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媒体下辅导员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

谈新媒体下辅导员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作为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除此,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明灯,也是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网络导师。高校辅导员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使自身网络素养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学会利用网络媒介素养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文章通过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方法开展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大学生网络素养;培养

0引言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前提。辅导员是距在校大学生最近的群体、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的引路者、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在当今网络时代的繁荣、昌盛下,针对众多层出不断的新问题以及新情况,应全力培养并组建一支高效网络思政辅导员队伍,以此提升辅导员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自媒体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网络思政教育的能力。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综合素养、网络道德、安全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让大学生网络信息鉴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认知水平得到提升,辅导员应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为我国今后发展提供主要力量。

1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以及培养意义

1.1发展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的报告可知,到2016年12月份,全部网民中10-39岁上网群体占73.7%,10-19年龄段的上网占比最高达30%,网民统计表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广,占整体的25%,如图1所示。另外,本文所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极高,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无法离开网络[1]。6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均超4小时,而不超过一小时上网时间的只有3%。由此可见,互联网已彻底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我国当代网络社会,大学生已逐渐成为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的综合网络素养也代表未来我国网民的综合素养,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论会直接影响我国网络社会的发展。为此,关注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状态,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辅导员对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以及行动指南。

1.2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随着移动设备终端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当下新媒体环境中最活跃的群体。当下网上冲浪逐渐融入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如此,自媒体也成为当代大学生们思想文化以及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是大学生们寄托情感、交流思想文化以及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阅历也较为浅薄,非常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使其沉迷网络、放弃自我,无法正确认识到网络信息的优劣。由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逐步凸显,辅导员针对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也是身为教育工作者非常严峻的职责。

2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主要面临的问题

2.1辅导员媒介素养待提高

辅导员要想使大学生网络素养得到提高,首先应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虽说当前辅导员队伍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视,但媒介素养水平均处于不同的状态,较为年轻的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水平都处于较高的状态,年龄偏大些的可能媒介素养水平偏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1缺乏平等沟通意识,忽视媒体的匿名性,习惯以管理者的身份与学生交谈,没有注重网络的平等性。部分辅导员网络教育如未达到预期效果,通常会线下约谈,以展示自身教师的威严与主动权;

2.1.2教育方式仍处于单向灌输,没有重视自媒体的无角色权威性,习惯将自己认为对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制”灌输;

2.1.3无法适应网络流行语言,由于网络匿名性较强,让众多学生对问题的态度脱离现实的行为规范,往往思想偏激、较为固执。个别辅导员针对此现象,可能对学生展开批评教育[2];

2.1.4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没有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思政融合。部分辅导员对现热门的媒体平台无法正确认知,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自身由于媒介素养水平不高,无法对大学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活动。

2.2大学生“意见领袖”意识冲击传统思政工作权威

现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环境下最为活跃的群体。在此环境下,该群体频繁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愿以此方式与他人进行分享。相对那些对自己所发表看法不同意见的人群,此类群体都会主动交流并劝说对方让对方强制同意,他们在网络群体中都争当“意见领袖”,所发表的建议都较为极端,想通过该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流量与粉丝,最终形成自己的圈子。现代在校大学生基本都为独生子女,由于自我意识、自我表现、个性化等都较为突出,哪怕自身的知识储备再丰富,但通常情况下都会因自己的阅历不足等问题,在网络圈子中发泄自己的情绪。由于大学生“意见领袖”现状存在较多,形成众多不同的文化圈子。所形成的圈子文化与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权威直接碰撞,难免导致辅导员的权威性逐渐瓦解、导致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的难度增加。

2.3大学生个性化与普遍性冲突

在校大学生均来自不同地区,所在家庭的网络素养教育也均不同,在中小学期间所受到的网络素质教育水平也高低不平,学习网络素养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同[3]。大学生网络素养中所存在的个性化问题不容小觑。但目前辅导员师资队伍总体较少,经常出现一名辅导员带几十名学生的现象,所以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过程中,往往只针对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解决,很少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大学生网络素养个性化与普遍性冲突的问题成为辅导员开展教育中最大的难题。

2.4高校网络管理能力欠缺

绝大部分高校在针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上有待提升。部分高校针对网络负面化不能正确地应对,大多数情况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辅导员在暗地对学生进行劝说,以教育的方式进行解决。还有部分高校针对网络言论并不畏惧,在网络公开开除散播舆论的学生,以上所有方式不仅不会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会导致学校中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由于高校没有正确认识到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导致网络负面信息一直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对待网络舆情的问题上,几乎所有高校都没有具备及时应对的措施,大多都是事后进行补救,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5“互联网+”提出前的大学生网络素养

在互联网刚起步的阶段,高校针对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的认知是表面的,思想上只把互联网当做一门新技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来获取信息以及交换资源来进行教学的开展,这也就是所说的新媒体教学方案。随着计算机的知识与宽带技术的日益成熟,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彻底进入思政教育阶段。网络思想教育主要由网络作为支撑点,出于对网络本质的考虑,在此过程中也会将网络素养作为本质进行灌输,所以利用互联网的特质,应加深使用互联网技术,把互联网作为技术平台和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有学者针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从工具化逐渐演变为社会化,引导教导员利用互联网技术查阅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内容的资源,不仅可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还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但目前位置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依然以静态的方式进行传授,辅导员与学生间几乎没有互动。传统教育体系依然维系现状,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为主,课堂过程较枯燥,无法带动学生对网络素养教育产生积极的看法。

3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实践路径分析

3.1提高辅导员政治综和水平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是刻画现代大学生正确网络行为、抵制负面不良影响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4]。大学生未来的网络素养培养关乎我国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应持续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国家文化自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培育的主要教育者、引路人,也是大学生的网络导师。首先,要时刻学习并铭记国家提出教书育人的理念,持续加强自身的辨识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墨守初心,弘扬正能量;其次,辅导员应注重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切莫因网络的匿名性,就在网络上宣泄情绪,传播负面信息等,在上网过程中,要时刻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影响。

3.2提升辅导员网络媒介的素养水平

据调查得知,目前各高校中开展网络素养课程的情况极少,但仍有一小部分高校开拓此课程,提升在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更多情况下需依靠辅导员队伍完成。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引路者”与“指明灯”。辅导员自身的网络素养水平对开展教育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高校应集合自身条件,并结合辅导员自身的网络素养认知现状,进行有效培训,特别是新就职的辅导员,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加强辅导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也可通过举办优秀辅导员评比大赛等不同活动形式,使辅导员自身掌握最基本的网络信息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下用自媒体平台开展教学的积极性[5];与此同时,辅导员也应不断的自我学习,大部分辅导员通常都属较年轻的群体,且拥有学历高、工作环境良好以及主动性强等优秀特质,基于此,辅导员应主动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改善自身的教学结构,使自身达到对网络文化不陌生的境界,提高对网络媒介的认识。

3.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新媒体具有传播快、传播范围广、易操作以及受众性强等独特优点。为此,科学、合理地运用新媒体平台可使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如虎添翼”,辅导员可用学生们常用的新媒体平台转化为宣传网络素养知识的新工具,比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分享校园文化、国家政策以及社会上影响良好的事物等。根据24字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详细标准为学生们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平台中与学生进行频繁互动,增强学生对正面信息的认同感。辅导员也可让同学自己撰写与网络素养教育相关的稿,所的帖子排版与内容要吸引大众的眼球,用最为贴近学生的方式开展网络素质教育,使辅导员与学生的地位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此过程中会逐渐受到感染,以此达到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养目的。

3.4培养学生会疏导网络舆论的能力

在高校中,辅导员作为学校众职位中的一线岗位,日常工作本就繁多,精力有限,无法做到24小时全天候地不间断与学生交流,只能在部分时间与学生沟通。如有情况发生,辅导员无法在第一时间知晓,也无法针对问题及时解决。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因问题没有得到第一时间解决,扩大舆论的传播,最终影响话语的权威性。因此,辅导员可针对一批学生会干部进行培训,把学生会干部成员作为自己在网络工作的主要力量,有效弥补自身工作的局限性[6];此外,学生会成员也属于学生,他们比辅导员更加了解网络媒体,网络平台的使用也运用自如,平时也与学生们形影不离,生活在学生当中,对学生出现的情况会在第一时间了解。由于学生会成员通过辅导员以及校领导选拔进入,受过校领导与辅导员的严格培训,对院校政策的认知比普通学生要好很多,所以此类群体完全可在辅导员与学生间建起“桥梁”的作用。通过培养学生会成员正确的“意见领袖”,使他们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传播正确的24字核心价值观,起到“拨乱军心”的作用。

3.5提高大学生网素养教育针对性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在针对网络素养问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本,网络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养表现的其中一点,它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道理几乎一致,为此,需针对大学生灌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正确价值观,指引大学生理性从事网络行为[7][8]。辅导员在此过程应积极采用新媒体平台互动性强的特点,加强与同学间的联系,增加两者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辅导员要尽量匿名,使自己与学生彻底融为一体。以知心朋友的身份逐渐进行交流,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对同学们进行教育,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文明上网。新媒体平台上的互动要掌握好亲密度、要在不损害自身权威性的前提下进行。

3.6“互联网+”提出后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互联网+”提出后,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改变大学生针对网络素养教育的看法,丰富了大学生针对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传统的高校在针对授课过程中通常以较为强制性的理论知识灌输,这种方式不仅不会使大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在现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应多利用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储备,改变传统教育的不足,并使双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素养必将成为信息时代中人们必要的基本素质,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应不断加强自身网络素养的水平,不断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才能养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才能使我国网络素养得到蓬勃发展。

作者:刘沛静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