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红旗渠精神传播途径

新媒体时代红旗渠精神传播途径

作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媒介样式,新媒体的发展与繁盛改变了传统的网络生态与用户习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某些不良思想观念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需要重视以红旗渠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传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扎实基础。加强红旗渠精神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内容、形式、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新媒体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播意义

(一)契合文化自信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媒体时代,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其价值观及意识形态,掌控媒介霸权,左右舆论导向,同时,对我国社会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多有诋毁,甚至撺掇、鼓动个别居心叵测的人大肆宣传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影响当代青年的价值观,致使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体系对当代青年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造成冲击。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与弘扬的主导地位,不仅能够抵御不良思潮的侵染,而且更是坚守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红旗渠精神作为重要的红色精神文化符号,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产物,能够展现民族的先进性和广适性。红旗渠精神肇始于红旗渠建设过程,蕴含着如杨贵、马有金、任羊成等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和时代气息,能够引起民族的历史回忆。看过红旗渠这条“人工天河”的人无不为之感到自豪和骄傲,无不对民族文化生命力产生坚定信念[1]。

(二)增强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去向。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新媒体时代,面对各种娱乐文化的冲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全体人民的精神引领,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推动社会发展。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力量,文化自觉需要从对历史人文关照、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责任担当等方面体现出来。20世纪60年代,面对林县不利的地质条件,为改变林县人民因世代缺水而生活贫困的局面,以县委书记杨贵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群众不畏艰险建设红旗渠,凭借“没有宿舍住山洞”“没有吃喝啃野菜树皮”“没有水泥烧石头”的精神大干苦干,最终不仅使人们摆脱了生活困境,而且也使林县人民形成了吃苦耐劳、节俭坚韧、勇敢善良的精神品质。从红旗渠的精神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敢想敢干、奋力改变自身命运的精神品质,感受到当时政治文化氛围中“红旗”的革命胜利象征意义。在新时代,自觉传承红旗渠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三)提高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最深层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软实力”。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红旗渠精神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源泉。红旗渠的修建过程集中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无限创造力,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们的共同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追求。正因为林县人民能够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勇于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苦干和实干,才创造出了美好生活,因此红旗渠精神集中展现了文化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面对诸多技术难题,民众充分发挥了集体创造力,如发明了“土吊车”——为水泥的运送节省了人力,同时保证了群众的安全。作为中华民族创业精神典范,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播红旗渠精神,使人们了解红旗渠建设期间涌现的李改云等模范人物,感受革命事迹给自己内心带来的震撼,能够使红旗渠文化名片获得社会广泛认同,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成为集体信念。

二、新媒体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困境

(一)传播载体式微

一直以来,红旗渠精神主要通过传统媒体传播,主要传播载体包含出版物、影视纪录片等。如电视专题片《山碑》记录了林县人民庆祝红旗渠通水25周年的盛况,展现了林县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创业三部曲;电视纪录片《红旗渠传奇》以“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为主题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诠释。而新媒体时代受众信息接收方式发生了改变,使得传统媒体日渐式微。近年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市场份额逐渐被新媒体挤占,造成红旗渠精神传播传统载体受众数量不断减少。在受众基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无论是报刊等平面媒体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传播范围都严重受限,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传播内容守旧

面对新媒体冲击,已经有人和机构开始尝试在新媒体上传播红旗渠精神,但是收效并不理想。分析个中原因,可以发现与传播内容守旧有直接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接受信息以“快消化”方式为主,而有关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内容依然在“老调常谈”,被新生代群体看成是“落后”“老土”的象征[2]。对于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讲,红旗渠文化作品传播过于依靠经典,作品表现的时代较为久远,与当今社会青少年受众群体存在一定差距。在内容上,红旗渠的传播多以解释红旗渠精神为主,较少展示红旗渠这一伟大水利工程本身,使得民众对这一工程奇迹缺乏直观感受,部分传播内容在侧重于地域文化讲解的同时,过多地将红旗渠看成是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未能对红旗渠修建时期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形象展开深入刻画,未能抓住新媒体传播特点,使得红旗渠精神传播内容给人以空泛的感受,以致在短时间内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传播交互性差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每天都会接触形式各异的信息,并且作为潜在的传播者,形成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当下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尽管采用了线上影像载体传播与线下红旗渠精神旅游研学两种途径,但是所采取的传播模式依旧是单向的线性传播,依然采取图文叙述、影像故事等传统手段,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是宣教性强而互动性弱,无法满足新生代受众尤其是“00后”的媒介互动沟通需求。在红旗渠旅游景区,目前对于红旗渠精神的文化阐释大多是依靠语音讲解和视频播放,这是一种单向传播,无法满足受众体验与互动的需求。忽略受众的心理需求,就会使得红旗渠精神的传播缺乏感染力,从而导致受众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新媒体语境下,只有寻求文化传播的突破口,利用科学传播手段突破瓶颈,才能彰显红旗渠文化特点,增强文化影响力,继而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播与发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新媒体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播策略

(一)开拓融合渠道

要解决红旗渠精神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加快开拓媒体融合的渠道,整合媒介资源,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现阶段,抖音、微信、QQ、微博等媒介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传播载体,如果用于传播红旗渠精神就能够很大程度上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抖音、微信、微博等具有碎片化文化传播特性,运用这些载体时需对传统媒体承载的红旗渠精神文化内容进行提炼加工,可以依据时间节点拆分历史事件,创作适用于新媒体传播的小故事、小视频,激发受众传阅兴趣,提高红旗渠主题文化在新媒体上的点击率,继而使精神传播力得到增强[3]。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还应注意用户黏性的培育,如在传统媒体平台上宣传有关红旗渠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有关红旗渠故事的广播电视节目,实现新旧媒介间的优势联动。考虑到部分受众对红旗渠精神内核深入了解的需要以及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承载内容的有限性,还应在平台上提供红旗渠文化主题网站链接或加强红旗渠APP推广。主题网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红旗渠建设背后的故事和实时要闻,增强文化传播威信力。红旗渠主题文化APP,能够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其提供与红旗渠相关的各种信息,比如受众可以在APP上获得旅游景点资料和讲解等内容,并根据需要下载攻略和周围饭店信息等,形成线上和线下传播合力,实现红旗渠精神的多维度推广。

(二)创新传播内容

红旗渠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典范,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应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为达成这一目标,应加强红旗渠文化产业扶持,使红旗渠精神传播获得内生动力,实现内容自然更新,自觉完成文化内涵的传承。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微电影等新的影像形式是传播红旗渠精神的重要方式。比如将制作精良的蕴含红旗渠精神的短视频投放于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平台上,形成热门话题,扩大受众影响,也可以在这些短视频平台上面向社会征集有关红旗渠的话题或者故事,吸引大众参与创作,自觉成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播者。此外,还需开拓思路,创新展现红旗渠精神方式。在短视频创作过程中,可以在不违背红旗渠精神的基础上适当市场化,甚至进行新颖的边缘化创作,以便使红旗渠精神以全新面貌展现在新一代受众面前。作为一个“工程奇迹”,红旗渠传播内容制作可以在工程领域和科教领域寻求突破,实现文化传播内容的统筹、整合[4]。而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可以将工程建设作为切入点,运用数字成像等方式对红旗渠建设历程进行重现,使受众从中体会到工程修建过程的艰辛,直观感受红旗渠精神的伟大,继而心灵受到震撼。还可以以现代化的叙事形式介绍红旗渠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突出人物,促使红旗渠精神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传播。

(三)丰富传播手段

适当迎合受众,能够使红旗渠精神在新媒体环境中得到更好传播。为此,需要对红旗渠文化传播手段进行丰富。从趣味传播角度来看,可以三维动画、动漫形式介绍红旗渠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这样一方面能带给受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强化了受众对红旗渠精神的主观感受。还可以开发红旗渠故事游戏,运用AR/VR等技术使受众在游戏互动过程中体会到红旗渠建设的艰辛,感动当时民众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不自觉地传播了红旗渠精神[5]。网络直播为当下最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于单纯影像传播,网络直播能够给人带来真切感受,实现传播者与网民“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在展示红旗渠景区时采取该种传播形式,能够使观众与红旗渠景区内的事物产生互动,使观众将红旗渠文化与当前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认识到红旗渠精神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需要的宝贵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红旗渠精神。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加强红旗渠精神传播,能够契合文化自信,增强民众文化自觉,提高民众文化认同感。针对目前红旗渠精神传播中的问题,要通过开拓融合渠道,创新文化传播载体,借助各种创新手段等提高红旗渠精神传播力,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冯思淇.弘扬红旗渠精神对提振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J].红色文化学刊,2019(03):47-53+110.

[2]李妲,张衡.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其弘扬[J].学习月刊,2019(05):34-37.

[3]王家东.红旗渠文化的影像传播研究[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8,4(02):146-153.

[4]韩艳.论全球化时代红旗渠精神的传播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9):53-56.

[5]张俊亮.红色文化中创业精神认同、传承和发扬现状调查及思考:以红旗渠精神为例[J].山西农经,2017(16):147-148.

作者:尤元学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