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师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分析

医学院校师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分析

摘要: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医学院校一线教师及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度较高,而且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医学生认可学校教育(包括教师教授、课堂学习等)是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且师生均认为有必要在课堂中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因此,学校应该创造和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来增强师生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医学院校;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现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过分注重授业解惑,即强调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传道,即缺失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支撑,所以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1]。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并按照德与才将人分成4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提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因此,用人当先求有德,若才德不能两全,“宁舍才而取德”。综观当代绝大多数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贪污腐败、食品安全等的发生,道德教育的缺失是原因之一。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活水之源[2],如儒家思想中强调人要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即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因而,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高校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注重培养他们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远大理想信念、浓厚爱国情怀、高尚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医学生及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对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态度,为进一步寻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据及策略,最终达到培养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有仁心、党和人民信赖的卫生工作者的教育目标,针对学校学生及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某医科大学414名学生及75名一线教师进行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认同度,中华传统文化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方式及是否接受在课堂中传授中华传统文化。

2结果

2.1医学院校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及认同度情况(见表1)

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上,65.33%的教师认识一般,28.00%的教师认识薄弱,仅有6.67%的教师有较全面的认识;77.05%的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一般,17.15%的学生认识薄弱或完全不了解,仅有5.80%的学生有较全面的认识。这些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师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现状堪忧。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上,68.00%的教师认同度高,30.67%的教师认同度一般,甚至有1.33%的教师不认同;84.06%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度高,仍有15.94%的学生认同度一般。这些结果表明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均具有较高的认同度。

2.2医学院校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认知(见表2)

在中华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上,62.67%的教师及73.43%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但仍有33.33%的教师及24.40%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甚至有4.00%的教师及2.17%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或者不知道其作用。在中华传统文化与专业技术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方面,16.00%的教师及6.28%的学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大于专业技术知识,52.00%的教师及69.08%的学生认为专业技术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性相当,25.33%的教师及20.29%的学生认为专业技术知识大于中华传统文化。可见,绝大多数师生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能起到陶冶情操、增强人文情怀及提高道德修养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师生认可中华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仍有部分师生认可度低或者不认可其对个人发展的正向作用。

2.3医学院校师生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见表3)

在对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98.67%的教师及95.65%的学生比较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在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上,82.67%的教师及84.78%的学生认为一般或者较少甚至没有,只有17.33%的教师及15.22%的学生认为较多。在接触方式上,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主要通过网络媒体(包括观看视频、浏览专题网站等)及自我教育(包括书刊阅读、实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包括教师教授、课堂学习等)、网络媒体(包括观看视频、浏览专题网站等)及自我教育(包括书刊阅读、实地参观历史博物馆等)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在是否有必要在课堂中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中,72.00%的教师及69.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4.00%的教师及26.57%的学生认为一般,仍有4.00%的教师认为没必要,而2.17%及1.69%的学生认为没必要或者无所谓。因此,学校应该创造及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扬机会及力度。

3讨论

从调查结果发现,医学院校中的一线教师及学生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度上均不容乐观,但是绝大多数师生认可中华传统文化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愿意学习并愿意在课堂上传授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所以,高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增强他们的文化修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应加强医学院校一线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养

首先,在教师准入的门槛上适当增设对教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及人格修养的考核;其次,高校应该为一线教师创造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如举办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或者研讨会等,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典籍,甚至可以利用网络直接开设线上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课程;再其次,高校应该重视传统的文化节,可以在业余时间多组织开展一些文化展、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最后,对一些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通过以上方式,从教师水平上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文化素养。

3.2在课堂中,应完善教学布局,优化中华传统文化

在课堂中的设计教育必育人,育人先育德,因此,品德教育是前提。首先,在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理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理念等相应的教学资源;其次,应该利用课程思政有意识、有组织、系统地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理念等相关内容进行布局;再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将所要传授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所教授的专业知识自然融合,采用与现实案例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有深入且真实的体验;最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接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自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3.3在课堂外,应充实校园中华传统文化,多方面、多维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中华传统文化的专业教师开展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讲课等活动;其次,为学生开放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网络学习课程;最后,高校可以在课堂之外多组织一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或者文化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参考文献:

[1]程锦.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J].成才之路,2008(31):11-12.

[2]李健.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8(2):11.

作者:陈颜夙 孙桂香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