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升级探讨

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升级探讨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近年来都在加强信息或业务系统建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但随着建设,“烟囱”“孤岛”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对现有信息系统升级解决“痛点”成为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信息系统现状和主要问题

针对各类业务都完成建设了信息系统,如办公OA、邮箱、资产、财务、人事、档案等。这些系统的建立,起初在各业务方面取得了许多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和各业务工作处理效率。但是,各单位现有系统存在信息采集不全、数据孤立,流程割裂无衔接、节点缺失无整体等问题,即影响员工有效产出和单位整体工作效率,又难以支撑单位各级领导决策。基础信息收集不全。系统除原始录入外,无其他采集信息来源,并且采集内容标准不一致、机制不完善,无法支撑数据、系统、报表的“零衔接”。信息资源支撑不力。整体系统缺乏统一规划,数据结构、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在系统和环节之间不能有效共享,信息系统之间无法循环互动。信息数据使用不整。部分关键业务以线下为主,无信息系统支撑,导致“全局数据”缺乏关键环节信息,数据链无法自动形成闭环。信息系统效力不高。业务流程基于原手工或线下流程模拟,审批不够清晰和科学,缺乏系统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对流程整体优化。数据辅助决策不够。系统以各业务部门自建为主,大部分系统之间没有打通,个别系统之间技术无法兼容,无法形成“全局数据视图”。

2.升级愿景

感知全面化:通过有线、无线、4/5G等联接单位一卡通、监控、门禁、门锁等物联感知设备及基础设施。数据共享化:各系统数据经过清洗、转化等操作后,按标准进入数据池,最大化“服务”各系统或应用。系统互联化:依托统一数据资源与交换应用服务平台(如接口池),实现异构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流程衔接。工作助手化:可进化的助手随时提供数据综合分析、数据统计、数据复用等,如信息查询、紧急事项或工作自动提醒等,辅助增提效率。管理数字化:各类人员能够随时掌握查看设施设备、业务或任务运行关键指标状态、分析数据,以及关注节点滞后预警提醒等,辅助高效决策。数据赋能化:利用数据资源,形成流程“闭环”,提升单位治理能力;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形成用户、设备画像,辅助决策,进行精确服务和运维;结合AI技术,建立知识图谱,形成智能搜索、交互……一账全用:各系统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接口,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一屏全服:融合各类信息、应用资源和服务,通过电脑、手机等快速享受定制化的信息化服务。一点全局:鼠标一点即可获取所需数据或融合各类系统的定制化决策支撑数据。

3.升级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升级的意义在于通过全面感知、数据互通、业务互连和数字赋能,使得单位每个人工作效率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提高精细化管理、提供精准化服务。工作效率保障:通过支持自定义报表生成、信息查询、业务引导、智能交互等,将精力从琐碎或烦琐的统计性、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精细化管理:数据经采集,流入数据池并被保存,根据不同需求,将相关数据或统计分析数据在统一信息服务平台或各类系统呈现,为管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精准化服务:根据人员特点或分类,监视各类流程数据,针对人员或岗位特点建立画像或标签,在提醒、通知待办、资讯等服务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性提供预告、预测和预警等信息。

4.升级思路

原则:保持现有、标准兼容,现各业务系统模式不变,通过接口、数据等统一标准规范,后续直接对接;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充分考虑协同和配合,科学把握节奏、稳妥有序推进;先行先试、从点到面,对标先进建设,从紧迫需求出发探索好办法好经验,紧贴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安排;系统互联、需求导向,最大限度整合应用和提高共享,坚持目标、问题和效果导向,破解管理、服务、监管等重难痛问题。理念:基于“广泛连接、全面感知、系统互联、深度融合、智慧分析、精准管控、瞄准服务、持续创新”设计理念,以数据为动力驱动业务运转,以服务为手段实现数据价值闭环。目标:以服务科研、服务工作、服务管理为牵引,以完善设施、加强业务数据资源和应用流程整合为抓手,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实现单位信息化升级愿景。

5.升级规划

5.1概念模型

全面升级现有感知系统和各信息系统,建设一套覆盖设施、设备、人员、物资等的全面感知体系,一个立足监测、管理、处置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系统平台等的智能管理中心,一个包含各业务系统、数据池、接口池的能力支撑平台,一个展示并能预警单位管理运行关键指标和个人工作相关业务运行状况的智能大脑,一个提供各类服务的统一智能应用平台。

5.1.1感知体系

分批、分主题升级完善相关感知设备,实现对单位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如:门禁、门锁、道闸、一卡通等通行感知设备,提供全局通行基础数据;视频监控、电梯监控等安全感知设施,及时提供预警信息数据;人体或物体感应、消防感知、电表插座等为安防、消防、节能等管理提供数据……完善现有基础网络,建立涵盖内外网、物联网、保密网、财务专网、安防专网、一卡通专网等的泛在多元网络系统,实现多网融合,有线无线互联互通,为各类信息的接收、交换、传输提供高速、有效、可靠、安全保障。

5.1.2智能管理

建设统一智能运维管理中心,实现对基础设施设备、计算存储资源、业务系统、安防、消防、安全、环境、生活等总体运行态势的监测、管理和处置;建立实时态势监测和预警调度系统,如一键上报异常、管理或服务专题上屏,提升运行管理能力、运维水平和突发事件处置效率。

5.1.3能力支撑

升级和完善包含虚拟化或云平台、业务系统、数据池和接口池等支撑平台,为上层智能大脑和智慧应用提供支撑,虚拟化或云平台整合异构基础设施、资源,实现资源的精准调度、管控监测、高效服务以及业务、数据、安全、运维等统一管理;业务系统提供原始的各项应用和数据,是智能应用的基础;数据池提供数据支撑和共享服务,是形成各类图表的“根”;接口池提供数据交换和应用,是跨业务或系统的“魂”。

5.1.4智能大脑

建设智能大脑,整合各类资源与数据,梳理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汇聚、分析、呈现、决策、运营等,通过多维度、多类型、各种综合图表,形象展示运行的关键指标,直观监测科研项目、行政管理、设备设施、人员、环境、财务等运行状态,并实现对关键指标预警和深度挖掘分析。

5.1.5智能应用

建设“一平台”“一张表”“一张图”,打造单位科研、行政、管理、服务、生活等的全方位生态。“一平台”实现所有账户统一管理、各类应用统一入口、各类信息统一展示,各项业务一网通办等;“一张表”,数据自动汇聚、自动填报、集中维护、可视化展现,实现“一次填报、全面共享”;“一张图”以时间和空间的框架实现单位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并进行丰富多样的可视化呈现。

5.2总体架构

总体架构包括设备感知层、网络层、基础设施层、支撑和数据层、应用和展示层。应用和展示层是目标,是升级成效的最终体现;支撑和数据层是核心,是业务互通、数据共享的关键环节;基础设施层是各类业务和应用的物理载体;网络与感知层是支撑,是数据、信息的基础。

6.特色应用

依托接口池、数据池、智能工作助手和统一信息服务平台等,汇聚业务和应用,打破数据、业务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做到“数据多跑路,员工少跑路”,用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将数据(池)融入单位各项工作,达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促进业务、管理、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

6.1网上服务厅

围绕各类人员的信息需求、办事需求、工作需求、决策需求和交流需求等,依托统一服务平台和智能工作助手,将不同业务系统或应用中的信息资源进行聚合重组,深化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形成事务全覆盖、展现内容可定制、交互方式一站式的网上服务大厅,通过移动APP、桌面门户等方式使用,让员工“少进门、少找人”,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6.2管理驾驶舱

依托数据池和接口池,通过多维度、多类型的各种综合图表仪表图形,根据移动终端、桌面显示器、监控大屏等设备屏幕大小自适应布局,形象展示重大任务、重点事项的关键指标,直观的监测运行进展状态,并对关键指标实现监控预警和深度挖掘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将管理决策提升新高度。

6.3员工画像

基于真实数据的员工模型,针对员工在单位期间工作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如考勤就餐、上网行为、业务或应用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抽象出高度精练的特征标识,即标签。构建一套合理、多层次和全面并且可自定义的标签体系,通过抽取不同维度的标签,达到全面深入了解、客观衡量评价其关注的员工或某类群体,为精准管理或服务、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参考依据。

6.4优化流程

围绕“数据多跑路”“服务全链条”等目标,分析流程历史数据(数据池),收集需求数据,找准办事“痛难堵断慢”点,构建事务模型,针对性的优化改造流程。利用接口池破解流程之间的信息壁垒、业务孤岛,使得流程在穿透其他服务、环节、业务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单位信息系统“生态圈”。

6.5自助服务区

结合网上服务厅,提供“7×24h”自助服务区,解决“8h工作”或人员不在卡位问题,员工凭工牌、扫码或统一账号密码等、其他人员凭授权码即可自行办理相关开放业务。

作者:范高俊 单位:鹏城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