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与实现路径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与实现路径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发展形式应运而生。高校作为网络文化传播的阵地,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积极探索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导向,以网络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创建和谐的网络文化空间。

[关键词]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网络的普及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学习和生活,特别是高校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学习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应用为基础,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一定的网络空间进行传播,并以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呈现的新型文化形态。关于网络文化的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1)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传播媒介,以接收和发送信息为方式的新型文化形态。”[1]广义上的“网络文化”是围绕计算机所展开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形式在内的人类创造和交流活动。(2)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范围内所进行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换言之,在互联网上进行文化活动而产生的文化产品。深受网络文化发展影响的大学生,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群体,并将其逐渐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从而形成高校网络文化。所谓高校网络文化,是指高校范围内创造的网络文化的总和,包括网络文化的物质、网络文化的精神以及网络文化的制度三个层面。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

高校网络文化主要是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教育,深刻影响社会教育理念,高校网络文化因其独特的发展模式,也有其自身特殊的育人特点。

1.内容多样性

互联网是开放且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其中涵盖丰富的信息内容,学生能够时刻分享、学习优秀的网络文化资源。网络文化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载体,使其育人功能显现出更加即时、直接和快速的特点。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表达观点以及情感抒发,大量的信息文化在较快的时间内得到传播共享,极大地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

2.信息生动性

不同于传统的传播模式,网络文化的优势是较快的传播速度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的图片、视频、文字信息的共享实现推广及应用,这种创新的交流模式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热情,网络文化传播以其生动形象的特性,使学生对事物的判断理解和认知程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3.交流互动性

网络文化的发展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以往倾向于教育者单方面的指导,教育对象处于被动获取信息的状态,而网络文化的传播速度快,受时空限制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使受教育者主动获取信息,同时教育者也能准确、及时地得到信息反馈。

4.反馈及时性

在日益发达的数字化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文化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动态化且开放的网络系统中,实现跨时空的信息传递交流共享,学生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信息技术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使“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成为现实。在网络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中信息的反馈准确及时,可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网络文化蕴含的价值导向、思想引领、实践教育等育人功能,帮助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从而探索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价值导向功能

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发展等方面,网络文化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首先,网络空间形成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念、道德目标以及行为准则折射出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价值标准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次,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向上。通过网络规则使学生按照文化价值观的内容和标准进行实践,使其在实践中将文化价值观内化吸收。最后,网络文化的互动性使网络文化价值趋于稳定。受到网络开放性、交互性的影响,网络上出现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被强化,从而形成一种价值形态,这种价值形态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推崇。

(二)思想引领功能

网络文化使零距离的交流互动成为现实,网络平台的渗透性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网络文化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使不同的思想与多样的文化实现融合共生。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已从以往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交互式的文化参与者,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各种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其次,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各种文化资源得到共享,有利于提升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头脑中构建的知识储备系统与网络提供的时事政治、热点新闻及社会生活常识的信息相互交融碰撞,从而产生思想共鸣。可以说,学生从获取信息到学习交流的跨越,实现的是思想引领的教育过程。

(三)实践教育功能

网络文化丰富教育的内容,拓展教育的渠道,更新教育的方法。首先,网络文化的包容性能够开拓思维、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破除文化交流和信息获取的时空界限,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资源、发表观点看法。其次,网络文化的互动性便于交流,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网络平台的平等性,自主选择网络信息,从而降低网络文化参与的成本。最后,网络文化的多元性使选择多样化。网络文化的传播速度快、形象直观,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从而引起情感共鸣,这种感化的力量以其广泛的传播范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不受时空的限制。例如网络文化中关于道德规范的内容,通过网络弘扬模范先进事迹,向模范学习。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高校要遵循网络文化的发展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网络阵地建设为着力点,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导向,深入挖掘网络文化的价值导向、思想引领以及实践教育等育人功能。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高校网络文化认同感

党的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其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3]高校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作用,坚定价值观自信,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价值共识。首先,以新媒体应用技术为出发点,提升青年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平台建设,如校园网、网课资源的学习平台等,从而使其在网络文化平台建设中的身份认同得以强化。其次,以培育网络思维为着力点,使青年学生对网络文化实现价值认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弘扬社会正能量,关注热点问题,激发网络文化的创造力,提升青年学生的辨别力。最后,以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为切入点,加大对网络资源的传播力度。高校应创新网络文化中的信息文化建设,从而引起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抒发,使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打造高校网络阵地,严守高校网络文化的舆论关

打造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传播平台,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宣传平台,坚定高度的文化自觉,打造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首先,提升对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把控力。党的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4],要严守网络空间中公共资源的意识形态底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其次,加强网络阵地的舆论影响力,应不断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将校园网站打造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传播平台,强化网络文化的正面引导性,把控网络意识形态的主流方向。最后,凝聚网络文化的建设创造力。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将空洞的理论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政治理论知识,进而提升政治理论修养。

(三)健全管理制度,提升高校网络文化的践行力

面对多样化的网络信息,积极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提高网络信息筛选辨别力。首先,规划整合网络文化的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开设关于网络文化的选修课程,引导青年学生理性对待网络,增强青年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形成底线思维。其次,丰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艺术评选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形成网络价值判断,自觉抵制网络不良风气的影响。最后,层次化引导形成教育合力。健全管理制度,激发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网络制度建设,积极完善制度建设,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地遵守制度[6]。以整合各主体部门制度体系的完善为模式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强化网络文化的管理制度,引导青年学生在不同价值交织的浪潮中进行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文静,李春燕.关于网络文化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展望,2017(12):281-282.

[2]李文明,吕福玉.网络文化通论[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4]贾鑫,张驰,张朔.浅析OBE理念下的高校学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J].吉林教育,2019(22):32-34.

[5]贾鑫,陈明.教育有温度管理有力度监督有尺度从三个维度助力青年党员健康成长[J].人民论坛,2019(22):124-125.

作者:齐乐 陈明 贾鑫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