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新媒体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摘要】食品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础保障,食品类专业是为培养食品类人才和食品从业者而专门设立的一类专业。为实现“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食品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具有突出的意义。本文分析当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以及课程思政育人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媒体视域下课程思政育人路径,以期为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构建与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食品类专业;育人路径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的浪潮席卷全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越来越多的受众感受到了新媒体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便捷[2]。同时,西方国家凭借其新媒体技术的原发优势和垄断地位[3],把西方意识形态包装成影视、动漫、体育、音乐等流行文化的数字化呈现形式向他国倾销,这对我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4]。党的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论述[5]。课程思政育人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下的对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积极探索[6],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7],协同育人是提高高校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食品类专业是为培养食品类人才和食品从业者而专门设立的一类专业,其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与食品行业安全关系密切,甚至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将课程思政育人融入对食品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食品行业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1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存在的问题

食品类专业是一门范围很广的学科,涵盖了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诸多课程。整体来看,国内关于“食品”“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以“食品”和“课程思政”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截止2021年3月,在中国知网上,仅检索出文献152条,集中在2017-2021年,以2019、2020年成果相对丰富。将国内学者对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归纳分类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基础实验等;二是食品加工专业的相关专业课,如:果蔬加工技术、功能性食品、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保藏学、食品包装学、食品物流学等;三是食品检测专业的相关专业课,如:仪器分析、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等;四是食品营养相关专业课,如:食品营养学、膳食营养与健康、食品营养与卫生等。但仍在存在以下问题:(1)本科院校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相对丰富,而高职院校研究聚焦不足;(2)以某一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相对较多,能够成体系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3)以某一课程为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的研究相对较多,而以食品类专业整体进行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析相对较少。

2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构建的必要性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4]。新媒体的显著特征是:数字化和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8]。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9]。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加速了思想意识的多元、多变趋势;催生了许许多多非文明、非理性、非制度化的网络参与;对舆论生成、舆论生态的演变、意识形态安全、社会稳定的影响,是全方位、革命性的[1]。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与时俱进地探析新媒体视域下的育人问题尤为重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注食品工业就是关注全民健康,保障食品工业就是保障舌尖安全。食品类专业大学生是我国民生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特殊的社会使命,要求食品类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外,更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10]。高职院校作为新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提高人才思想政治水平的教育上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的构建存在三方面的突出价值:

2.1强化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思想价值引领,弥补传统思政课育人局限性

课程思政不是传统思政课的简单复制,也不是与思政课的任意混合,而是在课程中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通过专业知识点与思政点相融合的案例,不但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引导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在宏大趋势中整合学生的信息碎片世界,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政内容融入食品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能使学生在掌握食品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理解自身肩负的使命,为培养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完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将课堂教学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出去,提升教学内容传播广度;从而扩大课程思政内容受众范围及影响力,弥补传统思政课程育人局限性。

2.2拓宽新媒体视域下课程思政辐射广度,创新“三全”育人新模式

在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是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途径,以创新教学方式为契机,拓宽教学形式与受众对象,提升高校学生对科普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树立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实现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辐射广度的拓宽,创新“三全”育人新模式。

2.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

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机制能够满足食品相关专业建设、优化及加强筑牢的需求;满足食品相关领域知识、科普内容及专业知识传播的需求;满足传统文化+主题党日活动高质量开展的需求;满足普及思政教育及传统教育向“大思政”教育转变的需求;同时能适应屏读时代需求,满足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需要;提高知识的趣味性,满足大学生娱乐与放松的需要[11];拓宽知识获取渠道,满足大学生便捷学习与获取信息的需要;传播与专业融通的思政知识,满足大学生自我需求和社会认同的需要;提升当代大学生内在力量;满足当代大学生认知需要。因此,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研究是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

3新媒体视域下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的构建

3.1团队建设

开发以专业教师和思政专业教师相结合育人团队。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使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发挥基层党支部和教师队伍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需要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能力的食品专业课教师和思政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协同育人团队。通过协同互补、共同教学等方式,共同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具有“双能力”的专业和思政相融合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组织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参加专思育人研讨会,促进教师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达到“双能力”共融。在新媒体视域下,协同育人队伍除了具备专业和思政知识“双能力”融通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强大的信息化能力。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将新媒体技术信息化能力运用到育人过程中去,从而有效提升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3.2资源建设

3.2.1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

为全面推动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好传统课堂和新媒体教学双渠道,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应运而生。通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团队共同完成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将有效丰富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资源。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满足线上线下协同、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同步的需求。在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协同育人团队通过深挖和提炼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职业素养及工匠精神为灵魂和主线,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案例库,有利于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育人目标系统地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3.2.2特色网络科普作品库建设

开发以传播知识、纠正误区为目的融合思政元素的特色网络科普作品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如何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如何吃出健康、吃出美味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人们获取食品安全、营养配膳相关知识的渠道和途径非常有限,传统的纸质传媒已无法满足屏读时代的学习节奏。基于上述背景,结合大众误区,以及人们在生活中常见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相关问题,同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建设与食品类专业相关的特色网络科普作品库。

3.2.3口碑网络文化活动库建设

开发以传统节日文化和学生活动有机融合的口碑网络文化活动库。结合食品类专业特点,开展如下活动:一是组织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围绕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互动,因地制宜地聚合展示节日相关内容,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传播平台;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线上线下网络文化活动,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素材库。二是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激励广大师生不忘历史、奋发向上。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红色教育活动、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教育活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文艺栏目等主题向上、特色鲜明、内容精良的网络校园文化展示产品;积极开展主题党日线上线下网络文化活动,以便形成主题党日活动优秀素材。

3.3传播模式建设

基于新媒体视域下,畅通新媒体课程思政平台传播路径,提出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网络育人平台建设与构想,并持续推进育人实践与平台优化。(1)开发资源库。协同育人团队开发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库,主要有:课程思政案例库、特色网络科普作品库、口碑网络文化活动库。(2)精准推送目标群。协同育人团队将资源库内容有针对性的投放于优化后的新媒体平台,并结合新媒体平台的环境算法干预,完成对在校生的精准投放和推送。(3)收集反馈意见。学生自己主动接收到自己认为有兴趣的资源,通过后台留言和点赞,对资源库作品进行信息反馈。(4)建立良性机制。协同育人团队教师结合信息反馈,及时更新资源,并将在课堂上引用资源库资源,引发学生共鸣,提升学生对资源的认同感,完成良性循环。将新媒体视域下的课程思政育人传播模式运用于食品类专业中,建构适应新媒体时代新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载体、机制体系,满足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4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通过在高校食品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新育人模式的建设,将基本实现“三推两全三提高”。(1)三推:平台资源可推广、受众群体可推广和育人模式可推广。平台资源可推广: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网络育人平台内容可推广到到其他专业,后期可推广到其他开设食品相关专业的高校;受众群体可推广:受益群体由食品类专业所有在校生可推广到学校全体在校生及毕业生,后期可再推广到所有对知识有兴趣的人们;育人模式可推广: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网络育人模式可复制、可传播、可扩大,可由专业层面推广到学校层面,继而在推广到更多相关专业和院校,扩大育人模式影响力。(2)两全:新媒体平台覆盖全院教师,优质网络文化作品资源、特色网络科普作品资源以及口碑网络文化活动资源覆盖全院学生。(3)三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尤其是食品类专业课教师们应积极尝试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提升未来食品行业从业者的综合素养,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李少华 李申 韩雪平 高愿军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轻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