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历史书写探讨

新媒体时代历史书写探讨

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先是论坛的崛起,们在论坛上大展身手,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的连载获得了极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推出现象级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预示着历史书写来到了全新的时代;后来公众号的盛行,出现了铲史官这样用漫画来描述历史的公众号,再次认证了在新媒体时代,对历史的书写从古典文学,到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到现在已经渐渐被图文并茂的公众号所取代。

关键词:明朝那些事儿;公众号;铲史官;历史书写

一、引言

中国人对历史一直都有着超乎想象的热情,纵观全球,也很少能找到像中国这样全民都喜欢钻研历史的国家,当然,这跟中华浩浩荡荡的五千年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在各大购书网站,经常能看到历史类书籍占据前十的一席之位。然而,即使是在这个痴迷历史的国度,历史书写却始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若写得太过一板一眼,虽尊重历史事实,但可能无人问津;戏说历史可能会引起大众关注,但也会被人诟病是否只注重娱乐性而丢失了真实性。虽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珠玉在前,如何把历史说得简单易懂又不失原汁原味,特别是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把历史说好,仍是一个难题。

二、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历史书写要求

进入千禧年,网络发展迅速,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那条小小的网线。在网上,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地和世界各地的网友们沟通交流,论坛、博客成为了各位作家们的第二阵地,天涯社区风靡一时,甚至催生不少作家,如著名的“马亲王”马伯庸,和最近因《隐秘的角落》而大火的紫金陈,都曾在天涯社区刊登过文章。2006年3月,一部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现象级作品也悄悄在天涯社区里的“煮酒论史”板块开始连载,作者ID是“就是这样吗”,虽然起初读者很少,但作者每天的定时更新,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者ID后来改为“当年明月”,这个熟悉的名字写的帖子就叫《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正是后来的大热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贴子很快就突破了百万点击量,喜欢当年明月的网友们甚至有了专属的称号:“明矾”。后来当年明月转到新浪博客继续连载,呼声依旧有增不减。更惊人的是,《明朝那些事儿》自2006年整理出版后,十多年来不断地加印、改编、再出版,系列丛书一直都占据畅销榜的前列,直到2020年,总销量已经突破三千万。爆火的背后,是当年明月的才华和努力,也是网络时代下,历史书写的一次突破。《明朝那些事儿》语言诙谐幽默,书写平易近人,在体裁上很接近小说,但又有强大的历史材料支撑,对许多对历史感兴趣,又害怕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的读者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当年明月本人也承认,自己的成功与大众对历史书写出现新的要求是分不开的:在一次访谈中,当年明月说:“大家希望以一种愉悦的方式去了解过去的事情,但问题是,当代人又比较懒,你别说文言文,你就是翻成白话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他也不看。但是呢,他们偏偏又喜欢看这个东西,所以说用合适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可能还要加入一些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情感,这样的话我觉得可能会比较受欢迎。”当年明月所说的“当代人比较懒”,指出了当代读者的一个状态:历史只有经过改写,变得有趣之后才能进入他们的视野。无论是《史记》中的古典文学的笔法,还是《万历十五年》的严肃文学的笔法,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基本上都被《明朝那些事儿》的这种追求“好看”的笔法取代了,而《明朝那些事儿》无疑是这些“好看”的史书里最出色的那一个。当年明月以历史史料为基础,用他独有的风格展现明朝历史,让读者们感受到明代风起云涌的波澜壮阔,为书里的人物或赞叹、或唾弃、或叫好、或叹息。书中艺术创造与历史还原并行不悖,而且当年明月的想象与创造也在历史的空白处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自我发挥,让整本书像史书,又像小说。这也充分证明了人们都通俗历史的新定义:基于史实,有趣创造。

三、碎片化阅读下的历史书写改革

时代的步伐的确走得飞快,2009年微博的诞生,曾经拥有巨大流量的天涯社区,新浪博客,网易博客纷纷失去往日的光彩,人们越来越追求“碎片化阅读”:论坛帖子,博客博文是很好看,也很短小精炼,但对于当代的人们来说,却已经过长了。很多人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已经不能接受这种“长篇大论”,微博的140字限制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心理,能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短的篇幅来获取信息。2011年微信横空出世,本来是通讯工具的微信,在第二年推出的一个新功能,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公众号。公众号的出现,让人们可以在与他人通讯的同时,看到各种各样的咨讯和新闻,而且还能更方便地分享给自己的好友,或者直接分享到朋友圈,让所有好友都看见。《明朝那些事儿》的热度虽然一直不减,但他的系列丛书毕竟有七部,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进入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又给历史书写带来了一次全新的变革。“铲史官”是新媒体时代崛起的一个知名公众号,用漫画讲解历史、语文知识,公众号内有几大主要栏目:“人物志”,以著名的历史人物为主人公解析历史;“朝代篇”则如文字所述,讲述一个朝代的崛起和衰落;“金庸系列”,是在金庸先生去世时推出的,通过金庸的小说,如从《射雕英雄传》的人物拖雷讲起,讲述当时的真实历史故事;新开的专栏“语文系列”,与腾讯语文合作,分析语文书上那些提及但没有详细说明的历史知识。在不断地发展下,现在还有“文化术语”“地域”“世界史”“历史小人物系列”等新栏目,公众号不再只着眼于中国历史,变得更多元化。铲史官的漫画可爱幽默,内容有趣新颖,很快就在青少年中赢得了广泛追捧。在微信公众号上大获成功之后,铲史官将内容整理编辑,也包含一些未的文章,连续推出了《权力脸谱》《帝国征途》《千年维新》《帝国失格》四本畅销书,每本书在推出时都登上了当当网历史类榜单的前十名,可见公众号的受欢迎程度。公众号主要由总策划邓玲玲,编绘朱彦,主笔胡难组成,他们都曾经在新浪历史频道任职,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书写经历,其中主笔胡难还是一名历史研究者,这让铲史官的文章更添可信度。铲史官团队渐渐发展,也新增了许多名文史作家,他们有的是高校教师,有的是银行职员,但他们都对历史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对历史都有着一颗炽热的心,渴望将历史故事普及给更多人看见。

四、铲史官的历史书写突破

铲史官公众号创立于2016年,曾用名历史大爆炸,转移新号之后,早期许多文章点击率大概都是在5万左右,后来基本稳定每周更新一次,点击率渐渐水涨船高。2017年10月6日的一篇文章《文艺青年杜甫的“北漂梦”》是铲史官早期点击率比较高的一篇推文,获得8.8万的点击率。从这篇推文中可以看到从《明朝那些事儿》到铲史官公众号,历史书写的再次改革。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就是标题。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词语“标题党”,形容那些用夸张,甚至虚假的标题吸引大众点击的帖子,可见标题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标题是获得点击率的关键,于是铲史官的每条推文的标题都煞费苦心。“文艺青年”是最近比较火爆的一个新定义,一般指代那些爱好读书,写文章的青年男女,把这样一个新颖的词语套在杜甫头上,显得可爱又不落窠臼;而“北漂”则用于比喻各位青年们到首都北京漂泊的词语,用在杜甫身上也很贴切:他也是远离家乡,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去闯荡。用这样两个新颖又合适的词语,瞬间拉近了这位经常出现在语文书上的大诗人与我们的距离。讲述杜甫要比讲述其他历史人物要难,他是家喻户晓的诗人,读者们又从小背诵他的古诗,与他的距离感说近也近,几乎不用多做介绍读者都知道他是谁;说远也远,除了他的古诗,读者们又似乎不了解他。于是铲史官用了许多小细节,拉近杜甫和读者的距离:杜甫参加乡试,正在努力备考,铲史官就画了一个坐在桌前捧着书的杜甫,头上写着:“杜甫很忙”,他的台词是:“凌晨四点的长安,你们谁见过?”“杜甫很忙”是之前网络上很火的一个段子,许多学生上传语文书上的杜甫画像到新浪微博上,有人在书上把杜甫画成一个摩托车手,有人把他画成一个嘻哈歌手,因此网友们笑称“杜甫职业很多,杜甫很忙”,铲史官把这个段子化用到这里,让杜甫更加生动形象。而“凌晨四点的长安”则是用了篮球明星科比的名言:“我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科比的意思是鼓励大家像他那样努力,提早来到场馆练习投篮。而杜甫这时也在努力备考,肯定也是起早贪黑地学习。铲史官的读者们很多都是85后、90后,对科比的金句很熟悉,这样一下子就可以懂得杜甫的勤劳,比用长篇大论介绍杜甫更直观;杜甫来到长安之后,暂时住了下来,铲史官便画了一张“暂住证”,上面写道:“杜甫,特长码字,意向总裁经理,联系方式飞鸽传书。”让人感到亲切又真实,飞鸽传书也让人感觉到幽默。Q版的杜甫图像多次出现,给予读者更直观的冲击,对塑造杜甫的形象更有帮助,再加上这些锦上添花的小细节,一个可爱亲切的杜甫形象就出现在大众面前。除了杜甫之外,铲史官对于故事的其他人也进行了生动的刻画。杜甫到了汝阳王家里做门客,汝阳王热爱击鼓和唱歌,铲史官就画了一个嘻哈歌手的形象,隔壁还写着:“大唐有嘻哈”,迎合了当时很火的《中国有嘻哈》这档综艺节目,而且汝阳王嘴里也念着:“大多数rapper来自突厥”,正好符合当时许多胡人来到长安当歌者、舞者的事实。从这样一句看似滑稽的短短一句台词中,能看出搞笑的漫画的背后,是丰富的历史资料的支撑。通过一系列的对杜甫的描画,铲史官塑造了一个与平时读者们所熟知的杜甫完全不一样的形象:他努力,上进,偶尔也爱吐槽,有点愤世嫉俗,他其实和我们一样,有小脾气,但他一直都心系天下,有着一颗赤诚之心。在漫画的最后,又出现了那张被“恶搞”无数次的“杜甫很忙”的语文书上的杜甫照片,照片上的他老迈,但目光坚毅,眺望远方,后面是巍巍高山,上面用宋体写着辛弃疾对杜甫的赞叹:“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一直以Q版出现的杜甫在最后回归到语文书上的样子,加深了杜甫的印象,同时感人至深,这张漫画把整篇文章上升得一个更高的层次。漫画结束后的编后语再引用史书的文字,对漫画里一些搞笑、不正经的部分进行补充,继续充实杜甫的形象。文末列举的参考文献,也能让人感到这篇推文的可信和认真。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生活脚步越来越快,“碎片化”阅读,“图像化”阅读渐渐占据主流。铲史官用可爱的漫画,配上有趣的文字,吸引了读者的目光,正好迎合了大众的需求。而看似无厘头的背后,是强大的历史资料作为支撑,让人不会只记得里面的搞笑内容,反而对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好看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到“图画的历史”铲史官,铲史官公众号对历史的书写进行了一次全新的突破。

五、结语

另一个备受好评的历史公众号“混子曰”的作者,推出一系列畅销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陈磊曾经说过:“纯文字的历史科普无法为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图文并茂的‘娱乐化阅读’是当前读者最需要的,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在国外,其实早就有用历史和影像结合起来的方式,加以戏谑的手法讲述历史的经验。如近年在网上小火一把的由英国BBC纪录频道推出的纪录片《糟糕的历史》,就一反传统纪录片的严肃和认真,用幽默搞笑、有点“没下限”的方式来讲述英国一些比较鲜为人知的历史。这其实也是在新媒体时代一种对历史书写的突破,更体现了人们对图像化的阅读需求逐渐加大。在中国,人们对历史的态度更严谨,更认真,而铲史官这样的历史公众号的出现,将娱乐与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历史不会过度娱乐化,又足够吸引人的眼球。历史书写从以前的古典文学,到后来的严肃文学,再到通俗文学,最后发展成现在“铲史官”这种图文并茂的历史讲述,不但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要求,也是新媒体时代读者们的一种新需求,标志着对历史的书写也走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作者:杜嘉慧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