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

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在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缺口逐年增加,社会对就业的需求与高职教育有很强的相关性。针对目前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高需求,在中高职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衔接中,应用和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采用不仅使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大大提高,而且对学生岗位工作体验的提升、对岗位重点工作要求的掌握、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能力的提高帮助极大。简要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职业教育计算机衔接应用人才的培养,以促使中高职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应用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愈来愈紧迫。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开放办学,既定的道路就是校企共育,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并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目前,在培养中高职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之进程中,明显体现出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顺畅方面不够、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等情形,使高职院校在培养和输送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对实践研究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确定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可从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中获得借鉴,其招生、培养和就业应当融为一体化的人才培育模式。学生在中职学习时间可确定为3年,升入高校的学习时间3年,在企业寒暑假的实践活动12个月,企业需要学生具备的道德品行、思想观念、价值观和知识与能力要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融合进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做到“五个对接”,即招生和企业招聘、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教学和生产进程、专业素养和企业文化、毕业证书和资格标准的对接,达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按照全日制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规定、用人单位的HR规划和在教学中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及高职院校全日制人才培养的相关规定、企业自身人力资源规划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中高职教育和用人单位就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共同制定。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

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形和对人才之需求状况,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江苏华恒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思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将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专业能力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培育从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SQL、数据结构与C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的定位

结合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现行之人才培养规格和江苏华恒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思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技能的需求,双方订立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规格:知识方面,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程序设计以及多媒体设计的基本知识;能力方面,专业能力应能够进行局域网系统的组建,能够对常见的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安装与调试,能够对常见的网络故障进行检测与维护,能够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检索,能够熟练使用Office、Photoshop、Flash等软件;方法能力方面,应具备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持续学习,独立思考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基本能力,能够具备制定完整工作计划,灵活分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方面,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和工作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商能力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敬业、吃苦耐劳能力;职业道德方面,遵守IT行业规范,尊重知识产权,热爱本职工作,诚实可靠、保守秘密、尊重他人隐私;职业行为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作业,遵守合同规定的所有事项,爱护网络工具、产品和环境。

(三)专业培养计划的实现

将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的政策要点和规律性的学习要件结合起来,高职职业教育、中职职业教育和企业三方进行人才培养计划的共同制订。教学理念是13个字:“任务启动、进程引导、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行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教学和实践合一,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重构。根据我校提出的20字教学法:“逆向分解、整合重构、积极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推广。”从课程专家、企业生产线技术专家、工程师、专业教师等方面建立学习领域的开发与建设团队,重点研究五个专业学习领域的发展与学习情境的构建。在实施教学中,注重教学进程的行动引导,每项教学任务的实现都应根据信息与决策、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价的“行动”完整进程进行,并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

二、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培育人才

(一)中高职职业教育招生一体化

生产型企业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进步和加快,企业经历了不断的转型和升级,其科技化、智能化、智慧化和自动化的程度愈来愈高,从就业机会上来说,普通劳动者就业岗位很少,代之而起的是高学历和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企业缺口大。结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形和对人才之需求状况,每年分段培养项目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新生录取标准,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当地当年的中考,入学成绩严格按照省厅文件要求,由市招办统一录取,均达本地区四星级高中分数线,对招录学生进行七年一贯制培养。高职和中职、合作企业、学生家长和学生在互信合作、人才共育的基点上签署《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订单班实施协议》,对学校、企业、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对有关的奖惩、毕业生待遇和服务年限进行规定,确定了订单班学生均为中职和高职学校学生,同时也是合作企业的准员工这一三重身份。

(二)中职职业教育与高职职业教育的整合

建立班主任工作组,由高职教育、中职职业学校、企业三方指定专人组成,以便于三方沟通渠道的通畅,实现团队管理的联合性,让班级个性化的培训活动得到保证。对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环节怎么进行评价、依据何种标准进行评价,由校企双方共订标准,评价方式重过程和结果,方法可实行最后一名淘汰法的职场丛林法则,也就是考试和操行评价连续两次在班级位居最后即淘汰。每年的寒暑假,企业派出优秀技术人员、工程师对学生“一对一”进行实践辅导,实践局域网系统的建立、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和调试,利用Office、Photoshop、Flash等软件进行工作的全面覆盖,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普遍得到增强,使学生的专业技术“硬”实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毕业设计环节,企业布置岗位实践,将真实的主题呈现在担负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面前,力争实现毕业设计除了对学生综合运用技术技能的考查外,更是能提出解决企业现实问题的对策方案,使学生充分熟悉具体位置,和企业设计团队相融,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给生活津贴,并通过校企双方的考核后获得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课余时,企业可以安排关于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训,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学校还需邀请企业的有关人员讲授企业文化,并对学生参加的军事训练、体育运动会和文化活动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赞助,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职场“软实力”得以养成,让学生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中高职职业教育就业一体化

在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由合作企业组成专家团队进行简单面试及对其专业的技能进行详细测试,与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相结合,确定学生的评价等级,并按照职业规划对其职位进行分配,初定薪酬标准。学生一旦领取了毕业证书就可直接进入企业,无需试用期。教学期间,理论学习和技能测试均为优秀的学生,企业可安排中层管理以上职位的人员对其进行个别指导,并在其入职企业时给予优先选择岗位。

三、评价模式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建立

教学评价不仅会对学生重视学习内容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发挥作用。基于这种情况,在生产与教育一体化的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优化、改革和创新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评价模式。关于评价内容,首先要将学生在岗位培训、计算机应用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学习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在评价内容体系中纳入,确保全面性的教学评价与产教结合教学目标的统一。同时,在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实际评价中,要明确教学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闪光点和优势有意识地进行探索,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度的批判性教育,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闪光点充分认知。在学生进步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总之,计算机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来愈高,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要重点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中高职衔接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学优化的、有针对性策略,进而使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效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凌双明.智能制造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探析[J].机械职业教育,2020(4).

[2]沈孟康,王贵兰.基于中高职衔接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5).

[3]宋俊苏.架起职校生梦圆大学的金色桥梁:数字媒体技术专业“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6C).

作者:宋俊苏 单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