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维护论文范例

计算机维护论文

计算机维护论文范文1

1.1显示器

计算机显示器是呈现所有内容的必要工具,如果显示器使用不当,其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因此,显示器应当作为计算机设备维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室内灰尘和烟尘不可避免,电脑显示器外壳部分就会出现发黄或发黑。因此,就要用专门的电脑清洁剂和抹布擦出灰尘,然后用软毛刷清理散热孔隙中的灰尘,避免显示器遇潮湿以及灰尘的侵害;第二,显示器不能经常开关。

1.2鼠标

鼠标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器件之一。现在光电鼠标广泛使用,应注意:第一,注意感光板清洁,不要让污物遮挡了光线而影响了鼠标的感光性能,可以使用专门的鼠标垫,减少鼠标与桌子之间的摩擦和避免污物附着在鼠标上;第二,注意保护弹性开关,不要使劲点击鼠标。

1.3键盘

第一,先关掉计算机,然后再将键盘插拔,这是更换键盘的正确顺序,否则键盘和计算机的其他部件都会受到损失。第二,注意保持键盘清洁,不要将液体洒在键盘上,避免出现腐蚀和短路现象。

2计算机主机内部器件的维护与管理创新

第一,CPU,又称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最核心的部分。在CPU的维护和管理中:(1)重视CPU的散热性能。首先应该有一个性能良好的CPU风扇,同时要经常性地清理CPU散热片和风扇。否则就会出现计算机无故重启、死机以及系统非正常运行等故障;(2)一定要使CPU在正常的频率下运转。如果一味地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性能而采取超频措施,就会对CPU造成极大地损坏。

第二,内存,是计算机硬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对其维护和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对内存进行升级时,为了避免系统不兼容和运行不稳定等故障的发生,应该选择和以前原装内存条的品牌和外频一样的使用,同时注意更换内存条时要注意工作电压一致;(2)发现内存条发生氧化,可以用橡皮擦对氧化的部位擦出。

第三,硬盘。(1)不要随意移动计算机,也不要在震动的地方使用。用泡沫或海绵包装保护准备移动的硬盘,减少震动;(2)不要靠近音箱、电视、手机等能够产生强大磁场的物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在潮湿、灰尘、粉尘等环境中使用。

3结语

计算机维护论文范文2

从总体上来看,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环境因素相对较多,比如空气湿度、粉尘、温度、风力、电磁波以及静电等因素,这些均与网络设备的运行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硬件设备受到高温的影响,则容易导致有关的硬件设备的技术参数发生偏离,进而致使逻辑出现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电力系统中的内部电源损坏部分的电器元件等问题.如果硬件设备所处的地方温度过低,则会出现结露或者是水汽凝聚等问题,造成腐蚀生锈以及短路等问题,热敏器件的内部容易受到损害,最终导致硬件设备无法正常地开展工作.如果空气中存在过多的粉尘,随之会出现绝缘电阻减小的问题,导致机器设备发出错误的指示,如果此时空气比较潮湿,则容易导致元器件间出现打火、放电等问题,甚至会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生.静电问题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当前,由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完善,研发出来的各种软件或多或少总是会存在一些安全漏洞,正是这些漏洞为一些非法分子提供了侵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机会.此外,计算机软件编程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在设计软件的时候留有漏洞,从而方便自己的使用.防火墙技术是指计算机网络用户通过设定权限,将有害的程序和软件拒之门外,而自己允许的来访者和数据则可自由进出自己的计算机网络,这样就可以有效维护计算机运行的安全.黑客无法将自己的木马程序植入他人的计算机,从而无法获取他人的重要信息.但是,黑客为了攻克防火墙,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一般的防火墙已经无法阻挡黑客的攻击.

2怎样通过维护硬件来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2.1硬件设备的维护

硬件设备主要是由网络连线、网络连接设备、网卡以及计算机等部分组成,加强硬件设备的维护,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加强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防火墙技术主要是利用加强网络之间的访问权限和控制,以此有效地避免其他非法人员或者是其他的外部工作人员利用外部的网络进入到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或者是对内部的网络资源进行破坏,其目的是对内部网络的操作环节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网络互连设备.加强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对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安全有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有效地检测,进而充分地保证各个网络之间是否允许被访问,并且可以利用网络防火墙技术对各个网络的运行状态实施有效地监控.实施网络防火墙技术,有助于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次,加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入侵检测技术是对网防火墙技术进行适当地延伸和补充,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以及硬件设备系统中的关键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入侵检测技术具备实时监测、记录、报警以及响应等功能,采用入侵检测技术有助于对外来的入侵人员进行有效地检测,同时,可以对网络内部的未经授权的活动进行有效地检测.站在防范技术的对象的角度上,可以将入侵检测技术分为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以及计算机主机入侵检测技术两种类型.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属于一项系统的网络工程,如果只是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一两个功能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进行有效地保护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将软件设备与硬件设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保护,而入侵技术以及防火墙就是最佳的安全防护模式组合方式.

2.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力度

首先,需要尽快改变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错误认识,对有关的工作人员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比如加大在机房设备、硬件与软件设施、网络以及数据信息等方面的安全问题宣传力度.增强有关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其次,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业务水平.再次,要求相关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有关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有关的保密规定,从而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最后,要充分地保证基础设施传输路线的安全性.对于露天的基础设施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御措施,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将其埋在地下,同时,各种传输路线需要尽量远离各种辐射源,避免由于辐射对数据传输造成错误的干扰.另外,为了有效地保证传输路线的准确性,避免出现电磁泄露的情况,需要采用光纤线缆铺设.并且需要定期检查线路连接的具体情况,最大限度防止出现人为搭线窃听、非法外连等各种违法行为.

2.3借助路由器来确保内网的安全

借助路由器来确保内网的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更新薄弱网络口令.根据有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基本有80%的网络安全事故的产生是由于较为薄弱的网络口令所引发的.目前,网络中的大部分的路由器主要是采用默认口令列表,因此,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边界路由器口令,适当地修改路由器的默认口令,消除薄弱口令引发的安全隐患;(2)尽量关闭路由器的HTTP设置以及SNMP.允许路由器利用WEB界面进行合理配置,有助于为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便利,但是也为网络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3)保持路由器物理安全.路由器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地址实现路由数据包智能化,但是站在网络嗅觉的角度分析,集线器会向所有的节点播出数据,与集线器相比更加安全.对于所有接入集线器的计算机而言,一般是将网络配置器设置为混合模式,最终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及时的接受,甚至包括POP3、口令以及Web通信等数据,这便极大保证了网络设备物理访问的安全性;(4)禁止IP定向广播;(5)包过滤.

2.4利用硬件加速方法提高网络安全性能

对于商用、家用或者校园中所使用的网络,在其网络传输的过程中包含着大量重要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主要是在高校的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进行传输.但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垃圾数据流夹在重要的数据流中,极大地消耗着节点机器以及网络带宽,管理人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垃圾数据流.垃圾数据流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着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充分地利用目标硬件加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网络性能,同时,可以有效地释放通用CPU周期,增强了网络的功能更加具备灵活性.对于硬件加速技术而言,主要是使用硬件模块替代软件算法,并且充分地利用硬件设备固有的快速特征.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功能,投入少量的软件研究成本,由此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的实际性能,并且这种性能将允许网络系统采用更高的吞吐量进行处理数据包,并且在保持计算机原有的性能水平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设备的安全性.

3结束语

计算机维护论文范文3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维护策略

0引言

由于医院需要储存的信息量过于庞大,常使计算机设备处于高负荷的运转中,因此,为了强化计算机的运行能力,提高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医院医务信息的安全和患者的隐私,应对其网络环境进行优化,在管理模式及维护策略方面做出适当调整[1]。

1医院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及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与我们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当前在医疗机构各部门或者各科室的日常工作中,计算机网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医院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为医院提供管理上便利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造福于人民群众[2]。但是,网络带给我们的有利也有弊,伴随着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稳健增长,在这些增长的背后隐藏的弊端也同样不容忽视。在享受计算机网络带给医院管理上便利的同时,也要树立一定的防范意识,医院通过设立一系列安全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医院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及维护,力图把危险的种子扼杀在萌芽中[3]。

2影响医院网络安全的因素

2.1服务器方面的影响

一般而言,服务器作为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载体,对互联网系统在安全方面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互联网服务器的系统安全对最高层数据库的管控和其对底层终端的运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4]。除此之外,网线的布置以及中心机房的安置也统统归于影响医院网络安全的因素内,当计算机设备的网线处于线路缠绕或者断线时,往往会导致医院网络断开,使计算机设备的工作中止,还可能会受到相邻网络的干扰,对原本有条不紊进行的计算机网络运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干扰;而中心机房掌控网络的核心部分,机房所处的湿度、温度、电磁等因素均有可能对医院网络造成干扰,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5]。

2.2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医院各部门或者各科室开展工作的时候,各级医护人员的活动是影响对网络安全造成影响的最主要也最直观的因素[6]。尤其是财务部门和药房管理等部门,一旦发生操作上的失误或疏漏,都将对整个部门乃至整个医院的工作运行产生影响,更有甚者还会造成系统崩溃,耽误患者的治疗[7]。除此之外还存在计算机网络受到不明攻击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患者信息泄露。

3计算机网络设备管理安全措施

3.1进行定期除尘

医院里的大量计算机设备处在一个长期高强度运行的状态中,产生的静电使得计算机设备外部吸附了一定的灰尘,这些灰尘覆盖在计算机设备上,常常导致设备的运行速度被大大拉低,零部件的老化速度大大加快,严重妨碍了计算机设备的正常工作,影响了其工作的效率[8]。因此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计算机设备进行除尘清理,并且做好日常的机房清扫,为计算机设备提供一个清洁干净的安置环境。

3.2进行定期检修

医院计算机设备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存在一定的潜在故障,倘若无法及时发现这些隐患,可能会无故丢失或损坏一些重要的医务信息,影响计算机网络设备运转和其工作效率。对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的时间及周期制定,应由其具体的运行情况决定,在检修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维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9]。

3.3进行设备更新

受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影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更新速度快,医院作为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主体,应当及时安排专业人员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更新。通过新设备及技术的引进,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在其后的操作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医疗机构内的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更新,此举措在加强网络系统安全性的同时,带动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了医院的综合能力和影响力。

4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策略

4.1维护操作系统

目前为止,我国几乎所有的医院计算机网络所选择的操作系统皆为Windows系统,因此,对于系统维护工作应以Windows系统为方向,根据它的运行特点进行维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维护策略[10]。应对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操作系统设定访问的权限,做好基本的维护措施,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系统体检,更新病毒库,加强操作系统的安全维护。

4.2构建安全的维护制度

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全维护制度,按时检查设备,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维护,构建一个良好积极的环境。以某医院为例:首先应对该医院的中心机房进行重点关注,在设备维护措施方面,应加强对设备的实际维护,对设备维护区域进行细分,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医疗机构内的维护人员进行有目的有条理的定期检修。制定安全有效的维护途径,不仅可以减少因设备隐患故障所致的经济损失,还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设备使用寿命。

4.3对计算机设备进行安检维护

作为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维护的重点,安检维护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和前瞩性,可以在计算机网络设备出现故障但未造成大的损害时及时止损,相对于事后的弥补与完善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医院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着大量医务数据与运行数据,因此在对它进行维护时首先要立足安全,在进行定期维护的同时进行预防,找到计算机网络设备中存在的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而使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保障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运作。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全球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计算机网络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对人们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就医学领域而言,国内各医疗机构也争先朝着传统医疗管理模式向着信息化、数字化迈进,通过与成型的网络系统相融合,利用现代科技对医院进行管理,在给医院本身带来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安全与运行方面的隐患,本论文以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为侧重点,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设备运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维护策略,对计算机网络设备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值得注意的方面进行解读,为医院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构建添砖加瓦,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更舒适、更放心的医疗环境,为医疗事业的规范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舒孝文.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维护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4):149-150.

[2]徐恒,许锋.基于风险分析的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策略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0):108-110.

[3]赖勇平.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6(16):214-215.

[4]陈海滨.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医疗装备,2017,30(18):71-72.

[5]宋红艳.浅议医院医疗设备计算机维护工作[J].科技资讯,2017,15(23):35.

[6]周文渊.设备维修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8):61.

[7]许卫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战略思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21-22.

[8]刘青,郝全利.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效率提升策略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3x):120-122.

[9]杨兴民,黄华.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意义[J].医疗装备,2016,29(17):56-57.

计算机维护论文范文4

摘要:

众所周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份综合性特别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但应具备过硬的技术知识,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管理技巧。基于此,对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以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效率。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管理制度;管理意识

鉴于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及国民给予计算机技术的关注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先后将计算机视为一门必修课程引入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核心阵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承载着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任务,同时兼具期末考试和培训等诸多职能,因此其使用频率特别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充分的重视,以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1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1.1实验室卫生水平低

由于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且大部分任课老师将计算机实验室看成自身教学的绝佳场所,因此计算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日趋加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时间亦逐渐延长,这势必加速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的老化。与此同时,因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及制约,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并未定期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计算机实验室卫生进行清理,此种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偏差,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给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1.2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我国诸多高校并未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充分的重视,计算机实验室配备的管理人员也并非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此类管理员缺少计算机维护常识、专业水平低,不了解计算机的相关性能,仅知道开启及关闭计算机等简单操作。同时,管理员忽视小故障而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者设备维护意识低下等因素均是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出现的因素。

1.3管理意识低下

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是计算机得以正常运转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若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那计算机便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日常的计算机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充分的重视。然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学校却都存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的现象:无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未拟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忽略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此类因素的存在给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解决策略

2.1制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理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机房的使用展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同时落实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践中。具体来说,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理应拟定如下制度:其一,《机房管理制度》;其二,《机房安全制度》;其三,《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惟有如此,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设备方能正常运转,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过程中才会自觉维护实验室内的设备,老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2.2强化实验室管理

鉴于强化实验室管理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高校理应从如下几方面出发,强化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借助电子实验室软件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监控及管理,同时实验室管理者亦可从旁协助,帮助老师规范学生的相关行为,降低实验室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出现的几率;第二,每一学期开学前,各任课老师需以新一学期课程安排为依据,明确自身将使用的教学软件名称及版本,并将此类信息及时告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为管理者预留充足的软件安装及更新时间,为新学期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工作,确保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及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第四,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防火防盗及安全检查,以保障整个实验室的运行安全;第五,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为实验室配备属性及性能较好的计算机设备。

2.3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为了有效地确保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理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切实提高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展开恰当且科学的配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创建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第二,招聘优秀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第三,定期召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研讨会,集中讨论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总结出最优解决方案;第四,选派优秀管理员去高一级学府深造,以更好地促进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3日常计算机维护措施

3.1硬件维护

就目前来看,日常计算机硬件维护手段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定期打开计算机,查看接线及插口等部位是不是存在松动的现象。此外,可通过橡皮擦拭内存条与显示卡的方式解决部分接触不良问题;其二,督促使用者正常关机,并将显示器关闭,如此能够防止开启总电源时,瞬间电流给电脑电子元器件带来的冲击;其三,禁止带电拆装设备,若需对设备进行维修,应先释放人体静电;其四,拆装硬盘过程中应防止强烈振动出现,尽可能降低硬盘损坏的几率;其五,定期清洁电脑主机,切实延缓电脑的老化及损坏,延长电脑使用寿命。

3.2软件维护

鉴于软件属于计算机系统关键构成部分,其运转效率的高低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理应选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实验室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维护。具体而言,管理员可选用的措施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选用GHOST软件对计算机展开维护,此方法简单易行,不过管理员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即所选GHOST软件理应与计算机相匹配;其二,选用互联网传输软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此法为当前最实惠的纯软件解决手段;其三,选用硬盘还原卡,此法为当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频率最高,且最可靠的维护方法。无论使用者对计算机进行了何种操作,该方法均可以确保计算机的安全。在此种方法的维护下,我们只需对计算机进行重启,便能够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由于受实验室卫生环境堪忧,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等方面的影响及制约,致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为更好地促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应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管理及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等措施,力争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及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惠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饶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4).

[2]李男.关于改革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消费电子,2013(12).

[3]朱晓琳.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与维护方法浅析[J].信息通信,2013(127).

[4]陈亦鲜,殷明,汪立伟.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

第二篇:高校环保实验室管理

摘要:

现今,高校环保实验室管理制度工作上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简要论述了关于高校环保实验室管理的五点建议: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实验室安全管理、学生管理。

关键词:

高校;环保实验室;管理

高校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转化,使得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出这种类型的学生,就需要在实训、实验方面多下功夫,这就体现了校内实验室的重要性。[1]作为一名环保实训指导老师,环保实验室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工程应用实验室。要想真正将环保实验室高效、安全地利用起来,就需要对环保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研究。[2]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于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较多高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任课教师与实验专职教师没有很好地沟通,实验通知单下达不及时,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东少西,浪费时间;化学试剂没有明细账单,没有用专门的试剂柜分类存放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验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使用(开放)登记制度》《实验准备通知单》等,具体实施方法有建立化学药品清单和购买台账,包括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等,并要在试剂柜配专锁,钥匙由专职实验老师保管;学生在进实验室做实验前,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给实验专职教师下达实验准备通知单,让实验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根据课程的需要,将环保实验室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处理实训室、大气实训室、环境监察实训室、分析天平室、分析监测实训室、大型仪器实训室、室内环境检测实训室等。每个实验室都配专职人员负责,将仪器设备按照实验室类型分类放置,合理规划。

三、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环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很多,要求学生在使用时登记,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根据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请专人维修或报废,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随时保持正常。部分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这些仪器及时更新,更新后需请专人给实验专职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再由实验老师指导学生使用。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验才能顺利进行。要做好实验室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①对环保实训室而言,分析化学实验室中是否存在各种危险性因素,如是否包含有害物质、是否有辐射源、消防设备是否充足、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是否执行到位、标准化管理有无缺陷等,并制定相关文件,管控各种危险性因素;②不同的化学药品需要配置相应的MSDS,并派专人保管,对化学废液、废气、废瓶等进行合理处理;③制定事故应急程序。分别针对易挥发或易燃物品溢出事故、化学药品与人体大面积接触事故、火灾等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并对事故进行总结报告并存档;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制定,如个人防护具的佩戴、压缩气体的使用、钢瓶的放置、加热加压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⑤对新进实验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系统包括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⑥对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使其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文件,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过程遵从安全操作程序,使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得以运行实施;⑦在安全体制的运行中,定期地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测体制管理的不足与不当,对体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学生管理

制定《学生实验守则》,让学生在做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如进实验室需穿实验服,在实验室不许嬉戏打闹和吃东西,对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赔偿等做明确规定。总之,实验室管理需要不断有新思维、新发现。在日常管理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管理更加完善。

作者:危晶 单位: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1).

[2]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01)

第三篇: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

摘要:

高校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作为教学重点目标,而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尤其对化学课程教学来讲,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可轻视,那么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管理化学实验室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

高职;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

对高校与化学有关的专业来讲,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的作用,并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各种实验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及使用各种实验仪器的能力、不断积累实验操作技能。由此可见,实验室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只有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现状问题

由于高校办学历史短且起点低,因此在化学实验室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经费不足。由于高校经费不充足,使得实验室中实验设备过于陈旧并且严重缺乏,导致很多实验效果不理想。②因为编制名额不足,使得实验室管理人手缺乏,再加上人员不稳定,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③实验设备、玻璃仪器比较脆弱易被破坏,并且很多试验品具有较大毒性与腐蚀性,因此管理难度较大。

2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模式

针对上文总结到的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分析出现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探究了加强高校化学实验室高效管理的模式,具体如下:

2.1加大经费投入

在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由于资金不足,使得当前实验室中各种仪器、设备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并且很多常用设备也不齐全,尤其是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的大型设备十分缺乏。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高职学生很少能享受到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这就使得学生不易熟练掌握各种实验的的正确操作流程及操作技巧。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充分重视实验室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大资金投入,依据各个专业对化学实验室的使用需求,制定详细的选购相关实验设备、仪器的计划,以提升高校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质量,尽可能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2.2对实验仪器进行分类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的物品主要有:实验室材料(仪器使用说明书、各类记录本)、各类仪器(铁质器材、玻璃仪器、精密仪器等)、实验药品等,为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及实验的高效完成,管理人员应依据各类物品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将记录本依照类别先恰当分类再入档,确保各项记录与账目清晰而规范;色谱仪器、各式光谱、电子天平等精密仪器应存放到专门的实验室中,不可与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摆放在一起,并安排专业人员对这些仪器进行维护;由于玻璃仪器易破碎、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对这类仪器进行管理时,应依照仪器的规格与性能对其分类管理与存放,并为每一种仪器填写准确的标签并定位摆放,同时还应经常对其数量进行清点,及时将被污染及破损的仪器更换成新的,确保学生的使用质量使用安全;对化学药品进行管理时,应依照药品的盐、碱=酸、氧化物、单质等对其分类,并依据每种药品的性质对其合理保存。针对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应特殊管理,对腐蚀性强或有剧毒的化学药品应放入专柜进行保存,并交由专人看管。

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由于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效果的好坏,因此为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效果,高校应充分重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进而提高管理效果。可见,打造一支乐于奉献、技术熟练、事业心强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团队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都应该对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结构、性能等都有很全面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维修与维护仪器设备的能力,这对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等都有重要作用。假如仪器出现一些小问题就依靠厂家到校维修的话,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维修费用也比较高。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高校应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为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实验仪器维修培训,以切实提高管理人员对仪器的维修与维护能力,进而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编制名额的限制,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人手不足,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我们可借助勤工俭学的形式让一些学生加入到实验室管理团队中来。在实际操作中,实验室管理者可按计划定期在化学专业中挑选一些专业知识扎实且富有责任心的志愿者到实验室中做兼职管理员,以协助专职管理员共同完成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针对这些兼职人员,院校可给予每人每月一定的补助,并为其期末考评加分。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对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效果,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3结语

总之,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重要工作,高校只有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才能为高效管理创造条件,针对各种仪器与药品的管理,管理者应依据其特点与性质进行分类、特殊管理,才能确保学生的实验安全、确保实验教学的高质量进行,最终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作者:郭群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志辉.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04:52.

[2]蓝秀琼.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室全面管理模式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9:41-42.

[3]张仲利,刘玉凤.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J].广州化工,2014,13:251-252.

第四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策略

摘要:

众所周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份综合性特别强的工作,工作人员不但应具备过硬的技术知识,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管理技巧。基于此,对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以提升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效率。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管理制度;管理意识

鉴于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及国民给予计算机技术的关注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先后将计算机视为一门必修课程引入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作为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核心阵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承载着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任务,同时兼具期末考试和培训等诸多职能,因此其使用频率特别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充分的重视,以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1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不足

1.1实验室卫生水平低

由于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且大部分任课老师将计算机实验室看成自身教学的绝佳场所,因此计算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日趋加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时间亦逐渐延长,这势必加速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的老化。与此同时,因为受诸多因素影响及制约,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并未定期安排专门的人员对计算机实验室卫生进行清理,此种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导致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空气质量偏差,同时也增加了计算机硬件发生故障的可能性,给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1.2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我国诸多高校并未给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充分的重视,计算机实验室配备的管理人员也并非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此类管理员缺少计算机维护常识、专业水平低,不了解计算机的相关性能,仅知道开启及关闭计算机等简单操作。同时,管理员忽视小故障而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者设备维护意识低下等因素均是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出现的因素。

1.3管理意识低下

良好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是计算机得以正常运转的可靠前提及有力保障,若计算机的硬件或软件出现故障,那计算机便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日常的计算机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各高校理应给予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充分的重视。然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学校却都存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的现象:无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未拟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忽略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此类因素的存在给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解决策略

2.1制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意识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各高校理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对机房的使用展开严格的管理及要求,同时落实到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实践中。具体来说,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理应拟定如下制度:其一,《机房管理制度》;其二,《机房安全制度》;其三,《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惟有如此,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设备方能正常运转,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过程中才会自觉维护实验室内的设备,老师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2.2强化实验室管理

鉴于强化实验室管理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的提升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高校理应从如下几方面出发,强化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借助电子实验室软件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监控及管理,同时实验室管理者亦可从旁协助,帮助老师规范学生的相关行为,降低实验室软件、硬件及网络故障出现的几率;第二,每一学期开学前,各任课老师需以新一学期课程安排为依据,明确自身将使用的教学软件名称及版本,并将此类信息及时告知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为管理者预留充足的软件安装及更新时间,为新学期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工作,确保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及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转;第四,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防火防盗及安全检查,以保障整个实验室的运行安全;第五,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资金投入,为实验室配备属性及性能较好的计算机设备。

2.3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为了有效地确保自身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理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切实提高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素质。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展开恰当且科学的配置,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创建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第二,招聘优秀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第三,定期召开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研讨会,集中讨论本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总结出最优解决方案;第四,选派优秀管理员去高一级学府深造,以更好地促进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3日常计算机维护措施

3.1硬件维护

就目前来看,日常计算机硬件维护手段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定期打开计算机,查看接线及插口等部位是不是存在松动的现象。此外,可通过橡皮擦拭内存条与显示卡的方式解决部分接触不良问题;其二,督促使用者正常关机,并将显示器关闭,如此能够防止开启总电源时,瞬间电流给电脑电子元器件带来的冲击;其三,禁止带电拆装设备,若需对设备进行维修,应先释放人体静电;其四,拆装硬盘过程中应防止强烈振动出现,尽可能降低硬盘损坏的几率;其五,定期清洁电脑主机,切实延缓电脑的老化及损坏,延长电脑使用寿命。

3.2软件维护

鉴于软件属于计算机系统关键构成部分,其运转效率的高低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理应选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实验室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维护。具体而言,管理员可选用的措施通常有如下几种:其一,选用GHOST软件对计算机展开维护,此方法简单易行,不过管理员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即所选GHOST软件理应与计算机相匹配;其二,选用互联网传输软件对计算机进行维护,此法为当前最实惠的纯软件解决手段;其三,选用硬盘还原卡,此法为当前计算机实验室使用频率最高,且最可靠的维护方法。无论使用者对计算机进行了何种操作,该方法均可以确保计算机的安全。在此种方法的维护下,我们只需对计算机进行重启,便能够恢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由于受实验室卫生环境堪忧,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意识低下等方面的影响及制约,致使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为更好地促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各高校应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管理及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等措施,力争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及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黄惠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饶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4).

[2]李男.关于改革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消费电子,2013(12).

[3]朱晓琳.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与维护方法浅析[J].信息通信,2013(127).

[4]陈亦鲜,殷明,汪立伟.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探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

第五篇: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研究

摘要: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主要为高校生物教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场所,本文从完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以及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三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和谐的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和谐;管理

生物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只有具备扎实的科学实验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目标,科学研究是培养高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实验室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进入21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这也给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高校生物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现行的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管理漏洞,实验室管理观念落后、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实验室秩序混乱,没有人愿意管理,仪器设备种类多、丢失现象频频发生,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最大化利用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建立完善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和协调从事实验的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依据。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教学实验室的实验人员流动大,新的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根据学校实验室管理的规定和生物学实验室的特点,建立一套全新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实验室使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室守则、学生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办法等[2]。这些制度的确立是建设一个规范、安全、高效、和谐生物教学实验室的基础。

2加强生物教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建立和谐安全有序的生物教学实验室,平时的日常管理尤为重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时刻树立忧患意识。

2.1给实验桌编号,固定学生座位

实验室的实验桌要进行编号,学生对号入座,学生2-3人一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清点、核对自己小组内的实验器材、试剂等,从入学至毕业,进入不同的实验室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每次实验前对自己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药品、课前课后随时检查,并填写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仪器设备损坏登记表,低值易耗品消耗登记表等。最后由实验老师签字,可作为实验教师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项指标,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杜绝仪器设备丢失现象。

2.2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管理要规范

生物教学实验室种类多,如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实验试剂种类多,还包含有毒有害危险品等,所以本科教学实验试剂、低值易耗品应统一由实验中心管理,专人负责,实验教师填好试剂订购单,由实验中心审核、统一订购;实验教师每次实验前向实验员领取所需物品等,并填写领用登记表,实验完毕,统一收回并交由实验员统一保管,每次实验所剩余的试剂原则上短时间内不用,应妥善处理。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应倒入废渣废液回收桶,由学校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回收处理。

2.3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种类比较多,在管理这些仪器和设备的时候要做到规范、科学。一些特殊的仪器不能随便移动和存放,而且对环境要求高,大型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使用人员需填写设备使用记录,对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登记,切勿影响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阻碍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实验教师在开设本科教学实验前应向实验中心提交所需仪器设备清单,由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对有问题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以保证实验课正常进行。

2.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频频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这充分暴露出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实验室管理部门工作存在很大漏洞,因此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除要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外,实验教师要对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废渣统一倒入废液废渣回收桶,对有毒有害的废液废渣需单独存放,并由实验技术人员统一管理,学期末由学校实验室管理处统一回收。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涉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实验后一定要灭菌处理方能丢弃。

3加强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实验工作的准备,实验教师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就要求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遵守相关规程,这对于和谐实验室的构建至关重要。同时对在实验仪器的维护,实验室的管理上有重大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并作为年终考核优秀的指标之一,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熟悉业务、技术能力强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实验指导工作中来,也可根据学科特色,聘任相关企业专家担任实验教师的指导顾问,使实验教师所开设的实验课内容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实验人员还要加强理论和学术上的进修,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学校要对实验人员加强业务上的训练,定期地培训实验人员,组织他们到高水平的学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努力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4结语

随着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和谐实验室,是每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从实际出发,对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管理认真分析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于淑坤 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师尚丽,周银环.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中国现代技术装备,2012(1):35-37.

[2]邓芳.高校生物实验室的几点体会[J].神州,2014(5):275.

[3]张有义.浅谈如何加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2):70-72.

[4]朱维红.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J].才智,2013:111.

[5]吴娟英.高职院校生物实验室管理浅探[J].新课程学习,2014(7):160-161.

[6]汪展.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212.

第六篇:新形势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受重视,本文提出了当前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从实验室制度建设、人员队伍发展及大型设备利用率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实验室发展;实验室制度;实验室人员队伍建设;大型设备利用率

1实验室管理问题及现状

随着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全国各高校在实验室投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实验室建设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实验室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高投入却并未带来理想的预期效果,一系列问题正在不断涌现出来。

1.1盲目追求教学硬件水平造成浪费

不少高校为了进行教学评估,盲目追求所谓的教学硬件水平,在未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新建了很多高水平的实验室,购买了大量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建成后却成了摆设,造成了投资浪费。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操作高水平设备的师资力量跟不上,没有人懂得操作设备;还有高校常规的教育对建成的高水平实验室需求量很少等。

1.2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实验室人员之间的职责不明、劳动强度大、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情况都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消极。目前,大多数高校认为管理实验室不需要高层次人才,对学历等资质的要求不高。实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低、学历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1.3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使用共享率太低

一方面,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是政府,高校不承担类似企业“亏损”的风险,因此对资产管理的成本、效益意识淡化,导致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缺少高精尖的设备维护人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共享率;再有,缺乏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互动平台,导致设备拥有方及使用方信息的不对称,想用的找不到设备,拥有者无处共享,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以上几个问题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密切相关。实验室投入、建设的不合理,会导致实验室队伍人员不足或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缺少相应的人才又会导致实验设备不能及时更新、维护,降低设备的使用率及共享率。

2实验室管理建议

培根曾经说过:“一切科学都是实验科学”。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实验室、实验室队伍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人认为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科学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

无论是实验室设置规划不科学还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消极对待工作,以及资源的浪费的根源是制度不合理,良好的制度能够极大的促进实验室的发展。实验室制度应当从高校的实际出发,体现高校自身特点,具有可行性、适用性。为解决上文提出的几个问题,实验室制度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1实验室建设及设备采购审查制度

新建实验室前,要由主管部门合理规划,相应学院(系)进行充分调研,由校领导牵头,主管部门、学院(系)及有经验的专家和学校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共同进行可行性分析,组织规划实施。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前,要提交实验室工作委员会进行充分论证,严格禁止重复购买等现象。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实验室建设过程规范化、流程化。

2.1.2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

要以人员结构合理,管理高效为目的,符合本校发展特点为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室人员队伍。首先,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引进开始,制定招聘计划,考虑年龄、学历、职称等多方面,注重比例,建立专门的实验室队伍招聘与选拔体系。其次,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岗位职责及工作范围,一人一岗,杜绝扯皮推诿现象。再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制度,有效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技能。最后,制定合理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1.3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制度

缺乏完善的共享管理制度,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因此要积极建立健全的共享机制及开放服务规范,主要应包括:设备登记、预约制度,有偿使用、损坏赔偿制度,操作及使用规范,开放服务时间及收费管理办法等。随着实验室规模、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变化以及新标准、新规范的出台,已制定的制度需要与时俱进,及时修订。

2.2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自身建设

实验室建设及发展水平的高低仅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先进的设备资源是不够的,主要还是靠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的授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实力。

2.2.1实验室管理队伍地位有待提高

多年来,人们虽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却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无法与理论教学的同等地位,有时甚至只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1]。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一直被认为“教辅人员”,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但是实验仪器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员来管理,实验课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来指导,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都是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共同工作的结晶。为此,必须摆正实验技术人员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2]。从根本上转变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看法,应该更加重视他们,鼓励他们多参与科研工作[3]。

2.2.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引进与培训转型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逐渐与社会应用接轨,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跟上时展。首先,要重新科学规划实验教学队伍,适当引进懂得高、精、尖技术的人才,从事实验室工作,作为后备力量,鼓励新到岗教师先到实验室工作两年,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其次,注重老员工的培训学习,提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如组织到其他高校实验室参观学习,或开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研发活动,或者开展实践教学比赛等。

2.2.3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价体系,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

实验室岗位具有特殊性,工作职责繁杂,使得通过传统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对他们进行考核不具有科学性,从而使他们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失去平等的晋升机会,工作消极怠慢。据文献统计,学校最缺乏的激励机制分别是工资待遇(63.8%)、职称评定(24.5%)、晋升机会(20.9%)、工作荣誉(18.1%)、领导认可(9.5%)[4]。因此,要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改善工作条件,合理评定工作成果,提高待遇。建议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采取绩效考核制度,考核时根据其工作岗位及内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量化,更加侧重于实验室管理、实验技术手段更新、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实验技术成果等,以此作为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评定的标准,只有奖惩分明,才能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

2.3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

大型仪器设备受到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的制约,一直是谁购买谁使用的“私有”的思想,影响了设备的共享,往往只有个别专业涉及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3.1充分论证、合理采购

购买大型仪器设备前,进行充分调研,对其稀缺性、适用范围、产生的效益等进行综合评定,树立资源共享观念,避免盲目购置和重复购置,降低设备的空置率,服从学校总体建设规划,保障均衡发展[5]。

2.3.2建立信息档案、专人管理

对每一台大型仪器设备编写详细的档案,介绍仪器设备来源、原理及特性参数、功能特点、应用范围及操作方法等,由专人负责,专人维护,建立使用登记档案,以便共享查询。

2.3.3设立专门运行经费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费用较高,学校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维护,防止出现“买得起用不起”、而致使用率低的现象,同时建立对外有偿使用制度,增加经费来源,将产生的效益部分用于奖励促进设备共享的单位或个人。

2.3.4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

设备拥有者与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等是造成资源无法共享的主要原因,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建设完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势在必行,通过网络公开学校现有仪器设备信息档案,提供在线的在册查询、预约登记服务,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单位的设备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结束语

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实践基地,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常新的,学校要本着不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规范的制度为前提,以高效的实验室管理队伍为保障,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科研教学服务为目的,积极探索实践,适应教学改革的步伐,切实提高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平。

作者:宋玉丹 龚成龙 李庭古 单位:淮海工学院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陆瑞德,等.浅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轻工教育2008(2):53-54.

[2]吴细斌.对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及管理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202.

[3]云婷婷,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5):197-199.

计算机维护论文范文5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存在使得更多的病毒以及非法入侵事件出现,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合法权益。基于此,先详细分析了各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后针对这些漏洞提出了可行的安全防范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身份认证技术

1概论

近十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得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因为计算机程序和各种相关软件都是人们开发出来的,不会十全十美,一定会存在一些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没有对这些缺陷打补丁,这种不完善就被称为漏洞。一些不法人员或网络黑客就会通过网络寻找到这些漏洞,而后开发出一些具有隐蔽性和复制性的病毒,将其植入一些应用程序中,在用户下载应用程序的过程中侵入用户计算机,以此达到破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信息的目的。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可靠安全性,使得人们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时有了更多的顾虑。所以,现阶段的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时,也应充分关注和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相关人员应不断研究和探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性问题,针对计算机漏洞和网络病毒,寻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现阶段的相关技术人员已有了比较实用的解决计算机安全漏洞问题的办法,例如让用户定期修补已发现的安全漏洞、将不用的端口和服务关闭、设置登录密码以及安装防火墙等,以避免遭受网络病毒的侵害。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可以消除对于网络安全的顾虑,让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更好地为现代化社会的生产和发展作贡献,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2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分析

2.1操作系统的漏洞

操作系统的重要作用就是为计算机的各种程序应用提供平台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都会有各自的短板和漏洞,而新功能的增加更使得操作系统面临一些安全漏洞问题,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一般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操作系统缺陷、访问控制紊乱、不完全中介和输入输出非法访问。

2.2数据库的漏洞

不加任何门槛的信息输入,会使得网络应用存在一些危险,用户输入大多数是从静态网页表单中反馈的各种参数信息,一旦忽略检测该参数信息是否合法,那么计算机病毒以及人为操作错误等问题就会很快出现,这是一系列安全漏洞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最终使得数据库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对服务器的安全产生影响。

2.3计算机应用程序的漏洞

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特点就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交互,在共享和交互的过程中满足用户对于计算机功能的不同要求,使得计算机系统具有更多的拓展性能。人们实现资源交互和共享除了基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平台以外,还依赖于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这些程序和软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安全漏洞,或者是被漏洞攻击的目标。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时间直接关系到漏洞出现的概率,计算机运行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漏洞出现的概率越大。

2.4各种病毒的侵犯

计算机病毒是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出现的,这种方式比较特殊,一般是被一些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的不法人员编写出来,这些病毒的作用就是破坏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很多情况下,这些病毒都潜藏在其他程序代码上,通过程序的下载和应用达到广泛的传播目的,这些病毒非常隐蔽,不仔细检测就很难发现它们。除此之外,这些病毒在传播时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复制和繁殖,速度极快,大量窃取和破坏用户的重要文件信息和数据。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不法人员乘虚而入,他们会通过计算机病毒来损坏用户的系统,因为这些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各种各样且都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隐蔽性,用户想及时找到并清除这些病毒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随时被侵犯的巨大威胁。

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3.1使用漏洞扫描技术

漏洞扫描技术是模拟现实中存在的漏洞行为,将这些漏洞行为产生的危害以及相关数据信息记录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后通过探测的方法来系统分析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是否合理,用错误的注册方法查找出系统中不同的漏洞。用拒绝服务的模式来实现漏洞扫描技术,这样可以起到扫描缓冲的作用。全面性是漏洞扫描的一个核心特征,其可以扫描出本地系统的不同漏洞,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远程扫描。端口、运行的程序以及服务器等都是计算机系统遭到黑客和病毒侵害的重点区域,所以,将这些区域当作重点维护对象,使用漏洞扫描技术来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可以有效阻止黑客和病毒的侵害,使得重要文件的信息和数据能够保存得完好无损。

3.2使用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指的是用户在登录或访问系统时,计算机系统对其进行身份核查的一个步骤,以此查看用户是不是具有使用和访问的权限,用户身份的严格认证和审核的步骤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仿佛是为用户访问设置了一道关卡,一定程度上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身份认证主要包含身份证明和身份识别两个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不法分子越来越多,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制造更多木马程序和病毒来入侵他人计算机,如果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设置身份认证系统,用户通过密码或者其他关键信息而进入程序或系统会变得更加安全。因为身份认证技术可以验证用户的数字身份和物理身份,为计算机安全访问权限管理增加了一道屏障,所以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使用该技术。如果没有身份认证技术,不法人员冒充用户来进入计算机系统,一定会用各种办法来破坏用户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会通过用户计算机来损害更多的其他用户计算机的安全,使得整个网络系统面临瘫痪的威胁。所以,身份认证技术在为用户访问把关的同时,也确保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身份认证技术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现阶段存在的身份认证技术就有基于密钥的认证鉴别技术、基于智能卡和智能密码钥匙的认证技术、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等,各种身份认证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防范病毒的方法

隐蔽性、依附性以及多变性是网络病毒的几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在病毒成功侵入时,一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系统的安全漏洞,因为漏洞的防御功能弱,病毒可以很快侵入计算机系统中,以此达到各种干扰和破坏的目的。所以,防范病毒是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防范病毒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各种病毒查杀软件,以此来防御和抵制病毒的入侵,一些比较好的杀毒软件可以快速查找出隐藏的病毒并将其消除,从根源处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可靠;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病毒升级库,因为病毒的状态千变万化,一种病毒模式会衍生出很多不同模式的病毒分体,具有非常强的操控性和程序性,所以,构建完备的病毒库并定期对其进行升级,使得病毒库的升级速度永远快于病毒的复制和操控速度,以此达到防范病毒入侵的目的,最终确保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结语

根据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来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普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无论是在企业公司的运作中,还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网络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因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特点是资源共享和互动性传播,使得系统中不可避免都会潜藏一些安全漏洞,这使得用户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潜在的病毒入侵的威胁。对此,相关技术人员应系统全面分析用户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各种安全漏洞,针对性地采取解决和防范的办法,以此使得计算机网络在发挥其良性作用的同时不会受到病毒的干扰,保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冯燕茹,闫婷.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防范的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6):199.

[2]李萌.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对策[J].智能城市,2016(4):100-101.

[3]王新.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分析[J].科技视界,2015(4):94.

作者:李章平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探讨

摘要:现如今,信息技术得以更新,计算机也得以广泛应用。网络技术的安全使用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对网络实施保护作用,也能对网络安全进行评价。所以,为了维护整体的安全性,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充分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基础上,分析影响安全的主要要素,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维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电子科技也得以更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信息化发展时代,计算机得以普遍利用,所以,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其工作的有效执行。

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对计算机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其控制与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使用不仅能保证计算机内存在的信息不被更改,也能维护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使用具备一些特点,如:具备的可用性、完整性以及保密性等。计算机数据在不断传输与共享中,当工作流程中产生一些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也能为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工作的有效完成。计算机中存在的安全还体现在逻辑安全与物理安全方面,其中,逻辑安全是数据信息实现的完整性、保密性等。物理安全是对计算机中的网络系统、相关设备进行物理安全维护工作,防止设备损坏丢失大量信息数据。

2主要的影响因素

2.1系统的自身漏洞

计算机是软件与硬件结合完成的,其中,硬件主要是显示器、硬盘等;软件是内部的应用软件以及操作系统等。当系统自身产生漏洞后,将导致计算机操作系统产生一定的不安全因素。虽然对系统进行了不断更新与完善,但是,计算机由于自身限制,其他系统也会一些漏洞。所以,对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填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计算机系统产生漏洞后,计算机容易受黑客、病毒的入侵,无法维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性。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该系统的使用情况更多,但也无法对系统漏洞进行避免。对于Windows2007,产生异常ani鼠标漏洞,黑客的严重攻击窃取用户大量信息。

2.2网络病毒的产生

病毒在计算机中的产生是一种人为制作形成的,能够实现自我复制与自我修复工作,它在计算机中具备一定潜伏特征,能够传染,具备较大的破坏力。同时,网络病毒的产生还会危害到计算机使用用户,从而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目前,存在的计算机病毒为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等,没有病毒存在的攻击形式也是不同的,都会影响到不同的用户使用情况。例如:蠕虫病毒,侵入计算机后,会将系统内文件删除、感染,并破坏用户数据,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

3.1加密技术的应用

加密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原有的数据、明文进行转换,使之成为带有密码的数据。在该情况下,为了将密文转换为原来的数据、明文形式,需要使用密钥。该技术的使用不仅能维护数据的安全性,还能促进数据储存的完整性。加密技术的形成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这两种形式在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对称加密,实现加密与解密工作;对于非对称加密,在加密与解密工作中,使用的密钥是不同的。

3.2杀毒软件的应用

现如今,存在的杀毒软件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都是利用电脑来判断病毒、删除病毒的工作。具体来说,杀毒软件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对电脑中的病毒识别、删除。但是,随着病毒的不断更新,使用的杀毒软件也需要对其更新,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维护系统的安全运行。

3.3防火墙的应用

在大多数的计算机中,防火墙为其中的主要网络安全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度对信息的使用情况进行扫描,当发现其中存有病毒或者木马的时候,可以中断服务器,抑制信息之间的有效传输,这样不仅减少病毒的传播,也维护了网络的安全运行。目前,主要的防火墙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包过滤防火墙,一种为应用级防火墙。对于包过滤防火墙来说,在计算机内是利用路由器对数据进行过滤的。对于应用级防火墙,是基于安全的服务器,对服务器中产生的各个数据进行扫描,保证能够辨认出存在的不正确信息和恶意信息。

3.4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将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网络数据与应用程序信息的收集工作,并分析计算机中产生的入侵行为。还能在其中发出警报,抑制其入侵。所以说,入侵检测技术为一种安全防护技术,能够对系统中存在的数据进行监视,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入侵检测系统主要为主机系统、历史审计数据等,其利用期间具备的准确性高,能够对其存在的漏洞进行检测。一般情况下,存在的入侵检测技术为两种,一种为误用检测,一种为异常检测。对于误用检测,是将入侵模式作为检查,该方式检测速度低快,存在的误判断性也较低。但是,检测工作需要的时间较长,会浪费较大工作量。对于异常检测,是对计算机中存在的资源用户、系统非正常行为、非正常情况进行检测,在使用期间,需要对计算机整个系统进行扫描,在工作执行期间将会消耗大量时间。

4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阐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社会中得以普遍利用,能够促进工作效率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和交流。因此,为了维护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预防,促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充分运用,这样才能将计算机网络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冯鹏.基于网络安全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1):213.

[2]陈文兵.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维护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36):35-36.

[3]刘煜.基于网络安全维护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3):34-34.

[4]牟瑶.网络安全维护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初探[J].现代企业文化,2014(35):79-79.

[5]潘崇金.计算机维护过程中网络安全技术的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0):26-27.

作者:许熔生 单位:东莞市常平镇党政人大办公室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安全因素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目前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使之成为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各个方面已经无处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方便快捷的服务和帮助,但是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也开始困扰着广大计算机网络用户。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结计算机的安全问题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何才能有效做到网络使用的安全可靠。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当前,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网络安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在安全使用计算机网络方面也采取了一定的有效措施,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逐步完善。所以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同时制定有效策略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篇论文里所研究的对象就是分析哪些因素会造成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同时针对安全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进行有效防范。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因素

1.1病毒影响因素

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破坏程序,它能够完成自我复制,在计算进行程序编制过程中被加入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里,能够对计算机的功能和数据造成严重的破坏。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破坏性特别强,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能够完成自身的复制,一旦计算机感染了病毒,它就有可能通过网络开始大量繁殖,然后以极快的速度传染网络里的其它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朵系统被破坏,处于瘫痪状态。计算机病毒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更新,对计算机的安全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切实防范。

1.2黑客影响因素

计算机的网络特点是普及性和开放性,因此常常会面临黑客的入侵。与计算机病毒相比黑客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所造成的威胁更加严重。一些计算机爱好者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各种漏洞肆意破坏他人计算机网络,造成网络系统灾难性的破坏。

1.3受到系统因素的影响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支撑下,计算机的各种程序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如果操作系统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则会给整个计算机系统还来各种未运行障碍。

1.4软件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计算机系统里,软件是核心部件,在进行软件开发时,由于操作者的失误造成软件开发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得到处理,一旦发生病毒感染的现象或被黑客恶意控制,对计算机的安全性威胁是巨大的。一般在缓冲区容易遭受破坏,病毒有可能造成所有程序进行自动启动,使整个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1.5安全意识因素

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要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计算机管理人员要时刻提高使用时的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技能。其中人为泄露是一个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计算机使用人员不能提高基本的安全意识,操作密码设计简单,或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密码口令等,都会影响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解决措施

2.1提高技术

只有确实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安全。安全技术包括很多个层面,像防火墙技术以及密码技术和入侵监测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实施都可以有效预防计算机网络可能存在的风险。

2.2如何进行病毒防治

计算机病毒特别狡猾,它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它复杂多变,无孔不入,破坏力超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因此要及时对计算机进行病毒防治工作。一般是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的预防。杀毒软件分为单机和网络预防病毒软件两种,单机预防病毒软件只针对一台电脑进行杀毒,网络防病软件能够及时的发现网络里病毒的入侵,同时马上进行删除,有效保护网络世界的安全。

2.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只在使用计算机,则它的安全问题就会存在,所以要时刻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就是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提高预防意识,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加强人们使用网络时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掌握计算机保养和维护等相关技能。同时不断的使计算风网络安全体系得到强化和完善,严格把控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的把安全风险降到最彽。

2.4对访问进行控制

进行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它可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进行熟识控制后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只能通过身份验证才可以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控制可以明确用户的信息,一旦发现问题有利于进行快速处理。进行访问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把网络里的地址流量进行合理的分配,限制用户的任意访问。对访问者的身份系统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系统会自动拒绝多次输入错误口令的用户登录。

2.5进行有效的数据备份

在使用计算机时,一定要注意备份重要数据等,这样即使计算机出现安全问题也不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说预防计算机网络安全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数据备份,利用移动硬盘或是U盘把重要的文件或数据信息进行复制,这样就可以不性担心数据的丢失而对工作带来不便。进行数据备份可以有效预防因为计算机遭到人为故意破坏或者是自然不可抗拒等灾害所造成的数据损坏,使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的保护。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也遍布全世界,同时也带到了网络安全技术的日益发展与强大,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计算机安全预防策略,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宇红.浅析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2]许济宁.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及策略[J].科技传播,2012(19).

[3]任晓薇.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研究[J].科技资讯,2014.

作者:孙浩 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分析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目的是培养一批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性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发挥好现有设备的实际作用,降低目前的资金投入,从而使的虚拟机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采用虚拟机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虚拟机

1前言

目前大学的教学手段都是以多媒体为主,其中ppt循环播放的方式更是屡见不鲜,条件好一些的学校,老师会现场演示软件的实际操作方法。这些教学的方式,在一些基础软件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可以起到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就《计算机网络安全》这一门课程而言,是需要在特定的网络情况下采取网络防范措施的,如果学生没有看到实际的案例,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十分不利。而且如果采用现实的场景,那对于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此时,采用虚拟机技术,只需要利用到一台电脑,便可以模拟场景,给学生演示。

2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同时所带来的危害更大。网络安全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各产业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推动下进一步的发展。高院校以满足社会的要求为目标,在此背景下开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在学习当中会接触大量的病毒、木马等破坏性极强的软件,所以在时间上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同时,构建网络安实验室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维系。高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主要采用的理论学习,这也使网络安全实际检验室的使用率相对较低。高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的初衷在于,发掘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应社会的要求特性。将职业性逐步融入高等院校。

3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主要内容

3.1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计算机的安全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大前提,也是目前人们研究的主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信息的采集,以及信息的保护和处理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有物理和逻辑安全这两种主要的区分。物理安全主要是对计算机设备的保护。而逻辑安全则是对信息的保密和完整性的保护。

3.2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背景下,网络安全越来越高的水平,可应用于各行业,提高社会的安全性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职业教育的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可以满足网络的技术保障。但网络的安全性、教育水平的高低,在教育的框架下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高职教育的直接矛盾是不符合安全性教育的必备条件。对网络安全的研究没有相应的发展。网络应用的安全性不高。同时,职业教育实验室的网络配置还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加强。

4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虚拟机技术的应用

虚拟机技术是在一个主体计算机上模拟运行其他系统的内容和操作。采用虚拟机技术,只需要利用到一台电脑,便可以模拟场景,给学生演示。

4.1虚拟机技术为教学实验提供服务

在进行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网络设备的效率和使用性能,所以,主虚拟机的操作系统版本不宜过高,一般会采用Win2003Server,对于辅虚拟机,操作系统可以略微先进,一般采用是WinXP。虚拟机在使用的时候,会对内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一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多台虚拟机同时运行的,这就要求实体机的内存必须要充足。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保障。

4.2虚拟机技术服务性特点

在进行安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网络安全的特点和重要性做一个详细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同时采用虚拟机的技术,对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从而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技术性人才,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网络安全作用。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前进,为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

5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办学目的是培养一批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技术性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是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发挥好现有设备的实际作用,降低目前的资金投入,从而使的虚拟机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安全》这一门课程而言,是需要在特定的网络情况下采取网络防范措施的,如果学生没有看到实际的案例,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十分不利。而且如果采用现实的场景,那对于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也是十分高的,这都确定了虚拟技术使用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文.刍议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12).

[2]迟国栋.浅谈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6(07).

[3]石教英.虚拟现实基础及实用算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王乘,周均清,李立军.Creator可视化仿真建模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李瑞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的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原则,分析了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应用的优势,重点对其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从仿真的角度,验证了神经网络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神经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应用

0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应用,使得社会各界信息化水平以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及信息等的存储风险。黑客以及病毒可以借助漏洞,入侵到计算机中,窃取有关信息,对计算机安全性的提升会造成较大的阻碍。将神经网络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对神经网络的应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并观察了具体应用效果。

1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原则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原则主要包括准确性、完整性、简单性以及独立性四种,具体如下:

1.1准确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应具有准确性的原则[1]。简单的讲,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以及具体评价方法的实现过程中,必须保证能够实现对网络安全性准确的评估,以最大程度保证的保证计算机安全。

1.2完整性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指标存在多种类型,根据完整性原则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过程,必须能够全面涉及到各个类型的指标,以确保安全评价科学合理,不存在遗漏。

1.3简单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情况相对复杂,安全性评估过程,所需关注的指标过多,容易对安全评估效率造成影响[2]。考虑上述问题,应在众多指标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使安全评价过程简单化。

1.4独立性

重复的安全评价,是降低安全评价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代表性指标选择过程中,必须保证互相之间不存在联系,不可出现相互重复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安全评估效率[3]。

2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2.1神经网络的应用优势

从本质上看,神经网络属于计算机安全评价技术的一种,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安全评价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应用优势显著。具体而言,神经网络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适应性强、容错性强、以及实时效果显著三方面[4]:(1)适应性强:适应性强,是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优势之一,采用该技术评估网络安全性,简单且方便。在输入以及输出计算等过程中,神经网络能够实现对自身的调整,进而使计算误差降到最低。另外,神经网络同样具有经验总结与学习的功能,能够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发现规律,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安全评价方面的性能。(2)容错性强: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无法保证具有完整性,传统网络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对不完整信息的敏感度差,安全评价效果欠佳。神经网络对不完整信息的敏感性强,安全评价结果受信息完整性的影响小,应用优势显著[5]。(3)实时效果显著:将神经网络应用到计算机安全评价中,在输入数据后,相应评价结果能够迅速产生,时实性强,安全评价效率高,效果好。

2.2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BP神经网络,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神经网络技术,大量实践研究,均证实了该技术一应用的有效性。与传统安全评价方法相比,将BP神经网络用于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价中,其学习效果明显,可以在总结以往评价经验的基础上,使信号误差逐渐减小,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大程度的提高安全评价水平。

2.2.1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

神经网络模型主要由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三大层次所构成,不同层次的设计方法如下[6]:(1)输入层:设计内容以神经元节点的设计为主,控制节点数量,是决定设计效果的关键。应确保节点数量与评价指标数量一致,确保各评价指标的安全评价功能得以实现。(2)隐含层:设计同样应注重节点数量等有关问题。通常情况下,BP网络隐含层均为单隐含层,其节点数量,与网络信号存在较大关联,节点数量达不到标准,容易影响神经网络的容错效果,节点数量超过标准,则会导致学习以及经验获取时间过长,导致安全评估效率降低。考虑上述问题,应视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的需求,对隐含层节点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合理性水平。(3)输出层:输出层可设计2个节点,通过两者之间的互相组合,体现网络安全评价结果。可将网络安全评价结果,分为安全、较安全、不安全、极不安全4种,分别采用(1,1)、(1,0)、(0,1)、(0,0)代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输出节点情况的判断,实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评估,简单方便。

2.2.2神经网络模型的实现

为确保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实现,提高其神经网络的学习性能十分重要。因此,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应将其学习效果,作为主要关注指标,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之后,不断评估不同设计方法下的学习效果,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法,使神经网络模型,得以更好地实现。应建立评价模型,对神经网络模型本身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将相应数据输入到模型中,使之运行,验证神经网络模型评估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效果,在确保效果能够达到保证计算机运行稳定与安全时,才可真正将其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过程中。

3仿真及结果

通过仿真的方法,对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

3.1仿真过程

仿真过程如下:(1)构建网络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规定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主要评价指标,确保指标能够全面涵盖有关计算机网络风险的所有内容。(2)初始化粒子群。(3)初始化BP神经网络。(4)训练BP神经网络。(5)根据适应度阈值,调整神经网络参数,评价其是否为全局最优参数,同时评价其是否为最大迭代参数,如否,则需要再次根据适应度值,对神经网络参数进行调整。(6)如参数为全局最优参数或最大迭代参数,则可将其保留,并以之为基础,完成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过程。

3.2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主要包括粒子群规模设置以及学习因子设置等,仿真过程中将上述内容进行了如下设置:(1)将粒子群规模设置为10,将学习因子设计为2;(2)初始化粒子群时,应保证具有随机性;(3)最大迭代次数为500;(4)目标误差:0.001。

3.3仿真结果

将传统安全评价方法,以及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1)采用传统安全评价方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评价,得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为C,实际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为D,两者不符。(2)采用BP神经网络评级,得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为D,与实际情况相符,证实了BP神经网络在评价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价值。

3.4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展望

随着计算机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BP神经网络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技术,成为了评价计算机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具有适应性强、容错性强以及时实效果显著的优势,能够通过学习,实现对计算误差的调整,因此所得到的安全评价结果,往往具有更高的准确度。但就目前的情况看,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评价人员的主观性,以及网络安全知识的模糊性,是影响其评价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确保神经网络的评价准确度以及稳定性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未来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研究,确保在指标体系设计及过程中,能够安全涵盖所有影响网络安全的指标,并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对相应安全指标进行及时的更新以及优化,使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的完整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使神经网络在安全评价方面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最大程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4结论

综上所述,应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提高安全评价效率及准确度,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降低黑客以及病毒入侵的几率,避免对各领域造成数据丢失等损失。

参考文献:

[1]武仁杰.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

[2]李忠武,陈丽清.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神经网络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4.

[3]邓雪峰,那晨旭.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4]孙琛,谢静宇.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

[5]胡波,李俊菊.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

[6]祁宏伟,白海艳.神经网络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作者:杜礼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第六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

摘要:计算机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快捷、简单、方便的操作和强大的功能使计算机日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计算机面临着网络安全挑战,木马、系统漏洞、不规范操作等均引发了用户对安全方面的担忧,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有利于相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

0前言

数据加密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渐渐被重视而出现的一种计算机衍生技术,旨在提升数据传输过程和计算机终端数据的安全性,通常包括端到端加密、计算机加密、节点加密、链路加密等内容,应用这些技术,即便计算机遭遇木马的侵袭,或者出现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也能有效地保证数据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

1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1.1用户方面的问题

用户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方面,计算机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技术性,部分用户对计算机的了解有限,安全意识也较为淡薄,对于一些未经安全检测或者存在安全问题的文件、网站无法充分识别,导致木马入侵。也有部分用户不能及时发现系统漏洞,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造成文件损害、系统出现问题。另外操作不规范也会造成安全问题,比如在关闭计算机时选择直接切断电源等。

1.2网络环境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安全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整体网络环境,由于计算机的使用往往依托于互联网,而互联网的特色是资源共享,很多黑客、不法分子混杂互联网中,通过诈骗等方式,散布、传输木马病毒,给用户造成损失。由于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网民众多,木马病毒又具有多变性特征,管理难度非常大,网络环境方面的安全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1]。

1.3服务商方面的问题

通常来说,服务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少出现问题的一方,但如果服务商方面出现问题,其影响往往比较大,造成的后果也较为严重。服务商包括电信服务商、宽带服务商等多个方面,比如在数据生成过程中,由于服务商方面出现网络故障,可能造成没有保存的数据丢失,或者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电力供应中断的状况,导致传输中断。更为严重的是系统漏洞问题,当前被广泛使用的Windows系统、XP系统,都并非无懈可击,其系统在黑客的攻击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洞,造成网络安全问题[2]。

2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

2.1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2.1.1端到端加密

端到端加密是指在数据文件传输的过程中,发出端到接收端是以密文的形式进行的,接收端外的任何传输节点都没有权限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除了发出端和接收端外的任何节点损坏也不会造成数据文件的泄露。端到端的数据加密技术适合于个人用户,其成本相对较低、性能更可靠,设计、实现和维护也更方便。由于避免了其他方式的加密同步问题,因此在进行多个加密数据文件的传输时,即便某一个数据文件出现问题,其他的数据文件也依然是安全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用户的传输,端到端加密的核心技术是发出端和接受端的加密技术,只要发出端和接收端不出现泄露问题,数据文件的安全性就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不过端对端加密存在的缺陷是,任何节点在进行下一步消息传输时,都需要了解数据文件传输的目的地,这是其存在的最大的安全隐患[3]。

2.1.2节点加密

节点加密是在通信链路上为传输的数据文件提供保护,其基本工作流程是将数据文件以密文的形式从发出端发出,在达到第一个传输节点后,由第一个传输节点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并进行二次加密后发出,以此类推直到数据文件到达接收端。解密和加密都是在传输节点的安全模块中进行,而且不能以明文形式存在。节点加密的劣势在于传输节点需要了解数据文件的一小部分信息,比如发出地等,以确定如何进行处理,这意味着数据文件可能存在被泄露的风险。

2.1.3链路加密

链路加密是指在各个传输节点之间对传输的数据文件进行保护,通常数据文件发出时已经是密文状态,在下一个传输节点进行解密工作,并进行二次加密,再将其发出。这和节点加密的工作方式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文件不会泄露目的地和发出地,数据文件的长短、频率也是保密的,不过解密和二次加密工作进行时,数据文件是以明文形式存在,这很容易造成泄露。链路加密的另一个问题是,无论是点对点传输、同步传输还是异步传输,链路的两个传输节点之间的加密设备必须同步进行工作,下一个传输节点必须了解上一个传输节点的加密内容,才能使用相同的手段进行解密工作,这带来了网络节点管理的问题,对于整体网络的稳定性要求也是较高的[4]。

2.1.4计算机加密

计算机加密是最直接的数据加密技术,与以上三种方式不同,计算机加密的对象不是传输过程而是计算机本身,包括对重要软件的加密、重要文件的加密和使用权限三个方面。重要软件加密是指对计算机中比较重要的使用软件进行加密工作,使其免受木马攻击,也无法被非法的使用者利用。重要文件加密是对一些重要的数据文件进行加密,包括文件夹、文档等,保护重要文件的安全。使用权限加密是指对计算机的基本功能进行加密,包括开机密码、授权管理等[5]。

2.2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数据加密技术的作用

2.2.1提升了安全性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这是加密技术得到应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安全性的提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输过程中安全性,二是终端安全性。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提升,主要是通过端到端加密、节点加密、链路加密三个途径实现的,以上三种加密方式,都意味着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文件是以密文形式存在的,只要加强对传输节点、发出端、接收端的安全管理,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安全性,使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大为减少,工作内容更加明确也更简单。终端的安全性提升,主要是指计算机加密,计算机加密技术非常简单,但却是直接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重要的文件、软件加密和计算机使用权限加密是最基础的安全防护,通过这三种加密方式,终端的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2.2有利于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各行业的需要,但结合计算机出现以来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行业未来的趋势依旧是不断进行突破和创新,比如现在的云计算技术,依赖的是大量计算机的分布式工作,未来发展中,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可能会更加强大,当前需要1000台计算机完成的计算量,将来可能只需要10台。同样,数据加密技术的不断发展,会直接刺激计算机技术和其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推广[6]。

3总结

在当前信息时代,如何提升信息的安全水平是各方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引发了用户的担忧,勒索病毒、熊猫烧香等事件均对网络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数据加密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活动中,也有利于计算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平.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2.

[2]耿娟.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作者:黄影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第七篇: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摘要:随着新型技术的不断研发,计算机的使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多种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网络系统被突破的网络事故发生。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防范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借助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验证。计算机一旦受到任何攻击,都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对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的具体应用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分析其优缺点所在,从而对防火墙技术的系统进行分析。

关键词: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

0引言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包含了多种内容,多样化的功能特性其中包含了对计算机系统中的故障进行管理、对计算机的多种配置进行管理、计算机的性能计费进行管理、计算机的设备进行管理、以及计算机的安全系统进行防护管理【1】。在此之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防范就是通过借助相应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对计算机的功能性进行管理,从而保障计算机内网络资源的多种特性,使得计算机内的网络资源不会受到外在的诸多因素影响。比如网络设备的破坏、网络通信的中断、网路服务的不完善以及网络管理过程中的计算机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原因导致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破坏,基于此,网络安全防范已经成为当前计算机诸多性能中的一大功能版块。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涵盖了多种安全技术,比如防火墙技术、入侵信息检测技术、防护技术、病毒检测防护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2】。其中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的诸多技术功能中最为基本的技术,受到了计算机用户的广泛使用。

1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主要问题

随着当代社会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研发,处于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对人们的观念起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作用,与此同时也对社会的整体风貌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人们的信息以及使用记录经常会受到恶意破坏或者泄露【3】。其中,人们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输入的运行指令往往缺少一定的安全意识防范,此时不法分子就会钻空子对计算机的运行进行破坏。在当前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数据泄露

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依靠的程序运行原理就是编码和各种数据,因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运行与数据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一旦计算机的数据遭到破坏导致泄露,那么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比如部分不法分子会对计算机运行中的数据进行篡改,或者对计算机的系统进行恶意攻击,也有部分人会通过计算机网络运行中的数据漏洞,进入企业内部的网络平台窃取机密文件数据,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1.2外力破坏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来自外力的破坏通常情况下是由人为所造成的,并且对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运行过程中造成极大的威胁。比如非法分子通过将各种病毒植入计算机内部系统,从而对计算机造成很大程度的安全破坏。就计算机当前的安全技术来说,外力对其的破坏是较为严重的。绝大多数的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也往往会给外力破坏创造机会,比如不定期的进行计算机网络运行系统的病毒查杀,随意点开陌生网页等【4】。

2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应用

2.1对不安全服务的有效控制

在计算机的网络运行中经常出现部分不安全因素,而防火墙则能够在计算机的网络运行中,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保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运行。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作用经常表现在对内外网的数据连接时,或者数据传输过程中,从而使得相关传输协议在计算机的网络安全运行防火墙中运用。因此网不网络就不能够获取相关资源内容。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得计算机被攻击的风险降低,更能有效的保障计算机内部网络的系统安全性。

2.2对特殊网点访问进行控制

对于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对于特殊网点的控制也存在一定的帮助性。比如当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对于主机的传输服务达到一定的保护,从而使的计算机服务能够获得一定的数据保护,允许主机的其他数据能够进行传输【5】。通过此种方式从而防止不必要的访问,从而有效的避免非法盗取资源现象的产生。因此对于防火墙存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对于内部网络的访问应该进行及时的禁止,对于外部网络也应该设置相应的关卡,从而达到对计算机的网络运行达到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2.3记录与统计网络存取的访问

防火墙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的运用还包括对任何数据的访问型传输进行记录,从而将记录的流程形成日志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防范中。计算机内部的网络安全数据传输,作为计算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6】,防火墙对于此种数据的记录自然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的重要情报。人们对于防火墙形成的网络安全日志进行分析,从而能够针对其中的攻击性因素进行防范准备。比如银行的网络风险就是证券与电信等在外面单位的风险,而这就很好地依助了防火墙的存在作用,对该网络运行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才能让企业能够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解,并且对其实施控制,阻断外部风险因素的访问,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风险发生概率,避免企业的损失。

2.4安全配置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对于安全配置的防范措施就是防火墙技术所要维护的关键性内容。安全配置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护的数据传输实施保护区域的划分,从而对各个区域的重点数据进行保护。而防火墙技术所保护的区域则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以此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过程中的重点数据防护,要重视其中的数据信息安全性,以此来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安全性【7】。在通常的情况之下,防火墙技术的运用往往是对计算机网络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防火墙就会为了提升计算机的网络运行效率而实施安全防护。但是防火墙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区别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其他环节的特点,就在于在安全配置中应用的防火墙技术可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所划分的区域信息实施保护,从而进行IP地址的随时跟踪。与此同时,安全配置中的防火墙技术还能够有效的对内网的防火墙信息传递进行保护。

3结语

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中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安全。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中的数据传输,利用防火墙技术进行保护,从而可以提升防火墙技术在信息保障中的安全特性,进一步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薄楠.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

[2]骆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

[3]焦卫.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

[4]张武帅,王东飞.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

[5]张艳斌.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防火墙技术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6]王德山,王科超.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防火墙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

[7]闫伍岳.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作者:蒋伟 单位:岳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第八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防范策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物,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备受关注。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应注意保护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同时关注网络环境的状况,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此次研究重点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特点,同时明确影响其安全的关键因素,阐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为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度提供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范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逐步发展,社会信息传输和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的交际能力有所提升。互联网的发展规模日渐扩大,因此相关的信息资源逐渐的丰富起来。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值得关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安全维护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将对人们使用的信息造成影响,甚至会对其信息的安全构成威胁。合理的措施需要在综合分析之后决定,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人们自身强化对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视,以此提升相应的防范意识,保护自身网络信息的安全可靠。

一、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分析

(一)潜伏性

考虑到计算机网络攻击隐藏的特点,整个过程消耗了很短的时间,常常使用户无法及时防范。在攻击后的计算机中,站点也需要非常良好的时间效应,确保网络攻击可以更好的隐藏起来,这会影响到计算机的程序,若是攻击了计算机程序,这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的具体操作。

(二)扩散性

计算机网络经常被破坏,却找不到任何的迹象,同时也会呈现出迅速蔓延的趋势。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计算机网络攻击是由连续破坏引起的网络扩散所引起的,而网络的规模也会受到很大的干扰。

(三)危害性

面对公共计算机遭受的破坏,还是需要重视系统网络的安全可靠,若是系统被破坏,将会导致计算机瘫痪,若是被攻击成功,则会给计算机用户带来巨大困扰,使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保障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界因素的干扰

外部构成的威胁主要是包含着四个方面,首先是自然威胁,其次是黑客攻击,还有病毒入侵和非法访问。自然环境对信息安全的影响很大,因此其无法及时避免,同时也难以抗拒,面对着恶劣的外部环境,网络安全会面临着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威胁,同时黑客不时的增加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任意的恶意攻击造成了网络安全问题。因为计算机网络病毒本身具有特性,所以发生故障之后,会埋下众多的安全隐患。

(二)缺乏合理的监控与评估方式

黑客攻击计算机系统之后,会给广大用户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的避免黑客入侵,需要重视安全评估的落实,以此为网络的安全提供最可靠的保证。因为缺乏最基础的评估系统和监控制度,使得黑客抓住了可乘之机。在实际维护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中,维护人员经常在事前和事后对预防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但对安全评估工作和相应的监测工作并不是格外重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由于缺乏评价和监测体系,导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状况和稳定程度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三)网络系统本身的漏洞

作为计算机重要的支撑,操作系统的安全程度非常重要,因此其对使用的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计算机系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让系统程序更加妥善的运行,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有着相关的问题,促使计算机本身潜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若是发现系统存在着缺陷,应该在第一时间,及时的做好修复的工作。如果攻击人员发现了漏洞,将会利用这一优势控制计算机,逐步的攻陷计算机系统,窃取到相关用户的信息资料。网络在未经过保护的前提下,安全面临着较大的威胁,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利用浏览器关注网络上的信息,以此获取到相关的企业资料和单位信息,这样就影响到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策略

(一)落实安全加密工作

落实加密工作是基础。加密技术能够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同时也可以对信息传递的过程提供可靠地安全保证,对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实现加密的处理,体现出数据的机密性,避免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非法的破坏。

(二)培养高素养管理人员

计算机用户应该重视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通过认清自身的职责和权力选择合适的密码,通过合法合规的操作,与相关的应用程序数据连接到一起,从而避免用户访问非法数据,利用网络源如超越权限,用于计算机病毒预防的过程中,及时的更新相关的杀毒软件,特别是网络前端的杀毒工作更应该及时的落实。员工管理网络应该集中精力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让他们拥有最基础的责任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强化计算机网络在实际运用中的标准管理,注重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护。

(三)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的维护工作应该落实到细枝末节上,这不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同时也属于安全管理的问题,要求从技术和管理的层面上加以分析,保证为用户们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建设一个更健康的网络传输渠道,强化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保证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行性。计算机系统相对复杂,维护其安全可靠不仅仅依靠着杀毒软件,还是应该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重视系统的安全可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始终影响到用户们的直接利益,并且对国家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革新网络技术,确保网络系统的畅通运行,还是应该落实好安全防范的细节。

参考文献:

[1]熊芳芳.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电子世界,2012,22:139-140.

[2]杨宇.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9213-9214.

作者:杨慧 单位:济宁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

第九篇:硬件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硬件维护上的失误,导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本文从硬件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出发,对计算机硬件维护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硬件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要性

0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硬件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就是主要表现之一。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运行的核心问题,所以及时分析硬件维护的重要性,提前进行风险防范,对减少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失误,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硬件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1.1计算机硬件维护在网络安全运行中的地位

硬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关系着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有效与否,对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也具有重要的保证。但是,计算机硬件设备在工作时极易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所以运行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影响着硬件设备功能的发挥,从而影响着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与否。例如,计算机硬件在运行的过程中,环境,电磁波都是计算机运行中的影响因素。在夏季气温过高,会导致计算机运行线路出现温热,损坏等现象,有甚者还会导致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紊乱、崩溃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运行当中应该安装相应的安全设备,以此来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1.2计算机硬件维护对网络安全运行的影响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主要通过防火墙、交换器、网络设备等构件组成,所以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首先,计算机运行环境和自身构件的影响。在计算机硬件运行中极易受到环境因素和自身构件的影响,其中空气的温度、湿度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当计算机硬件运行处于低温环境中时,就会出现水汽凝结的现象,使计算机硬件设备出现生锈、短路运行等现象,从而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当计算机硬件设备处于沙尘环境中时,会导致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绝缘体电阻缩小,从而导致计算机系统运行出现失误,甚至失灵的现象,而此时如果遇到高温的话,还有可能导致计算机中的元器件发生放电、打火等现象,这不仅影响着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其次,规避静电风险的影响。静电是一种能力低、电压高的电子形式,计算机在这种环境下运行十分容易出现终端闭锁的现象,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不正当的奇异现象。计算机中的元器件对静电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静电对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影响是无形的[1]。同时,计算机硬件在运行中受周围灰尘、电磁波等影响,会出现网络系统运行失误、杂乱等现象,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出现瘫痪的现象。最后,网络设备安装不当的影响。计算机硬件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与网络设备的安装情况也具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电缆光纤的长度、走向、松紧等。同时计算机路由器的安装、设计不当的话都会出现计算机网络线路运行短路和串扰等故障。

2加强计算机硬件维护,提高网络运行安全性的措施

2.1减少环境对计算机硬件的影响

从上述对影响计算机运行的因素可以看出,计算机运行受温度、湿度、电磁波、静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维护上要及时规避这些问题,减少环境对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性的影响。首先,计算机设备应该避免放在高温、低温、灰尘等环境当中。其次,对计算机硬件进行及时的检查、清扫和维护。最后,计算机设备要远离电路强的设备,以此来减少电磁波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

2.2定期开展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

计算机硬件主要是由几方面构建组成的,所以在对计算机硬件维护时应该从网卡、网络连接和计算机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首先,加强网络防火墙的设置。网络防火墙的应用是预防计算机网络运行失误最有效的手段,其主要是通过网络间的访问权限来控制非授权人员利用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进行访问,避免在访问的过程中对内部数据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建立的,其能够有效地保证内部网络运行中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从而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在传输和运行中将风险隐患控制下来,严格访问权限,同时利用网络防火墙技术对网络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进行监控[2]。其次,加强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入侵检测技术是对网络防火墙技术的延伸,通过此种入侵检测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网络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分析得出计算机硬件设备中的不安全的因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此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2.3对硬件设备进行及时加速和更新

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垃圾信息量的冗杂,计算机系统在运行中极易出现不稳定、不安全的现象,而这些垃圾信息的清理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这也就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及时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加速和更新,能够将网络信息的处理时间延长,减少网络信息处理的难度,迅速清除冗杂的垃圾信息,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的效率和性能,以保证网络运行的安全性。

2.4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首先,改善公众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认知。改善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大对计算机机房设备、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安全问题的宣传,提高操作人员维护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其次,提高计算机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尤其对违规行为要加强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和安全意识,以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造成网络系统运行的不稳定,避免发生网络安全事故。最后,保证基础设备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在运行的过程中,对室外的露天设备要做好安全防范,其中较为合理的方式就是将这些外露的设备埋在地下,同时设备的架设要远离辐射源,避免受干扰而影响信号的传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在运行中也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其中网络运行的安全风险就是主要体现之一,而硬件维护是提高计算机网络运行安全性最有效的手段。笔者在本文中对硬件维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主要的安全维护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蜜.计算机硬件维护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分析[J].电脑迷,2016.

计算机维护论文范文6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会计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及准确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通过计算机对记录、过账及生成会计报表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减少因财务人员马虎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风险,且为管理层或集团公司了解下属单位财务管理情况提供便利及决策依据。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数据准确性。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下,企业财务人员的微小差错将导致企业账簿的严重错误,同时,也给查找会计差错带来巨大困难。会计信息化下,财务人员的每笔记账凭证录入均由计算机完成,由于计算机代替人工完成了对借贷方金额的一致性、试算平衡及登记明细账、总账并生成会计报表的工作,促使企业会计凭证、明细账、总账与会计报表数据相一致,在提高会计信息录入准确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财务人员工作效率,使企业财务人员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财务管理、分析工作。(二)降低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量。一是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但在处理财务人员记录、过账、复核及生成资产负债表等过程中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而且避免了传统手工记账方式下,一旦会计数字错误财务人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查找的烦恼,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二是网页版本的会计核算软件允许企业财务人员在出差或在家中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操作,企业领导也可通过网络实时了解企业资金余额、负债偿还及各子公司经营活动情况,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三)有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会计信息化软件通过互联网将企业集团所有独立会计核算主体实现信息共享,当集团管理层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可以通过网络调阅各子公司资金余额,在确保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降低了企业从集团外部举债所承担的筹资成本;同时,企业管理层在制定本单位战略目标前,可以快速掌握企业财务情况,并协调企业其他部门与财务部门工作,在提高企业财务核算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企业整体管理能力。

二、会计信息化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企业财务管理在引用会计信息化后,对本单位的财务核算、岗位设置及安全防范等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既有降低员工工作量、协调内部各部门合作等积极作用,也使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数据被篡改等挑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财务管理需要研发系统,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真正发挥会计信息化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作用。(一)财务数据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一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电子数据存放于企业电脑中,如果企业未能定期、及时对电子数据进行光盘、移动硬盘备份,一旦存储电子数据的电脑因感染病毒等原因导致电脑无法正常运行,将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二是企业在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受到来自黑客、不良网站病毒、木马攻击的风险,企业如果不及时安装、更新防火墙,则极易导致电子会计数据受到安全威胁。(二)系统开发与应用脱节。一是由于会计软件开发人员多数为计算机专业,对企业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运行程序缺少必要的了解,导致其在开发会计软件中无法真正按照客户要求设计核算模块;二是企业财务人员在向会计软件开发人员介绍本单位财务管理需求时,由于专业及表述上存在差异,导致开发人员未能真正理解企业财务管理需求,致使开发的软件不符合企业实际管理情况。(三)软件存在人为串通篡改数据的风险。虽然会计信息化系统为每个财务工作人员设置了唯一的登录账号与安全密码,但由于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及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与其他财务人员串通后,非法篡改企业财务数据或将企业财务数据转让给企业竞争对手,极大地侵害了企业合法利益,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三、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若干措施

(一)确保财务软件符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一是企业在决定聘请财务软件公司开发软件前,应对企业自身财务核算工作量、人员岗位设置及战略目标进行评估,以保证将企业真实财务管理需求反馈给软件开发公司,使开发后的财务软件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避免软件过度开发给企业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二是成立专门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部门或指派专人负责对软件更新、操作、机房安全维护等工作,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被篡改或受到网络黑客攻击,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平稳、顺利开展。(二)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一是设计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软件需要得到企业具备财经专业知识及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具体实施方能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应注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定期聘请软件开发公司、大学教授等财经专家就软件操作、数据安全防护、财经税收规定等内容展开培训,以提高其专业综合技能及财务管理效率。二是加强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定期对财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生活、学习方面的困惑予以积极解决,以保证财务人员将全部精力投入财务工作中,避免财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擅自篡改会计数据。(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会计信息化操作规范。企业在内部应通过制度方式将会计信息化登录、密码设置等基本操作流程予以规定,以保证财务人员按照规范的操作指南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避免财务人员因操作不当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二是建立会计数据安全防护机制。为了避免企业会计数据被黑客、网络病毒攻击,企业应在电脑上安装病毒防火墙,并指派专人定期对软件进行更新及备份会计数据,以确保会计数据安全、完整。(四)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应转变传统核算型财务管理模式,将风险防范、事前、事中监管等工作引入本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及时防范企业面临的来自政府宏观调控、税收政策、银行利率变化等经营风险,同时,积极对企业流动资产、现金流量及负债比例进行分析,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同时,通过对资产周转率、盈利比率的计算,为企业管理层投资决策提供有用依据。(五)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化培训。首先,企业应定期聘请软件公司专家、财经院校教授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软件操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及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等知识的培训,并通过考试等手段促使企业财务人员认真掌握培训内容,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次,认真听取企业各业务部门及全体员工在执行信息化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促使企业会计信息化更具可操作性。(六)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化在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同样受到外部黑客、病毒及内部员工串通舞弊的威胁,因此,企业应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与执行方面入手,以内控制度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正常、有序运行。首先,企业应为各个信息化处理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严格将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同时,为各个财务软件操作人员设置唯一的登录密码,提高财务软件安全性。其次,指定专人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备份及更新服务器防火墙,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安全性。最后,企业领导应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内控制度重视程度,促使企业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认真执行内控制度。

参考文献:

[1]孙洛霞.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时代金融,2017年01期.

[2]龙晓明.浅谈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财会学习,2016年02期.

作者:贾锐 单位:青岛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二篇: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及措施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我国“互联网+会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适应企业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工作经验,首先对会计信息化的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接着阐述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影响,并且提出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影响;“互联网+”

1引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工作经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诸多影响。本文希望通过阐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创新提供实践依据。

2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会计信息化就是依托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目前会计信息化模式是我国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结合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容等,其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实时性。传统的财务模式在信息处理上具有滞后性,而会计信息化体系则通过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财务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分析,有效地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数据,强化了对财务活动的监;(2)共享性。共享性是会计信息化体系的显著特点,也是RRP系统的重要功能。企业的财务信息是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通过信息化体系可以将企业不同的数据及时上传到系统中,便于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终端设备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3)集成化控制。信息化平台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通过财务信息化体系可以实现对会计的集中管理,有效整合企业财务资源,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对会计的动态监督,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表现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3.1会计信息化对财务内控的影响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随着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了内部控制的难度。例如通过实施会计信息化,企业的财务工作依托网络开展,然而网络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例如黑客的窃取等,对此需要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入手,加强对网络数据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丰富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关于会计信息操作方面的规定要进行优化与丰富。

3.2会计信息化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发展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第一,会计信息化改变了以往的手工作业模式,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在对传统的会计凭证等进行编制,而是通过计算机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编制。第二,会计信息化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因此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更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分析、预判能力,以此满足会计信息化的要求。

3.3对企业会计监督模式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不仅使会计环境发展了变化,而且还是会计监督环境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会计信息化使得会计监督对象呈现信息化发展。以往的会计监督只是对财务人员的行为等进行监督。而会计信息化拓展了财务活动主体,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的交易对象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会计信息化促使会计监督对象呈现信息化。其次,会计监督手段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会计监督手段,尤其是通过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会计过程的动态监督,大大提高了会计监督质量。当然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影响是非常显著的,除了上述因素之外,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方式以及财务管理内容等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财务人员必须要清晰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所产生的诸多变化,以此促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会计信息化背景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4.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下,要想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首先,企业要梳理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其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适度调整内部控制制度;最后,企业还要建立起严格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交叉稽核、职权分离,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准确,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4.2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在岗教育培训工作。第一,加大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工作不仅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因此企业要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缺陷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第二,加大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为企业培养针对性的高素质复合会计人才。

4.3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应用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计算机和系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因此,企业要通过加强监督来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首先,设置进入会计系统的权限,建立数据保护系统,让财务人员掌握登录的账号和密码,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换,从而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其次,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立安全管理职位,由专业网络人员胜任,使其实时地监控会计信息系统,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范企业财务信息泄露的危险,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总之,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财务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基于我国“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国必须要进一步完善会计信息化建设,以此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彦彦.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10).

[2]穆黎.探析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2014(14).

[3]范鸿华.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

作者:胡晓静 单位: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与对策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命运,是攸关企业生死的大事。实践中,但凡取得一定成果的企业都十分重视其财务管理,注重促进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财务管理方法的更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对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与也是惊人的,对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企业财务资源管理无论对于何种类型的企业意义都是重大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更需要创新和发展,实现管理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这也是当前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到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因素有很多,其中,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到来的主要体现,是会计信息化的典型特征,不仅关系到会计运算的效率和成效,还在一定程度关系到现代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然而,就目前而言,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状况整体不高,无法充分掌握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影响,无法适应信息化到来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会计行业整体发展的最大阻碍。例如,在实践中既对会计知识精通又精通电脑的会计从业人员十分有限,使得很多的财务管理问题无法得到应有的解决,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对此方面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快人才的培养计划,从今会计行业的长远发展。此外,相部门领导也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积极参与到会计工作中来,建立其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机制,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伏笔。当前,还有大量的企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例如,传统人才管理手段无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客观合理收集,更无法对大量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和加工,因此,无法实现对企业人才科学的管理,不仅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此外,信息时代已经逐步来临,对于企业而言,信息就意味着财富,意味着机会和发展机遇。因此,会计人员要在心中树立起信息的意识和观念,深刻了解信息的价值和内涵,及时、高效地把握最前沿的市场信息,使企业的发展能够掌握更多的市场主动权,能够抓住市场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此外,对于获取的信息,会计从业人员还要不断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提取其中有价值意义的信息,便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3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当前,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意义:首先,应当促进财务管理手段的升级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既需要做到针对性有需要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不高,还很难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该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不仅效率得到了很高的提高,更做到了针对性管理,能够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加工、比较等,为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互联网成为信息沟通和联系的重要工具,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员工之间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生活分享,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当加大对这个方面的注意,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推广,使员工能够谨记心中,那么人才管理也会随之成为便捷大家的引导者。最后,传统上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对员工加强培训,不仅应当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能应当提升自身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结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普及,大数据时代也逐步到来,这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也应抓住会计信息化到来所带来的市场发展机遇,进行信息化改革,尤其是自身财务管理方法、手段等的改革和升级,促进自身不断的发展和成长。此外,企业在会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就是如何借助于信息化服务于自身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源管理的程度和水平,在具体做法上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找出对策,以此来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浩洋,李长福.浅谈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J].商场现代化,2016(4).

[2]张琴.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才胜任能力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3]徐洁.小微企业会计人员胜任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

[4]杨崴.刍议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9).

作者:杨波 单位:山东天恒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第四篇: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影响

摘要:中国正处于新常态发展阶段,企业会计管理中就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会计管理职能对于企业管理至关重要,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传统会计职能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而导致企业会计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下降。本论文针对论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传统会计职能;影响

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要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就要注重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以使得会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会计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优化会计管理模式,会计管理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在会计信息化运行的过程中,会计管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管理职能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为了确保会计信息化能够切实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深入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不到位

将会计信息化技术用于会计工作中,实现会计自动化运行。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得信息技术没有根据工作需要升级,就必然会对会计核算造成不良影响。企业规模化发展进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会计核算的工作量逐渐增多,应用会计信息技术,诸如数据挖掘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还可以提高核算结果的精确度。企业没有对会计工作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效能认识到位,而依然持有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就必然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而影响会计信息化建设。

(二)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会计管理不够规范

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往往局限于会计数据的信息化,却没有落实到管理层面,特别是在会计预算中,应用信息技术却没有提高预算结果的精确度,会计预算监督工作不到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够规范,就必然会对资金运行造成影响,甚至会存在资金闲置的现象。会计信息化促使会计管理系统化、一体化运行。由于缺乏规范性管理,就会造成资金运行不够顺畅,使得会计职能无法正常发挥。

(三)企业领导没有对会计信息化认识到位

企业领导将会计工作定位于资金核算,并没有意识到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中的一部分,也没有意识到会计数据信息对企业的各项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领导没有将会计工作落手到管理层面,当然对于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也难以认识到位,会计信息化的价值也难以发挥出来。从政策的角度而言,中国针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定,落实到企业会计管理中,却存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无法执行的现象,使得企业领导无法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会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四)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对软件管理不到位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中,由于信息软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减少会计信息化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软件运行无法满足会计工作需求,必然会导致资源浪费。会计信息化局限于信息技术的操作,但是并没有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会计管理,会计软件没有根据会计工作需要进行更新,使得会计信息化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实际需求,当会计信息软件存在运行问题的时候,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这就必然会影响会计职能的落实。

二、优化会计信息化以转变会计职能的策略

(一)会计信息化要强化资金投入力度

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考虑到传统会计职能已经不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就需要采用强化资金投入力度的方式,落实到会计职能转变工作中,使得会计信息化切实地发挥作用。资金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就会更为完善。会计信息化软件要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升级,还要考虑到会计软件的功能是,让会计软件在运行中对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以降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要根据会计职能转变需要强化硬件系统。现行的会计信息化硬件产品多种多样,在选择的过程中,对于硬件的性能要予以重视,为会计职能的有效转变服务。会计软件要根据会计工作需要不断地升级,使会计信息化发挥实效性。

(二)会计信息化要做好精细化管理工作

会计信息化是对会计工作采用信息技术实施管理,各项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实现信息共享。传统的会计职能要发生转变,就需要会计人员对数据库的信息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中,对会计核算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企业的资金流动速度快,而且数额巨大,在资产总量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中,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就难以应对。运行信息技术,采用账龄分析法就可以获得信息结果,企业的领导具体获得企业的资产信息,避免企业运行中由于自己管理不善而造成经济损失。

(三)树立会计信息化管理理念

树立会计信息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会计工作中,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能转变效率,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激励机制促使会计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即便是会计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会计信息化中强化软件管理

会计信息化建设中,要使得传统会计职能有效转变,就需要政策的支持。有关政府部门要对会计软件行业规范化管理,强化对会计信息化技术的交流沟通,以提高其技术操作水平,实现会计职能的有效转变。落实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宣传工作,形成会计信息化氛围,实现会计职能的有效转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会计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化模式被构建起来,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还保证了会计工作质量。但是,会计信息化技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必然会给企业的会计职能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传统会计职能转变的策略,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良性运行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关盈,王萍.论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03):19—20.

[2]张先治,傅荣,贾兴飞,晏超.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理念与行为影响的多视角分析[J].会计研究,2014(06):31—39、96.

[3]樊艳.论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6):273—274.

[4]刘一超,李福亮.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J].关注管理,2014(05):44—48.

作者:童小燕 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第五篇:企业会计信息化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传统会计工作大多以纸质材料为载体,在信息的核算、记录、整理上工作量较大。随着相关技术的推广以及会计信息化的投入,操作人员只需根据系统软件输入相应数据即可完成对数据的计算与管理,大幅减轻了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准确性。现阶段,大型企业基本普及了会计信息化管理模式,但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仍处于探索阶段,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存在一定阻碍性。本文简单阐述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分析了目前会计信息化的常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完善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常见问题;完善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财务的重要措施。不仅可极大提升传统财务管理效率,还可帮助企业管理者得到更及时、准确、科学的财务信息。本文以会计信息化为主线,研究了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指的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的有效结合产物,能够通过电子手段和计算机技术来完成会计基本工作。其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简化传统繁重的会计工作,并确保数据记录及核算的准确性。通过相关软件,可将简单的记录核算,逐渐发展为综合分析管理,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会计信息化的常见问题

1.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必须以整个社会环境作为基础支撑,并不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发展来达到推进状态。对于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其经济实力不足、盈利状况处于受限状态、在融资渠道上存在明显限制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其基本资金处于相对拮据状态,若需要抽出部分资金作为会计信息化的项目支撑,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现阶段,我国在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建立上针对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体系尚处于不健全状态,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方面。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推广上,电子信息化资源信息普及程度尚未达到理想状态,相关商用数据库的建立数量不足,无法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信息资料。

2.业务规范标准性不足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属于相对起步较晚状态,相关政府部门并没有在业务规范及操作标准上制定出严格的规范条例,导致不少企业在应用会计软件时出现无法兼容或大相径庭情况。例如在不同软件之间若需要传播会计信息,可能存在传递障碍情况,对会计信息化进程产生严重阻碍。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资金有限、管理模式不及大型企业、操作环境较差、人力资源紧张,因此在会计信息化产品上更偏向于需要安全可靠、价格合理、简单易用的技术服务。但在具体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期间,多数供应商无法提供快速、周到、及时的系统升级与维护和相关服务,一旦系统出现异常,会直接影响到数据的有效统筹。

3.安全防范问题

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安全防范措施属于重要问题。由于会计信息化状态下企业处于相对开放环境,在网络的普及大背景下,开放的网络系统会导致部分企业信息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导致隐患的产生。

4.人才支撑不足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应用必须强调专业性会计人才以及高端人才。企业在人才选拔时,可能未注重专业性,真正普及会计电算化时往往无法全面应用相关软件或无法通过软件更高效率的处理企业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一项科学性、全面性的系统性工作内容,中低层人才往往无法胜任,需要高精尖人才。加上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普遍性不足、起步时间较晚,不少会计人员对相关信息化软件使用能力不足、了解程度较低,导致功能使用不全面和使用不恰当,阻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会计信息化的完善策略

1.法律法规建立健全

在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尤其注意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由于相对而言会计信息化属于新兴领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不断摸索。相关政府部门区在操作方法及工作流程上应不断规范出台法律法规,引导进程的顺利进展。换言之,需综合考量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对象以及基本国情,让会计信息化建设体系不断规范。

2.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

企业在发展会计信息化时会明显受到自身资金储备的限制性,若无法得到社会服务体系支撑,将无法顺利应用会计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厂商应共同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保障体系,逐步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撑,提供更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实现高效化、完善化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促使中小企业在真正应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处于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3.强调总体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必须要求企业每个员工及管理者真正认识到信息化为企业发展带来的益处,避免由于意识上未达到统一而导致信息化进程受到阻碍。信息的全面共享有利于各部门之间能统筹兼顾,充分了解到企业的经营及资金状态,从而在决策制定上更具科学性。目前,部分企业在推广会计信息化后忽视了信息化的统筹管理,未强调建设进程,统一规划性不足。因此企业在推广会计信息化的同时必须注重自身管理上的信息化发展,将会计信息化作为重要领域。换言之,企业信息化必须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三方面统筹规划、有机结合,形成生产、业务、财务为一体的发展状态,真正利用会计信息化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4.信息安全有效防范

会计信息系统中包含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数据库等,必须保障信息的安全,才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化能够在企业中有效使用。首先,作为企业必须不断在财务数据上强调安全性建设,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营状态维护,构建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并保障行之有效。在计算机的运行网络环境创设上必须强调安全性,杜绝安全隐患。其次,在安全防范措施上应制定完善、高效的制度,在安全体系上达到多层次有效落实状态。例如构建病毒防范体系,对网络运行状况严密监测;或通过加密技术,在信息发送、接收过程中强调对核心文件、核心数据的加密。

5.落实岗位责任制度

在实施会计信息化时应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权限清晰划分。会计信息化的工作岗位包含会计信息化岗位以及基本会计岗位,两者应有所区分,各司其职。会计信息化涉及到会计软件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维护,直接对会计信息进行操作及管理;而基本会计岗位则负责出纳、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核算、会计主管等。企业在选拔聘用人才时也应在岗位方面有所区分,并强调各个岗位的职责界定,提出详细的会计工作要求。以职责分离原则为切入点,合理分配各类人才,强调内部牵制制度以及授权审批控制,避免发生舞弊行为、失误行为、越权行为。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化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管理,让企业的会计业务管理朝着广阔传输空间以及多元化表现形式发展。企业需认识到目前发展会计信息化中存在的切实问题并妥善解决,促使自身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M化工有限公司为例[J].商,2016,01:136.

[2]叶子青.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云会计”的应用安全现状及相应解决策略[J].财会学习,2016,No.13206:86-87.

[3]段超许.现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220-221.

[4]董孝华.浅述财务信息化系统试运行期间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财经界,2010,No.23412:185.

计算机维护论文范文7

[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首要教学方式是实践教学。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效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内涵及构建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等,从课程优化、课堂实施、课外实践、教材重构及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6年度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QN01)

目前,社会普遍对公共基础课顺应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取得共识。在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培养目标和定位问题上,也存在着过度夸大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效用,忽略了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功能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也强调要“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因此,在公共基础课中引入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培养目标及其实践教学效用

1.公共基础课培养目标。坚持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和宝贵财富,产教融合主要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由两课、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及计算机等课程组成,教育部在《意见》中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界定为“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不难看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应该是“一主体两兼顾”,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体,同时兼顾专业课教学需要和服务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效用。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要求学生能够高效率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掌握实践技能,适应岗位需要,其课程的职业指向性也就十分明显。因此,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效用就体现在“优、实、能”:“优”即优化课程设置,使公共基础课适应且服务于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实”即课程内容实用,突出基础课程理论的应用;“能”即职业能力与创新,公共基础课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创新精神的发挥。公共基础课程效用,不仅包括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学效益,更是涵盖了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及终身学习的社会效益。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的内涵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学生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须具有适应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即职业素养。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分别是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职业素质就是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这八项核心能力。有学者指出,职业素质养成有别于理论系统知识的习得,两者教学方式不同,职业素质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要求培养知识理论系统所指向的能力而不是掌握核心能力的知识理论系统。所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任务驱动的学习实践为过程,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实际工作所需的实践能力,是职业素质培养的不变宗旨。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演讲与口才”“应用文写作”“计算机”“英语”等与职业素质养成所包括的八项核心能力都是能够相适应的,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渗入信息处理、与人交流、外语应用的能力。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领域的特殊性,结合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在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中。

三、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1.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动力,不同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要求不同,因此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观念、实践教学、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意识、考核办法等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上也不尽相同,事实上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往往是高职院校最为鲜明的特色。

2.实用性原则。以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要充分分析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应习得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依据专业的教学规律及特点,制订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方案。要适应未来岗位的需求并紧密关联专业岗位群的发展,以实用性为原则组建一个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综合性原则。综合性体现在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综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综合、课内与课外的综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社团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四、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导向,构建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

相较专业课而言,公共基础课程的实质性改革明显滞后,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课程的实施主体——教师对公共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识淡薄,绝大多数还停留在课堂课程实施的层面上,即关注“怎么教”。因此,在公共基础课中渗透职业素质养成的同时,还要通过课程优化、课堂实施、课外实践及教材重构等方面强化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课程实践教学意识。

1.优化课程。优化课程指的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对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内容的建设和设计。教师要以实践性为基础合理地选择课程教学的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任务项目化,不必过多地满足课程的完整性,重点要求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例如,英语模块化教学是以英语实践应用为理念的一个模块化的整体,在模块化的整体中设置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子模块,如英语基础知识模块、行业英语模块、求职英语模块等,在每个子模块中再设置不同的任务单元。以能力为主旨的模块设计,以模块链接与组织为特点的课程设计是模块化教学思想的特色。同时,将教学内容情境模块化,把学生所需的实践项目分为竞聘演讲稿、活动策划方案和海报等情境模块;加强创业就业教育,将创业就业教育优化为项目计划书、求职信、简历、劳动合同、工作计划、总结的撰写等。

2.课堂实施。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渗透实践教学,课堂教学设计是一关键环节,在公共基础课本身寻找出包含能力点学习训练的载体,在设计策略上,紧扣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课程内容任务化、学习过程行动化和学习结果具体化。公共基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要克服缺乏行业、企业背景以及实践经验的不足,结合任教班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分析专业需求和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所教授课程,构建项目,然后分解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通过加入案例讲解对基础知识分析的教学方法,即在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中使用“引导式”案例教学。该方法要求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预设好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陷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以学生参与为主,适时引出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分析案例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解决的方法。这不仅能够让教师利用案例分析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将基础知识融入案例分析的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知识。“引导式”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差不大,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不同的是在案例分析中,学生扮演的是观察者的角色,学生通过观察对案例进行分析,将分析结论反馈给教师,学生的反馈成为教师进行下一个案例教学的提示;教师扮演的是舵手的角色,将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分步骤告知学生,适时地进行提示。因此,“引导式”案例教学法能够让教师有效掌控课堂教学,更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操作当中去。

3.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设计任务链,将课外实践的内容穿插在任务中,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课外实践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在课外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个性发展特征,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并在其中融入行业企业的实用要求,专业发展需要及学生个性化发展必需的、有用的题材,挖掘、整理教学内容并重组成为一个个学习任务,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链,优化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任务链中主动获取主要信息,一步步接近目标,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增强实践能力,在器重、包容和激励的氛围中实现学习目标,在合作探讨交流中提升素质。课外实践另外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辅导学生社团。教师通过辅导学生社团,展开具有趣味性、计划性、常规性的职业素质培养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并非只是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场所中应用。

4.教材重构。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为宗旨,对公共基础课程的教材进行整合优化。公共基础教学的教材重构须以教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根本,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取舍,跳出教材过多单独阐述理论的怪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结合,追求课程的生成性而避免课程的僵化。另外,课程教学不能只拘泥于教材,应尽可能为课程增加各式各样有用的、开阔学生视野的教学资源。

5.评价体系。公共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评价(考试)是学习成效的重要反馈机制,可选择的方式包括主题演讲、模拟场景或构想推介、主题活动、调查报告、资料综述等;也可借鉴清华大学的考试方法,允许学生自带一张复习题纸来考试;或采用实践表演类考核,如大学语文的“话剧表演”、英语的“商务接待表演”、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模拟招聘”等。语言类的课程不应统一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可以调整为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结果也不应只用一个分数来反映,而是以分数、级别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另外,应该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平时考核状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还应增加学生技能操作、合作探究、独立完成任务等方面的考核。

作者:戴炯 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

[参考文献]

[1]刘建文.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路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7).

[2]杨利香.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9).

[3]叶红.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陈家颐.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5]石磊.试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

第二篇:高职课程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初探

[摘要]

通过对高职路管专业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现终身学习以及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为目标,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同步进行,让学生“懂工作”“能成长”“有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职业生涯和谐持续发展,满足就业和创业的深层次需要。

[关键词]

高职;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学生呈现出“不高不职”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识不够高,难以胜任企业的关键岗位;职业品格缺乏,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职业综合能力不够,阻碍个人升迁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作为高职教育目标载体的课程进行仔细审视和深刻反思。以我校路管专业为例,课程体系仍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1)课程结构存在失衡。专业课程多是单项技能训练,缺乏对真实工作环境中复合型岗位技能的训练,学生“懂一点技术但不懂工作”。(2)课程内容存在失衡。专业课程只注重强调技术技能,忽略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有一定能力但缺少精神”。通过构建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互渗的课程体系,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满足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互渗的专业课程体系

引入“一种机制”(学分制课程管理机制)、“两类空间”(校内和企业),确定课程的“三大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人格目标),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四大模块”(人文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岗位实践),涉及“五个情境”(岗位、部门、企业、行业和产业),从而发生“四大转变”(一是课程结构向专业核心课程与人文基础性课程并重转变,二是专业课程体系向复合型课程转变,三是向综合化目标转变,四是向校内校外相结合并侧重学生实践体验的多空间教学转变)。

二、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一体化的评价模式。在教学实训环节的考核标准,施行基本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双重考核,注重学生规范操作、安全文明生产、职业素质等过程考核内容,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主动思考问题、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应予以加分,鼓励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使得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加全面和客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考评,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表现及其发展水平,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达标程度,知识水平和技能状况,促进学生职业思想品质和职业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将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训练相互渗透、融合,重构课程体系,优化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评价体系,将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融合于一体,注重岗位核心技能的训练,又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理念,能培养兼具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郭芳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2]刘明星.基于学生职业素质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

[3]周大农.高职课程改革基本观念问题的理论探讨:基于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3(3).

[4]李国艳,吴宝.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6).

[5]曲士英.基于多元主体评价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第三篇:高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质融合

[摘要]

高职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在职业素质上具有突出的表现。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讨在高职学生思政课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融合职业素质策略,旨在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职业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教育具有浓重的应用气息,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工作素养。因此,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融合与专业特色相关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素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

由于高职学校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些高职学校领导的观念中,高职学校的教学核心是专业课,开设职业规划课程是因为国家有规定才不得不开,所以在一些高职学校,职业教学课程可以说并没有实际建立起来。在一些转制的学校中,不少学校采取削减职业教学课时,变相取消职业教学课的做法。同时一些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也缺少敬业精神,对自我职业素质缺少足够深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可以在工作以后再培养。这在高职学生的择业观上能够清晰地表现出来,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极为关注,要求在大城市、薪资丰厚的单位工作,而不顾激烈竞争的就业现实。即便在学习生涯的工作中,很多年轻人敬业精神也不够,奉献意识完全弱化,特别强调工作的报酬,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导致很多工作影响大局。很多学生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功利主义倾向过于明显。这就是职业课教育失败的例证。一些高职学校开设了职业教学课,但教学中还没有体现出高职职业的应有特色,许多章节只是一些名称,实际内容空洞,都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建设。其严重后果会危及整个社会,不负责任的任意妄为,生产的产品必定会降低质量,甚至会危害生命。

(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守旧

职业教育的内容不局限于以教材为核心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塑造培养,贯彻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守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知识陈旧。目前,很多特殊学校仍然采用十几年前的教材,存在严重滞后性。同时,一些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今后踏入社会的情况,导致他们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欠缺。可见,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今后发展需求存在矛盾,难以满足今后的发展需要。同时,教育学校过度重视灌输书本知识,难以达到切实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反感,进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偏理论不利于开展实践。在本次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校都过度强调职业知识,不利于展开实践。

(三)重技能、轻素养

高职学校教学观念较为滞后,过度侧重技能教学,忽视职业素养培养,尚未到行为规范上,只是停留在口头教育上。很多高职学校的领导往往只重视教学一些行业技能,过度追求该校的就业率,进而难以意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观念上存在严重偏差,认为职业素养培养是无实际意义的,可有可无,甚至不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这种放松要求的行为在客观上不利于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本身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更不要提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了。高职学校对自身的定位还不够明确,学校结构布局也不很合理,导致一些高职学校难以发展。

二、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培育的融合策略

(一)加强职业素质培育意识

1.提高职业教师素质修养。很多学生受老师影响巨大,不是课程的影响,而是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师这一重要的载体,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播者、引导者。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师队伍中,既要有专门的职业老师,又要有专业老师、思想政治辅导老师、行政工作人员等,并开展适当的宣传讲座,让企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对高职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开展技能宣讲,另外,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实操培训,让高职学生走进企业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充分接触、了解生产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觉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性格、观念、思想等各方面一个让学生信服的老师的影响效果十分巨大,这完全不是课堂学科教育所能达到的。而老师对学生的规劝,又不如老师对其他与学生没有利害冲突的第三者的评价议论,在效果上来的深。

2.更新理念。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目的,彻底改革传统教学观念和手段,探寻多样化的职业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关心学生素质发展。在职业教育中要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因材施教,提高职业课教学效果。通过设计职业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发展,根据不同个性让学生发挥不同特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职业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素质发展为重点,实现职业教学的价值。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维护学生间的友好关系。

(二)构建校园文化融入职业素养培育

由于受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职业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难以实现理想的职业目标。因此,学校可通过一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进行职业教学,把职业渗透到其中,有利于实现提高校园生活中的职业教育,进而提高职业的有效性。

(三)优化职业素质培育的课程体系

不同的高等职业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和条件研究适合自己的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中国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往往搞“一刀切”时会影响个别地方学校的教学秩序,不搞“一刀切”,很多学校就会以形式主义拖延时间来应付国家政策。针对国内的中等职业教育条件,适当加大评论赏析类课程可以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方法,通过对其他事件的讨论来交流思想,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思想,可谓一举两得。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职业素养培育方式

1.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践表明,校企合作模式能够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学习条件和学习途径,在职业实践教学中,企业可通过自身文化的感染和熏陶,让高职学生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实训锻炼,加强意志和道德品质、纪律观念,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流程,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职业工作变得更加具体,渠道更加广阔,高职院校要将企业充分融入职业教学,并加强实训,深入挖掘职业教学资源,让高职学生充分了解职业的重要性,从而得到综合素养的提高。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和企业要联手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使课程能够更贴近育人目标和育人要求。高职院校要将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中,为学校工作增添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和企业共同进行职业课程的开发,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宗旨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重视质量、重视服务等,在职业教育启发中知道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校企共同开发的职业课程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让高职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企业制度及作风,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尽早转变角色,适应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校企双方在共同开发职业课程的同时,要将各自的优势充分融入其中,并最大限度地将企业规范、企业标准管理等纳入学校的实训课程内,在实训中营造企业运营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实践环境中感受到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和企业优秀文化,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中,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组织领导的支撑。所以,高职职业工作应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校企合作的职业工作指导。工作指导委员会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积极统筹,充分利用政府组织的优势、公共管理优势,将高职学校教学与企业文化两项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确定职业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以便职业教学工作指导能够顺利开展。另外,企业和高职院校要协同建立校企政党,完善职业管理体制,发挥校企政党领导的统筹、决策作用,保障校企合作职业工作能够得到贯彻实施。

2.建立完整的评价系统。要想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学校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借助这个评价系统,可按期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技能进行考核与观察,不仅可以充分地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可以检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校方应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并展开一个评价活动,检验学生在企业实践中是否具备专业水平、专业素养。由于企业与学校各自的目的存在差异,因此在学校中主要以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此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学校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机会,一方面在课堂上将教学与实践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本文剖析高职存在职业素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守旧、重技能轻素养等问题,认为可从加强职业素养培育意识、构建校园文化融入职业素养培育、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职业素养培育方式等措施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点在于提出构建校企合作的新型职业素质培育方式。研究表明,在校企合作视角下,职业工作的开展要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感受企业发展动向和人才需求标准,自发、主动地进行职业学习,并不断规范自己、提升自己。

作者:李琳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淑敏,刘续涛,刘爱霞.校园文化视阈下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4(24):99-101.

[2]宋凌云.高职学生职业态度培育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2):91-92,112.

[3]赵小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企业导报,2015(10):110-111.

[4]闫永官,党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生教育全过程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34-37.

第四篇: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

摘要

从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分析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现状,探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计算机专业;养成教育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激荡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在不断地进行调整,我国经济在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在进行变革,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高职院校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现状

随着世界产业分工立体化进程的显著加快,我国处于新常态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措施继续进行改革。高素质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对于完成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职业素质教育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如职业礼仪、职业规划、职业道德等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对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但事实上部分高职院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将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简单的技能培训,认为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忽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阶段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高职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教育是针对某一专业进行的系统教育,其特点是围绕某一专业所需的相关知识、品格及能力等,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及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职业岗位素养。然而,由于受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停留在认识和口号层面,没有落实到教学的实处。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职业素养的欠缺,造成人才培养规格降低的局面,培养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工作管理系统。

1.2对职业素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够

职业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实践和理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实际教育管理中,一些职业院校根本不能正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及其重要性,部分高校将职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技能培养与训练,只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技能,对职业礼仪、职业规划等内容直接忽略,导致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缺位。

2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2.1强化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建设

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拥有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求学的核心目的。娴熟的技术操作手法是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最为欣赏的能力。3年的高职教育虽然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专业技能,但无法使毫无经验的学生成为具有专注、坚守、创新等优良品质并且不断自我突破的高技能人才。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高职院校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与职业分析,深入调查行业对人才素质需求状况,根据时展的客观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具有行业背景和职业特点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并将职业素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2.2创新职业素质教育实践项目

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要想取得效果,就必须注重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实现学以致用。为此,在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中要注重实践,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和职业能力,通过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应用学到的职业素养相关知识,迅速完成客户的开发与培养,制订详细的设计方案供客户选择,在和客户沟通及方案实施中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并在真实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工作协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应用能力等能力。重视在实践中熟悉专业理论技术的知识要点,要充分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及订阅各种专业性杂志等,鼓励学生不断用心学习、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职业素养。

2.3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职业素质教育师资水平

完善借力借智发展机制,加强教师定向培养、培训等合作;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职称资格和技能等级等培训考试,建立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高等职业学校任教机制,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赴企业实践机制,并与职务(称)晋升以及各级各类评优评奖挂钩。

2.4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营造符合行业发展规律、适宜学生成长的校园氛围,对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导入行业元素,加强对行业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对学生开展专业、专注、精准、创新和个性化培养,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

3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以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专业为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上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面对计算机人才奇缺的现状,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是学院的核心主打专业,以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深入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IT行业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职业综合素质的需求状况,调查发现,目前社会上急需的计算机人才大致有四类:软件人才、应用型计算机操作人才、计算机维护人才和图形图像处理人才。针对社会的需求,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建立“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推广“理实一体”“做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考虑学生个性特长、职业倾向、知识结构等影响因素,在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基础上,突出发展个人的一技之长,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专业技巧。计算机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为此,高职院校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项目,实训课时达到总课时的45.7%,将实习情况与学业成绩挂钩,提高实践在学分中的比例。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养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地方发展需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快探索将行业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徐? 刘青 石莹 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光林.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74-75.

[2]周建松.高职院校立体化、多方位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52-160.

[3]叶朝.高职“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2(12):9-11.

第五篇:校企合作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实践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成为时代的需求,而在人才培养中,对于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从职业素质的含义入手,对校企合作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校企合作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素质

所谓的职业素质,概括来说就是劳动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了解以及对该职业的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的体现,这些主要表现在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以及职业个性等不同的方面。而影响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多种多样,比如受教育程度、社会环境、实践操作经验、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等等。本文就在校企合作下如何培养高职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展开了研究。

1职业素质的含义

职业素质具体来讲,是指从业人员在一定的心理和生理条件下,通过职业实践、教育培训、自我磨炼等多种途径而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来讲,职业素质包含有三个方面,即职业道德水平、职业精神文明以及职业知能。其中职业知能在这三个方面占有主要的地位,它是指从业者对于所从事工作的技术能力以及知识掌握能力;而职业道德水平是指每一个从业者所应该遵守的规范水平,这是从业者从事工作的基础,其中包括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服务热情等方面;职业精神文明是指从业者对于从事工作的一种信仰,包括职业的责任、职业信誉、对待工作的态度,等等。职业素质是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从业者未来的成长高度。因此,教育部对于高职教育,一直强调重视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2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培养高职生职业素质时,需要对高职院校教育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是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强能力的技术性人才。这里的“高素质”一方面说明了高职生应该具备很高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就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方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即“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企业合作培养。通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使学生能了解将来所从事的工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提升自身职业素质,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1校企合作有利于增进高职学生的职业知能

高职学生要想获得良好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有两条,即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校内学习可以减少学校的经费开支,而且教学也较为方便,但由于条件受限,比如教学的时间、学校的师资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对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极大阻碍作用。而通过企业的实践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在真实的生产经营企业中,高职生可以接触到企业中资深的员工,可以实实在在操作生产机械,可以明明白白了解企业管理流程,可以生产货真价实的产品,可以有效地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可以克服校内学习中那种体验肤浅、缺乏真实感的情感,可以锻炼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可以不自觉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一方面可以增进高职生的职业知能,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后备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2.2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水平是道德情操、道德准则以及道德品质的综合,它是从业者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在对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时,一方面需要校内的教育教化,使高职生初步具备道德“观念”,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通过校外实训,对校内的教育进行佐证,使高职生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最终表现在职业道德行为上,使其形成自身的个性。在校外实训中,学生可以将思想与实践相联系,主观与客观相比较,如此可以内化职业道德,增加生活阅历、培养道德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自身个性。所以,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2.3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精神

精神,是记忆于人体中或记录于人造物中的过去事物。因此,职业精神的培养与从业者长期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表现自己、发现自己、挖掘自己,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一种职业精神。精神是一种能量,所以职业精神可以激励每一位处于职业生活中的从业人员。所以,要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精神,就必须将高职生放入职业生活中,就必须亲自融入到企业的职业实践中。每一个企业,从小做大,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熏陶,使企业具有独特的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表现在企业板报、生产标语、物件摆放上,表现在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对客户问题耐心解答,热情服务上。高职生处于企业之中,时时刻刻接受着企业精神的熏陶,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企业精神影响,最终有利于自己职业精神的形成。这些是学校无法企及的,学生在校内也是无法学习到的。因此,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高职生职业精神。

3校企合作培养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实践

3.1合作开发课程,凸显素质培养功能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时,为了凸显其素质培养功能,就应该时刻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将项目开发作为目标,技能实践作为主线路,依靠校内外实训基地,让高职生实现真实的操作,使他们在边做边学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如此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2合作教育管理,注重职业素质养成

为了培养高职生养成职业素质,首先,可以将其置于企业之中,使他们每天都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他们更为直观的感受企业氛围,了解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精神、职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发展自我、突破自我,使他们面对未来的工作能够做到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其次,有些专业,比如机电、电气等,要求高职生具有吃苦耐劳、敬业守法、创新创造精神。因此,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结合实际岗位要求,对入党、入团积极分子进行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等意识精神,如此可以激发学生思想上的上进心,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最后,实现校企合办学生活动,拓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高职生初入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工作锻炼机会,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因此,不同的高职院校针对于这一点应该注重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校企合办学生活动,邀请相关资深人员或者专家前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校企联合创办学生创业园区,定期组织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都扩展学生的知识层,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职工职业素质要求。

作者:马妮 张军 单位: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孙连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新途径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2010.

[2]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课题组.校企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2010.

[3]曹志平,王雅珍.浅析职业教育属性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2010.

[4]解鹏,邬雨刚.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C]//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二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0.

第六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职业素质培养

摘要:

职业素养是进入工作状态后的一项必备素养,高职院校的教学核心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学生毕业之后即面临着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对于职业素质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需要教学中不断地挖掘。

关键词:

职业素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素质培养一直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已经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与其它科目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理论、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优势,成为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选择。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研究,深入挖掘其对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能够推进高职院校课程的完善,为学生日后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小职业素质培养中的优势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实现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独特之处。在内容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主要课程,具有强烈的相关性,职业素养本身就属于思想道德修养的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内容的相关性成为两者相连的必然因素。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理论性等优势,并且切实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毕业之后即面临着就业,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在专业实践以外能够及时在理论上为学生传递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相关性。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具有自身独特的系统性,充分发挥这种系统性,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是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体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程与高职教育实践相适应的必然[1]。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合的策略的思考

1、职业素质包含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职业素质包含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能力等几个方面,而获取这些能力的方法除了参与社会实践外,还有学校教育的培养完善,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内容偏向于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实践内容多于理论,因此,实践之外的职业素质教育则交由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在高校职业素质培养中,是以职业理想教育为重点的,加之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是教学发展的关键。

2、如何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整合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整合在最新版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中,为了配合高职院校的需求,每个单元都有与职业素养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第一单元“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就可以借此带领学生谈自己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规划;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等方面,对于教学内容而言,要引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爱国主义、与国家理想相统一等,这些内容练习,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合的基础,也只有将每个单元与职业素质相关的内容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独立的教学内容体系,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2]。

2)以职业理想为出发点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经形成了对世界的独特的认识,也有了自己心中的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尽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也要以引导为主,而非灌输,这也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听取学生的观点。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职业理想,说出自己想做的、要做的,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做进一步的引导。不可否认的,有些学生的职业理想存在着狭隘性,对职业规划认知也比较模糊,这时恰好成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推进职业素质培养的发展。

3)通过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高职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内容本就占据重要地位,同样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也可以以丰富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动的内容与职业相关,包括职业规划大赛、职业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内容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切实认知教学内容。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推荐学校统一播放一些电影,通过电影展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青春激荡的岁月》等一些优秀的影片,尽管与学生所处时代有距离,但仍然能够使学生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些都可以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在日后的职业选择中增加启示[3]。

4)通过理论性培养思想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性,而这也正是需要被抓住与利用的。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理论性相对缺乏,教学目标较为功利,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认知也会相对功利,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恰好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树立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能够完善教育发展。

三、结论

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且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新的整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自身的优势,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推进职业素养培养的动力,这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院校融合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只要充分利用,能够为高职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李蕾 甘娜 单位: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一玲.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作用的现状调研与分析[J].黑河学刊,2013,10(4):124—125.

计算机维护论文范文8

[摘要]

财务预算工作开展的是否到位有效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医院恰恰也是如此。财务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财务预算同实际相结合应用的结果,不仅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也增强了医院整体竞争能力。

[关键词]

财务预算;财务管理;宏观调控

财务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始终贯穿于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而财务管理又在医院的管理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资金的调配、控制、运用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财务预算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能否正常开展。

1医院财务预算的内容

关于医院财务预算的内容,国家已经制出了相关的规范对其进行规定,主要包括收入和支出两大类。医院财务收入主要包括医疗和药品等的收入;财务支出包括各类医护工作人员的工资、医院的日常维护费用及医疗成本费用等。但无论是财务收入还是财务支出,预算就是根据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医院一定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进行衡量,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各项资源进行调配和控制,使医院运营更高效。

2医院财务预算的特殊性及功能

2.1医院财务预算的特殊性

医院财务预算的特殊性是由医院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医改之后医院虽然改革为自负盈亏的服务性企业,但同时兼具公益性质。因此,医院的财务预算虽与企业的财务预算有相似性,但是差别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预算的目标不同,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追求利益,但是医院的财务预算并不是单纯地寻求医院利益的最大化,还需要考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因为医院具备公益性质,所以在经营过程中还要多听取和考虑广大群众的意见,在追求一定利益的同时还要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二是财务预算的内容不同,企业的财务预算旨在寻找控制成本的项目,并尽可能地减少财入支出,但是医院却是不同的,国家对医院财务预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进行督促和约束;三是财务预算的重点不同,企业进行财务预算主要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即注重结果多一点,而医院因为具有公益性质,所以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其侧重于成本的管理。

2.2医院财务预算的功能

医院财务预算的功能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计划控制功能,医院通过财务预算能清晰、全面、系统地反映出医院的经营状况,并且可以有效地对医院各项财务支出进行调解。当财务预算通过后,在执行时可以对医院的科室及人员进行规范化约束及精细化管理。二是综合协调功能,财务预算并不是针对某一个科室或某一部分人员进行的工作,而是将全院的各项工作纳入了预算,通过数据比对分析,对内可以积极协调科室与科室之间的配合,不断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对外可以对市场进行总体的判断分析,及时规避市场的周期性风险。三是宏观调控功能,医院之所以与企业有差别还因为其预算是纳入国家经济预算的。因此,医院的财务预算不仅是对医院自身的状况进行分析,且形成的数据会融合到国家经济预算中,通过数据分析对卫生事业下一步发展提供宏观思路,才能确保医院的各项发展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3财务预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3.1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改进,财务制度不断完善

目前,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化改革在进一步加深,医院虽然是公益性质的单位,但归根究底其本质是企业。作为公益性质的医院虽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但是绝不能亏损、负债运营,因此在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时就必须改革医院的各项制度,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而财务预算正是医院财务管理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依据,财务预算可以精准地反映出医院财务管理中所存在问题,所以医院的相关领导就会重视财务预算工作,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能力的建设。只有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发展,才有可能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才会有可能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3.2为医院规避市场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

财务预算不是简单反映出医院是否盈利或亏损,更为主要的是通过财务预算可以有效地对市场预期做出相应的判断。当前医疗机构不断增多,经济市场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因此作为企业性质的医院需要具备相应的投资管理知识。由于现有大部分医院的前身属于国家管理的事业单位,所以医院不仅不进行财务预算,而且管理层对医院的运营管理也比较粗放。但随着医院改革以后,医院的管理层开始意识到财务预算的重要性。财务预算通过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后,将医院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预估,对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进行初步估计,为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医院的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对于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医院而言,财务预算在很大程度上为医院规避市场风险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也为医院的下一步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4.1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离不开领导层的得重视和参与。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医院各科室部门及医疗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否则很难取得实效。一方面要通过培训、教育和宣传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向医院的职工进行传达,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履行职责,努力达成预算管理的各项指标;另一方面,全面财务预算管理离不开基础数据,对于医院而言就是每天的门诊量、用药情况及入院情况等,如此大量的信息需要每位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最后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不论是领导决策层,还是具体实施业务工作的医护人员都要对全面预算管理有深刻的认识。

4.2加深医疗服务理念

医院的财务预算不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而是通过预算分析为民众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务。面对新常态经济形势,每位医护人员对经济市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心中要树立起市场概念,积极迎对问题,尽可能以创新的模式去解决问题。医院每年在制定财务预算前,相关的医疗部门、医院内各科室会将上年度的疾病进行统计分析,而财务预算不能闭门造车地进行资源的分配,必须结合相关的资料对医院的下一步运营进行决策预算。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从思想根源上就要提高服务意识。

4.3切实提高医院全面预算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前信息化管理已不再是新鲜名词,对于医院而言,财务预算管理也要尽快完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对财务预算管理方式进行探索,并对管理软件进行合理化探讨,以此实现资金的动态化管理,并且方便核算。此外,还要将日常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突现出来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4.4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财务预算是医院资金支配的主要依据,但是提高医院的高效运转还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医院应成立由财务牵头,由审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医院各科室的预算目标进行定期的检查,将完成情况及进度进行定期的分析总结,如果距离预期目标差距较大时要认真研究制定措施,及时提出解决办法。

5结语

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是否到位有效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医院恰恰也是如此。医院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财务预算同实际相结合应用的结果,从基础数据层面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也增强了医院整体竞争能力。

作者:李春阳 单位:平南县人民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浅谈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1(8).

[2]玄香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

[3]罗国荣.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努力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J].审计与理财,2008(7).

[4]赵卫群,俞方,建立高效良性的预算管理体系以促进医院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5).

[5]吴昊,穆云庆,赵存现,等.数字化医院条件下的卫生经济管理初探[J].重庆医学,2006(2).

第二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关系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其财务管理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但纵观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整体来看,其管理运作中在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医疗体系发展。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改进对策,以求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发展现状;改进对策

医院财务管理主要肩负着资金筹集、分配、使用、活动计划、协调、组织及考核等任务,是医院管理运行的核心所在。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稳定发展,同时,也直接反应出医院总体收支情况。而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与其他医院财务管理对比,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其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

一、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公立医院属于社会公益服务性机构,其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在许多方面享有国家补助。而我国政府为推动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在公立医院建设中,投入大量的金钱,这些拨款其主要用途在于更新维护设备,但由于医院领导者未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医院财务管理混乱的局面,政府拨款也并未用到设备更新维护上,医院发展停滞不前。

(二)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财务会计管理核算方法及原则均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仍一味的沿用以往传统的核算方法和原则,财务信息管理缺乏真实性。加之,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许多人钻法律空子,挪用公共资产,而在人事任免方面,卫生行政部门独揽大权,没有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和成本核算原则,造成人力资源分配不均,加大了医院的人力成本开支。

(三)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在大多数公立医院中,其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其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普遍偏低,在工作过程中,忽略了财务报表分析和经营活动分析的重要性,而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报账、记账、算账等琐事上,对医院整体运行情况一无所知,而医院管理者在决策时,没有准确、及时的财务参考依据,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影响医院健康发展。

二、提高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可行性措施

(一)加强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在进行财务管理前,财务管理人员应先对医院收支情况进行估算,充分考虑医院运行中资金收支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维持医院整体收支平衡。而在预算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尽量采取零基预算方式进行年度预算编写,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建立起预算执行内部通报制度,完善资金审批手续,分级对其进行控制,如关于医院大型医疗器材配置及基础建设方面,应由医院领导集体开会做出决策后,再由财务部门审批拨款,而小型器械购买则可由各部门领导决定审批,再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的财务核算。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进一步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各医院必须不断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成本会计制度、成本考核指标体系等,使财务管理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章可遵、有法可依。另外,医院内部还应加班其相关的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让每一个义务人员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积极配合财务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效益,降低医院经营成本,提高医院整体经济收入。

(三)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是医院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关系着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和质量,因此,各医院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养,定期举办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活动,鼓励各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并将其所学理论知识切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升医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而要想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稳定、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其财务管理。因此,我国公立医院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医院各医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并选用综合素质强、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充分引进当前先进科学管理技术,与时俱进,不断对财务管理办法进行更新,从而使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朝着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发展。

作者:洪洁 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咸宁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颜慧卿.浅析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2010,(24):296.

[2]杜立红.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07(3):79.

[3]张萍.浅析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4):164-165.

[4]朱与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94-194.

第三篇:会计电算化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研究

[摘要]

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的结果,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和准确迅速地传递会计信息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成为了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会计电算化技术在医院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医院借助于该项技术让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摆脱了拖沓繁琐的复杂手续,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模式。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医院的各项管理决策对财务信息的依赖也更加突出,所以借助会计电算化的先进性和快捷性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大势所趋,笔者将就此做以简要探讨。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医院;财务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中运用的重要成果,它既是科学信息技术在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体现出了会计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需要。医院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复杂的工程,由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医疗器械管理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医院的办公经费和职员薪酬等诸多的管理系统组成,各系统只有分工明确并合作密切,才能使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稳定有序地运行,而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则为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及时沟通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1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以上简单介绍了会计电算化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下面主要从医院财务会计的工作模式、内部制约制度以及管理会计等3个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1.1改善医院财务会计工作模式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中,医院财务人员大多都是人工作业,不但工作量特别大,而且每天都要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算账、报表编制以及记账等工作,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作中出错的概率还比较高。自从引进会计电算化技术以后,很多复杂、繁重的工作都可以被计算机替代,医院会计人员仅需把会计凭证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就可以让计算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自动地完成各项工作,自动生成常用的会计凭证,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用,在需要查询凭证时,计算机系统也能根据财务人员的需要提供多种对应的查询条件,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会计人员在记账与结账等方面的工作也更加简便,节约了人手,降低了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

1.2转变医院财务的内部制约制度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手工操作的,致使内部制约机制较为单一,容易流于形式,而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转变与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支持下,各项财务数据的计算速度被迅速提高,各个明细科目都有着唯一的代码与之对应,因此,只要能准确地录入凭证,就可以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明确医院财务人员的责任与权力,督促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一旦出现违规行为,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发出提示或者警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医院财务工作的安全性与规范性,更好地保障了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3促使管理会计发挥更大作用

由于医院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财务会计人员的负担比较重,整天埋头工作,有时候还需要加班加点。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也只能在诸如转账、现金管理、资金周转等方面将会计核算的工作任务完成,不能较好地体现出管理会计的职能。但若是借助于会计电算化技术,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就会得到很大减轻,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中去。如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制表和制图等功能,财务人员可以进行更加清晰与直观的数据分析,为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协调一致,统筹发展。

2借助会计电算化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利用会计电算化技术高效快捷的特点,借以从整体上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笔者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探讨。

2.1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水平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医院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大多都是由过去的出纳、会计等经过短期性培训上岗的,仅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简单处理,对于如何通过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则稍显无力。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尽管不少会计人员都接受过计算机培训,但一般也只是知晓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并不懂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利用与维护。因此,医院要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一方面要注重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与会计信息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医院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的结构以及数据处理流程等,通过专题会议、会计电算化主题拓展训练活动、推荐优秀会计人员外出深造等多种方式,让他们更快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会计电算化的培训进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意人才的全面培养,既要培养一些高级技术人员,也要培养一些一般性的计算机操作员,同时还有培养一些计算机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后勤人员;二是要注意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既要求专业的会计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也要求部分计算机人员了解财务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与相关设计人员沟通针对性的制订培训计划。

2.2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而且为医院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典范。一是要在遵守诸如《会计法》《分行业会计制度》《会计电算化规范》等制度的前提下,进一步针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更加详细的工作准则,如《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准则》《会计人员工作标准》等,尽可能促使每一项会计电算化工作都能在一个有序、科学、规范的轨道上运转。二是要注重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通过人员操作权限规定、设立防火墙、物理隔离等方式,为电算化系统提供更加良好的运行环境,在防止非指定人员进入会计系统进行不良行为的同时,也使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价值。三是要重视上机操作管理,制定上机操作管理制度,要求医院的会计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录入记账凭证、原始凭证、输出种类信息等,并做好系统内部的数据备份工作。当天的会计业务要当天记账,期末要打印输出会计报表并保存,从而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行符合医院财务管理的要求。四是要根据电算化的特点,及时调整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会计工作的重点和会计核算方法等,以便获得事半功倍的财务管理效果。

2.3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首先,要强化医院会计电算化程序的操作控制,为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减少直至杜绝事故与差错的发生,医院领导者应当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上机规程与操作守则。上机规程主要是针对电脑机房内的工作所做出的一般性规定,而操作守则是各项会计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要求与步骤,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各种操作命令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理等。其次,要合理进行岗位分工与设置,根据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遵循内部牵制与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构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稽核的合理机制以保障各项会计信息的可靠、真实,以便减少医院财会工作中发生舞弊与错误的可能性。第三,要注重加强系统安全控制,通过设立设置操作权限、操作人员身份密码控制、数据处理与存储相隔离、建立健全病毒防范管理制度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奠定扎实基础。第四,要选择成熟、科学的财务软件。财务软件的购买要通过有资质的机构或者财务软件管理部门认定过的公司,而且要检测财务系统的数据是否安全、运行是否稳定、兼容性是否满足需要等,以保证会计电算化能真正起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作用。

作者:冯东 单位: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姚国芳.利用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

[2]李敏.加强会计电算化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1).

[3]李贞.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第四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公立医院为了适应时展的趋势,也在进行着各项体制的改革。尤其是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是现如今我国公立医院进行改革的重点。财务管理在医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其对于医院的发展前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近些年来,国家也在提倡并且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的资金运作方式、收入结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虽然从整体上来看,都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着,但是这其中依旧有一些问题的存在。本论文重点研究在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新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国内的公立医院中,多数都是侧重于技术而轻管理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与改善。

(一)对医院支出成本的核算缺乏科学性

在国内许多的公立医院中,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都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虽然是公立性质的医院,但也非常重视医院的效益与名声,所以医院会把大部分的精力与资源放在技术方面,对技术的重视远远大于对管理方面的重视。许多公立医院甚至都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而且也并没有将成本核算意识普及给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了许多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认为医院支出成本的核算以及把控都与自己不相关,他们认为医院支出成本的核算与把控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所以,对医院支出成本的核算与把控缺乏科学性,对于药材的选择、器械的使用等各方面也就缺乏节约的意识,导致最后医院支出成本会过高。

(二)缺乏高质量的财务预算分析,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多家的公立医院都存在着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在医院内部缺乏高质量的财务预算分析。财务预算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医院根据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管理体系,将预计的支出和收入作出合理的规划是保证医院顺利运营的前提。预算并不只是医院财务部门的任务,医院首先应该建立起合理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并规定全院的所有部门的人员参与到预算工作中来。每个部门的人员对本部门的预算工作负直接的责任。但是我国多数的公立医院中,都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而且对于预算工作只交给了财务部门这一个部门进行管理。由于财务部门对于医院每个部门科室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了解,所以对其进行的预算也并不准确,甚至很多都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做出高质量的财务预算分析。

(三)收费混乱,医院的收费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

在我国现在的许多公立医院中都存在着收费混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乱收费、乱划价等等。许多的医院的收费管理制度还并不健全,许多公立医院的部门为了盈利,会容易出现自立名目,乱收费乱要价的情况发生。加之许多公立医院内又没有设立专门的物价管理部门,也没有配备专门的物价管理人员,因此,多收费乱收费等现象还没有完全得到遏制。国内公立医院的收费管理制度急需完善,收费秩序急需整治。

二、改善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在上述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中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即:支出成本的核算、预算管理机制、收费管理制度三方面。下面我们也将从这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一)对医院的支出成本核算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对医院的支出成本核算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对于增加医院的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应该建立起一个科学完善的支出成本管理体系,对医院的每个部门的支出成本核算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这样以来,全院的每个部门都能明确各自的任务,对于支出成本核算的每个问题都能找到明确的相关负责人。使每个科室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规定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财务部门的工作量,也可以增强各科室人员的成本意识,保证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顺利实施。所以说,对医院的支出成本核算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做好完善的财务预算分析

财务预算分析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医院的每个部门一起配合完成的一项工作。各科室在做财务预算分析之前,首先要建立起健全的预算管理机制,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一定要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和数据,以保证预算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客观性。数据和资料可以由每个部门分别提供,然后统一由财务部进行考证与处理。财务预算分析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了医院的经济利益。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做财务预算分析时,一定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不仅要顾及到眼前利益,还应考虑到医院的长远利益。

(三)加强对物价的管理,解决收费混乱的问题

因为医院属于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但是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定价,在定价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大众的支付能力,所以在很多部分的定价上都采用的最低定价。但是由于许多的医院的收费管理制度还并不健全,还存在着医院自立名目乱收费的现象。要想规范对物价的管理,首先要有健全的物价管理体系做保障,设立专门的物价管理部门,并且配备专门的物价管理人员,加强对医药等物价的监督管理。

作者:金旭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梁灵.医院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J].会计师2012

[2]许俊芳.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的精细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

[3]王家宁.浅谈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市场2014

第五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在国家新的医疗改革中,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改革是新医改任务的重中之重。医院财务管理通常包括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全成本控制等主要内容,这是全面提升医院管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关键。本文从新医改视角出发,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预警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对公立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当前的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未来发展的预测,而且预算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与当前医院就诊患者人数变化趋势、医疗市场行情、医院整体建设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估,这使得医院各部门对预算管理缺乏重视。尤其在财务管理人员方面,科学有效且持续性的相关培训有限,使预算管理的效用没有完全发挥。公立医院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用上缺乏有效性,过于重视财务收支预算而导致全面预算偏离实际,给医院决策者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多数公立医院在财务预算认识上不足,导致重视程度有限,未构建起预算对支出控制以及监督的预算管理机制。

(二)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的本质目的是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质量,其包括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三个方面。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医疗成本一般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固定成本、药品成本以及其他成本,成本费用的控制则主要集中与后三者。在对医疗成本的实际分析来看,挂号费、诊疗费所占比例较低,药品费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长期以来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要收入,但是在国家明令禁止之后,药品成本增加,收入降低,这使得医院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成本控制管理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医改打破了“以药养医”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立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的难度,需要医院财务人员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对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进行重新定位和编制。

(三)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财务风险管理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是公立医院管理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国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急需解决:一是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导致公立医院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决策者及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对医院内部风险进行管理,而且还需要时刻把握市场环境变化趋势,并及时做出调整;二是公立医院管理团队的风险意识不足,导致财务部门难以提供有效的信息报告;三是公立医院存在不少财务决策风险,比如经验决策、领导决策等;四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改进建议

(一)加强医院预算管理

加强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需要从基础上着手,必须完善医院行政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医院运营机制方面需要优化和完善。从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方面进行提升,建立高水平管理团队,使其带来管理模式的创新。此外,在决策制度方面需要进行适当的改革,重点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制度,使医院预算编制更加清晰,依据更加明确。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从医疗收入预算、医疗业务支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三个方面进行,突出药品收入与医疗收入的改革,合理科学的编制预算报表,严格审核预算和执行预算,以及严格预算分析与绩效考核。

(二)改进医院财务成本费用管理

改进医院财务成本管理应从成本费用控制和固定资产管理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完善公立医院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制度,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支出项目。成本费用管理应与财务预算相统一,逐一细化到各个科室,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其次,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行为进行规范,严格监督医院医生的医疗行为,在新医改的基础上对服务质量和补偿机制进行完善,打破“以药补医”的传统医疗模式;再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既要追求医院经营效益,同时又应严格把控医院公益性本质;最后,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在确保医院高效、高质量运行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与监督

首先公立医院需要基于国家相关规定和新医改精神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其能够与医院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其次医院需要加强落实财务管控制度的责任制,对医院中各独立部门制定清晰明确的财务责任制度,做到权责分明、分工明确;再次,公立医院的财务管控工作应该注意全面性,覆盖整个医院系统,还需要注重财务管控的主次分明,做到将财务监控的重点放在财务筹资、投资和使用上;第四,在公立医院原有财务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深化财务预算的监督管理;第五,加强医院各科室的财务运营管理监督,强化财务科与药房、设备科、医疗科室的沟通合作;最后,在医院原有成本费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新医改内容深化成本费用管理的监督管理。

三、总结

此外,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也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财务管理中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比如结合医院自身情况设置预警临界点指标,编制预警系统流程等。提升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质量,增强团队风险意识,严格预算控制管理,加强内部管控力度,强化流动资产管理等。

作者:王玉芬 单位:河北省隆化县医院

参考文献:

[1]褚洪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J].会计之友.2012.6

[2]张智慧.新医改条件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4

[3]章丽.关于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J].经济师.2015.3

第六篇: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探析

[摘要]

我国在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费用管控混乱、业务流程不熟练、基础管理薄弱、财务话语权无力、信息化程度较低、执行与预算编制割裂等方面。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新医改;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探究分析

1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医药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当下我国医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将近24000亿元。并且自2009年至2014年,我国医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可以说医药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重要的企业类型,在国民经济贡献率同比增长近10%。但是不能否认,医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恶性竞争、政策束缚等,尤其是财务管理混乱,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医改政策,并给予相关政策的指导,在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医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增强其内部竞争力。但是据调查研究显示,医改政策的实施所获成效甚微,医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定价的自由。改革前药企遵循的是比较粗放型的财务管理理念,为扩大市场份额投入巨大费用在市场营销上以至于没有余力投入研发;现在一旦成功进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当于节省下了一定营销费用转而用于企业的研发或再生产,达到了战略式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录中的药品改由发改委定价,不再能够自主定价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等方面要求更高。其次,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国外市场对中药的不信任和对西药标准的不认可,至今大部分的药物出口都是以原料出口为主,都制约了医药行业的发展,规范化制度化的流通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对企业的现代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为此下文将在新医改环境下对医药企业财务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促进国内医药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2.1财务管理的观念落后

目前由于我国医药企业改革的进程滞后,并且将近40%的医药企业是由原来的国企直接转型而来,因此其财务管理观念还依旧沿袭了以往的传统,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这种财务管理理念虽然可以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和成本进行记录,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健全,因此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会束手无策。这种财务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利益小团体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医改进程的顺利推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也不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2财务管理的基础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在精通会计核算的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必须精通计算机电算化技术。但是在我国的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依然束缚着我国医药企业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过于薄弱,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依然是以会计核算中心记账为主,缺乏计算机电算化技术,使得财务管理的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医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2.3财务管理预算不到位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在财务管理预算工作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定期对财务状况进行计划审核,从而造成对企业的现金及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宣传推广成本等预算出现严重偏差;其次很少有医药企业会针对预算的动态变化做出实质性的财务计划调整,导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企业资金的预算。这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不利于医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增强。

2.4财务风险管控力度小

财务风险管控力度小是我国医药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目前国内外市场复杂多变,经济形势也日益严峻,因此存在的财务风险系数也越来越高。然而,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医药企业由于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不够,财务风险缺乏严重的整体防范措施,在资金运行过程中监控也不到位,因此面对财务风险往往束手无策,对企业的良好运行造成不利的影响。

3新医改环境下提高医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3.1及时转变财务的管理理念

我国医药企业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及时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进一步培养工作人员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医药企业应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培训体系,从而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进一步提高其财务管理能力与市场数据分析能力。

3.2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

我国应该结合医药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一套标准化的模板,比如,明确财务工作人员的操作手册,将工作人员的职责与权限进行严格的划分;严格规定财务工作的流程,对其控制点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关键业务及流程方面严格规定使用计量工标准化和内部结算价格等。在强化过程管理中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完善财务管理监控体系

我国医药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原因是财务的管理监控体系不够完善,漏洞百出,使得财务管理质量也大打折扣。因此医药企业需进一步严格规范财会工作的程序和审计工作,时常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查,从根本上降低财务风险,杜绝贪污腐败,从而促进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

3.4提高财务管理科技投入

我国应该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科技投入资金,采用计算机软件使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同时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制定相关的计算机安全战略,进一步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

3.5出台相关的财务经济政策

我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争取为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建更好的社会环境。诸如,规范企业的筹资方式,促进医药企业资本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出台企业信用准则进一步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建设力度,从而逐步提高其应收款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出台相关的金融政策,合理调控信贷水平,从而降低存在成本,促进医药企业资金的周转;严格规范医药企业的纳税行为,降低其纳税风险。

4总结

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医药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实行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成为医药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我国医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有限,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因此如何使医药行业在风云变幻的大环境中顺势发展,成为近年来的焦点问题。为此我国出台了相关的经济政策,在提高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和其适应经济环境变化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力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童飞 单位: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民.浅谈医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与内控制度[J].财经界,2014(29).

[2]许荣义.加强国有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和途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10)

第七篇: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与创新思路

摘要:

医改方案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医保制度框架的建立,而在新制度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与前些年有了明显的差异。以当前新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如何优化职能拓展、创新财务管理思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制度;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医院财务管理关乎医院发展,同时也是医院结构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政策不断发生变动的当下,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提升财务运行科学性,才能使医院财务管理符合时展要求,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运行成本,下文将首先阐述新制度背景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职能拓展情况,之后详细的分析如何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优化,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一)政策研究

卫生部门以及医保部门需要对医院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管,不断的维护医疗行业发展秩序,为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在改革背景的不断发展下,医院的投资方是国家,而国家对医院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政策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财务管理是医院主要构成部分,所以财务管理必须要跟随政策的变动而不断更新。

(二)优化管理手段

公立医院属于国有型事业单位,所以公立医院内部的所有与经济相关的行为都必须要在国家法律以及相关法规的要求下才能够正常进行。虽然属于国有,但是依然有各种事业发展目标需要其完成。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财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都比较谨慎,通过传统的财务政策来解决审核问题。要满足时展的要求,就需要对政策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和研讨,了解政策当中没有被禁止的行为,并针对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增加新的经济业务类型,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二、新制度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职能拓展路径

(一)成本管控方式

新制度的实行,对医院各个方面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而且详细划分了医疗成本,使医疗成本分摊、医疗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撑。强调了财务部门于成本管理中职能定位以及监督方面的制度化要求,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想要从根本上优化管控职能,就需要设立专业化成本管理工作部门,并为相关部门配置工作人员,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体系。大力开展成本分析,让所有核算工作人员都掌握本医院核算单元以及成本收入的真实状况。之前部分医院都将各个科室的收支结余当成奖金进行分发,而新制度下应当将医院所有经济活动组建成较为完整的合集,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在各个决策者面前,使其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决策。

(二)预算管理方式

新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医院方面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来提升预算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将预算的最终执行结果以及预算成本控制工作目标作为业务考核的关键内容来看待,构建年终评比以及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医院的主管部门可以与医院的财政部门共同拟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面掌控医院预算执行以及医院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当成医院决策层考核的指标,直接影响奖惩措施的实施。为了保证新制度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以及各方面考评时,要保证管理更加精细化。医院的年度预算需要与中央部门的收支口径保持统一,每年上报到中央部门的预算收支规模会作为来年的基础来使用,所以需要不断优化医院年度编制预算。医院的年度预算不仅要考虑到医院收支平衡问题,同时也要了解其余项目的收支规模。预算编制通常除了要满足上层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外,还要融入资本主义支出现金预算。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医院工作人员不仅要按照会计科目对预算的收支情况进行编制,同时还要按照其中的内容详细的编制经济事项编制。在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评价方面,需要不断拓展绩效考核经济指标,综合成本核算以及成本预算执行工作状况,提出可以更便于服务病人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财务风险管理方式

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了医疗服务市场,各种民营医院、外资合办医院逐渐兴起,所以竞争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医疗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市场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国家财政在医院方面的投入量不足,医疗服务的定价也不够合理,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效率,产生财务风险。新会计制度当中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医院方面因为违反规定治疗或者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医疗保险机构拒绝支付相应费用,则这部分资金将视为坏账。在医院使用资金来购置药品或者卫生材料时,应付款帐结算周期调整不当,也会导致出现财务风险。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比较微妙,矛盾冲突升级也比较明显,医疗服务财务风险经常产生。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这些风险,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从各个角度来提升财务分析精确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医院资金的实际情况,并对医院负债状态进行监控。从医院特点以及医院财务信息特点的角度出发,构建专业化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财务状况来分析偿债能力和医院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获利能力,提升经济相关事件在各个时间段的管理强度,尽量在风险产生之前就发出预警信号。为了降低医保结算工作存在的风险,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要随时随地调查和记录医保患者入院费用使用情况,并在保证病人可以受到正常治疗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医保结算费用,配合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进行最终核算,对核算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归纳最终资料。

三、结束语

上文首先阐述了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的拓展,之后分别从财务风险管理、预算管理方式、成本管控方式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方式以及拓展路径,旨在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当今时展的要求。

作者:陈香红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马丽莉.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与思路创新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86-87

[2]范明珍.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与思路创新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193+200

[3]冯经尧.基于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成本管理思路创新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24:63-64

第八篇: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

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要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求生存谋发展,不仅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还需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能力。本文分析了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并轨,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战略目标,加强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是首要实施手段。

1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1.1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滞后

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政策水平不高是现阶段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对日常的会计基础工作能熟练掌握,而对于财务问题分析、财务控制和监督等深层次的财务问题掌握不够,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以经验管理为主,习惯一切听从领导指挥,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创新思维能力不够,财务管理观念滞后。

1.2预算管理重形式、轻实效

2010财政部、卫生部了《医院财务制度》,首次将预算管理纳入医院财务制度,对预算的原则、编制、调整、决算及考核等提出了要求。因此,目前大部分医院的预算管理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但仅限于形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预算的编制基本上都是在上年决算数据基础上调整形成的,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3风险意识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

风险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医院普通存在的问题。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而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随时都可能发生财务风险。比如:现阶段医院负债经营现象较为普通,许多医院为增强竞争实力,盲目扩大规模,引进项目,而对债务的偿还没有足够地估计和准备,导致财务困难加剧,财务风险恶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医院仍然实行传统的经验性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

1.4资产重购置、轻管理

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医院为谋求更大的发展,想方设法添置先进医疗设备,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但在医疗设备购置中未考虑医院实际情况,片面追求高、精、尖,对设备采购的经济效益缺乏专业性分析,致使设备利用率不高,闲置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对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重视不够,等设备出现故障时再维修,一方面增大了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对资产的盘点、报废、调拨等工作的重视也不够。

2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2.1加强人员素质培养,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任何工作的实施最终都必须落实到具体操作的人员,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医院应积极鼓励财务人员通过自学、培训等多种形式考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其次,医院还应提供平台,让财务人员走出去,学习行业的先进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新理念,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对医院财务管理所带来的影响。明确财务管理责任制,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指出:三级医院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情情况参照设置。同时,医院等级评审也要求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总会计师的设置有严格的专业要求,由总会计师承担医院财务活动的领导和管理责任,能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2.2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医院应严格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紧扣医院战略目标,对历史数据加以对比分析,认真复核基本数字,保证预算的可靠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预算制定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作预算调整。医院预算按程序报批后,必须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并将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科室或责任人,科室各项开支只能在预算内支出,促使科室加强管理。医院还要加强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与内部综合绩效考核挂钩,将全面预算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落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3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医院经营过程中,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就需要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因此,医院上到院领导下至普通职工都应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做到能够最大化地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化解。医院领导层应认真分析医院的经营环境,明确医院财务风险的容忍度。医院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使用各种有效措施,将可能遭受的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医院还要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加强内部监督的力量,将一切隐患在源头消除。

2.4实施稳健的投资策略,加强资产管理

医院在投资前必须对市场需求、资金来源等作出科学的判断,对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效益作出专业性和可靠性的分析,杜绝盲目投资。同时,加强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比如: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的日常保养维护及保管,防止资产流失。严格资产调拨、报废制度,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资产的安全。

作者:耿华 单位:四川省资阳市精神病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晓华.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0(14).

[2]任建枫,白雪琴.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1(2).

[3]张彤彤,赵国华.浅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第九篇: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并对医院的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加速了医院内部资金的流动,给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又带了新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医院;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医院财务管理包括医院资金的管理、控制和分配等一系列活动,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部分。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医院作为一个社会医疗服务机构,也应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模式,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我国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医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合理的财务管理,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来提升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本文针对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从而为医院经营决策提供有益帮助。

1医院财务管理概述

要探讨医院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首先需要了解何为财务管理。按其定义来讲,财务管理是基于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资金流通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简言之,医院财务管理是具体到医院这个领域的资金管理和分配。医院的运行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资金运作系统来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而财务管理正是扮演了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医院中医疗器材、医用物品、基本的医疗设施乃至医护人员的薪资都需要经过财务机构处理,可见,医院的财务管理在整个医院运营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医院的投资和收益有着直接的指导和管理功能。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可以看作是医院运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医院财务活动、调节财务关系的过程,是资金进行科学处理的过程。目前,市场的激烈竞争已蔓延到医疗卫生领域,使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如何充分调动资金的作用,将有限的资金分配在合理的地方,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2医院财务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

2.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医院的财务意识淡薄主要是指医院管理者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只注重财务管理的基本功能,而忽视了财务管理顺应时展的新兴功能,即仅仅把财务工作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处理业务单调,没有将财务工作与医院业务很好地联系起来。这样的处理办法使财务人员简单地从事着会计的基本工作,从思想上形成定势,更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医院与时代的接轨。另外,医院的财务管理虽处于辅助的角色,但却对医院决策、工作监督具有重要作用,而这往往受到管理者的忽视,使财务管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行。受人情社会的影响,很多大型医院的财务人员的职位并非通过正常渠道竞争而来,而是通过人情关系获得,其中还不乏一些非专业出身的人员,这样就使财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由于一些财务人员只掌握基本的财务核算知识,很难对一些专业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加之综合知识欠缺、创新意识不足,这样很难达到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混乱。

2.2财务管理制度落后,缺乏个性

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大部分医院部门的管理制度并非近期制定的,多是常年遗留下来的旧制度,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医院制度的发展。即使有些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出现,也存在空喊口号、应付了事的情况,并非真正立足医院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办法。另外,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还存在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现象,即各大医院的制度大都相似,没有立足于本院的情况制定制度,只是院与院之间的相互“抄袭”。这样一旦出现财务问题,就出现了责任人缺失,无从应对的局面。由于财务工作环节的失误,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资金的运行情况,使医院在进行投资时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使医院在购置器材、建造房屋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评估及风险预测,就使医院在真正运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资金短缺或资金闲置的情况,没有发挥资金应用的作用。另外,医院在购置设备时,只重视各种先进器材的购入,而轻视其的维护和保养,使很多器材和物品重复购入,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2.3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评价环节

财务监督和评价是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辅助性环节,虽然处于辅助地位,但其意义重大。很多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只重视开始和过程,而忽视对于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没有做好总结和反馈工作,这就使很多工作重复进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即使在解决问题后也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这就使再次遇到相似问题时仍不能有效快速地解决,还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由于财务工作涉及的资金量大,运作风险高,使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准确、高效,杜绝失误现象的发展,而财务监督工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困扰,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此外,有效地财务监督还能防止部分低素质人员以权谋私、贪图私利现象的发生。但在现实工作中,有些医院缺乏对于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出现财务问题时,难以快速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影响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3解决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根据医院财务管理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管理制度落后与缺乏个性、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与评价环节,本文提出的解决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如下。

3.1增强意识,立足实际制定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需要从意识层面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医院的管理人员,应该更新管理思想,采用更先进的管理知识来保证医院的运行,要积极主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对医院运行的重要性,从而调动整体的积极性。第二,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总纲领,因此必须制定好相关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首先,要立足医院管理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办法,而不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其次,要使医院财务运作透明化,使各部门的财务人员了解医院资金、财务的运作规律,明白资金的来源于去向;最后,建立一整套的资金运作系统,明确不同资产的分配与管理规则,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保障各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

3.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多用来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变通性,因此要重视人的作用。医院中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是进行财务工作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医院及各部门应该重视起来。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完善医院的用人制度,严格按照科学的选拔制度筛选人才,避免以权谋私、人情交易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要加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入职培训,增强他们的财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再次,要定时进行财务人员的在职培训,使他们深入学习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加深对财务工作的理解;最后,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一方面检验财务人员掌握的财务知识情况,提高其基本素质;另一方面,也为更优秀的工作人员提供机会。

3.3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和评价机制

医院要认识到财务监管和评价的重要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监督和评价机制。首先,要加强医院内部各部门的相互联系,使其明白与之相联系的其他部门的运作情况,为各部门的相互制衡提供条件;其次,各部门在明白相互间的利害关系后,要加强彼此的监督和制约,防止不法现象的发生;最后,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加强评价机制的作用,对于各种可能或已存在的问题,作好必要的记录,对于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案例,要作好经验分析和总结。

4结语

面对目前愈演愈烈的竞争,各医院应该做好调整和应对,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更要加强重视,全面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医院要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对现在还没有发现的问题也要做好防范工作,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作者:明月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彤华.浅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研究与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