众才是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真正创造者,他们中间孕育着巨大的创造活力,实施网络文化精品战略必须把广大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

要重视网络舆论非理性倾向对百姓生活和社会和谐造成的恶劣影响,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坚持网络文化的正面、理性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民的价值体系,坚持不懈,高扬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健康向上的主旋律。一是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形成正面网络舆论强势。配置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主流网站,强化其权威信息、政策解读功能,发挥网络舆论主渠道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网上多样性的社会思潮,精心策划和组织网民喜闻乐见的正面网络宣传活动,用心营造网上健康理性的氛围。如鼓励道德模范、时代先锋、社会知名人士等开通客或微博,用他们鲜活的事例教育启发网民,传播正能量,形成网络正面宣传的强大态势。二是坚持公开透明的网络宣传原则,搭建畅通无阻、良性互动的网络民意表达平台。对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突发事件,一定要第一时间相关信息,要充分尊重民意、加强沟通,积极引导公众情绪走向健康、理性,防止事态恶化,演变为网络群体事件。三是要善于调动各种社会因素,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网络名人在网络空间的积极作用,建立网络舆情社会引导机制。鼓励支持那些有坚定政治信念、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专家、学者、公民成为各领域的“意见领袖”,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消除有碍社会和谐的负面影响,正确汇聚社会共识。四是要加快网络法制建设。目前中国网络发展速度快,但管理和建设相对滞后。网络立法速度慢、层次低、可操作性差,网络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网络舆论缺乏相应的监督制约,网络谣言大行其道。要适应网络快速发展的需求,加快网络立法速度、加大网络执法力度,用法制的力量科学引导网络舆论,保证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

(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精神家园

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质,再加上处于转型时期中国民众复杂多样的文化心理,管理相对滞后的网络空间就如同杂草丛生的蛮荒之地,网络道德失范、网络谣言肆意流行已成为当下中国网络文化中令人痛心疾首的顽疾。要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要积极倡导文明上网,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坚持不懈地用名言锦句、图片、动漫、歌曲、短片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网络宣传文明上网常识,同时通过策划征稿、竞猜、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搭建互动平台,吸引广大网民积极参与各种网络文明宣传活动,自己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加深对网络文明的理解和认识。加大网络监督和惩治力度,对网络谣言、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网络推手和水军等损害网络和谐的和现象,要及时揭露、严厉惩治。加强网络道德自律教育。积极倡导各类网络主体诚信守法,文明上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社会责任感,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抵御网络低俗之风,理性思考,文明表达,共同建设文明健康、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使网络空间成为大家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生存方式的日益依赖,网络文化将日渐繁荣,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认真研究中国网络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何正玲 王力尘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辽宁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