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媒体网络舆情应对探析

广电媒体网络舆情应对探析

摘要: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抗击肺炎疫情报道为例,探讨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广电媒体的舆论应对措施,旨在为主流媒体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肺炎疫情;广电媒体;网络舆情;舆论引导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1],庞大的网民在“全员媒体”[2]时代,可以通过畅通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并对事件持有话语权,很容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3]。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迅速蔓延全国,世卫组织宣布将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事件随即引发了大规模的网络舆情。本文通过分析肺炎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走势,总结其种类,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的舆情应对为例,探讨广电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主流媒体做好舆论引导提供借鉴。

一、肺炎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走势

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武汉“封城”之后,全国各地相继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人民居家隔离,其间,网络成为大家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以网民搜索数据为基础,以关键词“肺炎”为统计对象,百度经搜索频次加权计算得出肺炎疫情网络搜索指数(见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2020年1月19日—1月29日为肺炎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酝酿期;1月30日—2月9日为暴发期;从2月10日起,舆情进入衰退期,公众的注意力逐渐从对确诊病例等与疫情相关的主舆情转移到治疗效果、复工复产、局部疫情反弹等次生舆情上。

二、肺炎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种类及广电媒体的应对

作为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毒株,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人类对它的认识同样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逐渐深化的过程。在肺炎疫情初期,因对本身了解有限,对疫情现状、感染途径、预防方法不甚了解及信息不对称等,网络上出现了谣言和虚假消息,加剧了群众的恐慌情绪,不利于疫情防控。总体而言,肺炎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主要有现状类、防治类、监督类、民生类四种。河南广播电视台立即采用调整节目编排等多种措施,权威政策,传递主流声音,普及科学防控常识,进行舆论监督,传递正能量,有力引导了舆论,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一)权威疫情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权威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4]。疫情初期,网络上出现了关于肺炎感染人数、确诊病例的不实传言及质疑,如超级传播者已出现、已变异的虚假传言,引发了公众的恐慌情绪。在2月12日的疫情数据通报中,湖北省新增肺炎确诊病例14840例(含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引发公众疑问:确诊病例暴增的原因是什么?这可归为现状类舆情。作为与疫情暴发地湖北毗邻的省份,河南与湖北生产生活交织重合部分多,人员来往频繁,面临着很严峻的防控局面。1月21日,河南省确认首例输入性肺炎病例;1月25日,河南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遏制疫情蔓延。河南广播电视台迅速反应,通过广播、电视、大象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及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传达上级的决策部署,让公众了解党和政府保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和强有力的措施;通过滚动播报广播资讯、播出电视游走字幕、制作确诊病例分布图、推送文字消息等多种方式,国家卫健委、河南省卫健委的每日疫情通报,回应公众关切;直播国家卫健委、河南省卫健委疫情期间的新闻会,并制作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进行碎片化传播,如《国家卫健委:目前暂未出现“超级传播者”》等,让谣言失去发酵的土壤。

(二)及时科普防护知识,助力疫情防控。疫情初期,出现了关于疫情防治方法的不实传言,这可归结为防治类谣言。其中,有假借专家之口的传言,如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有关于口罩使用的谣言,如带呼吸阀的N95口罩无法防控病毒;还有关于药物使用的谣言,如服用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可以预防肺炎等。这些疫情防治方法扰乱视听,不利于公众正确防护。在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效果复杂化的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应站在舆论的制高点,密集、精准、高效地科学防控知识,“澄清谬误,明辨是非”[5],有效引导舆论,凝聚共识和力量。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我们一起战“疫”》,邀请权威防疫情专家为受众答疑解惑,“不主张用双黄连来预防和治疗肺炎”等观点,配合国家卫健委的宣传节奏,形成传播合力,增强公众自我防控、科学防控的意识。同时,创新形式,推出动画短视频、宣传海报、公益广告等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让公众能看懂、听懂,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专题节目《战役日记》连线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就“如何正确使用口罩”等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提示公众不信谣、不传谣。单元节目《复工复产提示》中,就生活、出行、就医、生产中的防护工作,进行温馨提示,引导公众理性抗疫。

(三)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客观公正呈现事实真相。全媒体“全息、全员、全效、全程”[2]的特点,注定了监督类信息很容易形成舆论场。疫情期间,出现的监督类舆情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政府部门的监督,如山东寿光捐赠武汉的350吨蔬菜在商超中被贱卖、湖北红十字会抗疫物资发放不力等,事件相关责任者迅速陷入舆论漩涡;二是对企业的监督,如郑州二七路大商超市一棵白菜卖60多元,导致“生活物资不足”的恐慌心理在市民中产生。面对监督类舆情,河南广播电视台首先迅速查明真相并向公众公布。短视频《寿光捐蔬菜,武汉红会低价售卖?真相来了!》,通过特约通讯员了解到寿光此次捐赠的蔬菜由武汉市商务局组织相关商超集团低于市场价进行销售,扣除相关费用后,所获款项全部上缴红十字会,专项用于疫情防治。该短视频在抖音上点击量超1200万,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次,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疫情期间,郑州二七路大商超市一棵白菜卖60多元一事经报道后,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约谈大商超市负责人,并处以50万元的行政处罚。这一切用时不到一天,快捷高效,有力地打击了疫情期间哄抬菜价的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四)传递正能量,唤起整个社会共鸣。为有效控制疫情,党中央及时采取应急举措,全国各地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出现了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民生类舆情,如定点救助医院物资缺乏、居家隔离的市民心情焦虑、独居老人生活困难等。河南广播电视台在积极组织协调爱心企业捐助的抗疫物资驰援湖北及防疫一线单位的同时,也报道本省爱心企业在物资、人力等方面支援湖北的义举,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战役日记》专题节目,将话筒和镜头对准志愿者、社区工作者,讲述他们为居家隔离的市民进行心理疏导、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的动人故事,体现了人文关怀。推出的抗疫歌曲《众志》《我们能》《这时候》等,传递了中华民族共克时艰、抗疫必胜的信心,缓解人们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三、结语

此次肺炎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应对是我国新闻媒体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一场现实检验和重大考验。河南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以大数据为依托,密切关注肺炎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动态并科学研判,针对可能出现、已经出现的舆情热点问题,分门归类,精准施策,及时发声,综合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歌曲等多种形式,整合传播渠道,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密集,精准推送,科学传播,让受众第一时间得到权威、透明的信息,有效平息了舆情,有力引导了舆论,大大提高了官方媒体的公信力,服务了党和政府的疫情防控大局。

作者:赵学玉 成书丽 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