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校网络舆情探析

疫情下高校网络舆情探析

摘要:2020年初肺炎疫情暴发时,不少高校显得措手不及,面临着网络舆情危机,广东亦然。我国早已取得抗击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良好。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疫情影响余波未平,本文旨在探讨疫情视域下高校舆情焦点、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后疫情时期更好地应对舆情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大疫情;高校网络舆情;舆情应对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群体年轻,人口密集,高校舆情事件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案例库统计,2020年涉高校全国重大舆情同比增加33%,较2018年增幅达133%[1],此时探讨高校舆情话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高校为例,研究分析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肺炎疫情面前,公众在疫情不同阶段针对广东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焦点,了解疫情视域下广东高校舆情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后疫情时期广东教育管理部门和各高校怎样改进舆情引导工作、如何提升舆情应对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北大方正智思信息服务平台,运用搜索关键词等方法对疫情期间网络上有关广东省高校的信息进行搜集。数据截取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3月,平台数据来源涵盖门户网站、微博、微信、APP、论坛等,包括了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具有代表性。高校信息主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教辅人员、学校保安、食堂阿姨等工勤人员以及政府教育发言人、学者和教育评论人员、教育传媒人员等。在数据信息采集完成后,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得出疫情不同阶段广东高校舆情焦点及特点,发现现存问题,以便在后疫情时期加以规避。

二、疫情不同阶段广东高校网络舆情分析

本文依据疫情不同阶段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高校舆论焦点有所不同,疫情不同阶段广东高校舆情焦点总结如下。

(一)疫情暴发期寒假延迟开学。2020年初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全国人民心系湖北,广东不少高校为援鄂和防疫贡献了年轻力量。例如,广州大学为解决医疗救护团队在鄂交流难的问题,出炉了配有音频的《驰援湖北——普通话与荆州方言语言服务对照表》,帮助去湖北抗疫的广东医疗队破除交流难问题。与此同时,根据教育部和广东省文件,广东高校纷纷做出延迟开学的决定,长期休假居家,学生群体情绪普遍紧张、焦虑,常常在微博、论坛上讨论揣测开学时间,呼吁学校尽快开学。

(二)疫情蔓延期“停课不停学”。在疫情蔓延期,广东高校依照广东教育局“停课不停学”要求开展网上教学,多所学校学生在家进行了整个2020春季学期的线上学习。此阶段广东高校舆情主要集中以下几点:一是聚焦线上教学,线上学习限制条件多,实践性强的学科不适合线上教学,学生对线上学习的兴趣不高,效果不太理想;二是聚焦学生情绪,一些学生抱怨上网课作业反而变多,学业负担加重再加上长期居家缺少同龄人陪伴使学生带有不满情绪;三是聚焦学校退住宿费,居家学习不产生学校住宿费用,多所学校给学生退还住宿费,由于各学校退住宿费时间不同,退费较迟的高校学生常在学校新媒体平台发声催促学校。

(三)疫情缓解期返校复课。在疫情缓解,步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2020年秋季学期广东高校错峰复学复课,但一些学生对学校严格的管控措施表示不满,具体如下:第一,认为学校管控政策苛刻,忽视了毕业生群体实习、面试、找工作的外出需求;第二,认为学校请假流程过于复杂,一张普通病假条需要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家长齐上阵才能搞定;第三,学生不外出导致高校后勤压力变大,学校物价上涨、超市食品过期等现象时有发生;第四,学校管控举措合理性遭质疑,一些学生认为学校防疫政策只限制学生,教职工和工勤人员却可以自由出入。

(四)零星散发病例时有出现期早放寒假。2020年底2021年初,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和零星散发病例时有出现,广东省部分高校为保障师生安全对寒假时间作出调整,有的高校在1月上旬就开始放寒假,广东省教育厅则建议家乡在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高校师生寒假期间原则上留校。春节期间,广东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为留校师生安排了丰盛且免费的年夜饭,得到了光明网、大洋网等媒体的报道,舆论一片点赞声,认为广东高校人情味浓。

三、特点与问题分析

(一)“网络治校”现象突显,高校治理体系待完善。高校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治理成效和治理格局。“网络治校”是高校治理体系不完善的体现,体现出高校内容意见反馈渠道不通畅或被堵塞、切断的状况,学生意愿必须借助外部平台才能达成。疫情期间广东高校舆情“网络治校”现象突显,以广东G学校保安脚踩学生外卖视频走红为例,相关视频一经流出便引发学生热议,以学生为主体的不少网友在微博、抖音、知乎等平台围观评论,事件热度不断升温,引起了校方重视。“网络治校”类事件存在共同规律,即先在校内场域发酵但事件未得到解决,而后得到公共媒体关注,外溢至校外场域,校方被迫关注并解决问题后舆情热度消减。疫情期间广东高校“网络治校”现象频出,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广东高校治理体系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舆情事件谣言频现,高校舆情治理能力仍需提升。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疫情期间广东高校中多起舆情事件中都有网络谣言出现,这些谣言运用不同手法欺蒙公众,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煽动民众情绪,如一学校保安追逐拿外卖学生事件中,调查显示,保安追逐过程中未有任何学生受伤,但在事件发酵期间,却有一女生被损伤指甲盖的谣言图片被广泛传播,使不少人认为高校保安欺负学生。高校谣言关涉人数众多,影响面广,危害更大,加强对谣言的管控尤为重要。另外,疫情期间,高校舆情中谣言频现也折射出高校舆情治理能力仍需加强。

四、应对建议

(一)加强管理,重视舆情。高校舆情涉及人数多、影响大,因此,加强舆情管理显得更为必要。首先,加强正面宣传,利用“两微一端”全方位、立体化信息,争取主动权;其次,建立舆情台账制度,对过往发生的舆情事件做好回查盘点,对异常账号和公众号做好记录,并运用技术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倾向错误、煽动性强的信息,提早处置,避免危害扩大化;最后,做好舆情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舆情培训工作,不断提升高校领导和师生的媒介素养[3]。

(二)由堵转疏,畅通言路。“网络治校”“知乎治校”现象的产生多数是由于校内信息表达不通畅,学生意见和情绪没有合适的传达、发泄渠道。一些高校言论环境不宽松,如一些学生在学校正规渠道反映问题会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不少学生迫不得已只好选择在其他渠道匿名申诉,以至舆情扩散。对此,高校首先应转变思想,正确对待师生言论,营造宽松、自由的校园言论氛围,面对负面言论不逃避、不避重就轻,拒绝“鸵鸟政策”,变“堵删”为“疏通”,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其次,高校应畅通校内传播渠道,让“校长信箱”“学生民意调查”等校内传播渠道不再只是形式,使其真正发挥出“传声筒”的作用;最后,高校应提高舆情危机预防意识,不少舆情事件是能够被预防和控制的。

(三)及时回应,坦诚真实。1947年,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提出关于谣言的公式,即谣言(危害)=(事件的)重要性×模糊度,克罗斯在该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公众批判能力”这一负相关变量。分析这一公式可知,事件越最重要、模糊程度越高、公众的批判能力越差,就越容易产生谣言。鉴于此,本文特对高校谣言应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越重要的事情越容易引发谣言,所以面对舆论质疑时,应选择公众最为关切的事情优先调查回应,避免避重就轻“敲边鼓”式回应;其次,舆情回应要详细完备,极尽可能地将事实描述清楚,避免被有心者抓住漏洞,造谣是非;最后,为避免真理还没穿上鞋子,谣言已跑遍世界的现象发生,舆情回应应抓住“黄金4小时”,第一时间给出回应,避免迟迟不发声给谣言以可乘之机。

五、结语

肺炎疫情期间广东高校舆情呈现的特点和暴露的问题,为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处理高校疫情提供了借鉴。不断提升舆情治理能力、掌握舆情引导技巧是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法宝,了解疫情视域下广东高校舆情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广东高校在后疫情时期更好地应对网络舆情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校长们请注意:2021年高校舆情风险清单[EB/OL].

[2]卢珂,赵丽娟.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教育舆情研判及应对——以疫情期间北京市教育舆情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07):15-22.

作者:朱剑卿 黄可佳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