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

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

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在课程衔接融合上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课程相接融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课程模块相接融合、相关课程相接融合做了探讨,提出了一些问题解决的途径,以供同行们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中高职一体化;相接融合;课程模块

0引言

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是解决现阶段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的有效通道[1],系统的培养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成材率。在重大发展机遇面前,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寻找适宜的发展路径。

1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上存在众多问题,一是教育部门无法根据不同的专业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二是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上存在差异,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三是部分一线教学教师对课程衔接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存在安排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课程大纲内容是什么就讲什么的态度,没有把课程衔接的认识提高到整个专业培养的高度上。

1.1文化基础课程需要强化。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招收的学生大多为高中升学考试中未能被录取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积极,部分学生甚至存在厌学的情况。在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简单知识点听不懂、不理解的现象,态度比较懒散。作为工科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知识储备不足势必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如物理课程与电工、电子、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关联就比较密切,没有扎实的前期学习储备,在后续的学习中必然会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在中职教育阶段要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

1.2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重复较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存在大量的重复。在整体学制减少一年的情况下,再减去一年的实习与毕业设计安排,实际授课课时少,非常不利于专业培养计划的执行。中高职课程衔接中课程标准不统一,衔接的一体化教材极少,普遍存在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2]。

1.3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缺乏成效。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需要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先修课程,课程学习的深度在中高职阶段的要求也不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中如何规范开设核心课程是关键问题。后期集中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会导致高职阶段周学时过多,学习难度增大,无法保证教学效果。递进开设核心课程需要重购教学内容,教材的选取存在困难,甚至需要自编教材。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需要合理的课程培养方案,需要由专门研究中高职一体化教学的团队来承担。核心课程的掌握情况反映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下如何体现出其优越性,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目前,包括我校在内的很多学校在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效果并不理想。

1.4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很多中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忽略了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合理性,简单地将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进行叠加处理或者照搬其他学校课程设置进行简单改动,这样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3]。课程设置抛开了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抛开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抛开了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缺陷。脱离了成熟的一体化培养方案和一体化教材的支撑,中高职课程重复设置的情况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制定探索

为了能够凸显出一体化培养的优越性,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一体化、系统化,为后续的课程改革、教学团队组建和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提供指导。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根据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生培养目标等逐步凝练,要根据课程体系建设制定与完善培养方案思路,整个过程采用总—分—总的形式。第一步,在相关政策与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和专业特点等因素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制定初步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第二步,逐步讨论完善整个课程体系、做好中高职课程无缝衔接;第三步,根据不同课程组建专门的课程教学团队,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开发适用于一体化教育的教材;第四步,逐步完成各门课程的中高职一体化教学,发现问题,组织教学团队探讨解决;最后,根据实践经验与创新认知进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方案的修订,达到逐步完善的目的。

3课程衔接融合探索

3.1课程模块衔接融合。对照相关标准将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处理,分为文化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以及拓展课程模块[4]。综合分析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因素,结合中职和高职的课程体系,各课程模块衔接融合形式应为逐层递进的旋梯式结构。此种衔接模式可有效避免各课程模块之间的断层,整个课程体系遵循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拓展的渗透螺旋式上升规律,各课程循序渐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典型课程衔接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课程的衔接融合主要体现在重复课程的融合、课程重复内容的融合以及课程改革创新等方面。课程衔接融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模块,针对每一门需要衔接融合的课程展开,具体工作需要不同课程的教学团队来完成,本文只针对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举例论证。

3.2.1文化基础课程的融合。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课程涉及大量数学中向量、微积分等方面的知识,在制定数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时候,专业课程团队需要向数学课教学团队提出对应专业课中数学知识点使用要求比较高的知识点,数学课教学团队在重构课程内容时要加强后续课程所需知识点的设计,并加强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计算机基础课程及计算机语言对后续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课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课程内容融合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例如单片机技术及应用需要用到大量的C语言知识,在计算机语言课程中就要加强C语言知识的讲解,并可将单片机开发所用知识提前穿插到C语言课程中进行讲解。

3.2.2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对于机械类基础课程可以先进行多课程的融合在进行课程内容的融合。例如中职的机械基础课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与高职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可以融合为一门机械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中可将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化重构,将金属材料、金属的加工性能、金属的热加工、金属的切削加工、金属的特种加工、机械设计原理、机械传动设计、机械连接设计、其他零部件设计以及液压与气动技术的一部分基础知识模块设计到机械基础课程中。电子、电气类专业基础课以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实训、电工技术实训等课程为例,可以将其融合为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两门课程,如课程内容较多可分学期进行授课。

3.2.3专业核心课程的融合。专业核心课程的融合主要考虑课程的创新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等因素,并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高技能属性。例如,PLC技术课程就要与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有机对接,通过PLC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控制及维护能力,同时拓展关联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3.2.4其他课程的融合。拓展课程融合主要迎合1+X证书制度,将能力拓展的专业课程与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帮助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课程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学生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对接,争取达到对口实习、对口就业,实习即就业的目标。将毕业设计与企业相关的技术问题相对接,破除为毕业而做设计的现状,将毕业设计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塑造具有独特优势,但在中高职培养的衔接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融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探讨制定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课程模块以及相关课程的衔接融合逐步形成课程教学团队,开发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发现并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促进培养方案的修订,最终形成更完善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培养方案。当然,课程模块和相关课程的无缝衔接和有机融合难度大、涉及面广、任务重,需要职业教育人员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和发现更有效、更适合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肖世耀,李湘伟,廖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357-377.

[2]陈致宇.关于中高职衔接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5):200-202.

[3]尤宏姝.吉林省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10):60-62.

[4]崔璨.基于“旋梯式”的中高职衔接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53-57

作者:张治国 张丹丹 单位: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机电工程学院