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时代网络舆情防控策略探究

抖音时代网络舆情防控策略探究

摘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抖音短视频平台凭借其独特的展现形式收获了大批忠实用户。在给百姓带来娱乐和实时新闻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网络舆情,尤其是针对公安执法勤务活动,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就抖音平台为例,通过对其所引起的社会现象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策略以其涉警网络舆情为研究对象性办法。

关键词:涉警;网络;舆情防控

抖音短视频,是一款以才艺乐趣分享为主的短视频社交软件,是一个面向全年龄段大众的多维度短视频社区娱乐平台。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每100台活跃终端中,就有超过14台安装有抖音,占比14%左右。在如此大的比例中,抖音已经成为一个涉警网络舆情的孵化地和发酵地,给公安机关的日常警务活动中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

一、当前抖音平台涉警网络舆情概述

抖音平台是一个对全民开放的网络短视频传播平台,作为主体的民众在此平台上,围绕涉警类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对作为客体的公安机关执法工作产生和持有的较为反感的社会态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共事件产生。

(一)涉警网络舆情产生源头复杂。当前抖音短视频app中,视频浏览和下载并无严格限制,只要搜索即可看到。每个民众均可以下载平台内任一视频,其中包括一些未经官方证实和辟谣的涉警负面视频。抖音与多个主流社交平台合作,民众可以随意通过分享链接跨平台转发,这就会导致未经证实和辟谣的涉警负面舆情消息出现一传十十传百的现象,甚至以讹传讹,负面影响成指数式增长。部分具有网络影响力的博主,为了热度,将涉警不良信息散布,进一步孵化网络舆情,造成严重社会反响,甚至产生一些群体性暴力事件。

(二)涉警网络舆情过于敏感。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刑事司法机关。是国家的执法勤务单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热点事件视频中的强势方,民众往往对涉及公安机关和民警执法方面的事件格外关注。警方代表公平正义,一旦抖音某博主上传涉警不良视频,通过短视频直观体现会迅速博得眼球,并造成网络舆情。

(三)涉警网络舆情影响公安机关形象,降低公信力。抖音负面涉警短视频的产生和传播,无疑对警察形象造成损害,直接影响社会诚信和政府公信。作为公安机关,代表的是国家和法律,公信力就是其的生命,一个丧失公信力的警察机关,在处理危机的时候是得不到人民支持的。无形的社会信任度降低,导致有形的物质资源流失,失去民众支持。

(四)涉警网络舆情影响执法活动。抖音视频里,民众针对民警执法过程进行评论批判,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和法律准绳对一些所谓的不恰当的执法活动进行网络抨击,造成舆论导向,使公安机关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二、抖音平台涉警网络舆情原因分析

(一)短视频拍摄门槛低,易编辑性。与大多数普通的视频不同,短视频不需要经过大量剪辑、拍摄时长短、画质要求不高等特点,使得短视频的拍摄的条件要求很低。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些平台也可以作为涉警舆情传播的媒介,而一些视频平台因审核不严或是为博取流量,在出现热门涉警事件时可能会有一些不良的断章取义的视频影响到舆论的导向,一件案件会有许多不同的舆情版本,带偏了群众思考路径,给公安机关带来巨大的压力。例如此前在抖音上有位群众拍到一位人民警察在警车内睡觉,于是拍了视频并评论人民警察在上班时间居然偷懒睡觉,引来了网友的热论。后来当事人及公安机关解释是因为这位民警连续48小时的值班熬夜加班,导致第二天在警车里太困了不小心睡着了,虽然事实出来后群众们都纷纷表示理解,但依然可见在事情爆发之初对当事人以及公安机关的冲击也是极大的。

(二)中国网民规模庞大,难以管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子设备迅速普及,据CNNIC第4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3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如此大规模的上网人数可以说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而这么大规模的网民数目也让中国的网络环境多变复杂[1]。可能此时在屏幕另一端的是一位懵懵懂懂刚接触手机的小孩亦或是耳顺之年的老人,所以这些条件更导致了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言论的复杂来源。有时一位有一定个人影响力的博主的发言会影响到一部分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合法性、合理性的判断,这些言论也难以管控,一旦事情发酵有时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将舆论的矛头对向公安机关,这些情况都对公安机关展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也使得办案民警可能在执法过程中畏于舆论的压力导致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失误,人民群众就会质疑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三)短视频平台管控不到位,不能很好做到把控舆论导向。现如今,流量经济已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盈利方式。一件产品的好坏、一件事情做的正确与否,都离不开必要的大数据支持。但这种流量至上的弊端也带来了许多麻烦,由于过分追求流量、点击率,在抖音平台上出现了很多违规甚至是违法现象。一些营销号、直播、视频为吸引流量,时常标新立异,一些平台为获取关注度和网络流量就将目光看向了群众们最感兴趣的公安机关,有些视频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下故意采用博人眼球的标题将矛头对准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与这些平台之间也缺乏联系,无法及时管控。例如,前段时间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出现标题为“警察打人”的视频,视频拍摄掐头去尾,对民警执法过程也不完整,严重恶意抹黑了公安机关的形象,等到事情愈发愈大时平台才出面管理,而此时对我们的人民警察形象已造成严重的打击。

(四)公安机关缺乏主动把控舆论的传播意识。在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前,世界传媒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为提升履职能力的根本动力,更加有效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更加牢固地掌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动权[2]。许多时候公安机关对舆论的引导的主动能力还是有所不足,虽然现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里有许多公安机关官方媒体入驻,但由于案件的隐私性、保密性,在许多案例中一些重要的细节是不便向外透露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不主动的去把握舆论的导向,那么将对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带来更大的麻烦。在面对负面舆论时,公安机关不能一味地去隐瞒,古人的智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禹治水便是采取了疏导的办法,在舆论产生时便要做好决策,要主动的去引导。舆论似水,要引导好舆论的“流向”与“流量”,构建一个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积极的回应社会方。

(五)公安机关缺乏合理的应对体系,处理不及时、不得当。涉警短视频舆情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涉警舆情传播形式,公安机关还未建立相应的合理应对体系。由于短视频拍摄的门槛低,公安机关对涉警类的短视频的真实性更应特别注意,而目前公安机关也缺乏相应的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所以在某些事情上无法做出有公信力的解释。并且目前公安机关在涉警短视频方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去管理,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调整,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及时处理,导致错过舆论管控引导的黄金时期,使舆论进一步发酵失控。

三、抖音平台涉警网络舆情引导新策略

由于短视频是新兴崛起的事物,公安机关对其监管的政策还不够完善,思考角度不够周到,因此在涉警短视频的管控工作还需要克服许多问题,在此提出抖音平台涉警网络舆情引导新策略。

(一)积极疏导负面短视频舆情。负面舆情出现时,应当在第一时间与民众取得沟通,及时的将一些案件不涉秘的最新消息公布,让群众也有参与进来的感觉。如“8.27”昆山持刀砍人案,正是昆山市公安局及时的公布案件的进展及细节,很好的把控了当时的舆论导向,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处理方法。在负面舆论爆发时,公安机关要积极主动的去引导,时刻保持公安机关的主导权地位,严厉打击各种谣言,避免引起群众对警察公信力的质疑,保证公安执法的权威性。

(二)加强对抖音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公安机关应当与抖音平台搭建良好联系,协助平台构建相关敏感词汇信息数据库,在舆论爆发第一时间能够查询根源,由公安机关网监进行管控,最大限度、最快时间降低涉警短视频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依照法律对相关违规违法的网站及个人进行处罚。严格监督网站平台对内容的审查力度,从传播途径上断绝不法分子的恶意行为。

(三)科技兴警,共建舆论管控部门。科技高速发展的如今,公安机关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建立信息化警务,例如将民警的执法过程、监控视频等数据采集并储存起来,当一些经过剪辑、断章取义的视频出现时,公安机关可以通过这些已采集的全程多角度视频,及时打破谣言,避免其散播。同时与国家工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舆论管控中心,主要负责舆论发生时的正面引导工作。

(四)主动利用抖音微视频,加强群众工作。与微博、微信不同,微视频有着更灵活、即时、亲民的特点,也因此更受网民的青睐,短短十几秒,凝聚着舆情的主题与关键,言简意赅,与此同时,通过实时的分享以及互动,也拉进了公安机关和群众的距离,更加方便以后公安机关和群众交流,减少以后舆情问题发生的频率。

四、总结

目前,大数据已经遍布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抖音作为拥有4亿用户的平台,在给民众带来娱乐的同时,针对公安机关其特殊的身份和职能,导致被动的成为社会矛盾的聚焦点。公安机关与抖音平台要做好涉警网络舆情防控和正面引导,切实做好大数据信息化工作,建立完善防控体系,不断创新,切实保障社会治安平稳和维护人民警察形象,保证公安机关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郑文钰.黑龙江省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的危机管理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7.

[2]王钰.突发公共事件中涉警网络舆情的监管与引导——以南京宝马肇事案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6.

作者:戴亦陶 李沐林 李恒旭 单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治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