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全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对策探析

文化安全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对策探析

摘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也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肩负着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任务,在培养国家后备力量的使命上必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因此,能否在大数据时代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成为高校当前的首要任务。新疆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也成为新疆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现状;影响;对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也日趋复杂,无论是立足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还是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遵循,都必须正确把握“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这个时代命题。

一、网络舆情对于新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迎合了年轻人对于资源的需求,各类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应用程序铺天盖地、智能终端日新月异,在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的同时,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也会受到猛烈冲击。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青年学生热情但冲动的性格特征往往会使其参与到网络舆论之中,其中的价值导向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会影响到新疆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

(一)对公共事件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增强“五个认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网络舆论的产生与导向,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导向,同时也有助于思政教育找准方向、因材施教。青年学生对于网络热点新闻、网红人物或是流量明星动态关注相对较多,一些媒体人看准了青年人的这一特征,通过对一些公共事件的渲染和报道,激发出青年学生的正义感。尤其是涉及到国家荣誉感的事件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报道后,广大青年学生作为网络用户的主流人群之一,通过互联网传递出积极正面的情绪,凝心聚力地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也反映出了学生对于国家、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因此,鼓励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引导学生理智分析、正面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升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增强“五个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而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形式比较单一,尽管费尽心力设计各类实践活动,但互动的实效性却难以保证。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理论,如何让哲学理论大众化从而守住学生的思想高地,历来是思政教师科研的重要论题。互联网的数据优势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也影响了年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三观”构建,关注高校网络舆情的动向能够在有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拉近师生沟通交流的距离,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尤其是新疆各个高校都面临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使命,能够在网络平台上占据舆论引导的主导权,有助于在强化思政课主渠道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更加牢固地捍卫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抵制不良思想向校园的渗透。

(三)多元价值观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权威。高校的网络文化圈也面临着消极价值观念不断挑战传统主流价值观的风险,面对存在争议的事件,青年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弱、自控能力弱的短板就暴露出来,在遇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华丽包装时,自觉抵制的能力不足。层出不穷的网络词汇、千变万化的网络红人、铺天盖地的恶俗视频,不断刷新着青年学生的认知,甚至对于偶像的选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参差不齐的各色价值观在学生群体中更易蔓延,强烈地冲击着以往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

二、提升新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分析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思政教师更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因循守旧的教育思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实效性,搭建联动的机制,把控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就成为新疆各高校思政教师的机遇和挑战。

(一)构建新疆高校文化安全的网络规范体系。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良性运作的机制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党委主抓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既有优势也是责任,有利于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坚持走一条“科技+价值观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道路,就必然要求党委统一领导、各渠道相互配合、学生自我管理,进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构建多位一体网络引导机制。依靠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显然不合适,必须提高综合研判、应急处置和管网用网的能力,通过健全统一的引导机制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思想保障。针对高校网络舆情防控工作,是否有全面系统的舆情处置预案、合理灵活的舆情管控方案、高效稳准的研判机制、专业固定的舆情管控团队,都会直接影响到网络舆情的引导实效。富有经验的团队和性能高效的机制,应该在高校与高校之间进一步交流学习,或者通过合作搭建更广泛的网络舆情管控平台。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不能仅仅借助单一的线下教育模式,而是要线上线下相统一,将马克思主义灌输到网络育人的全过程。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这与爱国主义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观,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时代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筑起铜墙铁壁。2.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网络舆情对于文化安全产生威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真伪难分的网络资源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只有不断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客观理智地评论网络事件,养成美好善良的审美观,才能在网络世界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中寻求一片净土。一旦分辨能力不足,片面、错误甚至邪恶的意识形态就会侵入,增加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风险。3.提升新媒体运用的能力。现阶段的教育手段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不能满足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教育目标的需求,因此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运用新媒体的主体不仅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新媒体的运用也不仅限于技术和设备,高校的党委负责人、所有师生,都应该具备通过互联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新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三、结束语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寻求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得我们的理论武器能够进教材、进头脑、进课堂,就必须利用“互联网+”引导思想舆论,通过意识形态的知识生产、信息传播获得影响力。新疆高校的网络舆情引导,不仅关乎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更关乎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进而关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是对学生的保护,也是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捍卫。

参考文献

[1].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J].中国青年报,2014(12):30.

[2]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马春雷.网络文明与当代青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古斯塔夫?勒庞(法)乌合之众:集体心态的奥秘.段力译[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

[5]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

[6]阮芳.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作者:马维娜 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