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路径

新媒体下高职学生党建工作路径

摘要: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和多边意识形态环境的冲击,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暴露出诸如力量薄弱、公共性式微、目标存在差距等问题,利用新媒体手段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价值内涵的前提下,探讨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做好高职学生党建工作,通过“三全育人”“四个结合”培养法、“五维”量化考核法、双轨式劳育塑造等实践路径,最终构建起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公共性价值;路径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职院校作为青年发展、公共性发展的重要基地,将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发展为党员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和目标所在,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现自身价值推动社会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围绕着学生的政治表现、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展开,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育人的公共性。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及互动性特点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为党和国家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撑,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科学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凸显公共性,将是新媒体背景下所有高职院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要去想、要去付诸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价值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联系广大学生群体的桥梁纽带,是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战斗堡垒。学生党支部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质量[1]。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的公共性不同于个体公共性,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组织的公共性,它为个体公共性提供了具体的“场所”,具有更强大的公共性建构力量,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因公共性拓展而形成的公共组织。而新媒体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公共性,新媒体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应该呈现出公共性,具体体现在党建工作队伍、平台、成果的公共性。

(一)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公共性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队伍面临着人数较少、专职人员匮乏、队伍人员流动性大以及缺少培训交流机会等客观问题,这些都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公共性养成。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主要包括党组书记、党组副书记、组织员、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干部等人员,这些人员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养成贡献了重要力量。工作队伍功能的发挥正是公共性所关注的问题,队伍的发展完善遵循着从私人性到公共性的演绎逻辑,也正是在工作队伍建设过程中,新媒体下的私人性行为为公共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契机。公共性离开了私人性就无从谈起,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新媒体时代私人性相互联合逐渐演化为公共性的过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公共性基础在于个人,公共性建立起来后,工作队伍的每个工作者就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而能融合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再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党建工作开展的新思路,也就能以公共性思维来指导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就能水到渠成,为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能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公共性建设凝心聚力。

(二)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平台运用的公共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把学生党建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通过新媒体构建形式多样的党建工作学习平台进行党员教育培养,以期取得不错的公共性效果。当前,学生党建工作中通过新媒体构建起来的工作学习平台主要有支部教育平台、党校网络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支部教育平台,主要有政治理论学习、微党课、民主讨论等栏目,可以通过该平台开展线上调查、学习和讨论;党校网络平台,主要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线上教育培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党员的“加油站”,平台有“学习”“视频学习”2个板块38个频道,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要促进社会组织公共性的良性生长,还需要为社会组织的公共言论生产功能和公共服务提供功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2]。新媒体背景下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公共言论生产和公共服务功能在这些学习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高职院校在凝聚学生党建工作平台的公共性时,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学习平台强化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培养工作,根据各高校的发展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更好的融合创新,出特色、亮品牌,提升党员参与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把每一个学习平台都打造成为“人人可用、人人会用、人人能用”的公共性学习载体。

(三)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建工作效果凸显的公共性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效果呈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党员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公共性的优势,将自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去、融入学生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中去。结合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党员的公共意识、公共理性、公共精神,最终付诸公共实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这就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凸显。新媒体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机制不完善、形式落后、内容单一等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否则会严重影响党建工作的公共性。在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下,在团员队伍、党员队伍的合力推进过程中,利用新媒体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丰富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强化实践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都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发挥作用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核心价值的公共性立场,对于各种非核心价值的批判、整合、引领的属性[3]。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可以起到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让他们不只是做到核心价值层面的认同,更要在非核心价值层面给予批判性的重组,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方式强化党的建设效果,在新媒体时代凸显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实践路径

(一)新媒体背景下以规范管理为基础,结合“三全育人”“四个结合”夯实过程

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建的基础性工作,要常抓不懈,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各个高校也都制订了关于学生党员的管理办法及相关细则,在有效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规范各种管理教育规章制度。管理是基础,充分利用新媒体凝聚起来的公共性,并通过“三全育人”和“四个结合”培养法对其进行夯实。“三全”是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教育是指党支部的全体人员都是教育对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载体进行全员教育;全方位教育是指党支部在组织教育培养中要包括政治学习、微党课、红色教育、民主讨论、主题党团日等各个方面;全过程教育是指党支部在组织发展中所经历的全部流程。“四个结合”培养法具体就是要借助新媒体,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将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构筑监管体系;通过听取学生的表达和沟通,将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关注实际效果;通过询问学生的思考和想法,将自律和支部引导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分析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将服务和价值实现相结合,提升党性修养。

(二)新媒体背景下以提升素质为中心,利用“五维”量化考核强化效果

在党建工作中,党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效果,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要切实把提升党员的各方面素质放在党建工作的中心位置。要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是由党员队伍建设的先进性、长期性性质决定的,不能企图通过一次集中教育,抑或一名党员解决所有问题。在教育培养以提升素质的基础上,受到新媒体发展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自我要求不严格、不能勇挑重担、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削弱了党组织对普通学生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更甚者在纪律方面也变得松散。通过从“政治素质、道德素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奖惩情况”五个维度构建量化考核办法,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支部党员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督促学生党员做到知行合一,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切实履行党员身份、在学习上起到榜样力量,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决履行党员义务、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不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成为事关高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新媒体的普及给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堵点”和“断点”,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名党员都是主角,都要站在生活实践的角度,去规范管理,去提升素质,去促进全面发展。通过队伍建设、新媒体工作学习平台建设来预防和消除可能出现问题的每一帧、每一秒真正地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效果,这个过程也能很好地体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公共性价值和公共性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把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J].党建研究,2019(07):32-34.

[2]唐文玉.社会组织公共性:价值、内涵与生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65-172.

[3]孟凡辉,胡晓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内涵及其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5):82-87.

作者:向仲攀 周睿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