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遇探究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遇探究

[摘要]网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辟出新战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责任制,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整合平台、内容、人员等资源,及时调整对策,强化领导力量和队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遇;挑战

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价值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1]。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2]。随着网络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联系日趋紧密,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一、新时代网络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的机遇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高校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学习能力强、接收效果好的特点,运用网络的平台优势,扩充自身教育资源,将更多、更优质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及时、准确地投递给每一位大学生,切实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

(一)网络拓宽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平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之一,高校通过不断学习借鉴、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体系。信息革命将网络推向了时代的前沿,而网络也已然成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效果,拓展教学思路,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时空受限小、平台容量大、学习更便捷的特性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现阶段,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课程已逐步形成以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将书本中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当下国内、国际形势及未来走向相结合,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中,切实提升高校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高校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建设祖国的行动中去。

(二)网络丰富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优质的教育内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网络意识形态是高度融合线上线下意识形态而形成的网络社会时代的全新样态[3]。现阶段,高校在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既注重传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又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依托课堂教学、校园宣传等方式开展扎实有效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理论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便利、快捷等优点,及时储备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照片、新闻报道等多种类资源提升教材内容的鲜活度、针对性、可读性、实效性。在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周、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相关展示教育活动。高校师生在搜集、整理活动素材中了解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在讲解中进行自我教育,实现自我提升。因此,网络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扩展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空间。

(三)网络壮大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力量。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3]。“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渠道资源,调动了思政课以外的课程参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积极性,同时疏通了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阻隔,逐步形成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高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的模式,共同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网络不仅实现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多方联动,而且为各方在参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过程中提供了海量、详实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教育开展的统一性和同步性,为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的不断发展普及,信息原有的传播模式、传播介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海量信息极易造成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被淹没,而网络交互性强的特性也对传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海量的信息稀释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设备的更新迭代,海量的信息瞬间汇聚网络已成为现实,而网络也因其在信息储存方面强大的兼容性而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新时代、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传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更注重理论讲述,课堂展示、案例讲述等内容占比相对较小,而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更丰富、更生动、更加吸引大学生关注,分散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导致传统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平台准入门槛较低,对信息筛查、识别工作还不完善,因此,网络中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的不但淹没了官网、官媒的官方信息,而且削弱了官方信息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不仅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永占头条,而且需要及时根据网络的发展变化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的时效性,为广大师生筑牢安全屏障。

(二)多元的渠道冲击了传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布局。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增多,特别是各种威胁和挑战联动效应明显。”[4]在网络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历史机遇、风险挑战、现实境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依托于网络形成的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则严重冲击了传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布局。高校面对正处在成长成才时期的大学生,通过不断实践与总结经验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校园文化、理论讲授、宣传教育、“一对一”帮扶等多措并举的教育布局,而技术进步促使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大学生在网络中更容易迷失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别有用心者利用大学生分辨信息能力弱、好奇心强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制作、包装了大量的包含其意识形态内容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以达到拉拢、腐蚀当代大学生的目的。面对网络中多元的信息渠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要巩固固有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防线,又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扩大教育布局,重视网络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三)互动的需求提升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标准。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传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高校教育相较于基础教育氛围比较宽松,在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赋予了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权,由此也产生了教育者与高校学生之间信息不匹配等问题。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入心入脑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随着网络逐渐深入校园,传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开阔和增长的眼界需求,逐渐显露出理念落后、交流不足等问题。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大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要想最大限度发挥硬件的作用需要软件的配合,高校学生在网络使用等方面更具主动性,在高校教师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校学生更期望教师能够了解网络世界、懂得网络语言,课堂中讲授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地加入网络安全的内容,课后利用网络平台与高校学生进行更广范围的互动,高校学生互动交流的需求也提升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标准。

三、新时代高校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坚持用全局的眼光发现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解决问题,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全网络安全预警体系,壮大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免疫机能,做到因时而变、因势而化。

(一)落实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党的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5]。新时代是催人奋进的时代,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便捷窗口,另一方面复杂的网络环境增加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科学的管理是成功的关键,面对正处在成长成才期的高校学生,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随着各级高校书记成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在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逐渐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党组织在网络迅速发展大环境下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其次,要明确工作责任。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因此,要逐渐完善分级负责制,形成以宣传部为窗口,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力争实现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切实增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建立健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接受新鲜事物,而其自身又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对外界信息的筛选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可以有效从源头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为校园营造一个干净友好的网络学习环境。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高校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加大投入。首先,要增加对相关设备的资金支持力度。设备防护作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的硬件基础,也是校园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完善的设备更有助于开展信息甄别和防范非法攻击。其次,要明确职责、划清权责。奖惩严明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的重要保障。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作为其中一环,责任主体必须要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时刻防范的毅力和警觉。最后,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和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制度。信息化工作繁琐而复杂,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网络安全管理规划,切不可一概而论、搞一刀切,因而降低高校网络信息安全预警监管体系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三)壮大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者队伍。长期以来,高校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依托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在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6]。当前,网络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新的重要阵地,这对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与此同时,单一的思政课教学已完全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于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需求。因此,壮大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者队伍迫在眉睫。高校要在进一步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继续挖掘专业课程中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关内容,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在降低信息交流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吸收管理队伍、社会力量、家庭成员参与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一方面有助于壮大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者队伍,另一方面,丰富了教育内容,实现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覆盖。

(四)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由于网络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等特点,海量信息可以在网络中瞬间形成、迅速传播,而这其中不乏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泥沙”。高校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既要通过网络资讯了解最新时政信息,又要通过相关网站查询学习资料,在此过程中,需要高校学生在网络信息中及时、准确地分辨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为进一步总结凝练做准备。因此,要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引导高校学生客观、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增强其对信息的分析解读能力;引导高校学生将目光更多关注于官微、官网等正规媒体信息,以期达到扩展视野的目的。与此同时,高校学生要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社会热点问题要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需要高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配合,又需要高校学生从自身做起,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练就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主动获取和鉴别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

[2].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01).

[3]丁存霞.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J].湖北社会科学,2020(1):158-164.

[4]魏勃.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探析[J].未来与发展,2019,43(6):82-86+107.

[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6]钟彬,刘笑侃.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44-46.

作者:王亚兵 雷浩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