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技术融合路径

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技术融合路径

新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是以数字技术(即科学)为核心、以艺术为内容,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为大众提供更多的精神财富,弘扬传统的精神力量。

一、中国传统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新的语言和载体

(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艺术自远古时期就向我们展示着属于它的光彩,发展演变得成熟且多元,拥有独立完善的形态和体系,映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研究发展价值极高。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振兴的核心力量,伴随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文化软实力在国际较量中的分量逐渐增加,在更多的传媒方式下,中国传统艺术向我们展现着其亘古通今的艺术价值。

(二)中国传统艺术在传统媒体下的传播现状

中国传统艺术在传统媒体下的传播过程中,始终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元素的限制,具有历史局限性。从古代的庶民几乎不可碰的传统艺术到现今传统艺术的广泛传播,艺术的概念范围逐渐扩大,也慢慢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在新媒体技术出现之前,传统媒体占领着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传播渠道,而在新的媒体渐渐兴起后,随着技术的革新,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艺术慢慢转变为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传播,也就是新媒体传播方式。慢节奏的诗词歌赋欣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艺术的需求,新媒体不仅将原来传统媒体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具备众多新的功能,为受众提供快捷的传播方式,而且可以与其他任何数字化传播方式进行信息转换。

(三)中国传统艺术在新媒体下的传播现状

新媒体技术主要依靠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等的运用,通过计算机、数字化电视及手机等设备向人们传递丰富多彩的信息。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艺术在历史沉淀下的精华产物,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媒体便可以为传统艺术提供良好的传播方式,使其传播更便捷,更能为大众所接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艺术语言,在信息的时效性、丰富程度、互动性、便利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我国新媒体与传统艺术融合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及瓶颈

(一)受众的接受度、关注度不高

随着互联网的盛行,事物更新换代的步伐逐渐加快,大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众对信息的取舍是难以控制的,相比之下,对过去传统的事物,大众是否有较高的接受能力,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人们对传统艺术一直保持着瞻仰的态度,大多并没有真正去认识传统艺术并参与其中,关注大多浮于表面。

(二)数字化时代下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快速推进

如何使技术的实施可行度达到最大是目前的重要问题之一。新媒体技术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但没有达到特别完善的程度,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将其与传统艺术充分结合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新媒体各大平台的问题多,新媒体文化产业缺乏内容填充

现今,许多自媒体平台的作品并不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充足营养,为了博人眼球、获取流量,有很多内容违反了道德规范,形成了不好的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快捷和便利,但无效负面内容也开始逐渐增加,我们需要正能量且饱满的内容来填充网络环境,把握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取向,而中国传统艺术具有丰富积极的内容,可以说运用中国传统艺术来填充是必要且紧迫的。

三、当前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一)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动画艺术的融合

利用二维、三维为代表的数字动画艺术形式,使皮影、剪纸等具有明显特征的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今的动画融合,比如《小蝌蚪找妈妈》,纸质媒体电影舞台剧使其更具有新型新式并获得文化认同。通过一些新型数字媒体技术,使中国传统艺术(如传统绘画)以科技展板等形式展现出来,比如《千里江山图》,以巨幕展板的形式,通过流动的山水展示古画,使受众拥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中国传统艺术与数字动画艺术的结合,使中国传统艺术与影像融合得更加充分,有可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在4D、5D电影中的特效呈现,模拟出接近真实的环境效果,使观众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等多重身体感官,体验中国传统艺术项目。

(二)中国传统艺术与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或MR(混合现实)为代表的当代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利用VR、AR或MR为代表的当代新媒体技术,借助辅助装备,可以使画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或者使传统的世界和现在的视频融合。虚拟现实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创造出一个场景,人可以直接走进去,创造出更具现代化、科技感的中国传统艺术体验方式,增强了影像文化与人类艺术体验的互动性和感受性,增添了作品的艺术展现形式。

(三)中国传统艺术与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

一些现在的新型科技热门,如人工智能深梦、道子,这些在模拟、延伸和拓展方面具有独特魅力的人工智能与中国传统艺术相融合,再如阿里AI鲁班,重新解构中国传统艺术,使中国传统艺术焕发新光彩。中国传统艺术与AI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有可能将古画场景、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具体化再现出来,使中国传统艺术不仅可以通过VR技术和电影技术实现虚拟再现,也能通过具体模型展现在受众面前,为视听觉残障人士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提供可能,也可应用于修复和再现已失传的中国传统艺术[1]。如今国内的尖端技术4D电影技术,是在人们戴上3D眼镜观看电影的基础上,在影院增加一系列身体体验,比如刮风、闪电、振动、雷雨、喷雾等,与画面相匹配,增加快乐体验,能产生较大的市场推动力,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全息投影技术目前是全球最先进的影像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了7D全息立体投影。通过裸眼3D、全息投影技术,人们不需要借助辅助设备就可以旁观。

四、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一)宣传方面

增强新媒体语境下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政府应该做好文化的窗口,坚持以人为本,准确定位中国传统艺术的对外传播,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企业需根据不同形式的新媒体融合路径确定目标市场,分类分批次投放,来增加流量,获得更好的消费者体验与市场反馈。中国传统艺术作为我国的优良文化,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我们都需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2]。

(二)政策方面

提升新媒体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中应用方面的政策落实执行能力。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的政策,但由于中国传统艺术展现条件有限和传播力度不足,所以其仍然无法进入大众视野。因此,需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国家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大力发展数字化艺术,提高效率,产生良好的效果,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本身进行的挖掘、包装、传播,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使传统文化拥有新的活力,使政策的意志得到合理的表达。

(三)市场方面

整合与调研多种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路径。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结合的受众主要为在校大学生群体和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群体,呈现出年轻化、多元化、中高学历水准等特征。大多数人对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保持乐观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自信、对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对两者结合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希望传统艺术可以更丰富,形式要创新。但对受众来说,无论是新媒体技术还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范围都过于有限,加大宣传力度,使受众接受,是未来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3]。

(四)创作方面

善于学习并运用新媒体技术。创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激光等手段来完成创作,提升技术能力与专业技能。艺术创作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艺术的门类、学科之间相互融合,那么在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中,我们就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使二维空间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使静止的三维空间延伸到动态的四维空间。可以参考并学习优秀的日美动画及成熟的现有结合案例,借鉴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创作经验,积累创作创新经验,优化和升级制作核心软件及平台,降低材料成本,打牢经济基础与技术基础。创作者可以主观地设计自己的作品,可以先有想象与创造,再有影像的呈现,亲身参与传统艺术的创作,也能让大众参与进来,获得一定的用户体验反馈,再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加参与性,优化自己的作品,使传统艺术内容与时俱进,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贴近现代审美,提升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市场的吸引力。实践中,如何把握艺术精髓与文化内涵,保留文化内核,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要注重创新开发和传承,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人或者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专业化管理,重视对文化内涵的提炼和总结。

五、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自古以来人们留下的宝贵财产。我们需要在互联网的革命中,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快车上快速地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郝辉辉.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创新研究[J].福建茶叶,2020(03):219+374-375.

[2]崔丽丽.基于工作过程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课程开发研究[J].时代农机,2015(08):137-138.

[3]江文淼,江河.当代文化背景下界首彩陶发展途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44-147.

作者:张琪云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