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

探讨新媒体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

摘要: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交互技术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灌输讲授”范式,也开始经历课程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呈现出开放性思政教育的特征。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材内容传达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新媒体技术、在线交互手段,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课堂情境、网络化教学内容、互动交流实践方式等教育执行流程,引导学生培养与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效率、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媒体思政课程教育理念、加强网络思政课程的新媒体平台及教育机制建设等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

随着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网络新闻客户端等技术的不断更新,面对网络化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发展形势,高校可以在引入新媒体设施、网络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加强对思政教材理论、网络教学资源、社会实践案例的融合教育,打破固有思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培养出具有高度政治价值信仰、社会责任感的全素质人才。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正向积极作用

一是新媒体转变了大学生的思维认知、学习方式。随着新媒体信息传播、交互技术的发展,多数大学生开始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网络设备,进行不同专业资料、课外内容的搜集与浏览,其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学习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二是新媒体创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网络新闻客户端等社交媒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案例等教学,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思政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也使教师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具有层次化。利用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SPOC小规模课程等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深化思政理念、道德价值观念的认知与理解,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向创新、纵深的方向发展。

(二)负面消极影响

新媒体信息扭曲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相比传统思想政治“灌输讲授式”的课堂教育而言,微博、微信、网络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使得大量不同类别、不同思想价值倾向的新媒体信息,涌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由于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低、心智发展不成熟,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渠道进行思政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以至于产生思想政治认知、行为方式的过激现象。新媒体传播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难度。在多种网页视频制作工具、新媒体教学手段的支持下,部分高校已经针对思想政治课程,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SPOC小规模在线课程等教学模式,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教师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组织,以及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难度。

二、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部门对新媒体思政教学缺乏清晰认知

有些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中,虽然已经广泛运用多媒体软件、PPT课件,对涉及的思政概念、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作出更为直观的网络化展示、内容剖析,但并未大范围引入新媒体教学手段。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领导、教育部门等主体,对新媒体思政教学模式的执行流程、教育效果,没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认知。相比而言,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新媒体思政教育,仍旧存在缺少规划、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

(二)新媒体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教学机制建设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新媒体化发展,重中之重是要建立能够连接线上线下的网络信息平台,但从当下思政教育硬件设施、服务软件的设置来看,缺乏网络计算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以及缺少对微博、微信、网络新闻客户端等媒介的使用,已经成为思政课程教学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首先,不同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实施,仍旧采取保守的课堂讲解、PPT课件演示教学方案,对各专业学生进行统一的大班授课教育,整个教学环节设置过于单一陈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极少引入网络化教学资源、交互式教学模式,既缺乏慕课在线教育视频的制作,也很少利用微博、微信、QQ、网络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向学生推送有关思想政治文章、图片或视频,很少与学生进行在线的互动交流、问题探讨,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思政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学习兴趣降低,产生抵触等情绪。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媒体思政课程教育理念

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环境下,不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要围绕学生的思政价值认知、政治理论学习状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新媒体教育理念、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的学习,逐步深化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政治理论,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正确认知与认同[1]。

(二)加强网络思政课程的新媒体平台、教育机制建设

新媒体教育教学方式有着信息传输的海量化、即时化、交互化等特征,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组织效率、教学质量。因而当下基于新媒体的思政课程教育工作,要在大力投入资金增加网络计算机设备的前提下,引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SPOC小规模在线课程等教学模式,进行思想政治在线教育视频的制作,开展对不同专业学生文字、图像、视频及音频的“引导式”教育。

(三)革新与完善思政课的新媒体教育内容、教学方式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灌输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方面,高校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状况,进行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层次化设计,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在线教学的信息传达、互动交流优势。第一,高校要充分借助校园内部的局域网,设置思想政治宣传网站、慕课或云班课教学平台,进行课内外思政教学资源搜集、整理,开展重点难知识讲解、在线检测、网络问题答疑等环节的教学,加强学生对党规党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的认知,增强其在思政内容学习、日常行为中的自我教育能力、约束能力。第二,增加微博、微信、QQ、网络新闻客户端等交互式教育渠道。通过多种新媒体社交软件,不定时向学生推送相关的思想政治文章、视频内容,与其进行线上思政理念、政治实践活动的互动交流。或者在新媒体社交平台,广泛开展思想政治讲座、文化宣传活动,依托网络党建教育服务站进行思政信息传播,达成良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效果[2]。

(四)注重教师新媒体工具应用、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于教师对思政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的创设与创新。因此,借助多种移动互联网设备、新媒体手段,投入充足的财政资金、专业培训人次,加强教师网络在线教学内容编辑、网页视频制作等技能培养,可以有效促进新媒体教学资源融入不同专业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宣传高校的思政教育理念。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门户网站、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贴吧等平台,与大学生展开思政价值理念、疑难问题的即时沟通,解决思想政治文化传播中交流障碍、认知问题,保证学生正确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塑造与提升[3]。

四、结语

新媒体主要借助于门户网站、网络社交客户端App等渠道,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搜集、传输与共享服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网络在线视频制作工具,创设数字化教学情境,开展重难点内容、在线测验、问题交互等教学,学生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到自身想要的学习内容,可以推动大学思政教育的数字网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雪.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功能定位和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1):48-50.

[2]赵爱琴.“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喀什大学学报,2020(1):92-96.

[3]熊文渊,阮坚,王小燕.以“互联网+实验教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8):270-273.

作者:覃文进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