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技术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食品工业作为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传统产业,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而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食品工业领域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跟随时代步伐,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育。本文以职业院校培养食品工业人才为背景,分析当下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四个方面探究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1+X”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路径,以期为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优质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1+X”制度;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1月,国务院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职教20条明确指出要创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革培养方案,学习借鉴国外相关培训做法,结合实际创新我国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启动“1+X”证书制度,并在各地进行试点运行。“1+X”证书制度,其中“1”是学历证书,“X”是指在校期间获得的若干技能证书。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了“1+X”制度,从侧面表明了该制度的重要性,并指出该制度的实施主体是中、高等职业学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等积极参与。食品加工技术作为《粮农食品安全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适用专业,基于“1+X”证书制度,改变食品加工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1+X”证书制度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1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1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目前我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焙烤食品生产技术》《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乳制品生产技术》《肉制品生产技术》《苏式食品制作技艺》《饮料生产技术》以及每学期期末安排的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等。上述课程主要为培养学生食品加工专业技能而开设,然而着眼当前,我国的食品工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一体化速度持续加快,食品产业链正全球化布局,对于食品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特别是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发生了变化,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核心技能以外,还需具备与现代食品企业加工岗位相关联的原料控制与管理、品质控制、质量检测以及产品开发等辅助技能,而与之相关的辅助课程并未受到重视。如果还像以往只关注专业核心技能,而忽略学生辅助技能的培养,会让进入企业工作岗位的学生力不从心[1]。

1.2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工科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在培养食品工业领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解决当下食品行业人才紧缺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2]。我校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校内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课程实验、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定期举办的学科技能竞赛以及学生毕业设计等,企业实践教学包括企业参观实习、暑期社会实践、企业跟、顶岗实习等。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虽然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够保证大部分学生参与到食品加工生产环节的实训操作,但往往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被简化,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复杂性的问题难以在实践课程中得到训练和解决,同时由于缺乏规范有序的社会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企业实践实习点分散,管理较为松散,且缺少监督,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落不到实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素养的锻炼不全面,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1.3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人才竞争的发展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对食品类专业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变被动的继承性学习为主动的创新性学习,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食品工业的健康、持续、绿色发展至关重要[3]。目前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食品产品种类来培养不同类型的食品加工类人才,人才培养过程过分关注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和制造,培养计划较少涉及原料生产、质量控制、经营管理、销售运营等企业相关岗位辅助技能,同时授课过程过分偏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对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全球化、市场化、多维度的思维模式培养等缺乏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2“1+X”证书制度下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2.1完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1+X”证书制度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是独立于专业教学之外的,而是要将其内容有机融入学历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引入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创新培养人才,时刻关注食品工业发展趋势与就业需求状况。同时,深入研究“1+X”职业等级标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以及课程标准,在设置培养专业方向的基础上,结合证书培训内容教学,也就是说,在教授专业课内容的同时,要尽量涵盖证书培训内容,这样可以不用再另外进行课程培训。但是,如果无法涵盖,那么就必须重新另外设置一门课程,独立教学,对该课程进行补充、强化和拓展。此外,要保证教学的高效率以及有效性,在进行专业教学以及证书培训时,要尽量将二者的教学内容靠拢,教师队伍相匹配,实践场所以及考核方式一体化,使得二者更加联系紧密、有机衔接。

2.2重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需将“X”证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与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相互融合,在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3个层面将“X”证书知识点和技能点渗透在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实现学历教育的课程和职业培训的内容之间相互融合。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现有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基础上,将“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和考核要求重组为相应的教学模块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与初、中、高级职业证书对应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学制内既完成学历教育的课程学习和证书要求的知识点补充,又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重点训练实操技能,最终满足“1”的学历教育毕业要求和“X”的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2.3建立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

人才培养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依据科学评价标准,运用行之有效的评价技术手段,对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质量进行测评,而后给出评价结果[5]。“1+X”证书制度评价强调以多方参与评价的形式来改变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模式,以专业教学标准为考核依据,整体设计专业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认证,引导教师调整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进一步深化并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结合当下食品行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岗位职责、产品创新技术要求等实际状况,以证书社会认可度、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为参考评价内容,建立由教育部门主管,院校、行业组织、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可操作性强、灵活度高、个性化丰富的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更好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实际要求。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院校办学能力和水平,也直接决定学生的培养质量,加强院校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基础和保障[6]。职教20条明确指出,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教师改变传统角色定位,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努力成为“X”证书的拥有者、专业的实践者、工匠精神的传递者[7]。结合当前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校内外师资不均衡的现状,积极打造一批由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高规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各级培训体系及资源,挖掘优秀教师,推荐教师定期参加培训讲座,企业挂职锻炼,参加技能比赛等,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教学内容与“X”证书培训技能要求的有机衔接,特别是结合“X”证书课程模块的要求,组建一批既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又能够胜任技能培训的创新教学团队,促进食品专业“1+X”证书的质量提升。

3结语

作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1+X”证书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我校提高食品加工技术人才培养质量、贯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为出发点,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探究了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1+X”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推进食品加工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的实施,促进食品行业综合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崔保威 杨舒迪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