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探讨

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探讨

摘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何有效地拓展课程思政的宽度,强化课程思政的实施深度。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实施途径、如何设计案例三个方面展开,强调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思政案例结合当前时政焦点切入,融入“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切实有效地在实训课程中贯穿课程思政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 计算机应用基础; 实施途径; 思政元素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本科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特别是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意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完成计算机的系统设置、文件操作、文档编排、表格制作、数据处理、文稿展示、网络操作等,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引导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新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016 年以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加强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 年 6 月 22 日,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大会主题报告中提出:“课程改革亮点频出,推出了一大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课政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的体系正在形成。”,“课程思政”是高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总书 记 关 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是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方面。高校要深刻把握和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规律,着力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从提升认识、深化实践、完善制度的维度,正确认识和把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那么,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 这种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真正做到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呢?文章就课程思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实施必要性、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和具体实施案例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公共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其特点是授课范围广,受益于我院每年约 5000 余名大学新生。因此,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非常必要。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能有效地拓展课程思政的宽度,而课程思政在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实施深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又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成果通过课程得以体现,作为高校教师,除了教书,还应承担育人的职责。然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虽已在教学实践上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是,在贯穿课程思政理念方面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改革迫在眉睫,改革成果直接受益于全院所有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贯穿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立场坚定的政治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职业道德,具备积极进取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较好的社会与人际沟通技巧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案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无痕”融入,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引领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所有公共课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2《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

大学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本身存在着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教学内容繁杂、实践性强等特点,思政教育入课堂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困难。从学生层面讲,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对年轻人讲,都不喜欢听大道理;从教师层面讲,担心思政内容的加入会打断缜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影响原有的课程进度,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把握不恰当等。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如何做到“如盐在水,润物无声”,在教学中只能通过看似“不经意”的方式融入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做中思”的德育功能,运用其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内涵,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学载体,在实践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如多环节小组分工合作实践锻炼,让学生切实感受友善、合作、责任、诚信等职业素养的内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为学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2.1 强化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位专业教师的责任,在每位教师的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引入思政内容,在专业传授的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所谓“教书育人”,专业课教师虽不是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但也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因此,课程思政的落实首先要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其重要性,再进一步落实到如何实施的行动上。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自己思政素质的提升。课程思政给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有敏锐的思想政治意识,关注当前时政焦点,能恰如其分地把握课程思政切入点,有效拓展课程思政的广度和深度,使教学既不脱离专业知识点又能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

2.2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需深入挖掘计算机教学中的思政素 材,将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计算机课堂中有效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是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能充分运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和约束自身行为。在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中挖掘道路自信、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富强、爱国等思政元素,深刻阐述“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加强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做到人人懂法、人人知法、人人守法;在操作系统系统设置和文件操作中,通过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与其它操作系统的比较分析,从中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档编排、表格制作、数据处理、文稿展示等实践操作中,以实训案例的形式,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内容。精心设计每个案例模块,深入挖掘其课程思政元素,将看似不经意的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实践操作中,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巧妙地进行课程思政素材学习。

2.3 融入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手段,考核评价可分为基于线上的 MOOC 学习过程性评价、线下的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线上线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须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应用的同时,增加思政教育评价考核元素。就目前而言,基于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课程思政作用于学生的受益程度,校方如何检验教师在课堂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贯穿程度等。对课程考核,形式可以多样 ,如分 组 综合作 业 、个人 综 合 设计 项 目、个人 主 题 专项设计项目等。结合课程知识点,以专题模块的形式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内容上,学生可谈谈自己通过课程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对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爱国信念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启发。增加思政元素作为课程成绩的评判指标,将课程思政有效纳入公共课程考核项目中。

3《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施课程思政的案例

3.1 课程思政案例结合当前时政焦点

贯穿课程思政要结合当前时政焦点,关注时事,聚焦民生。对实操性强的章节,从选择跟思政密切相关的案例和学习素材入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效率;在“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是“大国的样子”,并积 极提出“六 个坚持 ”,向世界 展 示中国 的 责 任担当;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的胜利,中国的不懈努力,让世界惊叹,创造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东京奥运会,中国又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进步,伟大的中国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党的报告、“一带一路”、“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些都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可把这些时政焦点相关的图片、文字及相关数据等作为实训作业的素材进行文档编辑,制作抗疫宣传主题的海报、设计中国奖牌榜、统计分析各国奖牌实时数据,把的讲话、党的报告、“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小组讨论主题的形式制作演示文稿或各种形式的宣传海报……引入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课程案例,既传播和散发正能量、巩固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同时又使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点点滴滴了解中国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中深刻感受祖国的强盛与繁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的理念。

3.2 融入“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建设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贯穿“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爱国信念。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等理论性强的章节时,列举计算机的发展成就,如我国的超级计算机全部使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华为自主研发国产芯片、鸿 蒙操作 系 统、比 较 Windows、Linux、MAC OS、安卓等操作系统,展开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中国科技取得的重大进步,技术的成熟,国之强大,激发爱国热情,要让学生了解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过程艰辛曲折,但目前我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水平已走在世界前沿,以此激励学生学习中国计算机领域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通过比较微软的Office 和金山公司的 WPS,感受国之文化繁荣;通过实训案例常用公文与应用文制作,让学生熟悉国家公文的规范和标准,法治实质是一种规范,注重学生规范意识教育,掌握国家公文应用文排版规范;聚焦时政焦点,以的讲话、党的报告、“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制作演示文稿,分组演讲,传递正能量,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注重学生理念的培养。介绍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融入道德法律教育、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通过现实中的事例让学生认清网络上哪些无意识的行为会触犯法律,避免学生由于好奇等原因做出无法挽回的错误;教育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杜绝超前消费,警惕“校园贷”、“裸贷”、“套路贷”等,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学会在网络上保护自己,防止个人隐私泄露,远离网络、互联网欺诈等。向学生介绍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警示学生不要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利用所学知识实施网络违法行为,培养学生做合格、守法的公民,教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

4 结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深入贯彻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前提是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课程思政意识,积极传递正能量,不断探索与实践适用的教育教学理念,从理论到实践切实有效、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帮助大学生在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在计算机公共课程中进一步探索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形成“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工程伦理、学以致用”的育人特色,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杨丹 曹勇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